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7119发布日期:2020-11-25 14:4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市场上大多数手环手表类产品,主体和表带的连接多采用生耳连接方式。在连接时,需将生耳先插入表带内部,再搭配使用专业工具将整体安装进入主体,同时,拆卸表带时也需要使用专用工具。这样,表带连接方式拆装困难,难以实现表带的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表带连接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表带从生耳上拆装困难的问题,实现表带便于拆装,提高拆装便捷性及快速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其用于承载生耳,且所述生耳的两端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伸出;所述承载部的一侧壁上形成有贯通部,与所述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限位部;开关组件,其固定至所述承载部上,其包括:开关盒,其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和与所述容纳部贯通的导向槽,所述开口与所述贯通部对应;锁紧开关,其设置于所述开关盒内,且所述锁紧开关可沿所述导向槽拨动并穿过所述容纳部的开口和所述贯通部,以将所述生耳锁紧于所述承载部内;所述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表带与表盘相连接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锁紧开关具有锁舌和与固设在所述锁舌上的拨动块,所述锁舌嵌入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拨动块从所述导向槽伸出;所述拨动块沿所述导向槽拨动时,所述锁舌通过所述开口可伸出或缩回,且所述锁舌由所述限位部限位。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拨动块伸出所述导向槽的一端部设置成倒圆。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拨动块贯穿所述锁舌且其另一端部也设置成倒圆;在所述锁舌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时,所述拨动块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接触。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筋和至少一个第二凸筋,各第一凸筋和各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贯通部相对的空间;在所述锁舌卡入所述空间时,所述生耳锁紧于所述承载部内。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凸筋成排间隔布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筋成排间隔布置,且各第一凸筋和各第二凸筋上下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开关组件通过嵌件注塑在所述表带的一端内,且所述表带具有避让所述锁紧开关沿所述导向槽拨动的开口;或者所述开关盒与所述表带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开关盒位于所述表带的一端外;或者所述开关盒与所述表带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开关盒内嵌于所述表带的一端内,且所述表带具有避让所述锁紧开关沿所述导向槽拨动的开口。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开关盒还包括:环形部,其凸设在形成有所述导向槽的侧面上,且环绕所述导向槽。

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拨动块伸出所述导向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部在所述侧面上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用于克服现有智能手表中表带从生耳上拆装困难的问题,实现表带便于拆装,提高拆装便捷性及快速性。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盘本体、设置在表盘本体上的生耳和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所述表带连接装置与所述生耳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开关组件嵌入表带内,且开关组件固定至承载部上,在将生耳置于承载部内时,在将表带安装至生耳上时,锁紧开关沿开关盒的导向槽拨动并穿过开关盒的容纳部的开口和贯通部,将生耳锁紧于承载部内,限制生耳从承载部中脱出,从而将表带通过该表带连接装置连接至生耳,在拆卸表带时,锁紧开关沿导向槽反向拨动并缩回至容纳部内,此时表带连同表带连接装置整体可脱离生耳,实现表带易拆装,且不需要辅助工具,佩戴者可独立完成,操作便捷,节省拆装时间。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手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装置一种实施例与表带结合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装置实施例的状态结构图一,其中锁紧开关缩回开关盒的容纳部内;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装置实施例中的状态结构图二,其中锁紧开关从开关盒的容纳部伸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装置实施例中开关盒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装置实施例中锁紧开关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表带连接装置;10-承载部;11-贯通部;12-第一凸筋;121/122-凸筋;13-第二凸筋;131/132-凸筋;20-开关盒;21-开口;22-导向槽;23-环形部;a-容纳部;30-锁紧开关;31-锁舌;32-拨动块;321-第一端;322-第二端;200-表盘本体;300-表带;400-生耳;b-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且快速地将表带300从生耳400上拆装,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表带连接装置100。

如图1所示,其示出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表盘本体200、生耳400和表带连接装置100。在表盘本体200上形成相对两个凸耳(未标注),且该生耳40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凸耳上,表带300通过表带连接装置100连接在生耳400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表带连接装置100包括承载部10和固定连接在承载部10上的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嵌入表带300内,例如开关组件可以与表带300注塑一体形成,其中表带30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且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开关组件包括开关盒20和锁紧开关30。

如下结合图3至图6,具体介绍承载部10、开关盒20和锁紧开关30。

[承载部]

承载部10具有容置空间b,用于容纳生耳400,且生耳400连接至表盘本体20的凸耳上的两端从承载部10的两端伸出;优选地,承载部10可以为u型弧槽,其槽长度的长度方向与生耳40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生耳400的两端可以直接从u型弧槽两侧的开口伸出。

承载部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贯通部11,第二侧壁上形成有限位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在在第二侧壁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凸筋12和至少一个第二凸筋13,各第一凸筋12与各第二凸筋13形成限制空间,该限制空间与贯通部11相对。

沿承载部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成排的多个第一凸筋12,沿承载部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成排的多个第二凸筋13,且第一凸筋12的数量与第二凸筋13的数量相同且上下间隔对应。

替代地,第一凸筋12和第二凸筋13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且上下间隔对应,其长度方向分别沿承载部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当生耳400限位在承载部10的容置空间b内时,第一凸筋12和第二凸筋13的长度方向沿生耳40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记为凸筋121和122,第二凸筋1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记为凸筋131和132,凸筋121和122所在直线和凸筋131和133所在直线分别沿承载部10的长度方向,且凸筋121与凸筋131上下间隔对应,且凸筋121和131之间的距离记为d,凸筋122与凸筋132上下间隔对应,且凸筋131和132之间的距离记为d。

