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9635发布日期:2021-02-09 13:1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


背景技术:

[0002]
儿童活动量一般较大,常常会产生汗水与湿气,天冷时汗水让身体感到寒冷不适或导致感冒,天热时汗水和湿气更使人闷热难受,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很容易在皮肤表面滋生细菌,进而产生疾病;传统的服装难以在短时间内将热量散发出去,需借助外部降温设备才能实现降温,如利用空调或者风扇散热可以加快热量的挥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空调必须在室内使用,而风扇携带并不方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风扇并不安全,不适合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使用。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14065763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风扇换热装置的降温服,其本体上设有若干风扇、调节开关、电池模块和usb接口,调节开关和usb接口分别通过导线与风扇建立连接,电池模块的输出端与usb接口建立连接,其风扇直径范围在70mm-80mm之间,风扇厚度范围在20mm-30mm之间: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充电也方便,可用于高强度的运动,但该实用新型中风扇体积太大,且风扇外露,既影响外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仅对于风扇附近的区域有散热效果,对于远离风扇的部位散热效果并不明显。
[0004]
授权公告号为cn140766603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功能性降温服,采用相变材料作为冷源的冰背心及微型风扇式降温服两者相结合,解决现有相变材料降温服局部降温问题,通过微型风扇,将相变材料所储存的冷量散发到各个部位;解决现在风扇降温服降温区间小,高温条件下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但风扇将热空气吹向相变材料后热空气中的蒸汽容易冷凝成水滴粘附在人体或者衣服的内衬上,给人体造成不舒适的感觉,而且相变材料吸热后融化,全部融化后就无法吸热,需要拆卸下来进行放热凝固后才能再次吸热,而且相变材料还存在泄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服装,解决了现有风扇将热空气吹向制冷材料后热空气中的蒸汽容易冷凝成水滴粘附在人体或者衣服的内衬上,给人体造成不舒适的感觉的问题,利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结构简单,又不会发生泄漏等问题;另外,换热装置中降温软管将冷气输送至服装本体内的各个区域,实现对服装本体内各处快速降温,软管能够很好的将衣服与人体隔离,避免衣服粘附在人体表面造成散热缓慢,软管使得人体与衣服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有效增加空气流动的范围,便于散热,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充电也方便,可用于高强度的运动,风扇隐藏在换热装置中,既美观,又排除了安全隐患,且散热效果好。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所述服装本体至少包括第一口袋
和第二口袋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分别位于右侧腰下部以及左胸部,所述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内侧均设有调节开关,且其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固定装置和第二开关固定装置,以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服装本体的反面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位和第二导线固定部位,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二、固定装置三和固定装置四;所述服装本体还包括可拆卸固定在本体上的换热装置、安装在换热装置内的风扇和与换热装置及风扇连接的电源,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外侧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底部的散热软管和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内侧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顶部的降温软管。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软管由若干平行布置的高低不同的软管组成,且其远离所述换热装置一端分别固定在服装本体内侧的不同高度位置处。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外部壳体和位于外部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结构大小相同,分别对称固定在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左右两端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与第一换热腔位于隔板的同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与第二换热腔位于隔板的同一侧。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内,另一端分别位于隔板两侧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与外部壳体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上均均匀排布若干导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导热片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中部还设置有吸附辊,所述吸附辊包括芯轴和固定在芯轴上的多孔吸附材料,所述多孔吸附材料为圆柱形辊体结构,所述芯轴的一端与隔板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芯轴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微型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换热腔一侧的隔板上。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位于隔板上方第一换热腔与外部壳体之间,所述第二风扇位于隔板下方第二换热腔与外部壳体之间。
