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淋眼口鼻防护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7084发布日期:2020-05-06 22:4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风淋眼口鼻防护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和医用防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i、sars病毒、中东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易传染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出门佩戴医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这样就可以隔离病毒的飞沫、气溶胶传播。

为了有效杜绝空气中患者的飞沫或气溶胶内的病毒传播给正常人群,疾控中心、感染疾病科及呼吸科专家均建议:全民佩戴口罩,而且是医用外科口罩,且每4~6小时更换一次,有效切断致病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路径。

医用外科口罩原本只用来供医护人员使用,常规用途是外科手术中隔离医护人员的口鼻飞沫以避免污染伤口。

考虑所有厂家的产能是为了供应医护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应有其局限性。遇到疫情情况,让全国民众都来使用,且每天或每隔4~6小时就更换一个,医用外科口罩产能严重不足。

由于飞沫或气溶胶能通过眼角膜的传播,护目镜的需求也再次攀升。

最大风量电吹风对着口罩5~10分钟,对某些口罩可起到重复使用的效果,也可起到一定的病毒防护效果。

申请公布号为cn10356492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夏帽,包括安置在头上的帽冠部分及用来遮挡脸的帽檐部分,帽檐部分连接至帽冠部分,帽冠部分表面开有透气网孔,帽冠部分顶部设有太阳能蓄电池,帽冠部分底边缝制有魔术贴,魔术贴上贴有防止头部淋雨的防雨布料,帽檐部分中间开有孔,孔内安置有风扇,风扇与太阳能蓄电池电连接,这种夏帽能通过太阳能蓄电池储能控制风扇转动,用于夏季室外人体降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流行疾病传播时,同时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时的损耗较大,推广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其具有同时对眼、口、鼻进行整体性防护,减少防护用品使用量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上固设有帽檐,所述帽檐上设置有风淋管道,所述风淋管道上开设有风淋小孔,所述风淋小孔沿帽檐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风淋管道上连通有固定于帽檐上的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向风淋管道内压入清洁空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风机构向风淋管道内压入空气,风淋管道内的空气经风淋小孔喷出,沿帽檐周向间隔设置有风淋小孔喷出的空气能形成风幕,当人头戴帽体时,风淋小孔喷出的气流于人体面部前方形成的风幕能使佩戴人员口、鼻、眼与附近隔绝,阻挡飞沫或气溶胶靠近人脸,从而实现对人的防护;夏季仅做遮阳帽使用时,该风淋能对人脸进行降温,提高夏季佩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微型风机,所述微型风机上电连接有供电模块,所述微型风机与电连接有控制其开闭的控制开关;所述微型风机的出风口与风淋管道连通,所述微型风机的进风口设置有过滤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开关开启后,微型风机的进风口吸入经过过滤机构过滤的空气后压入风淋管道,空气进入风淋管道后从位于风淋小孔喷出,供电模块为吹风机构提供能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连接于微型风机进风口的初效过滤层,所述位于初效过滤层与微型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的病毒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效过滤层能对进入微型风机内的空气初步过滤,病毒吸附层对空气中的气溶胶或飞沫吸附,初效过滤层能避免大颗粒杂质对病毒吸附层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帽檐固定连接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固定框于缺口处滑动连接有能与其压紧连接的活动框,所述活动框内侧固设有位于微型风机的进风口前段的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疫情时,能将活动框放入固定框内,实现过滤机构对进入微型风机内的空气中的病毒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将活动框取下后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能便于过滤层的再次使用;使用时仅需更换活动框便能实现人眼、鼻、口的防护;

当天气中有污染颗粒时,更换相应的过滤层,能对进入微型风机内的有害颗粒进行过滤;

当夏季炎热时,将活动框从固定框取下,微型风机的风量增加,提高人体面部的空气流动效果,使人体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淋管道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淋管道形成两道相互平行的风幕,所述风淋管道上均连接有一吹风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人人群密集或传染风险度高的区域时,能开启两个吹风机构,形成两道风幕,提高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帽檐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风淋管道位于中层内,所述下层开设有与风淋小孔对应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风淋管道放于帽檐的中层内,能保证帽檐表面的平整,无明显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风机构包括与供电模块电连接的电热机构,所述电热机构包括电热模块,所述电热模块位于吹风机构的出风口,所述电热模块与微型风机并联;所述电热模块上串联有加热开关,所述加热开关与微型风机并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大规模传染的情况多发生在冬季,持续向面部吹冷空气,因此通过开启加热开关,提高风淋时,人面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升高风幕的温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病毒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与微型风机电连接的银锌纽扣电池;或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与微型风机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电连接有充电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可更换电池的纽扣电池提供能量或使用蓄电池提供能量,便于提高供电模块的使用时间,能保持供电模块在户外较长时间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帽体上固设有护耳,所述吹风机构连接于护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耳的设置能对人耳进行遮护,护耳的曲率大,较为平整,便于吹风机构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病毒吸附层为聚吡咯复合纤维布或熔喷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吡咯复合纤维布或熔喷无纺布能有效吸附飞沫或气溶胶,保证进入风淋管道内的空气清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吹风机构向风淋管道内压入空气,风淋管道内的空气经风淋小孔喷出,沿帽檐周向间隔设置有风淋小孔喷出的空气能形成风幕,当人头戴帽体时,风淋小孔喷出的气流于人体面部前方形成的风幕能使佩戴人员口、鼻、眼与附近隔绝,阻挡飞沫或气溶胶靠近人脸,从而实现对人的防护;夏季仅做遮阳帽使用时,该风淋能对人脸进行降温,提高夏季佩戴的舒适性;

