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4271发布日期:2020-08-21 14: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梁条,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



背景技术:

公知的,鼻梁条是口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部件,鼻梁条用于将口罩固定在人的鼻梁上,鼻梁条使得口罩佩戴的时候更加的舒适,但是长时间的佩戴口罩,鼻梁条还会将人的脸上也就是鼻梁的上方压出痕,而且时间越长,压出的痕就越明显,如果这样的压痕不及时的消除,那么压痕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压痕的时间长了之后不但不容易消除而且还会损害到人脸部的皮肤,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本发明通过在鼻梁条本体的侧面设置主气囊,并在主气囊上设置第一支撑气囊、第二支撑气囊和内管,再通过进液管与内管相连接和进气管与主气囊相连接,以达到消除鼻梁条压痕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包括第一支撑气囊、鼻梁条本体、进液管、主气囊、输液装置、第二支撑气囊、进气管、打气筒、内管和出液管,在鼻梁条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主气囊,主气囊上设有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主气囊与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囊相连通,主气囊内设有内管,主气囊一端设有进液管,主气囊的另一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主气囊内的内管一端相连接,进液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设有输液装置,所述进气管一端与主气囊的端头相连接,进气管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设有打气筒,打气筒上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内管上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与主气囊的外部相连通。

所述鼻梁条本体为长方型板状结构,鼻梁条本体的侧面与主气囊的侧面固定相连接,鼻梁条本体的长度与主气囊的长度相同。

所述主气囊由弹性柔软材料制作而成,主气囊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主气囊平面结构的一侧与鼻梁条本体的侧面固定相连接,主气囊的另一侧面为弧面结构,主气囊为长条型空心结构,主气囊的空心内设有内管,主气囊的两端与鼻梁条本体的两端相平齐,主气囊中心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分别与主气囊两端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均为圆柱型空心结构,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的横截面积大于主气囊的横截面积,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的两端均为圆台型结构,第一支撑气囊、第二支撑气囊和主气囊为一体结构,第一支撑气囊一侧的主气囊端头为封闭结构,第二支撑气囊一侧的主气囊端头与进气管相连通。

所述进液管为圆柱型空心管状结构,进液管一端通过主气囊一端的内管进口与内管相连通,进液管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固定相连接,第一连接管与输液装置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输液装置由针筒、卡边和推杆构成,针筒上设有卡边和针头,针头插入到第一连接管内,针头与第一连接管为可拆卸连接,针筒内设有推杆,针筒内的液体通过推杆的移动推入到针头从而进入到进液管内。

所述内管为圆柱型管状结构,内管的中心线与主气囊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内管的直径小于主气囊的直径,内管上设有若干根出液管,内管一端的内管进口与进液管的一端固定相连接,内管另一端为封闭结构。

所述出液管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管状结构,出液管至少为两根,出液管的中心线与内管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出液管等距分布在内管的侧面上,出液管的一端与内管的侧面固定相连接,出液管的另一端与主气囊的外部相连通,出液管与主气囊连接处设有出液口,出液口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所述进气管为圆柱型管状结构,进气管一端与主气囊的一端固定相连接,进气管与主气囊相连通,进气管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相连接,第二连接管与打气筒顶部面上的出气孔为可拆卸相连接,打气筒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进气孔,打气筒与进气孔相连通,进气孔为单向进气阀,进气孔使打气筒外部的气体进入到打气筒内,打气筒为波纹管状结构,打气筒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打气筒挤压时为进气状态,挤压打气筒使打气筒内的气体进入到进气管,打气筒恢复原状时为吸气状态,打气筒恢复原状的过程中通过进气孔进行吸气。

所述底座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底座的顶部面上设有打气筒,底座的侧面设有进气孔,底座上的进气孔与底座顶部面上的打气筒相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包括第一支撑气囊、鼻梁条本体、进液管、主气囊、输液装置、第二支撑气囊、进气管、打气筒、内管和出液管,通过在鼻梁条本体的侧面设置主气囊,并在主气囊上设置第一支撑气囊、第二支撑气囊和内管,再通过进液管与内管相连接和进气管与主气囊相连接,以达到消除鼻梁条压痕的目的;本发明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不但能够快速的将鼻梁条对人面部的压痕进行快速的消除,而且可以对人面部的皮肤进行很好的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气囊与内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气囊;2、鼻梁条本体;3、进液管;4、主气囊;5、第一连接管;6、针筒;7、卡边;8、推杆;9、第二支撑气囊;10、进气管;11、第二连接管;12、打气筒;13、底座;14、进气孔;15、内管;16、内管进口;17、出液管;18、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3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包括第一支撑气囊1、鼻梁条本体2、进液管3、主气囊4、输液装置、第二支撑气囊9、进气管10、打气筒12、内管15和出液管17,在鼻梁条本体2的一侧面上设有主气囊4,主气囊4上设有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主气囊4与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囊9相连通,主气囊4内设有内管15,主气囊4一端设有进液管3,主气囊4的另一端设有进气管10,所述进液管3的一端与主气囊4内的内管15一端相连接,进液管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5,第一连接管5上设有输液装置,所述进气管10一端与主气囊4的端头相连接,进气管10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1上设有打气筒12,打气筒12上设有底座13,底座13上设有进气孔14,所述内管15上设有出液管17,出液管17与主气囊4的外部相连通。

