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3864发布日期:2020-04-14 19:39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风险医疗环境使用的防感染工具,具体是一种医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医用防护服是高风险医务人员进入感染医疗环境(包括进入感染区域或接触感染患者)的重要、也是必要防护着装之一。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快速蔓延了全国,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医务人员成了奋战在防疫一线的英勇“战士”。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中,均强调重视和加强隔离、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在防疫一线上,一个个脚穿靴套和鞋套、身穿防护衣和隔离衣、手戴手套、脸戴防护口罩和医用护目镜、头戴帽子的“全副武装战士”留下了伟岸的身影。

根据国家颁布的《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的相关规定,高风险医务人员的防护着装应按如下流程进行(着装前需按七步洗手):戴工作帽-戴防护口罩(需作漏气实验)-穿防护服-戴内层手套-穿隔离衣-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穿防水靴套-穿外层鞋套-检查着装,整个作业过程在清洁区完成;高风险医务人员的防护装备脱摘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各步骤进行前需按七步洗手):清除可见污物-脱外层鞋套-脱隔离衣及外层手套(隔离衣脱至手腕部位时带同外层手套一起外翻脱除)-脱护目镜-脱防护服及内层手套和靴套(防护服分别脱至手腕部位、脚腕部位时对应的带同内层手套、靴套一起外翻脱除)-摘防护口罩-摘工作帽,其中清除可见污物、脱外层鞋套、脱隔离衣及外层手套、脱护目镜的作业在污染区完成,其余作业在半污染区完成。

根据相关规定和作业操作规范要求,高风险医务人员的防护装备脱摘过程中应做到如下注意事项:

1.脱摘防护用品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气溶胶而发生暴露,若2人及以上同时脱摘防护用品,更应加强注意;

2.脱摘时注意皮肤不要触及污染面(及外侧表面),防止皮肤暴露;

3.脱下的护目镜、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4.脱摘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5.脱摘过程的作业区域从污染程度自高向低,不要逆流。

由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医用防护服的脱除需要做到两项操作关键,其一应避免皮肤接触医用防护服的污染面,通常在脱除过程中将医用防护服外翻而收卷,这就需要在手套脱除前尽可能少的接触医用防护服的非污染面,不然非污染面就会变成污染面;其二应避免脱除动作粗野而使防护服产生较大幅度的抖动,因为较大幅度抖动状态下的医用防护服污染面上的污染物会产生气溶胶。

然而,由于医用防护服为上衣部、裤子部、袖子部和帽子部的连体套装结构,仅在上衣部的前襟以拉链设置有门襟结构(拉链处具有一个侧边为粘接结构的遮挡襟),穿装和脱除均是通过门襟实现。此种医用防护服结构的脱除过程是:开启门襟结构-脱摘帽子部-两手上翻至肩部处后拉使上衣部退至肩部处-两手翻至后背将上衣部的后襟下拉使上衣部完全退出肩部处-两手以一拉一退的方式先后脱除袖子部及对应手套-边收卷边脱除裤子部及对应靴套。

