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防护面具及防护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5318发布日期:2020-11-06 12:4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医疗防护面具及防护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医疗防护面具及设置有该医疗防护面具的防护套装。



背景技术:

医疗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医用手套等,其中,现有的医用口罩和护目镜都为可单独使用的产品,这种设置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医用口罩和护目镜使用的灵活性,但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者在穿戴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医用手套等防护用品后,其面部还存在大面积裸露(如额头处、颧骨处等部位)和空隙(如眼睛与防护服之间的空隙、口罩与防护服之间的空隙、眼镜与口罩之间的空隙等地方),且这些裸露部位和空隙的地方无法通过上述防护用品进行遮挡,使使用者承受被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性强的医疗防护面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医疗防护面具的防护套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防护面具,其中,包括本体、镜片、可变形定型条和扣带组件,本体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过滤层,本体具有护额区、护眼区和口罩区,护眼区设置有第一安装位,镜片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位内,可变形定型条安装在口罩区,可变形定型条穿过口罩区的鼻梁部位,扣带组件与本体固定连接,扣带组件与本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夹紧位。

由上可见,通过对本体的结构设计,让使得使用者在佩戴医疗防护面具时,本体能够完全遮盖使用者的整个面部,从而避免使用者的面部存在裸露部位,以最大程度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而采用多层过滤层层叠制成本体,使得本体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或等于0.3μm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以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其中,在本体上设置镜片,使得医疗防护面具同时具有护目镜的功能;而将可变形定型条设置于口罩区的鼻梁部位处,使得本体的鼻梁部位能够更加贴合使用者的鼻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镜片起雾;扣带组件与本体之间形成的夹紧位则能够将医疗防护面具可靠的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上。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第一垫条,第一垫条安装在本体的内表面,第一垫条位于镜片和医疗防护面具上的呼吸阀之间,第一垫条穿过鼻梁部位,且第一垫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的边沿处;第一垫条由乳胶或硅胶制成。

由上可见,第一垫条的设置能够防止镜片起雾;而采用乳胶或硅胶制成第一垫条能够提高医疗防护面具使用的舒适感。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第二垫条,第二垫条安装在本体的内表面,第二垫条设置在镜片的上方,且第二垫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的边沿处;第二垫条的中部朝向护额区凸出;第二垫条由乳胶或硅胶制成。

由上可见,第二垫条的设置能够防止使用者额部汗水流到眼睛、鼻子、嘴巴、镜片等地方,既使使用者能够进行正常作业,又能够防止镜片被污染;此外,第二垫条的中部朝向护额区凸出,使得第二垫条能够对额部留下的汗水向第二垫条两端进行引流,避免汗水在第二垫条上方积聚;而采用乳胶或硅胶制成第二垫条能够提高医疗防护面具使用的舒适感。

进一步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固定条,固定条安装在本体的外表面,固定条位于镜片上方,且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的边沿处;固定条的中部朝向护眼区凸出;固定条、可变形定型条均由金属制成。

由上可见,固定条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垫条更好的贴合于使用者面部,使第二垫条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而采用金属制成固定条和可变形定型条,使得固定条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形状使第二垫条可靠的贴合于使用者面部、并使可变形定型条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形状使第一垫条更好的贴合于使用者面部。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第三垫条,第三垫条安装在本体的内表面,第三垫条设置在本体的轮廓处并沿该轮廓延伸设置;第三垫条由乳胶或硅胶制成。

由上可见,第三垫条的设置能够使医疗防护面具紧贴使用者的面部,使医疗防护面具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密封,降低使用者受感染风险;而采用乳胶或硅胶制成第三垫条能够提高医疗防护面具使用的舒适感。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呼吸阀,口罩区设置有第二安装位,呼吸阀安装在第二安装位内;第二安装位位于鼻梁部位的正下方处;镜片为防雾镜片。

由上可见,呼吸阀能够辅助使用者进行换气,避免由于医疗防护面具的密闭效果导致使用者呼吸困难;而将第二安装位设置于鼻梁部位的正下方处能够使医疗防护面具保持美观;采用防雾镜片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镜片起雾。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医疗防护面具还包括自粘胶条,自粘胶条安装在本体的外表面,自粘胶条设置在本体的轮廓处并沿该轮廓延伸设置。

由上可见,上述设置使得医疗防护面具能够通过自粘胶条与防护服的帽子的开口进行粘接,从而实现医疗防护面具与防护服之间的密封,降低病毒、细菌等进入防护服内部的风险。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扣带组件包括第一扣带、第二扣带和两条第三扣带,第一扣带的两端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第一扣带的两端位于镜片的上方,第二扣带的两端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扣带的两端位于口罩区,两条第三扣带分别位于鼻梁部位的相对的两侧,第三扣带的第一端与本体固定连接,第三扣带的第二端与第一扣带固定连接,且第三扣带位于第一扣带和第二扣带之间。

