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防护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0862发布日期:2021-02-18 15: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防护面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疫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防护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气管插管是与患者气道接触最为密切的临床操作之一,容易产生分泌物喷溅、飞沫、气溶胶扩散等情况,执行操作的麻醉科医生容易被患者的呼出物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部分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呼吸支持,还有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病毒感染患者,也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0003]
为了避免感染,麻醉医生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通常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对眼镜、鼻子和口部进行防护。现有技术中,护目镜和口罩分体设置,护目镜属于反复消毒的多次利用产品,并且在传染病暴发期间,护目镜属于急缺用品,无法实现随时更换。在气管插管过程中,若被患者痰液或血液污染,有时只能采用消毒处理的方式进行紧急处理,不能实现更换。
[0004]
为了增强普适性,现有护目镜的上端部分被设计为具有一定宽度,以方便佩戴框架眼镜的医护人员佩戴,而对于习惯佩戴隐形眼镜以及不带眼镜的人员来说,没有必要佩戴该种护目镜,扁平式即可满足其需求。另外,当前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无法对鼻部和口部呼出的气体进行阻挡而进入护目镜内,导致护目镜面模糊,影响麻醉医生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专适于佩戴隐形眼镜以及不带眼镜的医护人员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防护口罩、防护眼罩以及固定带。其中,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设置在该口罩本体上端部分内鼻部密封条和中间部分内的嘴部密封条、以及设置在口罩本体内层上端部分外侧的水汽阻挡膜;防护眼罩包括软质透明眼罩以及设置在该软质透明眼罩上端的额头贴片,该软质透明眼罩上端固定安装在额头贴片上,下端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固定带分别设置在口罩本体、透明眼罩以及额头贴片上。
[0007]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鼻部密封条设置在口罩本体上端中间部分内,长度为8~10cm;嘴部密封条对应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的上嘴唇沟,与口罩本体等长;水汽阻挡膜与口罩本体等长,宽度为5cm,上端及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口罩本体内层上。
[0008]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水汽阻挡膜为防水透气膜。
[0009]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软质透明眼罩由透明软玻璃塑料制成,厚度为0.8~1.5mm,上端部分水平,固定安装在额头贴片的外侧面上,下端中间部分设置有鼻翼卡合部,该鼻翼卡合部两侧的护眼部分底端与口罩本体顶端以粘贴方式固定
连接。
[0010]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软质透明眼罩与皮肤接触的边缘部分包覆设置缓冲垫,提高佩戴舒适性和与皮肤间的贴合紧密性。
[0011]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额头贴片宽度为2~3cm,包括位于内层的缓冲海绵层以及位于外层的隔离层。软质透明眼罩的上端粘贴设置在隔离层上。
[0012]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额头贴片顶端部分设置有软钢丝,该软钢丝设置在隔离层以及缓冲海绵层之间。
[0013]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中,固定带为三组头系式固定带,分别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中间部分、软质透明眼罩的下端部分、以及设置在额头贴片的中间部分。
[0014]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防护面罩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
首先,由于该口罩本体上端部分内鼻部密封条和中间部分内的嘴部密封条、以及设置在口罩本体内层上端部分外侧的水汽阻挡膜,鼻部密封条增强了口罩本体上端与鼻部的贴合;水汽阻挡膜在口罩佩戴后,将鼻孔进行阻挡,防止了鼻部气体的外溢;嘴部密封条在口罩佩戴后被压在鼻子与上嘴唇之间的上嘴唇沟,对嘴部呼出气体进行阻挡。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鼻部密封条、嘴部密封条、水汽阻挡膜组成了阻挡气体外溢的三道屏障,有效抑制了呼出气体外溢至护目镜内。
[0017]
其次,防护眼罩包括软质透明眼罩以及设置在该软质透明眼罩上端的额头贴片,该软质透明眼罩上端固定安装在额头贴片上,下端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有效实现了嘴部、鼻部以及眼部的同时防护。此外,软质透明眼罩采用软质透明玻璃制成,口罩本体为一次性口罩,制备成本低廉,实现了防护面罩的用后即弃和随时更换。
[0018]
第三,固定带分别设置在口罩本体、透明眼罩以及额头贴片上,实现了防护面罩在面部的紧密固定。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次性防护面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次性防护面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次性防护面罩佩戴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0023]
根据图1和图2,一次性防护面罩10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防护口罩1、防护眼罩2以及固定带3。
[0024]
防护口罩1为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鼻部密封条12、嘴部密封条13以及水汽阻挡膜14。鼻部密封条12设置在口罩本体上端中间部分内,长度为8~10cm,实现口罩本体上端与鼻部的紧密贴合;嘴部密封条13对应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的上嘴唇沟,与口罩本体等长,在口罩佩戴后,可贴合在上嘴唇沟上,对嘴部呼出气体进行
阻挡;水汽阻挡膜14设置在口罩本体11内层上端部分外侧,与口罩本体11等长,宽度为5cm,上端及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口罩本体内层上。
[0025]
佩戴口罩前,将水汽阻挡膜14外拉,使其与口罩本体内层之间形成鼻子容纳空间,口罩佩戴后,该水汽阻挡膜下端部分恰好将鼻孔遮挡。本实施例中,水汽阻挡膜为防水透气膜,提高佩戴舒适性。
[0026]
防护眼罩2包括软质透明眼罩21以及设置在该软质透明眼罩上端的额头贴片22。软质透明眼罩21由透明软玻璃塑料制成,厚度为0.8~1.5mm,上端部分水平,固定安装在额头贴片的外侧面上;下端中间部分设置有鼻翼卡合部,该鼻翼卡合部两侧的护眼部分底端与口罩本体11顶端以粘贴方式固定连接;与皮肤接触的边缘部分包覆设置缓冲垫,同时实现佩戴舒适性和与皮肤间的接触紧密性。
[0027]
额头贴片22宽度为2~3cm,包括位于内层的缓冲海绵层221以及位于外层的隔离层222。缓冲海绵层221与额头皮肤直接接触,隔离层222为口罩内层滤芯,软质透明眼罩21的上端粘贴设置在该隔离层222上。为了增强额头贴片22与皮肤之间的贴合性,优选在顶端设置软钢丝223。
[0028]
固定带3为三组头系式固定带,分别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中间部分、软质透明眼罩的下端部分、以及设置在额头贴片的中间部分,将防护口罩1、软质透明眼罩21和额头贴片22固定在面部。
[0029]
本实施例中的一次性防护面罩100佩戴后的状态图如图3所示,佩戴前先将口罩本体11撑开,将水汽阻挡膜14外拉,使其与口罩本体内层之间形成鼻子容纳空间;然后佩戴软质透明眼罩21并调整其位置,而后将额头贴片22处固定带固定,最后佩戴口罩并完成固定。
[0030]
本实施例中,防护口罩1中的鼻部密封条12、嘴部密封条13、水汽阻挡膜14组成了阻挡气体外溢的三道屏障,有效抑制了呼出气体外溢至护目镜内,无需对软质透明眼罩21进行防雾处理,只需选择简单的透明软质塑料材料即可,极大降低了防护眼罩2的制备成本。
[0031]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口罩1在现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上进行简单改进即可实现,额头贴片实现更容易。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一次性防护面罩简单易实现,有助于临床转化和普及,不仅适用于麻醉医生对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也适用于外科医生手术时佩戴,用后即弃,无需进行回收处理。
[0032]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防护面罩轻便,适合不带眼镜或佩戴隐形眼镜的医护人员佩戴,将当前普适性的护目镜留给佩戴框架眼镜的医护人员,实现各自所需。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