由上述医用防护服的脱除过程可知,现有医用防护服的结构导致其脱除操作难度大,易产生气溶胶暴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脱除操作难度与气溶胶暴露呈反比关系。这是因为:连体套装结构的医用防护服在人体上脱除的最大难度体现在上衣部领口部位外翻而退出人体双肩部位的过程,此过程中越是轻柔则难度越大、也就越不容易产生气溶胶暴露,反过来在此过程中越是粗野则难度越小、但越容易产生气溶胶暴露。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医用防护服的研究技术主要集中在穿着舒适性和防护严密性方面,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医疗护理用防护服”(公开号cn109123847,公开日2019年01月04日)、“一种医疗护理用防护服”(公开号cn207186003,公开日2018年04月06日)、“一种新型防感染手术衣”(公开号cn204708046,公开日2015.10.21)等,未能够考虑在低气溶胶暴露风险下的脱除便利性。有鉴于疫情防控严峻当下的医护人员高暴露风险,迫切需要一种在不影响其穿着舒适性和防护严密性前提下,能够以低气溶胶暴露风险而实现轻松容易地脱除的医用防护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医用防护服的特殊性和现有医用防护服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气溶胶暴露风险而轻松容易地脱除的医用防护服。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防护服,包括连体套装结构的医用防护服本体,所述医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部前襟具有门襟结构,所述医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部设置有脱衣时能够将左肩处向后拉的左肩退脱机构和/或能够将右肩处向后拉的右肩退脱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左肩退脱机构主要由排布在所述上衣部后襟上、固定端连接在所述上衣部左肩处、活动端延伸至所述上衣部右侧腰部处的左肩拉带组成。或者,所述左肩退脱机构主要由排布在所述上衣部后襟上、固定端连接在所述上衣部非左肩处、活动端穿过所述上衣部左肩处所设置的左肩袢而回绕延伸至所述上衣部右侧腰部处的左肩拉带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上衣部的左肩处和右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所述左肩拉带穿装的左拉带穿装通道。所述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对应于所述左肩拉带的活动端排布区域,以可拆卸结构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左肩拉带的活动端遮挡的左拉带遮襟。再进一步的,所述左拉带遮襟在所述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为由后向前的开启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右肩退脱机构主要由排布在所述上衣部后襟上、固定端连接在所述上衣部右肩处、活动端延伸至所述上衣部左侧腰部处的右肩拉带组成。或者,所述右肩退脱机构主要由排布在所述上衣部后襟上、固定端连接在所述上衣部非右肩处、活动端穿过所述上衣部右肩处所设置的右肩袢而回绕延伸至所述上衣部左侧腰部处的右肩拉带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上衣部的右肩处和左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所述右肩拉带穿装的右拉带穿装通道。所述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对应于所述右肩拉带的活动端排布区域,以可拆卸结构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右肩拉带的活动端遮挡的右拉带遮襟。再进一步的,所述右拉带遮襟在所述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为由后向前的开启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防护服本体主要是由连体套装结构的上衣部、裤子部、袖子部、鞋套部和帽子部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以医用防护服本体为基础,通过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部设置左肩退脱机构和/或右肩退脱机构,从而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部脱除时能够将左肩处和/或右肩处向后拉扯而从人体对应肩部位置退出脱下,整个过程轻柔、轻松容易、高效,这尤其是在人体收肩动作配合下更为明显,本实用新型有效兼顾了医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部在脱除时的低操作难度与低气溶胶暴露风险,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的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以固定端在对应肩部处连接、活动端向对角线腰部位置倾斜延伸的成型结构,其既能够使上衣部脱除时从对应肩部处轻柔、轻松容易、高效的退下,又具有成型结构简单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的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以对应肩部处回绕的成型结构,其既能够使上衣部脱除时从对应肩部处轻柔、轻松容易、高效的退下,又能够使从对应肩部处退下的上衣部有效地实现轻柔收卷,气溶胶暴露风险更低、更安全;

4.本实用新型的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在上衣部后襟上的夹层穿装结构,使得其成型结构隐蔽,不易被误触发,尽可能将防护服本体的外表面不复杂化;

5.本实用新型的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的拉带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上的隐蔽结构(即左拉带遮襟或右拉带遮襟),能够有效避免对应拉带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上的外露,若将其配合夹层穿装结构则使得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在医用防护服本体上的隐蔽性更好,防误触发的可靠性更高;此外,左拉带遮襟或右拉带遮襟在医用防护服本体上的由后向前的开启结构,使得开启操作更为顺手、轻松;

6.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防护服本体的成型结构,集上衣、裤子、袖子、鞋套和帽子于一体,防护严密性好,防感染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后背方向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左肩退脱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此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图中为了示意出左肩拉带在左拉带穿装通道内的穿装结构、以及与左肩袢的配合结构,有意将左肩拉带的活动端移出左拉带穿装通道,以展现出左肩拉带的固定端相对位置,在此结构的左肩退脱机构技术方案中,左肩拉带是以左拉带穿装通道为空间而回绕布置的。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左肩退脱机构的左肩拉带活动端在上衣部右侧腰部处的遮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右肩退脱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此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图中为了示意出右肩拉带在右拉带穿装通道内的穿装结构、以及与右肩袢的配合结构,有意将右肩拉带的活动端移出右拉带穿装通道,以展现出右肩拉带的固定端相对位置,在此结构的右肩退脱机构技术方案中,右肩拉带是以右拉带穿装通道为空间而回绕布置的。