[0013]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腔一侧的外部壳体上设置有冷风排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腔一侧的外部壳体上设置有热风排风口,所述冷风排风口均位于服装本体的内侧并与降温软管连接,所述热风排风口位于服装本体的外侧并与散热软管连接;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固定在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与外部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的进风口均与外部壳体上的热风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位于服装本体的内侧。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开关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固定装置和第二开关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内侧。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采用普通手机用移动式胶囊电源;电源输出端通过 usb接口与调节开关建立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通过usb接口及连接线与换热装置及风扇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位和第二导线固定部位将调节开关与换热装置及风扇之间的连接线进行隐藏。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固定在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二、固定装置三或固定装置
四中其中一者,所述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二、固定装置三和固定装置四为可拆卸连接件。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1.本实用新型利用风扇将衣服内部人体产生的湿热气体抽入换热装置中,再利用换热装置中的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降温,并利用多孔吸附材料将气体中混杂的水汽过滤出来再加热蒸发掉,解决了现有风扇将热空气吹向制冷材料后热空气中的蒸汽容易冷凝成水滴粘附在人体或者衣服的内衬上,给人体造成不舒适的感觉的问题,利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结构简单,又不会发生泄漏等问题。
[0019]
2.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平行布置的高低不同的软管组成的降温软管将冷气输送至服装本体内的各个区域,实现对服装本体内各处快速降温,软管能够很好的将衣服与人体隔离,避免衣服粘附在人体表面造成散热缓慢,软管使得人体与衣服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有效增加空气流动的范围,便于散热。
[0020]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充电也方便,可用于高强度的运动,风扇隐藏在换热装置中,既美观,又排除了安全隐患,且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的前片正面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的前片反面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的后片反面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中换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图4中a的剖视图;
[0027]
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中换热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服装本体;2.第一口袋;3.第二口袋;5.第一开关固定装置;4. 第二开关固定装置;6.第一开口;7.第二开口;8.第一导线固定部位;9.第二导线固定部位;10.固定装置一;11.固定装置二;12.固定装置三;13.固定装置四;14.换热装置;1401.散热软管;1402.降温软管;1403.外部壳体;1404. 隔板;1405.第一换热腔;1406.第二换热腔;1407.半导体制冷片;1408.制冷端;1409.制热端;1410.第一换热管;1411.第二换热管;1412.导热片;1413. 吸附辊;1414.芯轴;1415.多孔吸附材料;1416.第一齿轮;1417.第二齿轮; 1418.微型驱动电机;1419.冷风排风口;1420.热风排风口;1421.热风进风口; 15.风扇;1501.第一风扇;1502.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1,所述服装本体1至少包括第一口袋2和第二口袋3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口袋2 和第二口袋3分别位于右侧
腰下部以及左胸部,所述第一口袋2和第二口袋3 内侧均设有调节开关,且其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固定装置5和第二开关固定装置4,以及第一开口6和第二开口7;所述服装本体1的反面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位8和第二导线固定部位9,以及固定装置一10、固定装置二11、固定装置三12和固定装置四13;所述服装本体(1)还包括可拆卸固定在本体 (1)上的换热装置(14)、安装在换热装置(14)内的风扇(15)和与换热装置(14)及风扇(15)连接的电源,所述换热装置(14)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1)外侧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14)底部的散热软管 (1401)和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1)内侧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14) 顶部的降温软管(1402)。
[0032]
参照图4,所述降温软管(1402)由若干平行布置的高低不同的软管组成,且其远离所述换热装置(14)一端分别固定在服装本体(1)内侧的不同高度位置处,便于将冷气输送至服装本体1内的各个区域,实现对服装本体内各处快速降温(如图7所示),软管能够很好的将衣服与人体隔离,避免衣服粘附在人体表面造成散热缓慢,软管使得人体与衣服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有效增加空气流动的范围,便于散热。