由上可见,通过对扣带组件的设置,使得扣带组件能够将本体牢固的固定在使用者面部,并能够提高佩戴舒适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过滤层的数量为五层,五层过滤层为自本体的外表面向本体的内表面依次分布的第一纺粘层、第一熔喷层、第二熔喷层、第三熔喷层和第二纺粘层;或过滤层的数量为四层,四层过滤层为自本体的外表面向本体的内表面一次分布的第三纺粘层、第四熔喷层、第五熔喷层和第四纺粘层。

由上可见,本体的过滤层层数可根据需要及具体层的材料不同进行设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套装,包括上述的医疗防护面具。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装能够防止使用者穿戴后存在皮肤裸露部位和空隙,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疗防护面具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医疗防护面具第一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医疗防护面具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医疗防护面具100包括本体1、镜片2、呼吸阀3、可变形定型条4、扣带组件5、第一垫条61、第二垫条62、第三垫条63、固定条7和自粘胶条8。本实施例中,本体1由五层层叠设置的过滤层压制而成,五层过滤层为自本体1外表面向本体1内表面依次布置的第一纺粘层、第一熔喷层、第二熔喷层、第三熔喷层和第二纺粘层,而通过对多层过滤层的层叠设置,使得本体1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或等于0.3μm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以更好的防止病毒、细菌自本体1的外表面穿入本体1的内表面,从而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本体1内表面是医疗防护面具佩戴后,靠近人脸的表面,而外表面是远离人脸的表面,即暴露在外界环境的表面。

本体1具有护额区11、护眼区12和口罩区13,其中,在使用者佩戴医疗防护面具100后,护额区11包覆使用者的额头部位;护眼区12包覆使用者的眼部位置,以对使用者的眼睛进行保护;而口罩区13则包覆使用者的脸颊、嘴巴及鼻子等部分,并起到现有医用口罩的功能和作用。可见,通过对本体1的结构设计,使得使用者佩戴医疗防护面具100后,医疗防护面具100能够覆盖使用者的面部整体,以避免使用者的面部存在裸露和空隙部分,从而更好的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

此外,护眼区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21,第一安装位121用于容纳和固定镜片2,本实施例中,镜片2为整体式镜片,即镜片2包括一体成型的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优选地,镜片2与本体1之间设置有镜框,使得镜框能够更好的对镜片2进行定形,并避免医疗防护面具100使用过程中由于本体1的柔性导致镜片2位置发生偏移、使用位置错位等问题,提高镜片2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也可将镜片2设置成分体式镜片,即将镜片2设置成两块相互分离的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而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镜片2与本体1之间能够存在较大的装配误差,以降低医疗防护面具100的生产成本。其中,镜片2优选采用防雾镜片2,以更好的防止医疗防护面具100使用过程中镜片2出现起雾现象,从而保证使用者能够具有良好的视野范围。

口罩区13设置有第二安装位131,第二安装位131用于容纳和固定呼吸阀3,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位131位于口罩区13的鼻梁部位的正下方处,使得呼吸阀3的位置更靠近于鼻孔,以便于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进行换气,且还能够提高医疗防护面具100的整体美观性。当然,在保证呼吸阀3能够被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第二安装位131也可设置于口罩区13的其他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可取消医疗防护面具100呼吸阀3的设置,同时取消本体1下半部位处的第三垫条的设置,如口罩区处、口罩区的中下部位或口罩区的下巴部位处等,以保证使用者能够进行较好的呼吸、换气。而取消呼吸阀3的设置虽然会增加使用者的换气难度,但却能够使医疗防护面具100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其中,口罩区13的鼻梁部位是指医疗防护面具100被佩戴时,使用者鼻梁正前方所在位置。

可变形定型条4安装在口罩区13处,且可变形条穿过口罩区13的鼻梁部位。可变形定型条4用于通过自身形状的改变使本体1更好的贴合于使用者的鼻梁,并对本体1起到一定的定型作用,以保证医疗防护面具100使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可变形定型条4的两端分别自鼻梁部位向鼻梁部位两侧颧骨部位延伸,且可变形定型条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1的边沿处;可变形定型条4由金属制成,使得可变形定型条4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在当医疗防护面具100被佩戴后,本体1能够紧贴于使用者的鼻梁、脸颊,以降低使用者换气时所呼出的气体移动至在镜片2处进行冷凝。