图5为图1和图4所示右肩退脱机构的右肩拉带活动端在上衣部左侧腰部处的遮挡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防护服本体;11—上衣部;12—裤子部;13—袖子部;14—鞋套部;15—帽子部;2—左肩退脱机构;21—左肩拉带;22—左肩袢;23—左拉带穿装通道;24—左拉带遮襟;3—右肩退脱机构;31—右肩拉带;32—右肩袢;33—右拉带穿装通道;34—右拉带遮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风险医疗环境使用的防感染工具,具体是一种医用防护服,特别适用于医疗环境的医生、护士、护工、司机等医护人群,尤其是进入感染区域或接触感染患者的医护人群。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清楚、直观的详细说明,其它实施例虽未再单独绘制对应附图,但其主体技术方案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医用防护服本体1,该医用防护服本体1主要是由连体套装结构的上衣部11、裤子部12、袖子部13、鞋套部14和帽子部15组成,上衣部11的前襟中心竖向位置具有拉链结构的门襟,拉链处的前襟上具有一个侧边能够粘接封挡拉链的遮挡襟。前述上衣部11上以其后襟为主要载体而设置有脱衣时能够将左肩处向后拉的左肩退脱机构2和能够将右肩处向后拉的右肩退脱机构3。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上述左肩退脱机构2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左肩拉带21,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左肩拉带21,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1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11的左肩处和右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穿装左肩拉带21的左拉带穿装通道23,该左拉带穿装通道23的宽度略大于左肩拉带21,但长度小于左肩拉带21;在左拉带穿装通道23的内部、对应于上衣部11的左肩处位置设置有左肩袢22,左肩袢22的穿孔宽度略大于左肩拉带21的宽度。在上衣部11的右侧腰部处以左拉带穿装通道23的端部为中心而设置有左拉带遮襟24,该左拉带遮襟24的前侧竖边与上衣部11为固定连接结构,上侧横边、后侧竖边和下侧横边设置有尼龙粘扣结构,与之对应的左拉带穿装通道23外围的上衣部11上亦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尼龙粘扣结构,左拉带遮襟24通过尼龙粘扣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上衣部11的右侧腰部处,将左拉带穿装通道23遮挡;左拉带遮襟24与上衣部11之间的配合结构形成了开启时的由后向前轻松、方便开启结构。左肩拉带21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11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左肩拉带21穿装在上衣部11后襟上的左拉带穿装通道23内;左肩拉带21的固定端处在左拉带穿装通道23内、但固定连接在非左肩处部位-例如右侧腰部处附近或后背中心附近等;左肩拉带21的活动端穿过左拉带穿装通道23内的、左肩处的左肩袢22而沿着左拉带穿装通道23延伸至上衣部11的右侧腰部处,并延伸出左拉带穿装通道23的端部,左肩拉带21的活动端排布在左拉带遮襟24所能覆盖区域,为了防止左肩拉带21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1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左肩拉带21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左拉带遮襟24所能覆盖区域的上衣部11上。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左肩拉带21在左拉带穿装通道23内是以左肩袢22为转向点而回绕布置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左肩拉带21排布结构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若通过抽拉左肩拉带21而使医用防护服本体1处于收卷状态则左肩拉带21大部分处在左拉带穿装通道23的外部。

