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6566发布日期:2020-12-11 15:1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雨天出行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雨伞使用后怎么存放的问题,一直未被关注,因人们的关注盲点和现有使用习惯,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可估量的损失。现有的雨伞存放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将雨伞打开摆放在走廊或过道,这样在公司写字楼办公人群,用伞人群比较多,将伞打开会占用过道、走廊等空间,占用浪费大量的办公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写字楼房产背景的当下,无形中增加企业的办公场地使用压力和成本。而且伞面水滴积累会造成地面、地毯湿滑,带来安全隐患。

二、将伞收拢,平放于桌面,这种方式存放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平放会占用桌面空间,办公白领人群桌面本来文件物品就偏多,将伞收容平方于桌面会导致桌面凌乱拥挤。其次,将伞收拢平放于桌面,会有发生伞布乙染、弄湿、损坏重要文件的风险。再次,现在很多雨伞都有精致的防晒涂层,将伞收拢平放于桌面,伞布与桌面接触磨损,会损伤伞布的防晒涂层,降低伞布使用寿命。

上述缺陷发生在雨伞使用后固定存放场景,当人们在行进过程中,雨伞作为随行物品使用后如何携带、存放也是很大一个问题,目前常用的方式:

一、使用后将伞收拢,用手拎伞头带或手抓伞身,首先这两种手拿方式都需要占用手,造成行为、行动上的不便利,其次,长时间手拎伞头容易造成手指或手局部充血,带来健康隐患。手抓伞身则一方面手的汗渍、摩擦会损害伞布的防晒涂层,降低伞布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伞布染色及防晒的有些工艺会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料甚至少量重金属,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会有健康隐患。

二、使用后将伞收拢放置于背包或手包内,这样湿的雨伞容易把背包或手包内的物品弄湿或者与其它物品发生摩擦碰撞将其它物品损坏。

因此,如何提高一种便于携带,便于摆放的雨伞,可以缩小其摆放时的占用空间、减小伞布的接触磨损,延长伞布防晒层使用寿命,成为了当前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该雨伞能够使雨伞竖直放置,避免雨伞的伞布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延长伞布防晒层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自下而上依次分为伞柄、伞身和伞尖;所述伞柄包括圆盘和多个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沿圆盘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支撑脚铰接于所述圆盘上,实现支撑脚的收叠与展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所述支撑脚呈扇形柱状,多个所述支撑脚收叠之后构成圆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盘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支撑脚铰接设置于凹槽内,所述凹槽构成对支撑脚的支撑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凹槽内侧壁所设的连接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的材料为塑胶、铝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

所述支撑脚的一个矩形侧面镀有可被磁性物质吸引的金属,另一个矩形侧面设有磁性物质;每两个相互贴合的所述矩形侧面分别设有可被磁性物质吸引的金属和磁性物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物质为磁性橡胶片,所述磁性橡胶片粘贴于所述支撑脚的矩形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与地面接触的底部设有一个向上倾斜的支撑面;

当所述支撑脚展开时,所述支撑面与地面贴合;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有橡胶层,用于增大所述支撑面底部与地面的摩擦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尖上设有卡扣部件,所述伞尖的顶端设置有通孔;

所述卡扣部件包括弯勾部、卡扣部和连接部;

所述弯勾部和所述卡扣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弯勾部的底端设有第一盲孔,所述卡扣部的底端设有第二盲孔;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有扭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勾部包括圆弧段和竖直段,所述圆弧段的起始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扣部的第一部件的顶端上设有卡块,所述卡槽与卡块适配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其通过在将伞柄设置为可支撑和收叠的结构,可以让潮湿的雨伞竖直放置,竖直放置可以在不将雨伞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加快雨伞的晾干速度,同时缩小了雨伞放置时占用的空间,而且将伞收拢竖直放置于桌面,伞布就不会与桌面接触,磨损伞布的防晒涂层,从而提高了伞布的使用寿命,该设置从功能和技术层面解决雨伞使用后的存放安全性问题,并增加了雨伞的使用场景,真正在便利性、安全性、实用性增加雨伞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放置状态的被撑开的雨伞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放置状态的伞身和伞布均被收起的雨伞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放置状态的伞身收起、伞布散开的雨伞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雨伞伞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雨伞伞柄处于收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圆盘底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卡扣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卡扣部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悬挂状态的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处于悬挂状态的雨伞的结构的侧示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雨伞上处于闭合状态的卡扣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雨伞上处于打开状态的卡扣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雨伞上卡扣部件的结构侧示图。

