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紫外线运动服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3105发布日期:2020-08-07 19:2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紫外线运动服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对生活的品质及自身的健康越加重视,在选择衣物时除了考虑颜色和款式外,还会注重衣物的舒适度,以及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对于是否具有保健功能、抗紫外线作用、抗皱性能等也更加重视。

运动服装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服饰,由于穿运动服大多数是在户外,适量照射紫外线对身体有好处,有助于人体吸收钙,加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机体防御能力,促进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功能等。但是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会患上很多疾病。大量动物实验表明:户外紫外线(uvb)辐射能损坏眼角膜和晶状体,导致眼睛浑浊也有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够扰乱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使人产生黑色素),免疫受到抑制,使结核、单纯疱疹等疾病恶化或增加。过量的紫外线特别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紫外线的波长越短,对人的皮肤危害越大短波紫外线可穿过真皮,中波紫外线则可进入真皮。过量的紫外线能使皮肤细胞中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受损引起晒斑,产生色素沉着,如果表皮细胞dna损伤增多,超过了其修复能力,会使皮肤致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舒适地享受生活的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氟、氯化合物,使臭氧层遭到了日趋严重的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对人体的伤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人体防护紫外线辐射的研究得到了重视。

服装是人体最有效的保护工具,所以对纺织品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很有必要,防止紫外线对皮肤伤害的研究已成为纺织染整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有服装中有两种抗紫外线方法,一种是反射,一种是吸收,用于反射紫外线的助剂一般是无机化合物,例如:ti02、zn0、al02、高岭土、滑石粉、炭黑、氧化铁、氧化亚铅和cac03等;吸收紫外线的助剂一般是有机化合物,例如:二苯甲酮类化合类、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等;

虽然紫外线反射剂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大量使用后织物的透气性、手感及耐洗性较差,并且织物的色泽、牢度以及白度有所下降,有些甚至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量少效果又不太好;而紫外线吸收剂对织物的透气性、手感及耐洗性没太多的影响,但是其原理在于吸收紫外线,再以不同波段的光或热能释放,会导致服装温度升高,在夏季温度高、紫外线强的时候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抗紫外线运动服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抗紫外线运动服,由抗紫外线面料制成,所述抗紫外线面料包括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用于吸收紫外线,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用于反射紫外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内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内侧,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三氮杂苯衍生物,所述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纳米级氧化锌。

抗紫外线运动服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单层制造

分开制得抗紫外线面料中的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

b、双层复合

对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进行复合;

c、面料染色

将步骤b中得到的复合面料进行染色浸轧,浸轧时间为10s~30s,轧余率为70%;

d、织物预烘

将经步骤c处理的面料进行预烘处理,预烘温度为80~85℃,预烘时间为5min;

e、焙烘

将经预烘后的跑步服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70~180℃,焙烘时间为2~3min;

f、染色后处理

将经步骤f处理的跑步服进行染色后处理,步骤为:冷水洗→热水洗→中性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g、裁剪制衣

对经步骤f的面料进行裁剪制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面料设置为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在在面料内侧设置紫外线反射层能够起到将透过面料外侧紫外线吸收层的紫外线反射,同时起到反射面料外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所释放的光或隔绝面料外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释放的热量,从而减缓在夏季温度高、紫外线强的情况下运动服内侧温度升高的情况;

而在面料内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能够起到将透过面料外侧紫外线反射层的紫外线吸收,同时释放热量,从而起到冬季或寒冷天气运动服内层保暖的作用;

采用纳米级氧化锌在起到反射紫外线的同时起到交联剂作用,在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之外能够替换交联剂,减少面料生产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1

抗紫外线运动服,由抗紫外线面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线面料包括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用于吸收紫外线,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用于反射紫外线。

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内侧。

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

面料外侧即制成运动服后运动服的外侧面料,在面料外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能够起到将紫外线吸收一大半,

面料内侧即制成运动服后运动服的内侧面料,在面料内侧设置紫外线反射层能够起到将透过面料外侧紫外线吸收层的紫外线反射,同时起到反射面料外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所释放的光或隔绝面料外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释放的热量,从而减缓在夏季温度高、紫外线强的情况下运动服内侧温度升高的情况。

所述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三氮杂苯衍生物,所述的抗紫外线助剂为三氮杂苯衍生物,具体为htuv100,它是一种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安全无毒,具有优异耐久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及紫外线遮断屏蔽效果,对180~400nm波段的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转化、反射和散射作用,可适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高效持久型防紫外线整理及提高部分染料的日晒牢度。

所述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纳米级氧化锌,纳米级氧化锌起到交联剂作用,在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之外能够替换交联剂,减少面料生产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

抗紫外线运动服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单层制造

分开制得抗紫外线面料中的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

b、双层复合

对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进行复合,可采用pur热熔胶复合;

c、面料染色

将步骤b中得到的复合面料进行染色浸轧,浸轧时间为10s~30s,轧余率为70%;

d、织物预烘

将经步骤c处理的面料进行预烘处理,预烘温度为80~85℃,预烘时间为5min;

e、焙烘

将经预烘后的跑步服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70~180℃,焙烘时间为2~3min;

f、染色后处理

将经步骤f处理的跑步服进行染色后处理,步骤为:冷水洗→热水洗→中性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g、裁剪制衣

对经步骤f的面料进行裁剪制衣。

实施例2

抗紫外线运动服,由抗紫外线面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线面料包括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用于吸收紫外线,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用于反射紫外线。

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内侧,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设置在外侧。

所述第一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所述第二抗紫外线层涂抹有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

面料内侧即制成运动服后运动服的内侧面料,在面料内侧设置紫外线吸收层能够起到将透过面料外侧紫外线反射层的紫外线吸收,同时释放热量,从而起到冬季或寒冷天气运动服内层保暖的作用。

所述吸收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三氮杂苯衍生物,所述的抗紫外线助剂为三氮杂苯衍生物,具体为htuv100,它是一种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安全无毒,具有优异耐久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及紫外线遮断屏蔽效果,对180~400nm波段的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转化、反射和散射作用,可适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高效持久型防紫外线整理及提高部分染料的日晒牢度。

所述反射型抗紫外线助剂采用纳米级氧化锌,纳米级氧化锌起到交联剂作用,在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之外能够替换交联剂,减少面料生产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

抗紫外线运动服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单层制造

分开制得抗紫外线面料中的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

b、双层复合

对第一抗紫外线层和第二抗紫外线层进行复合,可采用pur热熔胶复合;

c、面料染色

将步骤b中得到的复合面料进行染色浸轧,浸轧时间为10s~30s,轧余率为70%;

d、织物预烘

将经步骤c处理的面料进行预烘处理,预烘温度为80~85℃,预烘时间为5min;

e、焙烘

将经预烘后的跑步服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70~180℃,焙烘时间为2~3min;

f、染色后处理

将经步骤f处理的跑步服进行染色后处理,步骤为:冷水洗→热水洗→中性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g、裁剪制衣

对经步骤f的面料进行裁剪制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