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套以及袜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52807发布日期:2020-11-25 17:29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袜套以及袜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袜套,更详细而言,是有关于一种利用缝制以外的方法来接合的袜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赤脚直接穿着的方式,通常广泛穿着高跟鞋(pumps)或者运动鞋(sneaker)等鞋。在赤脚直接穿鞋的情况下,鞋内由于汗水等而变湿,故而常常穿袜套。但是,若袜套有缝制(接缝)部分,则缝制部分被高跟鞋等压迫而陷入皮肤,或缝制部分接触皮肤而穿着舒适感下降。

因此,提出了不包括缝制部分的袜套。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袜套,所述袜套通过利用粘接胶带将针织物接合,而形成为无缝制部分的立体形状。在专利文献1中,将形成侧边部、脚跟部及脚尖部的第一伸缩性针织物与形成脚底部的第二伸缩性针织物利用粘接胶带等粘接部件来接合。借此,将袜套形成为无接缝部分的立体形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以粘接胶带来接合一片伸缩性针织物。借此,将袜套形成为无缝制部分的立体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8-95996号公报(2018年06月2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7-14669号公报(2017年01月19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成为在袜套容易脱下的脚跟部(脚跟后部)贴附粘接胶带的结构。袜套通常为了在穿着时不显眼,而将覆盖脚的部分的面积形成得小,因此成为容易脱下的结构。脱下袜套时,首先自脚跟部脱下袜套,且追随脚跟部,脚底部及侧面部的靠近脚跟的部分也一起脱下的情况多。如此一来,若在袜套容易脱下的脚跟部(脚跟后部)贴附粘接胶带,则面料的伸缩性受损,穿着位置偏移而产生容易过度脱落的问题。而且,由于脚跟部是面料强力地压接于脚上的部分,因此若在脚跟部(脚跟后部)贴附粘接胶带,则还产生导致穿着舒适感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完成,目的为提供一种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及偏移/脱落的袜套。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为如下构成:具备:覆盖脚的脚掌的脚底部以及覆盖所述脚的脚尖、脚跟及自所述脚尖至所述脚跟的所述脚的两侧的侧面部;所述侧面部包含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的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是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并且所述侧面部包含无接口的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或者在与所述脚跟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以外的位置具有接口,且在此接口,包含伸缩性面料彼此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的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的制造方法包含:脚底部形成工序,形成覆盖脚的脚掌的脚底部;侧面部形成工序,形成覆盖所述脚的脚尖、脚跟及自所述脚尖至所述脚跟的所述脚的两侧的侧面部;以及接合工序,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在所述侧面部形成工序中,将伸缩性面料进行裁剪,形成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的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环状的所述侧面部,或者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将伸缩性面料彼此接合,形成环状的所述侧面部,所述侧面部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大致为平面且在与所述脚跟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以外的位置存在接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以及偏移/脱落的袜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袜套穿用于脚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袜套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袜套的仰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袜套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袜套的左侧视图。

图6是将图2所示的袜套翻出来而使接合部件露出的图。

图7是以图2所示的a-a线来切断的端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袜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会左右穿错,而对能够以左右共用的方式来使用的袜套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具备左脚用途及右脚用途的袜套。另外,例如,袜套1为布袜形状,也可为五指形状。

(袜套的概要)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袜套1穿用于脚f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袜套1包括:脚底部2,覆盖脚f的脚掌10;以及侧面部3,覆盖脚f的脚尖11、脚跟12及自脚尖11至脚跟12的两侧13。此袜套1是通过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无缝制接合方法),将构成脚底部2及侧面部3的两片大致平面的面料的外周部分相互接合而形成。此处所谓缝制,是指使用线状的其他材料将面料与面料缝合的所有方法,缝合的方法(缝合方式)以及线的种类并无限定。

侧面部3包含伸缩性面料,在其大致中央部分,用以使脚f出入的成为穿着口部(穿着口)3b的开口部被挖成大致椭圆形状而形成。穿着口部3b为了使脚f的脚背及脚踝露出而大幅度开口来设置。借此,当穿上鞋时,袜套1整体隐入鞋内,能够以不显眼的方式来穿着。