[0033]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换热装置14包括外部壳体1403和位于外部壳体1403内的隔板1404,所述隔板140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所述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结构大小相同,分别对称固定在隔板1404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 左右两端的隔板1404上分别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40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1407的制冷端1408与第一换热腔1405位于隔板1404的同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407的制热端1409与第二换热腔1406位于隔板1404的同一侧。
[0034]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换热装置14还包括第一换热管1410和第二换热管1411,所述第一换热管1410和第二换热管1411的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内,另一端分别位于隔板1404两侧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与外部壳体1403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一换热管 1410和第二换热管1411上均均匀排布若干导热片1412;所述第一换热管 1410、第二换热管1411和导热片1412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0035]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隔板1404的中部还设置有吸附辊1413,所述吸附辊1413包括芯轴1414和固定在芯轴1414上的多孔吸附材料1415,所述多孔吸附材料1415为圆柱形辊体结构,所述芯轴1414的一端与隔板1404 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1416和第二齿轮1417与微型驱动电机1418 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416与芯轴1414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417 与微型驱动电机1418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416和第二齿轮1417 啮合,所述微型驱动电机1418固定在第二换热腔1406一侧的隔板1404上。
[0036]
参照图4,所述风扇15包括第一风扇1501和第二风扇1502,所述第一风扇1501位于隔板1404上方第一换热腔1405与外部壳体1403之间,所述第二风扇1502位于隔板1404下方第二换热腔1406与外部壳体1403之间。
[0037]
参照图4,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405一侧的外部壳体1403上设置有冷风排风口1419,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腔1406一侧的外部壳体1403上设置有热风排风口1420,所述冷风排风口1419均位于服装本体1的内侧并与降温软管 1402连接,所述热风排风口1420位于服装本体1的外侧并与散热软管1401 连接;所述第一风扇1501和第二风扇1502分别固定在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与外部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风扇1501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405连通,所述第二风扇1502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腔1406连通,所述第一风
扇1501与第二风扇1502的进风口均与外部壳体1403上的热风进风口1421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1421位于服装本体1的内侧。
[0038]
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开关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固定装置5和第二开关固定装置4固定在第一口袋2和第二口袋3内侧。
[0039]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采用普通手机用移动式胶囊电源,轻便小巧且充电方便,还可用于其他电子产品的使用;电源输出端通过usb接口与调节开关建立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通过usb接口及连接线与换热装置14及风扇15 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位8和第二导线固定部位9将调节开关与换热装置14及风扇15之间的连接线进行隐藏,防止儿童直接接触。
[0040]
所述换热装置14固定在固定装置一10、固定装置二11、固定装置三12 或固定装置四13中其中一者,所述固定装置一10、固定装置二11、固定装置三12和固定装置四13为可拆卸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纽扣、按扣或者其他卡接装置,保证可以方便的进行安装和拆除。
[00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人体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后,根据需要打开调节开关,风扇15和换热装置14开始工作;所述风扇15旋转,人体产生的湿热气体由热风进风口1421分别进入第一换热腔1405和第二换热腔140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407的制冷端1408与第一换热腔1405位于同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407的制热端1409与第二换热腔1406位于同一侧;首先,半导体制冷片1407的制冷端1408使第一换热管 1410位于隔板1404一侧第一换热腔1405与外部壳体1403之间的一端及其上分布的导热片1412迅速制冷,第一换热管1410位于第一换热腔1405的一端在热传导的作用下迅速制冷,从而使第一换热腔1405迅速降温,进入第一换热腔1405的气体被冷却,且冷却后气体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被吸附辊 1413上吸附;同时,半导体制冷片1407的制热端1409使第二换热管1411位于隔板1404另一侧第二换热腔1406与外部壳体1403之间的一端及其上分布的导热片1412迅速制热,第二换热管1411位于第二换热腔1406的一端在热传导的作用下迅速制热,从而使第一换热腔1405迅速升温,进入第二换热腔 1406中的气体被进一步加热,同时吸附辊1413持续旋转带着由第一换热腔1405中吸附的小液滴进入第二换热腔1406中被加热后再次汽化为水蒸气,并随着热风排风口排出;而由第一换热腔1405冷却后的气体由冷风排出口1419 进入降温软管1402,在通往人体各个区域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且有效去除了人体表面的湿气,增加了人体的舒适感。
[00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