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上述右肩退脱机构3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右肩拉带31,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右肩拉带31,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1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11的右肩处和左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穿装右肩拉带31的右拉带穿装通道33,该右拉带穿装通道33的宽度略大于右肩拉带31,但长度小于右肩拉带31;在右拉带穿装通道33的内部、对应于上衣部11的右肩处位置设置有右肩袢32,右肩袢32的穿孔宽度略大于右肩拉带31的宽度。在上衣部11的左侧腰部处以右拉带穿装通道33的端部为中心而设置有右拉带遮襟34,该右拉带遮襟34的前侧竖边与上衣部11为固定连接结构,上侧横边、后侧竖边和下侧横边设置有尼龙粘扣结构,与之对应的右拉带穿装通道33外围的上衣部11上亦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尼龙粘扣结构,右拉带遮襟34通过尼龙粘扣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上衣部11的左侧腰部处,将右拉带穿装通道33遮挡;右拉带遮襟34与上衣部11之间的配合结构形成了开启时的由后向前轻松、方便开启结构。右肩拉带31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11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右肩拉带31穿装在上衣部11后襟上的右拉带穿装通道33内;右肩拉带31的固定端处在右拉带穿装通道33内、但固定连接在非右肩处部位-例如左侧腰部处附近或后背中心附近等;右肩拉带31的活动端穿过右拉带穿装通道33内的、右肩处的右肩袢32而沿着右拉带穿装通道33延伸至上衣部11的左侧腰部处,并延伸出右拉带穿装通道33的端部,右肩拉带31的活动端排布在右拉带遮襟34所能覆盖区域,为了防止右肩拉带31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1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右肩拉带31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右拉带遮襟34所能覆盖区域的上衣部11上。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右肩拉带31在右拉带穿装通道33内是以右肩袢32为转向点而回绕布置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右肩拉带31排布结构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若通过抽拉右肩拉带31而使医用防护服本体1处于收卷状态则右肩拉带31大部分处在右拉带穿装通道23的外部。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上衣部11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2和右肩退脱机构3呈x状排布(参见图1所示),特别是敷设于上衣部11后襟内的左肩拉带21和右肩拉带31。虽然上衣部11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2和右肩退脱机构3呈x状排布,有交织区域,但该交织仅为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叠,不存在连接关系,它们各自保持相互独立性。

本实用新型在人体上脱除时,最好能够配以对应肩部的收肩动作效果更佳,例如需要从左肩部位处脱除时,人体左肩作收肩状动作,右手抽拉左肩拉带21的活动端,使上衣部从人体左肩部位退下;同样的,需要从右肩部位处脱除时,人体右肩作收肩状动作,左手抽拉右肩拉带31的活动端,使上衣部从人体右肩部位退下。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包括医用防护服本体,该医用防护服本体主要是由连体套装结构的上衣部、裤子部、袖子部、鞋套部和帽子部组成,上衣部的前襟中心竖向位置具有拉链结构的门襟,拉链处的前襟上具有一个侧边能够粘接封挡拉链的遮挡襟。前述上衣部上以其后襟为主要载体而设置有脱衣时能够将左肩处向后拉的左肩退脱机构和能够将右肩处向后拉的右肩退脱机构。

具体的,上述左肩退脱机构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左肩拉带,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左肩拉带,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的左肩处设置有左肩袢,同时在左肩处和右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间隔设置有多道用作穿装左肩拉带的带袢(如同穿装腰带的腰袢),左肩袢和这些带袢的穿孔宽度略大于左肩拉带的宽度。左肩拉带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左肩拉带穿装在上衣部后襟上的对应带袢内;左肩拉带的固定端处在左肩处与右侧腰部处之间的轨迹上、并固定连接在非左肩处部位-例如右侧腰部处附近或后背中心附近等;左肩拉带的活动端穿过左肩处的左肩袢而回绕延伸至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为了防止左肩拉带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左肩拉带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左肩拉带以左肩袢为转向点而回绕布置在上衣部后襟上。

上述右肩退脱机构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右肩拉带,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右肩拉带,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的右肩处设置有右肩袢,同时在右肩处和左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间隔设置有多道用作穿装右肩拉带的带袢(如同穿装腰带的腰袢),右肩袢和这些带袢的穿孔宽度略大于右肩拉带的宽度。右肩拉带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右肩拉带穿装在上衣部后襟上的对应带袢内;右肩拉带的固定端处在右肩处与左侧腰部处之间的轨迹上、并固定连接在非右肩处部位-例如左侧腰部处附近或后背中心附近等;右肩拉带的活动端穿过右肩处的右肩袢而回绕延伸至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为了防止右肩拉带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右肩拉带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右肩拉带以右肩袢为转向点而回绕布置在上衣部后襟上。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上衣部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和右肩退脱机构呈x状排布。虽然上衣部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和右肩退脱机构呈x状排布,有交织区域,但该交织仅为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叠,不存在连接关系,它们各自保持相互独立性。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医用防护服本体,该医用防护服本体主要是由连体套装结构的上衣部、裤子部、袖子部、鞋套部和帽子部组成,上衣部的前襟中心竖向位置具有拉链结构的门襟,拉链处的前襟上具有一个侧边能够粘接封挡拉链的遮挡襟。前述上衣部上以其后襟为主要载体而设置有脱衣时能够将左肩处向后拉的左肩退脱机构和能够将右肩处向后拉的右肩退脱机构。