在脚底部2及侧面部3,例如为了能够通过后述的超声波熔接等来接合,而使用尼龙或者聚酯等的合成纤维。另外,就伸缩性高而言,优选为针织物,但也可为织物。

(袜套的结构)

其次,基于图2~图6,对袜套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袜套1的俯视图,图3是袜套1的仰视图,图4是袜套1的主视图,图5是袜套1的背面图,图6是将袜套1翻出来而使接合部件4露出的图。

如图2所示,侧面部3是与脚底部2的外周形状对应的形状,以较脚底部2略大的方式,将无接口的一片伸缩性面料裁剪而形成。另外,侧面部3将大致中央部分挖出而设置穿着口部3b。借此,侧面部3形成为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以穿着口部3b为中心的环状。

此外,侧面部3并不限定于无接口的结构。侧面部3也可在与脚跟12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参照图8的参照附图标记“32a”)以外的位置设置有接口。即,侧面部3只要在脚跟后部无接口即可。通过在脚跟后部无接口,能够抑制袜套1的脚跟部的穿用感的下降。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脚跟12的后端是指位于脚f的后端的脚跟12(脚跟骨)的背面区域。另外,所谓侧面部3的脚跟后部,是指与脚跟12的后端对应的侧面部3的脚跟部的后端区域,特别是指在穿用时的后视图中将侧面部3的脚跟部(或者脚跟12(脚跟骨)的背面)左右分断(大致二等分)的纵线状的区域。此外,关于在侧面部有接口的袜套的构成例,以后述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侧面部3由于包含伸缩性面料,故而当穿用袜套1时,能够沿着脚f的立体形状,能够防止袜套1的脱落或者穿着位置的偏移。

另外,根据将穿着口部3b挖出的形状,能够调整覆盖脚f的脚背的面积。若将穿着口部3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延长,则能够形成所谓的“浅口”的袜套1。另一方面,若将穿着口部3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缩短,则能够形成“深口”的袜套1。

此外,通过使穿着口部3b的脚跟12侧的圆弧3c的直径大于袜套1的外周的脚跟12侧的圆弧3d,则在穿用时,脚f的脚跟12的被覆面积增大,能够防止袜套1的脱落。

另外,通过将侧面部3由自由剪裁面料(不需要面料端的边缘的面料)来构成,则不需要为了防止开线而将穿着口部3b的外缘部分进行折叠处理,或者沿着穿着口部3b的周缘而安装伸缩性的窄幅面料或者树脂,并且穿着舒适感提高。

如图3所示,脚底部2与脚f的脚掌10的形状相配合,脚尖部分2d及脚跟部分2e分别形成为圆弧状。脚尖部分2d的圆弧的直径形成为略大于脚跟部分2e的直径。另外,自脚尖部分2d至脚跟部分2e的足底弓的两侧部分2f分别形成为圆弧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缓缓地凹陷而形成。此外,脚底部2并不限定于此形状,可根据脚f的形状而变更为其他形状。

如图4所示,袜套1在侧视图中,其外观形状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即,袜套1是通过以袜套1整体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的方式,将构成脚底部2及侧面部3的大致平面的两片面料的各外周部分2a、3a相互进行无缝制接合而形成。

若详细说明,则侧面部3在未穿着袜套1的状态下,例如在袜套1的脚跟部分,不实施如向大致垂直方向等平面以外的方向立起之类的加工或者线圈编织,用以接合的缝制等,而具有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形状。通过在如上所述的侧面部3的外周部分3a,与侧面部3同样地,将具有大致平面的形状的脚底部2的外周部分2a接合为大致平面的形状,从而形成袜套1。因此,袜套1如图4及图5所示,在侧视图及主视图中,整体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即,是指除了面料及接合部件的厚度以及自然产生的褶皱或歪扭以外,未构成具体的高度的非立体形状,当安装模拟脚底的陈列用的衬纸,面料沿着衬纸面而稍稍伸长时,袜套1表/里(袜套1的侧面部3/脚底部2)均为面料面与衬纸面密切接触的形状。

借此,当将袜套1安装于衬纸来包装时,不会形成褶皱或折痕,能够陈列于柜台等而不会损坏制品的形状。另外,由于体积不大,故而不会占据过多的保管场所,能够高效地运输。进而,能够省略将接口接合的程序。

