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5476发布日期:2020-09-25 17: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人体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扫描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体扫描仪。



背景技术:

根据使用者的个性需求定制相应的服装,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并且,在定制服装时,通常需要获取使用者的身高、臂长、肩膀角度等尺寸信息,以量身定制更合适的服装。但是,采用人工测量获取用户尺寸信息的方式测量步骤繁杂、耗时较长。因此,目前采用人体扫描仪获取用户尺寸信息的方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体扫描仪先通过三维摄像获取用户的身体图像,进而对用户的身体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用户的尺寸信息。

然而,目前的人体扫描仪占用空间通常较大,难以移动,导致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人体扫描仪占用空间较大,携带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人体扫描仪。

一种人体扫描仪,包括: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盘,用于供用户站立;

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杆及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旋转杆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方向旋转,所述旋转组件具有收纳态和工作态,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时,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组件,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支撑组件;以及

摄像组件,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摄像组件能够获取所述用户的图像信息。

上述人体扫描仪,通过使所述第一旋转杆及所述第二旋转杆转动连接,当需要进行获取用户图像信息的工作时,可以调节所述第一旋转杆及所述第二旋转杆之间的角度,使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而当需要移动所述人体扫描仪时,只需要调节所述第一旋转杆及所述第二旋转杆之间的角度,使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即能够有效地减少所述人体扫描仪的占用空间,使所述人体扫描仪的携带更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盘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时,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及所述第一开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连接件以及摄像头,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及所述第二容纳槽沿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时,所述摄像头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盘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旋转环,所述旋转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所述旋转环套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能够沿所述支撑盘的周向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连接件以及摄像头,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支撑盘背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抵接所述旋转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时,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相对的表面互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形成有转动槽,所述转动件能够于所述转动槽内转动,所述转动件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配合件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的端面倾斜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伸方向,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第一旋转杆及所述第二旋转杆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第一摄像头及第二摄像头,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所述旋转组件倾斜,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于水平面朝向远离所述旋转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用户靠近所述支撑组件部分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远离所述支撑组件部分的图像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摄像组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准面,所述基准面经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轴向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角度均为30°,且所述基准面至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90cm,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至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为90cm;或者

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摄像组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准面,所述基准面经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轴向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角度均为15°,且所述基准面至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90cm,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至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为90cm;或者

当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工作态时,所述摄像组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准面,所述基准面经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基准面,且所述基准面至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46cm,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至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为90c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扫描仪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人体扫描仪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人体扫描仪中旋转组件处于收纳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d区域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图3所示的人体扫描仪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人体扫描仪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人体扫描仪的爆炸图;

图9为图7所示的人体扫描仪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人体扫描仪中摄像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摄像组件中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其中,100、人体扫描仪;110、支撑组件;111、支撑盘;112、第一容纳槽;113、第二容纳槽;114、支撑架;115、第一开口;116、收容腔;117、外壳;118、底座;120、旋转组件;121、第一旋转杆;122、第一端;123、第二端;124、配合件;125、转动槽;126、第二限位部;127、抵接面;131、第二旋转杆;132、第三端;133、第四端;134、转动件;135、转动部;136、第一限位部;137、限位块;138、旋转环;140、动力组件;141、驱动马达;142、第一齿轮;143、第二齿轮;144、轴承;150、摄像组件;151、连接件;152、第一连接部;153、第二连接部;154、摄像头;155、第一摄像头;156、第二摄像头;157、基准面;160、固定件;161、固定座;162、本体部;163、卡合部;164、底壳;165、卡合槽;166、盖板;167、容纳腔;168、连接槽;170、运算组件;171、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扫描仪100不同角度的示意图。人体扫描仪100包括支撑组件110,支撑组件110包括支撑盘111和支撑架114,支撑盘111与支撑架114连接,支撑架114可立于地面,而支撑盘111与地面平行,用于供用户站立。旋转组件120,包括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第一旋转杆1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22和第二端123,第二旋转杆131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132和第四端133。第一端122与支撑组件110转动连接,第二端123与第三端132转动连接,且第一旋转杆121相对支撑组件110转动的转动轴与第二旋转杆131相对第一转动杆转动的转动轴相互垂直。摄像组件150,与第四端133固定连接,用于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

