全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4519发布日期:2020-08-21 14:4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伞。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1210082100.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多折开收伞,其中棒组为至少具有三节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外管上端设有一定滑轮,中管顶端固定有一具有动滑轮的中管塞子,内管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塞子,内管下端固定与伞柄上;其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一推动器及一变速器,推动器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推杆,推杆连接螺母与中管塞子,丝杆的下端由伞柄中的动力源驱动转动令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变速器包括下巢拉绳及一中管拉绳,下巢拉绳一端连接于中管塞子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穿出外管与下巢固定在一起,中管拉绳一端连接于内管塞子上,另一端跨过动滑轮后固定于外管的下端,动力源由伞柄上的按钮控制。由于这种开收伞的推动器由丝杆、螺母配合推杆组成,导致这种开收伞存在成本较高、重量较重、体积较大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成本、重量的全自动开收伞。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包括伞骨架、可伸缩的中棒组、上巢、下巢、伞头、开收伞控制机构,中棒组包括至上而下依次滑套在一起的外管、中管、内管,上巢装在外管顶端,下巢滑套在外管上,伞骨架与上巢、下巢连接配合,伞头设置在内管底端;外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一滑轮的第一轮座;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收放绳装置、下巢拉绳、第一开伞拉绳、第二开伞拉绳、第一收伞拉绳、第二收伞拉绳,收放绳装置设置于伞头,下巢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且下巢拉绳一端连接中管,另一端穿出外管并连接下巢;第一开伞拉绳连接内管、中管、收放绳装置,第二开伞拉绳连接中管、内管,随着收放绳装置驱使第一开伞拉绳收绳,中棒组向上伸展;第一收伞拉绳连接内管、中管、收放绳装置,第二收伞拉绳连接内管、外管,随着收放绳装置驱使第一收伞拉绳收绳,中棒组向下收合;第一开伞拉绳与第一收伞拉绳的收绳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二滑轮的第二轮座,所述内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三滑轮的第三轮座;所述第一开伞拉绳一端连接于中管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并连接收放绳装置;所述第二开伞拉绳一端连接第三轮座,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并连接于外管底部;所述下巢拉绳一端连接第二轮座。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第四轮座,该第四轮座中装有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收伞拉绳连接第四轮座,且第一收伞拉绳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轮座并连接所述第二轮座,另一端连接所述收放绳装置;所述第二收伞拉绳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轮座,另一端先绕过第三滑轮再依次向上穿过所述第三轮座、第二轮座,并连接所述第一轮座。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底部套设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挡片,二者扣合并固定所述第一开伞拉绳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底部套设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套管、第二挡片,二者扣合并固定所述第二开伞拉绳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伞拉绳中部打结固定于所述第四轮座。