另外,由于整体为大致平面的形状,故而在穿用时,侧面部3中与脚跟12对应的面料沿着脚跟形状而立起,故而此面料容易向与脚跟12适合的方向施加力。进而,由于脚底部2及侧面部3的各外周部分2a、3a是通过无缝制接合而形成,故而不存在由缝制形成的凸部,因此容易适合于脚跟形状。根据以上,能够提高脚跟12整体的适合感,能够抑制偏移/脱落。

(超声波熔接)

脚底部2与侧面部3例如是通过超声波熔接来接合。所谓超声波熔接,是指通过对接合的两片面料施加超声波针对或加压,而使面料的接合面产生摩擦热,瞬间熔融而接合的方法。能够将通过超声波熔接而接合的面料的各接合面以对接的方式来接合。因此,不需要为了接合而将两片面料重叠,能够形成未凸状地突出的大致平坦的接合部分5,能够提高穿着舒适感。

(接合部件)

如图6所示,接合部分5理想为位于脚f的脚掌10的外缘部分附近,但也可为与靠近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袜套1的内侧,在接合部分5上进而贴设有例如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4。所谓粘接胶带,包含丙烯酸系、硅系等树脂或者合成橡胶等粘着性的材料,用于使此粘接胶带加热熔接而将面料彼此接合的方法。

以接合部分5的线与接合部件4的宽度方向中心重叠的方式,在侧面部3的内侧部分贴设带状的接合部件4,借此能够增加接合部分5的强度。

此外,在将袜套1穿用于脚f上的状态下,由于侧面部3包含伸缩性面料,故而侧面部3根据脚f的形状而伸展。因此,能够使袜套1适合于脚f。此处,若与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进行缝制接合的结构相比较,则在进行缝制接合的情况下,接合部分5成为凸状地突出的细线状。因此,若穿用者行走,则随着此动作,存在接合部分5也移动的顾虑。通过接合部分5压接于脚尖11,或踩踏凸状地突出的接合部分5,而使穿着舒适感下降。另外,通过接合部分5凸状地突出,则难以将袜套整体形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尤其在侧面部3的面料薄的情况下,表面出现凸状部等,容易损及陈列时的美观。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袜套1将大致平面的脚底部2及侧面部3进行无缝制接合。因此,能够将袜套1整体适当地形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并且能够防止穿着舒适感下降或容易脱落。

(袜套的制造方法)

继而,对袜套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袜套1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脚底部2的脚底部形成工序、形成侧面部3的侧面部形成工序以及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进行无缝制接合的接合工序。

在袜套1的制造方法中,在侧面部形成工序中,沿着所需要的图案来裁剪伸缩性面料,形成具有成为穿着口3b的开口部的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环状的侧面部3。因此,在接合工序中,通过将构成脚底部2及侧面部3的两片大致平面的面料的外周部分进行无缝制接合,能够制造可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以及伸缩性的下降的袜套1。

此外,在接合工序中,可以脚底部2与侧面部3不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超声波熔接,进而通过带状的接合部件4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接合。借此,能够使接合部分5的厚度变薄,穿着舒适感提高。

另外,也可在接合工序中,以脚底部2的外周部分与侧面部3的外周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通过热熔接或粘接剂,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接合。借此,能够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容易地接合。此外,也可在通过热熔接或粘接剂而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接合的接合部分5贴设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4。借此,能够使接合部分5的强度增加。

实施方式2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7来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双重底)

图7是以图2所示的a-a线来切断的端面图。此外,袜套1虽形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但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立体地图示。如图7所示,脚底部2也可构成为包括:与脚f接触的内侧面料2b以及自外侧覆盖内侧面料2b的外侧面料2c。借此,例如对内侧面料2b使用亲肤且透气性良好的天然纤维的面料,且对外侧面料2c使用具有强度且能够进行超声波熔接的合成纤维的面料等,由内侧面料2b及外侧面料2c来改变原材料。

在此情况下,脚底部2的外侧面料2c与侧面部3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来接合。从通过超声波熔接来接合的接合部分5之上,贴设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4a来增强。进而,在其上载置内侧面料2b,贴设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4b,将接合部件4a与内侧面料2b接合。

如此一来,通过超声波熔接来接合后,通过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4来进而接合,借此使接合部分5平坦,能够防止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保持充分的接合强度。