上述人体扫描仪100能够用于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并对用户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使用者的身高、臂长、肩膀角度等尺寸信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定制相应的服装。具体地,在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时,用户(图未示出)站立于支撑盘111上,而旋转组件120相对支撑盘111转动,进而带动摄像组件150环绕用户移动,当摄像组件150环绕用户一周后,即能够获取用户的完整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杆131能够相对第一旋转杆121朝向靠近或远离支撑组件110的方向旋转,使得旋转组件120具备收纳态和工作态。并且,第二旋转杆131相对于第一旋转杆121旋转的角度范围有限,当第二旋转杆131相对于第一旋转杆121旋转至第四端133最靠近支撑组件110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21之间的角度最小,当第二旋转杆131相对于第一旋转杆121旋转至第四端133与支撑组件110的距离最大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最大。参考图3所示,当第二旋转杆131相对第一旋转杆121转动至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最小时,第二旋转杆131的第四端133抵接支撑组件110,旋转组件120进入收纳态,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减小。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第二旋转杆131相对第一旋转杆121转动至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最大时,旋转组件120进入工作态,人体扫描仪100能够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越小,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越小。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相对的表面互相贴合,此时,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体积最小。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也可以为10°、15°、20°等任意角度。

上述人体扫描仪100,通过设置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使旋转组件120能够在工作态及收纳态之间切换,当需要对人体扫描仪100进行转移或携带时,只需要调节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使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即可有效减少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使人体扫描仪100的携带和转移更加便捷。

具体地,参考图4和图5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123及第三端132的连接部分,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123及第三端132连接部分的剖面图。第二旋转杆131的第三端132端面固定设置有转动件134,转动件134包括转动部135及第一限位部136。第一旋转杆121的第二端123与第二旋转杆131相对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配合件124,配合件124内形成有转动槽125,转动件134与配合件124转动连接,转动部135能够于转动槽125内转动。配合件124靠近第二端123端部部分形成有第二限位部126,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倾斜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由此,在旋转组件120由收纳态向工作态切换时,第二旋转杆131会带动转动部135在转动槽125内转动,直至第一限位部136抵接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时,第二旋转杆131与第一旋转杆121的角度无法再增大,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

需要注意的是,当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应当大于或等于90°,以便于第二旋转杆131自身的重力能够使第一限位部136保持与第二限位部126的抵接状态,进而实现处于工作态时旋转组件120的固定。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平行,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等于90°,而若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倾斜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并且,通过改变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相对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因此,在设置配合件124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对用户图像信息的测量需求,调节第二限位部126远离第二端123的端面相对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提升人体扫描仪100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杆121的第二端123凹陷形成有抵接面127,抵接面127倾斜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而第二旋转杆131的第三端132延伸形成有限位块137,当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时,限位块137抵接抵接面127。如此设置,在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时,第二旋转杆131自身的重力使限位块137保持与抵接面127的抵接状态,也能够实现处于工作态时旋转组件120的固定。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抵接面127相对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也能够决定处于工作态时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

请参见图6、图7和图8,图6和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人体扫描仪100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人体扫描仪100的爆炸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盘111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2及第二容纳槽113,第一容纳槽112及第二容纳槽113沿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二旋转杆131的第四端133部分嵌入第一容纳槽112内,摄像组件150部分嵌入第二容纳槽113内。由此,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能够减小人体扫描仪100整体的高度尺寸,进一步减小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容纳槽112与第二容纳槽113的轴线所连成的直线将支撑盘111分割成两部分,在人体扫描仪100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时,用户的双脚可分别站立于第一容纳槽112及第二容纳槽113所分割成的两部分上。

进一步地,一并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14靠近支撑盘111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沿支撑架114的周向间隔分布,其中,与第一容纳槽112连通的开口为第一开口115,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二旋转杆131的第四端133部分嵌入第一开口115内,以进一步减小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