具体的,上述左肩退脱机构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左肩拉带,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左肩拉带,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的左肩处和右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穿装左肩拉带的左拉带穿装通道,该左拉带穿装通道的宽度略大于左肩拉带,但长度小于左肩拉带。在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以左拉带穿装通道的端部为中心而设置有左拉带遮襟,该左拉带遮襟的前侧竖边与上衣部为固定连接结构,上侧横边、后侧竖边和下侧横边设置有尼龙粘扣结构,与之对应的左拉带穿装通道外围的上衣部上亦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尼龙粘扣结构,左拉带遮襟通过尼龙粘扣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将左拉带穿装通遮挡;左拉带遮襟与上衣部之间的配合结构形成了开启时的由后向前轻松、方便开启结构。左肩拉带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左肩拉带穿装在上衣部后襟上的左拉带穿装通道内;左肩拉带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左肩处;左肩拉带的活动端沿着左拉带穿装通道延伸至上衣部的右侧腰部处,并延伸出左拉带穿装通道的端部,左肩拉带的活动端排布在左拉带遮襟所能覆盖区域,为了防止左肩拉带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左肩拉带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左拉带遮襟所能覆盖区域的上衣部上。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左肩拉带在左拉带穿装通道内是以直条状布置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左肩拉带排布结构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若通过抽拉左肩拉带而使医用防护服本体处于收卷状态则左肩拉带大部分处在左拉带穿装通道的外部。

上述右肩退脱机构具有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右肩拉带,扁平状结构的薄长带作为右肩拉带,其在使用时既能实现拉扯功能,又不会影响(至少是不会明显影响)医用防护服本体的穿着舒适性。上述上衣部的右肩处和左侧腰部处之间的后襟上设置有夹层结构的、用作穿装右肩拉带的右拉带穿装通道,该右拉带穿装通道的宽度略大于右肩拉带,但长度小于右肩拉带。在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以右拉带穿装通道的端部为中心而设置有右拉带遮襟,该右拉带遮襟的前侧竖边与上衣部为固定连接结构,上侧横边、后侧竖边和下侧横边设置有尼龙粘扣结构,与之对应的右拉带穿装通道外围的上衣部上亦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尼龙粘扣结构,右拉带遮襟通过尼龙粘扣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将右拉带穿装通遮挡;右拉带遮襟与上衣部之间的配合结构形成了开启时的由后向前轻松、方便开启结构。右肩拉带按照使用特性,其在上衣部上应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则需要固定的称为固定端,需要活动的称为活动端;右肩拉带穿装在上衣部后襟上的右拉带穿装通道内;右肩拉带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右肩处;右肩拉带的活动端沿着右拉带穿装通道延伸至上衣部的左侧腰部处,并延伸出右拉带穿装通道的端部,右肩拉带的活动端排布在右拉带遮襟所能覆盖区域,为了防止右肩拉带的活动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穿着过程中可能乱窜,右肩拉带的活动端以尼龙粘扣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右拉带遮襟所能覆盖区域的上衣部上。通过前述结构可知,右肩拉带在右拉带穿装通道内是以直条状布置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右肩拉带排布结构是在医用防护服本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若通过抽拉右肩拉带而使医用防护服本体处于收卷状态则右肩拉带大部分处在右拉带穿装通道的外部。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上衣部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和右肩退脱机构呈x状排布,特别是敷设于上衣部后襟内的左肩拉带和右肩拉带。虽然上衣部后襟上设置的左肩退脱机构和右肩退脱机构呈x状排布,有交织区域,但该交织仅为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叠,不存在连接关系,它们各自保持相互独立性。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左肩退脱机构或右肩退脱机构单一的设置在上衣部的后襟上,仅实现对应肩部的后拉脱除;再例如左拉带遮襟或右拉带遮襟以拉链结构在上衣部的对应部位可拆卸连接;又例如左肩拉带或右肩拉带的活动端以扣子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衣部的对应部位;还例如左肩拉带或右肩拉带为细绳结构;又还例如医用防护服本体主要是由连体套装结构的上衣部、裤子部、袖子部和帽子部组成;等等;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