实施方式3

关于本发明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8来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袜套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袜套1a的俯视图。图8表示将袜套1a翻出来的状态。

如图8所示,袜套1a具备脚底部2及侧面部30。侧面部30包含第1侧面部31(侧面部)及第2侧面部(侧面部·脚跟部)32。第1侧面部31包含覆盖脚f的脚尖11及两侧13的伸缩性面料。第2侧面部32包含覆盖脚f的脚跟12的伸缩性面料。第1侧面部31与第2侧面部32在与脚f的脚跟12的左右两侧对应的侧面部30的脚跟两侧部,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相互接合。借此,形成有包含环状的伸缩性面料的侧面部30。

在侧面部30的脚跟两侧部设置有第1侧面部31与第2侧面部32的接合部分即接口6。通过第1侧面部31与第2侧面部32在接口6处接合,而在侧面部30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穿着口部3b。在袜套1a中,覆盖脚f的脚背的侧面部30的面积大于所述袜套1。即,袜套1a是穿着口部3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小于袜套1的“深口”类型的袜套。

此处,在袜套1a中,以在与脚跟12的后端对应的第2侧面部32的脚跟后部32a不存在接口6的方式,在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设置有接口6。即,以在穿用时的后视图中将第2侧面部32左右分断(大致二等分)的方式将第2侧面部32的中央部纵断的纵线状区域即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设置有接口6。通过在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设置接口6,而容易感觉到压接的脚跟12的后端不存在接口6,因此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因此,能够抑制袜套1a的脚跟部(第2侧面部32)的穿用感的下降。

此外,接口6只要不位于脚跟后部32a即可。因此,若为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则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侧面部30的脚跟两侧部设置接口6,也可在此脚跟两侧部以外的位置设置接口6。

(袜套的制造方法)

袜套1a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脚底部2的脚底部形成工序、形成侧面部30的侧面部形成工序以及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0进行无缝制接合的接合工序。这些步骤中,脚底部形成工序及接合工序是与所述袜套1的制造方法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侧面部形成工序中,沿着第1侧面部31的图案及第2侧面部32的图案而裁剪伸缩性面料。而且,将所裁剪的第1侧面部31的伸缩性面料与第2侧面部32的伸缩性面料进行无缝制接合。此时,以接口6位于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的方式,将第1侧面部31与第2侧面部32接合。借此,形成环状的侧面部30,所述侧面部30具有成为穿着口3b的开口部,大致为平面且在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存在接口6。而且,于接合工序中,通过将构成脚底部2及侧面部30的两片大致平面的面料的外周部分进行无缝制接合,能够制造袜套1a。

(袜套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袜套1a具备:脚底部2,覆盖脚f的脚掌10;以及侧面部30,覆盖脚f的脚尖11、脚跟12以及自脚尖11至脚跟12的脚的两侧13。侧面部30包含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在与脚跟12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存在接口6,且在接口6处,第1侧面部31的伸缩性面料与第2侧面部32的伸缩性面料是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

根据袜套1a,由于侧面部30包含在除脚跟后部32a以外的位置(接口6)被接合的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故而能够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以及偏移/脱落。

变形例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例子可适当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虽已对将超声波熔接与粘接胶带加以组合的接合方法进行说明,但只要为缝制以外的方法,则例如也可利用以下列举的接合方法来接合。

(热熔接)

例如,也可通过热熔接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接合。使脚底部2的外周部分2a与侧面部3的外周部分3a重叠,对重叠的部分加热而使其熔接。根据此方法,能够在不损及接合部分的面料的伸缩性的情况下进行粘接。

(粘接剂)

例如,也可通过粘接剂将脚底部2与侧面部3接合。使脚底部2的外周部分2a与侧面部3的外周部分3a重叠,对重叠的部分涂布粘着性聚合物等粘接剂,通过热熔接而接合。或者,还可涂布即便不加热也能够接合的粘接剂来接合。

(防滑)