另外,参考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20还包括旋转环138,旋转环138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杆121的第一端122,旋转环138套设于支撑架114上并与支撑架114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旋转杆121能够沿支撑架114的周向旋转。一并参考图9所示,人体扫描仪100还包括动力组件140,用于驱动旋转组件120相对支撑架114转动。具体地,动力组件140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马达141以及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驱动马达141具有旋转轴(图未示出),第一齿轮142与驱动马达141的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43套设于支撑架114上并与旋转环138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42与第二齿轮143相啮合。另外,旋转组件120还包括轴承144,轴承144套设于支撑架114上,并位于旋转环138及支撑架114之间,第二齿轮143套设于轴承144上,轴承144能够帮助旋转环138及第二齿轮143相对支撑架114的旋转,并减轻旋转过程中旋转环138及第二齿轮143与支撑架114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旋转环138、第二齿轮143及支撑架114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在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的过程中,驱动马达141的旋转轴转动,会带动第一齿轮142转动,进而带动于第一齿轮14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43转动,第二齿轮143能够带动旋转环138相对轴承14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沿支撑架114的周向转动,由此实现摄像组件150环绕用户的转动,以获取用户完整的图像信息。

请再参见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组件150包括连接件151及摄像头154,摄像头154用于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连接件151一端连接第二旋转杆131的第四端133,另一端连接摄像头154,以将摄像头154固定于第四端133。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51包括第一连接部152及第二连接部153,第一连接部152的一端连接第四端133,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153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53的另一端连接摄像头154。第一连接部152垂直于第二旋转杆131,第二连接部153垂直于第一连接部152,即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第一旋转杆121与第二旋转杆131贴合时,第二连接部153平行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由此,当旋转组件120处于收纳态时,第二连接部153平行于第一旋转杆121的延伸方向,第二连接部153与旋转环138相对,且第二连接部153与旋转环138之间形成有容纳摄像头154的容纳空间。而摄像头154部分嵌入第二容纳槽113后与旋转环138远离第一旋转杆121的部分抵接。如此,能够有效减小处于收纳态时,旋转组件120及摄像组件150整体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请再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154包括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当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时,摄像组件15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准面157,基准面157经过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的几何中心,第一摄像头155相对于基准面157朝向旋转组件120倾斜,第二摄像头156相对于基准面157朝向远离旋转组件120的方向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基准面157为经过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的水平面,基准面157为虚拟平面,仅为方便描述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的倾斜方向而引出。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当用户站立于支撑盘111上时,第一摄像头155与用户靠近支撑组件110的部分相对,即可理解为第一摄像头155与使用者的下半身部分相对,第一摄像头155能够获取用户靠近支撑组件110部分的图像信息。而第二摄像头156与用户远离支撑组件110的部分相对,即与使用者的上半身部分相对,第二摄像头156能够获取用户远离支撑组件110部分的图像信息。由此,将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整合,即可获取用户完整的图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若摄像组件150中仅设置一个摄像头154,一个摄像头154的视场角范围有限,难以同时获取用户靠近及远离支撑组件110各部分的图像信息。则在使用过程中,为获取用户完整的图像信息,通常需要使摄像头154于垂直于第一旋转杆121的方向上移动,以分别获取用户靠近及原理制成组件各部分的图像信息,获取过程更加复杂,导致摄像组件150的安装成本大,且摄像头154在移动过程中也容易抖动而影响成像质量,进而影响获取的用户尺寸信息的精度。因此,通过设置两个摄像头154,两个摄像头154朝不同方向倾斜,分别获取用户两部分的图像信息,既能够减小摄像组件150的安装成本,也能够提升摄像头154的成像质量,提升获取的用户尺寸信息的精度。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的视场角范围有限,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至支撑组件110的距离以及第一摄像头155和第二摄像头156相对于基准面157的倾斜角度会影响摄像组件150的测量范围,因此,在摄像组件150的安装过程中,需根据实际使用时使用者的身高范围调整摄像组件150的位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55相对于基准面157的倾斜角度为30°,即可理解为第一摄像头155的光轴与基准面157之间的角度,即图2中的角度a=30°,而第二摄像头156相对于基准面157的倾斜角度也为30°,即图2中的角度b=30°。且第一旋转杆121的第一端122端面至第一摄像头155的集合中心的垂直距离为90cm,即图2中的距离a=90cm,基准面157至第一旋转杆121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90cm,即图2中的距离b=90cm。并且,以支撑盘111背离支撑架114的一表面作为测量距离起点,即以用户站立于支撑盘111上时,用户的脚底面作为测量距离起点,此时,第一摄像头155能够获取0-96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而第二摄像头156能够获取98cm-220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即此时摄像组件150能够获取的最大测量距离为220cm,由于用户身高一般小于220cm,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测量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摄像组件150无法获取96cm-98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若用户身高小于220cm,则可以通过调节第二摄像头156相对于基准面157的倾斜角度,例如,使图2中的角度b=29°,如此,既能够满足用户的测量需求,摄像组件150也能够获取96cm-98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使获取的图像信息更完整。可以理解的是,在人体扫描仪100的安装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相对于基准面157的倾斜角度,即调节图2中的角度a和角度b,以及调节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之间的角度,及调节图2中的距离a和距离b,能够调节摄像组件150获取图像信息的范围,以提升人体扫描仪100的适用性。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扫描仪100测量的用户身高范围在181cm以内,则可在安装过程中对人体扫描仪100进行调整,使图2中的角度a=15°,角度b=15°,距离a=90cm,距离b=90cm。此时,第一摄像头155能够获取10-120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而第二摄像头156能够获取70cm-181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即此时摄像组件150能够获取的最大测量距离为220cm。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也可平行于基准面157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平行于基准面157设置,且图2中的距离a=90cm,距离b=46cm,此时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均能够获取0-97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摄像组件150能够获取的最大测量距离为97cm。此时,人体扫描仪100可用于获取儿童的图像信息。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平行于基准面157设置,且图2中的距离a=90cm,距离b=90cm,此时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均能够获取46cm-136cm范围内的用户图像信息,摄像组件150能够获取的最大测量距离为136cm。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平行于基准面157设置时,由于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的测量距离范围相等,可仅其中一个摄像头154工作,另一个摄像头154作为备用摄像头154,或仅设置一个摄像头154,以降低人体扫描仪100的运行成本。