2、当出现疫情时,能将活动框放入固定框内,实现过滤机构对进入微型风机内的空气中的病毒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将活动框取下后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能便于过滤层的再次使用;使用时仅需更换活动框便能实现人眼、鼻、口的防护;

3、考虑大规模传染的情况多发生在冬季,持续向面部吹冷空气,因此通过开启加热开关,提高风淋时,人面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升高风幕的温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病毒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帽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中加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供电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帽体;12、护耳;2、帽檐;21、上层;22、中层;23、下层;24、让位孔;3、风淋管道;31、风淋小孔;4、微型风机;41、控制开关;5、供电模块;51、银锌纽扣电池;52、蓄电池;53、充电接口;54、电池壳;6、过滤机构;61、固定框;62、活动框;63、过滤层;631、初效过滤层;632、病毒吸附层;64、固定板;7、电热机构;71、电热模块;72、加热开关;73、电热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包括帽体11,帽体11为现有的适用于头戴的半球形壳体,帽体11两侧分别设有讲左右耳遮护的护耳12,帽体11上固设有帽檐2,帽檐2为弧形硬质布板。

参照图3,帽檐2包括依次粘接设置的上层21、中层22和下层23,帽檐2上设置有位于中层22内的风淋管道3,风淋管道3于帽檐2上为开口朝向帽体11的弧形管,风淋管道3上开设有风淋小孔31,风淋小孔31沿风淋管道3靠近下层23的部分设置,风淋小孔31沿风淋管道3侧面沿风淋管道3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同一风淋管道3上的风淋小孔31在同一弧形环上,下层23开设有与风淋小孔31对应的让位孔24,风淋管道3内的空气能经过风淋小孔31和让位孔24流向下层23下方。

参照图1和图2,风淋管道3一端经过帽檐2侧边伸出帽檐2,风淋管道3伸出帽檐2的一端连通有固定于护耳12上的吹风机构,吹风机构能向风淋管道3内压入清洁空气。

吹风机构包括固定于其中一护耳12外侧的微型风机4,微型风机4的出风口与风淋管道3伸出帽檐2的一端连通。

微型风机4与供电模块5电连接,微型风机4上电连接有控制开关41,控制开关41与微型风机4和控制开关41串联,控制开关41控制微型风机4的开闭。

参照图4和图5,供电模块5包括与微型风机4电连接的银锌纽扣电池51,供电模块5包括用于容纳银锌纽扣电池51的电池壳54,电池壳54固定于微型风机4上。

参照图1和图2,微型风机4的进风口设置有过滤机构6,过滤机构6包括与微型风机4的进风管口固定连接的固定板64,固定板64为方形板,固定板64上开始有容纳微型风机4的进风口穿入的圆孔,固定板64上固定连接的固定框61,固定框61为一侧设置有缺口成u型结构的方形框,固定框61内侧设置有连接槽。

参照图5,固定框61于缺口处滑动连接有活动框62,活动框62嵌入连接槽内能与固定框61压紧连接,活动框62内侧固设有位于微型风机4的进风口前段的过滤层63。

过滤层63包括连接于微型风机4进风口的初效过滤层631,过滤层63包括位于初效过滤层631与微型风机4的进风口之间的病毒吸附层632,病毒吸附层632为熔喷无纺布。

参照图5和图6,吹风机构包括与供电模块5电连接的电热机构7,电热机构7包括电热模块71,电热模块71在本实施例中为电热网,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其它发热原件,电热模块71位于吹风机构的出风口,电热模块71与微型风机4并联;电热模块71上串联有加热开关72,加热开关72与微型风机4并联,加热开关72开启时,电热模块71所在电路接通,电热模块71发热,电热机构7与微型风机4工作时相对独立。

参照图4,风淋管道3于帽檐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风淋管道3形成两道相互平行的风幕,风淋管道3上均连接有一吹风机构,两个吹风机构分别设置于一个护耳12上。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控制开关41开启后,微型风机4的进风口吸入经过过滤机构6过滤的空气后压入风淋管道3,空气进入风淋管道3后从位于风淋小孔31喷出,供电模块5为吹风机构提供能量;

吹风机构向风淋管道3内压入空气,风淋管道3内的空气经风淋小孔31喷出,沿帽檐2周向间隔设置有风淋小孔31喷出的空气能形成风幕,当人头戴帽体11时,风淋小孔31喷出的气流于人体面部前方形成的风幕能使佩戴人员口、鼻、眼与附近隔绝,阻挡飞沫或气溶胶靠近人脸;

开启加热开关72,减小风淋时,气流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温差,提高人面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升高风幕的温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病毒的防护效果,经过电热模块的空气中的微量病毒和细菌能被电热模块进行高温杀灭。

实施例二

参照图7,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供电模块5包括与微型风机4电连接的蓄电池52,蓄电池52固定于电池壳54内,蓄电池52上电连接有充电接口53,充电接口53为usb接口。

病毒吸附层632为聚吡咯复合纤维布。

实施例三

一种风淋眼口鼻防护帽,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过滤层63为现有用于吸附颗粒的聚丙烯纤维布,能于空气中有过多悬浮颗粒时使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