[开关盒]

开关盒20用于组装锁紧开关30。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盒20为具有容纳部a的方形壳体,其具有开口21和在其侧壁上的导向槽22,该导向槽22与容纳部a连通。本实施例导向槽22具有一定长度。

[锁紧开关]

锁紧开关30包括锁舌31和固设在锁舌31上的拨动块32。本实施例锁舌31为一平板,拨动块32垂直该平板固定设置在该平板上,该锁舌31嵌入开关盒20的容纳部a内,且拨动块32从导向槽22伸出。

将锁紧开关30和开关盒20组装在一起形成开关组件后,将整个开关组件例如焊接固定至承载部10上,使开关盒20的开口21与贯通部11对应。

如图3和图4所示,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左拨动时,锁舌31通过开口21从容纳部a中伸出,或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右拨动时,锁舌31缩回至容纳部a内。

继续参考图4,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左拨动时,锁舌31通过开关盒20的开口21从容纳部a中伸出并穿过承载部10的贯穿部11,并将锁舌31的伸出该贯穿部11的端部卡入凸筋121/122和凸筋131/132之间限定的空间,此时锁舌31将生耳400限位在承载部10的容置空间b内,生耳400不能从承载部10中脱出,其中该锁舌31的厚度应不大于距离d,以保证锁舌31在限位在凸筋凸筋121/122和凸筋131/132之间后,不易从其之间脱出。

为了在锁舌31的自由端部卡入凸筋121/122和凸筋131/132之间限定的区域后,避免在没有操作拨动块32时,锁舌31从该区域中脱出,该锁舌31的厚度稍微大于距离d,保证锁舌31的过盈卡入。

参考图3,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右拨动时,锁舌31通过贯通部11和开口21缩回至容纳部a内,此时容置空间b被打开,表带连接装置100可从生耳400上取下。

为了提高拨动块32的拨动手感,拨动块32的伸出开关盒20的一端321设置成倒圆,以保证与用户手部的光滑接触。

如图6所示,拨动块32的另一端322嵌入锁舌31并从锁舌31中伸出,该另一端322也为设置成倒圆,具体地,设置圆形或弧形,在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拨动时,拨动块32的另一端322与容纳部a的内壁接触,为用户在拨动该拨动块32时提供一定的阻尼手感。

此外,对于连接装置用于手表的情况,其材质大多为金属,若想产生一定的阻尼手感,其与拨动块32的另一端322接触的容纳部a的内壁上可以贴附有具有阻尼感材质的阻尼层(例如粘贴有硅橡胶层);或者拨动块32整体可以设置为具有阻尼感的材质,例如聚氨酯橡胶、三三元乙丙橡胶等,使得拨动块32的另一端322的顶部在与容纳部a的内壁接触时产生阻尼感;或者仅将拨动块32的另一端322的顶部上凸设有多个小凸起,以增大其与容纳部a内壁的摩擦力,等等。

开关组件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在表带300的一端内,且表带300具有避让锁紧开关30沿导向槽22拨动的开口(未示出),该开口对应导向槽22,使得拨动块32依然能够在导向槽22内拨动。

由于开关盒20内的锁紧开关30需要沿导向槽22拨动,即锁紧开关30是可移动的,因此,如果注塑一体成型的话,只能是将开关盒20与表带300注塑成一体。

开关盒20与表带300一体注塑成型,且开关盒20位于表带300的一端外部,且开关盒20固定至承载部10上,因此,表带连接装置位于生耳400和表带300的一端的之间。

或者,开关盒20与表带300一体注塑成型,且开关盒20注塑在表带300的一端内,且表带300具有避让锁紧开关30沿导向槽22拨动的开口(未示出),该开口对应导向槽22,该开口对应导向槽22,使得拨动块32依然能够在导向槽22内拨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通过嵌件注塑至表带300内,并避让导向槽22。

为了方便注塑,如图3至图5所示,在开关盒20形成导向槽22的侧面上凸设有环形部23,该环形部23环绕导向槽22,且该环形部23凸出形成导向槽22的侧面的高度小于拨动块32伸出导向槽22的高度。

如图2所示,在注塑时,表带300避开环形部23与开关组件注塑在一起,不阻碍拨动块32在环形部23围城的区域内左右拨动。

承载部10和开关组件固定在一起,开关组件又注塑在表带300内,这样,使表带300与表带连接装置100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

生耳400安装至表盘本体200上后,将生耳400置于承载部10的容置区域b内,拨动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左拨动时,锁舌31通过开口21从容纳部a中伸出并穿过贯穿部11,并将锁舌31的自由端部卡入凸筋121/122和凸筋131/132之间限定的空间,此时锁舌31将生耳400限位在承载部10的容置空间b内,生耳400不能从承载部10中脱出,从而将表带300通过该表带连接装置100连接至生耳400上。

在拆卸表带300时,拨动块32沿导向槽22向右拨动,锁舌31通过贯通部11和开口21缩回至容纳部a内,此时容置空间b被打开,表带连接装置100连同表带300可从生耳400上取下。

采用如上所述表带连接装置100,实现表带300易拆装,且不需要辅助工具,佩戴者可独立完成,操作便捷;且通槽操作拨动块32即可实现拆装,拆装迅速,节省拆装时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