所述鼻梁条本体2为长方型板状结构,鼻梁条本体2的侧面与主气囊4的侧面固定相连接,鼻梁条本体2的长度与主气囊4的长度相同。

所述主气囊4由弹性柔软材料制作而成,主气囊4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主气囊4平面结构的一侧与鼻梁条本体2的侧面固定相连接,主气囊4的另一侧面为弧面结构,主气囊4为长条型空心结构,主气囊4的空心内设有内管15,主气囊4的两端与鼻梁条本体2的两端相平齐,主气囊4中心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分别与主气囊4两端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均为圆柱型空心结构,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的横截面积大于主气囊4的横截面积,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的两端均为圆台型结构,第一支撑气囊1、第二支撑气囊9和主气囊4为一体结构,第一支撑气囊1一侧的主气囊4端头为封闭结构,第二支撑气囊9一侧的主气囊4端头与进气管10相连通。

所述进液管3为圆柱型空心管状结构,进液管3一端通过主气囊4一端的内管进口16与内管15相连通,进液管3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5固定相连接,第一连接管5与输液装置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输液装置由针筒6、卡边7和推杆8构成,针筒6上设有卡边7和针头,针头插入到第一连接管5内,针头与第一连接管5为可拆卸连接,针筒6内设有推杆8,针筒6内的液体通过推杆8的移动推入到针头从而进入到进液管3内。

所述内管15为圆柱型管状结构,内管15的中心线与主气囊4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内管15的直径小于主气囊4的直径,内管15上设有若干根出液管17,内管15一端的内管进口16与进液管3的一端固定相连接,内管15另一端为封闭结构。

所述出液管17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管状结构,出液管17至少为两根,出液管17的中心线与内管1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出液管17等距分布在内管15的侧面上,出液管17的一端与内管15的侧面固定相连接,出液管17的另一端与主气囊4的外部相连通,出液管17与主气囊4连接处设有出液口18,出液口18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所述进气管10为圆柱型管状结构,进气管10一端与主气囊4的一端固定相连接,进气管10与主气囊4相连通,进气管10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1固定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1与打气筒12顶部面上的出气孔为可拆卸相连接,打气筒12设置在底座13上,底座13上设有进气孔14,打气筒12与进气孔14相连通,进气孔14为单向进气阀,进气孔14使打气筒外部的气体进入到打气筒12内,打气筒12为波纹管状结构,打气筒12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打气筒12挤压时为进气状态,挤压打气筒12使打气筒12内的气体进入到进气管10,打气筒12恢复原状时为吸气状态,打气筒12恢复原状的过程中通过进气孔14进行吸气。

所述底座13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底座13的顶部面上设有打气筒12,底座13的侧面设有进气孔14,底座13上的进气孔14与底座13顶部面上的打气筒12相连通。

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消除压痕的鼻梁条,在使用的时候,将鼻梁条本体2设置在口罩内,而将主气囊4置于口罩的内面上,主气囊4在人们带上的时候是没有充气的,这样人的面部就和主气囊4是贴合在一起的,当人面部有压痕的时候,先通过进气管10上的打气筒12将气体充入到主气囊4内,主气囊4在接收到气体的时候会膨胀,同时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也会被气体撑大,而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正好处于人鼻梁的两侧,这样在第一支撑气囊1和第二支撑气囊9共同支撑下,主气囊4的中部就会被抬高,而这样人面部的压痕就会慢慢的消失,而为了使得人面部的压痕更快的消失,通过进液管3将美容液注入到内管15内,而在注入美容液的时候,先通过注射装置将美容液吸入到针筒6内,再通过推杆8将美容液注射到进液管3内,再通过进液管3进入到内管15内,最后通过出液管17喷出到人的面部,从而对人的面部进行护理,进一步加快人面部压痕的消失。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