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8294发布日期:2021-03-26 18:1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了医疗防护,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2.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在输液、外伤处理、医疗抢险、手术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需要穿戴防护服进行防护。目前的医用防护服主要为无纺布防护服,无纺布防护服抗菌性能较差,防护效率较低。为了提高防护性能,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橡胶或涂层面料,但是橡胶或涂层面料的透气性较差,并且清洗之后涂层和橡胶层容易脱落,防护性能变差。
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主体,防护主体的肩部设置至少一组单向阀,防护主体的背部设置至少一组进风口,该进风口用于连接送风装置,防护主体包括基层布料、防水表层和抗菌内层,所述抗菌内层包括织物纤维和负载于所述织物纤维上的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为纳米银、氧化锌、氧化铜、电气石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基于上述,所述织物纤维包括中空结构的碳纤维,用于负载抗菌材料。
8.基于上述,所述抗菌材料为纳米银,所述碳纤维负载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50~100℃条件下,将碳纤维、硝酸银、还原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30

60min,过滤,在氮气气氛中烘干;其中,所述还原剂为柠檬酸钠、硼氢化钠、抗坏血酸或葡萄糖,所述还原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1%

7%,硝酸银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1%

5%。
9.基于上述,所述抗菌材料氧化锌、氧化铜或电气石,所述碳纤维负载氧化锌、氧化铜或电气石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氧化锌、氧化铜或电气石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所述碳纤维,超声30

60min,过滤,烘干;其中,所述纳米颗粒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1%

5%,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0.3%

0.7%,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2

3倍;所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

30nm,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磺酸钠、硬脂酸、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中的一种。
10.基于上述,所述抗菌材料为氧化铜或/和氧化锌,所述碳纤维负载氧化铜或/和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可溶性铜盐或/和可溶性锌盐溶于去离子水中,添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共同超声30

60min,过滤、煅烧;其中,煅烧温度为120

140℃,所述可溶性铜盐或/和可溶性锌盐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1%

5%,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可溶性铜盐或/和可溶性锌盐的摩尔比为(1.5

1.9):1,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0.3%

0.7%,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2

3倍;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磺酸钠、硬脂酸、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基于上述,所述织物纤维还包括植物纤维或/和合成纤维,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织物纤维总量的23%

30%。
12.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该防护服具有透气且抗菌的优点,用于医疗领域,可以充分提高医务人员的舒适度;进一步,采用氧化铜和氧化锌相结合进行抗菌,相比于传统的贵金属抗菌剂,生产成本更低。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4.实施例1
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主体,防护主体的肩部设置至少一组单向阀,防护主体的背部设置至少一组进风口,该进风口用于连接送风装置,防护主体包括基层布料、防水表层和抗菌内层,所述抗菌内层包括织物纤维和负载于所述织物纤维上的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为纳米银。所述织物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中空结构的碳纤维,碳纤维用于负载抗菌材料,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织物纤维总量的25%;所述植物纤维采用棉纤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织物纤维总量的23%、30%,所述植物纤维可采用其他植物纤维。
16.具体的,所述碳纤维负载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50~80℃条件下,将碳纤维、硝酸银、还原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50min,过滤,在氮气气氛中烘干;其中,所述还原剂为柠檬酸钠,所述还原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3%,硝酸银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反应温度可为80

100℃,反应时间可以为40min或60min,还原剂为可为硼氢化钠、抗坏血酸或葡萄糖。
17.实施例2
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主体,防护主体的肩部设置至少一组单向阀,防护主体的背部设置至少一组进风口,该进风口用于连接送风装置,防护主体包括基层布料、防水表层和抗菌内层,所述抗菌内层包括织物纤维和负载于所述织物纤维上的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为纳米银。所述织物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和中空结构的碳纤维,碳纤维用于负载抗菌材料,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织物纤维总量的25%;所述植物纤维采用涤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织物纤维总量的23%、30%,所述植物纤维可采用其他合成纤维。
19.所述抗菌材料氧化锌,所述碳纤维负载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氧化锌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所述碳纤维,超声30

60min,过滤,烘干;其中,所述纳米颗粒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4%,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0.5%,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3倍;所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7nm,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
2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抗菌材料可为氧化铜或电气石,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为十二烷基磺酸钠、硬脂酸或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
21.实施例3
2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抗菌材料为氧化铜和氧化锌,所述碳纤维负
载氧化铜和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锌盐溶于去离子水中,添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钠共同超声30

60min,过滤、煅烧;其中,煅烧温度为120

140℃,所述可溶性铜盐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1%,可溶性锌盐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3%,氢氧化钠与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锌盐的摩尔比为1.7:1,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0.7%,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所述碳纤维的3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为1:2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所述可溶性铜盐为硝酸铜,所述可溶性锌盐为硝酸锌。
23.抗菌性能测定
24.实验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gb/t20944.3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进行抗菌性定量测试,测试实施例的防护服抗菌内层水洗前、水洗1次、水洗3次和水洗5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测试效果参见表1和表2.表1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
25.抗菌率/%水洗前/%水洗1次/%水洗3次/%水洗5次/%实施例191.088.284.162.4实施例291.388.183.760.5实施例395.691.784.663.1
26.表2大肠杆菌抗菌效果
27.抗菌率/%水洗前/%水洗1次/%水洗3次/%水洗5次/%实施例192.389.584.366.3实施例292.188.684.065.2实施例395.791.284.467.0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