另外,请参见图1、图10和图11,摄像组件150还包括用户安装摄像头154的固定件160、固定座161、底壳164和盖板166,固定件160的形状大致呈u型,固定件160呈u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固定件160连接u型两端的部分与第二转动杆的第四端133固定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调节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与固定件160两端的相对角度,以调节人体扫描仪100的测量范围,调节完成后再将第一摄像头155及第二摄像头156通过螺钉与固定件160固定连接。

底壳164与盖板166围设形成有一容纳腔167,盖板166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168,连接槽168与容纳腔167连通,摄像头154部分经连接槽168进入容纳腔167内,固定件160位于容纳腔167内,而摄像头154的镜头部分露出盖板166,以便于获取用户的图像信息。并且,参考图1所示,当旋转组件120处于工作态时,底壳164位于连接件151背离支撑组件110的一侧,盖板166位于连接件151朝向支撑组件110的一侧。另外,固定座161固定连接于摄像头154朝向底壳164的表面,固定座161包括本体部162以及设置于本体部162远离摄像头154一端的卡合部163。底壳164开设有与安装座相对的卡合槽165,且当摄像组件150安装完成后,本体部162位于容纳腔167内,卡合部163位于底壳164背离摄像头154的一侧并于卡合槽165处抵接底壳164,以固定摄像头154。通过设置底壳164与盖板166,既能够对摄像组件150的固定件160及固定座161起遮蔽作用,使摄像组件150更加美观,也能够对摄像头154起保护作用,同时使摄像头154固定更牢固,不易抖动,提升摄像头154在移动过程中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参考图7、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10还包括外壳117和底座118,底座118大致呈圆饼状,且在人体扫描仪100的使用过程中,底座118放置于地面上,支撑架114立于底座118上,使人体扫描仪100能够更加稳定地防止于地面上,不易抖动。而外壳117套设于支撑架114外,能够对支撑架114起遮蔽和保护作用,使人体扫描仪100更加美观。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14内部开设有收容腔116,人体扫描仪100还包括操作数件170,操作数件170收容于收容腔116内,并通过连接线171与摄像组件150的摄像头154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图7仅示出了连接线171的部分结构,而连接线171的其余部分能够沿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延伸,或嵌入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中,沿第一旋转杆121及第二旋转杆131到达摄像组件150并与摄像头154电性连接。操作数件170能够接收摄像组件150获取的图像信息,并根据摄像组件150获取的图像信息还原用户的完整图像信息,进而获取用户的尺寸信息。同时,将运算模块收容于收容腔116内,运算模块不会增大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人体扫描仪100的占用空间,便于人体扫描仪100的携带或转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