另外,虽已对将粘接胶带自袜套1的内侧贴设于接合部分5来增强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将摩擦系数高于脚底部2的粘接胶带从袜套1的外侧贴设于接合部分5,而兼具防滑的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总结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为如下构成:具备:脚底部,覆盖脚的脚掌;以及侧面部,覆盖所述脚的脚尖、脚跟以及自所述脚尖至所述脚跟的所述脚的两侧;所述侧面部包含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的环状伸缩性面料,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是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所述侧面部包含无接口的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或者包含在与所述脚跟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以外的位置存在接口,且在此接口,伸缩性面料彼此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的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侧面部包含无接口的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或者在除脚跟后部以外的位置进行无缝制接合的环状的伸缩性面料,故而能够提供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以及偏移/脱落的袜套。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环状的伸缩性面料也可为大致平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形成侧面部的环状的伸缩性面料为大致平面的形状,故而能够抑制不穿用时的袜套整体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也可以在侧视图中,所述袜套整体成为大致平面的形状的方式,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接合。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袜套整体为大致平面的形状,故而当将袜套安装于纸型上来包装时,不会形成褶皱或折痕,能够陈列于柜台等而不会损及制品的形状。另外,由于体积不大,故而不会占用过多的场所,能够高效地运输。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脚底部还可包含与所述脚接触的内侧面料以及覆盖所述内侧面料的外侧面料。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脚底部而双重结构,故而能够提高所述脚底部的强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内侧面料与所述外侧面料也可包含不同的原材料。

根据所述构成,例如,通过将接触皮肤的内侧面料设为透气性良好的天然纤维,且将外侧面料设为具有强度的合成纤维,能够兼顾穿着舒适感及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的接合部分也可位于所述脚的脚掌侧。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接合部分位于所述脚的脚掌侧,而不是位于容易感觉到接合部分的压接的脚的脚尖,故而穿着舒适感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也可还具备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将所述脚底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侧面部的外周部分进行无缝制接合。

根据所述构成,例如通过粘接胶带等接合部件,将脚底部的外周部分与侧面部的外周部分接合,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分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也可在不相互重叠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接合部件来接合。

根据所述构成,在接合部分,脚底部与侧面部不相互重叠,因此能够使接合部分的厚度变薄,穿着舒适感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中,所述伸缩性面料也可包含自由剪裁面料。

根据所述构成,不需要为了防止穿着口即开口部的开线等,而将开口部的周缘部进行折叠处理,或者沿着开口部的周缘而安装伸缩性窄幅面料,因此穿着舒适感提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的制造方法包括:脚底部形成工序,形成覆盖脚的脚掌的脚底部;侧面部形成工序,形成覆盖所述脚的脚尖、脚跟以及自所述脚尖至所述脚跟的所述脚的两侧的侧面部;以及接合工序,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来接合;在所述侧面部形成工序中,将伸缩性面料进行裁剪,形成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的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环状的所述侧面部,或者利用除缝制以外的接合方法将伸缩性面料彼此接合,形成环状的所述侧面部,所述侧面部具有成为穿着口的开口部,大致为平面且在与所述脚跟的后端对应的除脚跟后部以外的位置存在接口。

根据所述方法,在侧面部形成工序中,形成大致平面且无接口的环状的侧面部,或者形成大致为平面且在脚跟后部无接口的环状的侧面部。因此,能够制造抑制穿着舒适感的下降以及伸缩性的下降的袜套。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的制造方法中,也可在所述接合工序中,以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通过带状的接合部件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接合。

根据所述方法,由于以脚底部与侧面部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通过带状的接合部件来接合,故而能够使接合部分的厚度变薄,穿着舒适感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的制造方法中,也可在所述接合工序,以所述脚底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侧面部的外周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通过热熔接而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接合。

根据所述方法,能够通过热熔接,在不使用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将脚底部与侧面部容易地接合。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袜套的制造方法中,也可在所述接合工序中,以所述脚底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侧面部的外周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通过粘接剂将所述脚底部与所述侧面部接合。

根据所述方法,能够通过粘接剂,将脚底部与侧面部容易地接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袜套

1a:袜套

2:脚底部

2a:外周部分

2b:内侧面料

2c:外侧面料

3:侧面部

3a:外周部分

3b:穿着口部(穿着口)

4:接合部件

5:接合部分

6:接口

10:脚掌

11:脚尖

12:脚跟

13:两侧

30:侧面部

31:第1侧面部(侧面部)

32:第2侧面部(侧面部·脚跟部)

32a:脚跟后部

f: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