进一步的,所述收放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伞头中的内座、转轮、动力件、传动组件,转轮转动连接于内座中,动力件设置于内座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开伞拉绳、第一收伞拉绳分别连接于转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电机的输出轴朝上,第一伞形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转轮同轴相固接,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二者同轴相固接,所述第一开伞拉绳连接第一转轮,所述第一收伞拉绳连接第二转轮。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伞骨架上设置收伞弹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所述第一开伞拉绳、第二开伞拉绳、第一收伞拉绳、第二收伞拉绳配合收放绳装置实现本发明的自动开收伞功能,与现有技术采用中管拉绳、丝杆、螺母、推杆等构成的开收伞控制机构相比,显然,本发明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更利于实现体积小型化,且动作更为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在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转轮(含第二伞形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收伞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7是本发明在开伞状态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包括设置收伞弹簧40的伞骨架1、可伸缩的中棒组、上巢2、下巢3、伞头(图中未体现)、开收伞控制机构,中棒组包括至上而下依次滑套在一起的外管4、中管5、内管6,上巢2装在外管4顶端,下巢3滑套在外管4上,伞骨架1与上巢2、下巢3连接配合,伞头设置在内管6底端;外管4顶端设置装有第一滑轮42的第一轮座41;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收放绳装置10、下巢拉绳7、第一开伞拉绳8、第二开伞拉绳9、第一收伞拉绳20、第二收伞拉绳30,收放绳装置10设置于伞头,下巢拉绳7一端连接中管5,另一端先绕过第一滑轮42再穿出外管4并连接下巢3;第一开伞拉绳8连接内管6、中管5、收放绳装置10,第二开伞拉绳9连接中管5、内管6,随着收放绳装置10驱使第一开伞拉绳8收绳,中棒组向上伸展;第一收伞拉绳20连接内管6、中管5、收放绳装置10,第二收伞拉绳30连接内管6、外管4,随着收放绳装置10驱使第一收伞拉绳20收绳,中棒组向下收合;第一开伞拉绳8与第一收伞拉绳20的收绳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管5顶端设置装有第二滑轮52的第二轮座51,所述内管6顶端设置装有第三滑轮62的第三轮座61。所述第一开伞拉绳8一端连接于中管5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62并连接收放绳装置10;所述第二开伞拉绳9一端连接第三轮座61,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52并连接于外管4底部。所述内管6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第四轮座63,该第四轮座63中装有第四滑轮64。所述第一收伞拉绳20连接第四轮座63,具体,所述第一收伞拉绳20中部打结固定于所述第四轮座63。第一收伞拉绳20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轮座61并连接所述第二轮座51,另一端连接所述收放绳装置10。所述第二收伞拉绳30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轮座61,另一端先绕过第三滑轮62,再依次向上穿过所述第三轮座61、第二轮座51,并连接所述第一轮座41。所述第一滑轮42即为定滑轮,所述第二滑轮52、第三滑轮62、第四滑轮64均为动滑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管5底部套设第一固定组件53,该第一固定组件53包括第一套管532、第一挡片531,二者扣合并固定所述第一开伞拉绳8一端。具体,第一开伞拉绳8一端打结,并限位在第一套管532、第一挡片531之间。所述外管4底部套设第二固定组件43,该第二固定组件43包括第二套管、第二挡片,二者扣合并固定所述第二开伞拉绳9另一端。具体,第二开伞拉绳9另一端打结,并限位在第二套管、第二挡片之间。第一挡片531、第二挡片均为合金材质,但不局限于此。第一挡片531的结构如图3,第一套管532的结构如图4所示,第二挡片的结构与第一挡片531的结构一致,第二套管的结构与第一套管532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放绳装置10包括设置于所述伞头中的内座101、转轮102、动力件、传动组件,转轮102转动连接于内座101中,且转轮102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上。动力件设置于内座101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转轮10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开伞拉绳8另一端、第一收伞拉绳20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转轮102。所述动力件具体为电机(图1、图2中标号103示意电机的安装位置),且该电机为减速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伞形齿轮104、第二伞形齿轮104,电机103的输出轴朝上,第一伞形齿轮104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伞形齿轮104与所述转轮102同轴相固接,第一伞形齿轮104与第二伞形齿轮104啮合。所述转轮102具体包括第一转轮1021和第二转轮1022,二者同轴相固接,所述第一开伞拉绳8另一端连接第一转轮1021,所述第一收伞拉绳20另一端连接第二转轮1022。本发明将转轮102设为两件式,方便调节第一开伞拉绳8、第一收伞拉绳20的长度。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工作原理如下:

开伞时,电机启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轮102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驱使第一开伞拉绳8收绳,随着第一开伞拉绳8逐渐缠绕在转轮102上,中管5受第一开伞拉绳8一端向上的拉力作用而相对内管6向上移动;随着中管5向上移动,第二轮座51与第三轮座61的间距增大,则第二开伞拉绳9另一端便会拉动外管4相对中管5向上移动,以补充第二轮座51与第三轮座61的间距变化;随着外管4向上移动,第一轮座41与第二轮座51的间距增大,则下巢拉绳7另一端便会拉动下巢3相对外管4向上移动,以补充第一轮座41与第二轮座51的间距变化。随着下巢3上移,伞骨架1被推动,最终完成开伞动作。在开伞过程中,第一开伞拉绳8处于收绳的工作状态,第一收伞拉绳20则处于放绳的工作状态,以适应中管5与内管6的位移变化,同时也为收伞过程作准备。本发明的开伞状态如图7所示。

收伞时,电机启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轮102沿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转动,从而驱使第一收伞拉绳20收绳,随着第一收伞拉绳20逐渐缠绕在转轮102上,第四轮座63向下移动,同时,中管5受第一收伞拉绳20一端向下的拉力作用而相对内管6向下移动;随着第四轮座63向下移动,第二收伞拉绳30另一端便会拉动外管4相对中管5向下移动;伞骨架1受收伞弹簧40作用自动收拢,并推动下巢3相对外管4向下移动;随着外管4向下移动,第一轮座41与第二轮座51的间距减小,下巢拉绳7另一端受下巢3向下牵引以补充该间距的变化。在收伞过程中,第一收伞拉绳20处于收绳的工作状态,第一开伞拉绳8则处于放绳的工作状态,以适应中管5与内管6的位移变化,同时也为下次开伞过程作准备。本发明的收伞状态如图6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采用所述第一开伞拉绳8、第二开伞拉绳9、第一收伞拉绳20、第二收伞拉绳30配合收放绳装置10实现本发明的自动开收伞功能,与现有技术采用中管5拉绳、丝杆、螺母、推杆等构成的开收伞控制机构相比,显然,本发明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更利于实现体积小型化,且动作更为可靠。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