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6006发布日期:2020-11-06 12:4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安全帽的帽壳材料对安全帽整体抗击性能起重要的作用。

目前,施工现场对安全帽佩戴情况的识别主要以人工检查的方式为主,人工检查的方式存在监管费用高、主观干扰大、不能全程监控的问题,同时,施工区作业人员在佩戴安全帽时,仅仅是只佩戴了安全帽,而没有系好下颚带的话,易导致安全帽无法对施工区作业人员的头部进行有效防护,进而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其具有在施工现场对安全帽佩戴情况的识别主要以自动化检查的方式为主,不仅检查效率高,而且能够全程监控,同时,施工区作业人员在佩戴安全帽时,仅仅是只佩戴了安全帽,而没有系好下颚带的话,能够及时提醒施工区作业人员系好下颚带,进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包括安全帽,安全帽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下颚带和第二弹性下颚带,第一弹性下颚带的内侧面滑动套接有第一配合块,第二弹性下颚带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配合块,第一配合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内顶壁设置有识别装置,且识别装置包括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一端自由端与弹簧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压力弹簧的另一端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的外表面与弹簧槽的内壁滑动套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弹簧与卡块配合使用,对卡块起固定支撑作用,同时借助压力弹簧自身的弹性在弹簧槽的内壁滑动。

进一步地,卡块的外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第一配合块的下表面,第一配合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片,第二配合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配合块对第一接触片起定位支撑作用,第二配合块对第二接触片起定位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配合块的内底壁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表面卡接,第一配合块的内部和第二配合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导线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卡块卡接,便于对第二配合块和第一配合块之间进行卡紧固定,同时,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电性连接,导线孔便于对导线进行放置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安全帽的正面分别设置有识别本体、电源开关和充电接口,第一配合块的表面与第二配合块的内壁滑动套接,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均与识别本体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电性连接,便于通过第一配合块与第二配合块内部的导线孔中的导线向识别本体发送电信号。

进一步地,安全帽的上表面设置有警示灯,识别本体和充电接口、警示灯均与电源开关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识别本体收到信号后,控制警示灯开始工作,进而便于检查人员对施工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佩戴情况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安全帽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荧光带,荧光带的截面呈圆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较昏暗环境下,荧光带起警示提醒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弹簧槽的内顶壁设置有识别装置,且识别装置包括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一端自由端与弹簧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通过本装置实现在施工现场,对安全帽佩戴情况的识别主要以自动化检查的方式为主,不仅检查效率高,而且能够全程监控,同时,施工区作业人员在佩戴安全帽时,仅仅是只佩戴了安全帽,而没有系好第一弹性下颚带和第二弹性下颚带的话,能够及时提醒施工区作业人员系好第一弹性下颚带和第二弹性下颚带,进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配合块与第二配合块结构接触前的静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配合块与第二配合块结构接触后的动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安全帽;2、第一弹性下颚带;3、第二弹性下颚带;4、第一配合块;5、第二配合块;6、弹簧槽;7、压力弹簧;8、荧光带;71、卡块;72、第一接触片;73、第二接触片;74、卡槽;75、导线孔;76、识别本体;77、电源开关;78、充电接口;79、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具备动态人员佩戴安全帽的识别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安全帽1,安全帽1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下颚带2和第二弹性下颚带3,第一弹性下颚带2的内侧面滑动套接有第一配合块4,第二弹性下颚带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配合块5,第一配合块4的下表面开设有弹簧槽6,弹簧槽6的内顶壁设置有识别装置,且识别装置包括有压力弹簧7,压力弹簧7的一端自由端与弹簧槽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压力弹簧7的另一端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1,卡块71的外表面与弹簧槽6的内壁滑动套接;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弹簧7与卡块71配合使用,对卡块71起固定支撑作用,同时借助压力弹簧7自身的弹性在弹簧槽6的内壁滑动。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卡块71的外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第一配合块4的下表面,第一配合块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片72,第二配合块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片73;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配合块4对第一接触片72起定位支撑作用,第二配合块5对第二接触片73起定位支撑作用。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配合块5的内底壁开设有卡槽74,卡槽74的内壁与卡块71的外表面卡接,第一配合块4的内部和第二配合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导线孔75,第一接触片72与第二接触片73电性连接;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槽74与卡块71卡接,便于对第二配合块5和第一配合块4之间进行卡紧固定,同时,第一接触片72与第二接触片73电性连接,导线孔75便于对导线进行放置定位作用。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安全帽1的正面分别设置有识别本体76、电源开关77和充电接口78,第一配合块4的表面与第二配合块5的内壁滑动套接,第一接触片72和第二接触片73均与识别本体76电性连接;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片72和第二接触片73电性连接,便于通过第一配合块4与第二配合块5内部的导线孔75中的导线向识别本体76发送电信号。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安全帽1的上表面设置有警示灯79,识别本体76和充电接口78、警示灯79均与电源开关77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识别本体76收到信号后,控制警示灯79开始工作,进而便于检查人员对施工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1佩戴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安全帽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荧光带8,荧光带8的截面呈圆形状;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较昏暗环境下,荧光带8起警示提醒作用。

如图1-4所示,通过设置弹簧槽6的内顶壁设置有识别装置,且识别装置包括有压力弹簧7,压力弹簧7的一端自由端与弹簧槽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通过本装置实现在施工现场,对安全帽1佩戴情况的识别主要以自动化检查的方式为主,不仅检查效率高,而且能够全程监控,同时,施工区作业人员在佩戴安全帽1时,仅仅是只佩戴了安全帽1,而没有系好第一弹性下颚带2和第二弹性下颚带3的话,能够及时提醒施工区作业人员系好第一弹性下颚带2和第二弹性下颚带3,进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特点。

工作原理:步骤一,在施工现场,开始工作前,施工区作业人员首先按下电源开关77,其次,施工区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帽1,此时,若施工区作业人员只佩戴了安全帽1,而没有系好第一弹性下颚带2和第二弹性下颚带3的话,识别本体76开始工作,控制警示灯79红灯亮起,及时提醒施工区作业人员将第一配合块4与第二配合块5进行卡接,同时第一配合块4上的第一接触片72和第二配合块5上的第二接触片73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一配合块4与第二配合块5内部的导线孔75中的导线向识别本体76发送电信号,识别本体76收到信号后,控制警示灯79绿灯亮起,进而便于检查人员对施工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1佩戴情况进行检测;

步骤二,施工区作业人员施工时,一旦施工区作业人员取下安全帽1,此时,识别本体76开始工作,控制警示灯79红灯亮起,及时提醒施工区作业人员重新佩戴安全帽1,进而实现对施工区作业人员的头部进行有效防护;

步骤三,最终实现不仅检查效率高,而且能够全程监控的措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