扣带组件5与本体1固定连接,且扣带组件5与本体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纳使用者头部的夹紧位,也即扣带组件5配合本体1使医疗防护面具100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具体地,扣带组件5包括第一扣带51、第二扣带52和两条第三扣带53,第一扣带51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扣带51的两端均位于镜片2的上方;第二扣带52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固定连接,第二扣带52的两端均位于口罩区13处;两条第三扣带53分别位于鼻梁部位的相对的两侧,且第三扣带53的第一端与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扣带53的第二端与第一扣带51固定连接,且第三扣带53位于第一扣带51和第二扣带52之间。其中,第一扣带51和第三扣带53可均位于使用者耳朵上方,第一扣带51与第三扣带53的连接节点可位于使用者的耳前;或第一扣带51和第二扣带52分别位于使用者耳朵的上下方,第一扣带51与第三扣带53的连接节点可位于使用者的耳后。

如图2所示,第一垫条61安装在本体1的内表面,第一垫条61位于镜片2和呼吸阀3之间,第一垫条61穿过鼻梁部位,且第一垫条6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1的边沿处。第一垫条61的设置能够防止镜片2起雾,优选地,第一垫条61与可变形定型条4相对设置于本体1的内外表面,使得可变形定型条4能够更好地将第一垫条61压紧在使用者的面部,保证第一垫条61与使用者面部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二垫条62安装在本体1的内表面,第二垫条62设置在镜片2的上方,且第二垫条6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1的边沿处,使得第二垫条62将护额区11与护眼区12分隔开。第二垫条62的设置能够防止使用者额部汗水流到眼睛、鼻子、嘴巴、镜片2等地方,既使使用者能够进行正常作业,又能够防止镜片2被污染。而为了避免汗水在第二垫条62上方积聚,将第二垫条62的中部设置成朝向护额区11凸出,使得第二垫条62能够对额部留下的汗水向自身的两端处进行引流。其中,第二垫条62优选呈弧形设置。

第三垫条63安装在本体1的内表面,且第三垫条63设置在本体1的轮廓处并沿该轮廓延伸,第三垫条63的设置能够使医疗防护面具100紧贴使用者的面部,使医疗防护面具100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密封,降低使用者受感染的风险。其中,第一垫条61、第二垫条62和第三垫条63优选均有乳胶或硅胶制成,且乳胶优选采用软质地的乳胶,硅胶优选采用软质地的硅胶,以提高医疗防护面具100佩戴时的舒适感。优选地,本体1在口罩区13的下巴部位的最低处设置有缺口,使得使用者口、鼻呼出的水蒸气以及脸颊上的汗水、水蒸气凝结的水珠均能够通过该缺口排放出本体外,从而保证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如图1所示,固定条7安装在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条7位于镜片2的上方,且固定条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本体1的边沿处,此外,固定条7的中部朝向护眼区12去凸出,其中,固定条优选呈弧形设置,使得固定条7能够更好地将第二垫条62压紧在使用者的面部上,以保证第二垫条62与使用者面部之间的密封效果。其中,固定条7由金属制成,使得固定条7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形状以更好的将第二垫条62压紧在使用者的面部上。

自粘胶条8安装在本体1的外表面,且自粘胶条8设置在本体1的轮廓处并沿该轮廓延伸设置,自粘胶条8用于与防护服的帽子的开口边沿粘接,以实现医疗防护面具100与防护服之间的密封,降低病毒、细菌等进入防护服内部的风险。

医疗防护面具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医疗防护面具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本体的过滤层的层数为四层,且四层过滤层自为自本体外表面向本体内表面依次布置的第三纺粘层、第四熔喷层、第五熔喷层和第四纺粘层。可见,本体的过滤层层数可根据需要及具体层的材料不同进行相适应的设置,以在保证医疗防护面具防护效果的同时,保证使用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换气。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防护面具能够更加全脸的包覆使用者的面部,避免使用者面部存在裸露部位,且该医疗防护面具能够与防护服的帽子相配合,以保证防护服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封闭空间,降低病毒、细菌等进入防护服内部的风险。

防护套装实施例:

防护套装包括防护服和医疗防护面具,其中,医疗防护面具为上述医疗防护面具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医疗防护面具,而防护服的帽子内侧开口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二自粘胶条。

当使用者穿戴防护套装时,使用者将防护服穿在身上以及将医疗防护面具佩戴在头上后,可先调整可变形定型条和固定条,以调节医疗防护面具与面部的贴合情况。接着,将医疗防护面具外表面的自粘胶条的保护层及防护服的帽子内侧开口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二自粘胶条撕除,随后将防护服的帽子戴于头上后,并使自粘胶条与第二自粘胶条粘接,从而实现防护服与医疗防护面具密封处理。

可见,设置有上述医疗防护面具的防护套装能够防止使用者穿戴后存在皮肤裸露部位,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用者受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