附图中:1-伞柄、2-伞身、3-伞尖、4-卡扣部件、11-圆盘、12-支撑脚、13-矩形侧面、14-支撑面、31-通孔、41-弯勾部、42-卡扣部、43-连接部、111-凹槽、112-连接孔、421-第一部件、422-第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a-1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为伞柄1、伞身2和伞尖3;伞柄1包括圆盘11和多个支撑脚12;多个支撑脚12沿圆盘11周向均匀设置,支撑脚12铰接于圆盘11上,实现支撑脚12的收叠与展开,其中,雨伞的伞身可由多节可伸缩杆组成,达到伞身可伸缩的功能。

如图2a-2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12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支撑脚12呈扇形柱状,支撑脚12收叠之后构成圆柱。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大于三点可构成一个平面原则,将伞柄1设计成多打开点支撑,可形成如三脚架、四脚架状、五脚架状、六脚架状的支撑架,支撑架展开后可对雨伞进行支撑,其中每个支撑脚12的形状为扇形柱状,所有支撑脚12的角度相加为360度,当支撑脚12收叠之后形成一个圆柱体,更有助于把握;

如图1a所示,雨伞的伞身处于撑开状态,伞柄展开后可以支撑雨伞竖直放置;在户外野餐时,将雨伞支撑打开,然后将伞身伸长至适当高度,将伞柄打开支撑在地面可以作为遮阳伞使用,改变了传统的通过人为举伞进行遮阳的方式;而图1b中,当雨伞的伞布处于干燥状态,将雨伞的伞身收叠且伞布也通过伞带收起,雨伞处于竖直放置在地面或办公桌上等平面上,极大的减小了占用的空间,图1c中,伞身收叠而伞布为散开状态,由于使用过后的雨伞表面较为潮湿,故将其支撑在地面上,此状态下既不会影响伞布上雨水晒干的速度,也不会使雨伞占用太大的放置空间。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圆盘11的底部设有凹槽111,支撑脚12铰接设置于凹槽111内,凹槽111构成对支撑脚的支撑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2通过转轴安装于凹槽111内侧壁所设的连接孔112内,该结构设计既可以实现支撑脚12的旋转,又可以对旋转的角度进行控制,保证支撑脚12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支撑脚12的旋转角度根据凹槽111的大小而决定的,所以当支撑脚12旋转至一定角度之后,凹槽111就会限制支撑脚12的旋转;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凹槽上设置转轴,将支撑脚12的顶部设置通孔,凹槽的转轴穿过支撑脚12的通孔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支撑脚12的旋转以及对于旋转角度的限制。

如图2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12的材料为塑胶、铝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支撑脚12的一个矩形侧面13镀有可被磁性物质吸引的金属,支撑脚12的另一个矩形侧面13设有磁性物质,每两个相互贴合的矩形侧面13分别设有可被磁性物质吸引的金属和磁性物质。

在本实施例中,组成伞柄的扇柱柱状的支撑脚其内部设有真空的部分,避免伞柄的重量太大,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再有,伞柄的中空部分的大小根据伞柄的重量设定,在保证伞柄的重量不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的同时,还要保证伞柄的重量可以实现伞柄的稳定支撑(当伞柄的重量太小时,会影响伞柄支撑的稳定性);通过在支撑脚12的两个矩形侧面13分别设置磁性物质和可被磁性物质吸引的金属,比如铁,钴、镍等金属,可以实现支撑脚12之间的相互吸引,其中,磁性物质为磁性橡胶片,磁性橡胶片粘贴于支撑脚12的矩形侧面13。只需提起雨伞的伞尖,三脚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会自动收缩,在手持雨伞的过程中,由于磁力的吸引,能够保证各个支撑脚12之间紧密贴合,不会出现因支撑脚之间贴合不够紧密而造成夹手的情况,且用户在持握伞柄时的触感较好。

如图2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12与地面接触的底部设有一个向上倾斜的支撑面14,支撑面14与地面贴合,支撑脚12的底部设有橡胶层,用于增大支撑面14底部与地面的摩擦力,由于支撑面14和橡胶层的设置,支撑脚1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且支撑面14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强,保证了支撑脚12在地面的支撑的稳定性,其中,图2a为伞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该状态下伞柄能够实现雨伞竖直放置,且稳定性较好;图2b为伞柄收叠状态的示意图,此时伞柄的支撑脚之间贴合紧密;

如图4a-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a-4c所示,伞尖3上设有卡扣部件4,用于雨伞的携挂;如图5所示,伞尖3的顶端设置有通孔31;

进一步地,当雨伞作为随行物品进行携带时,将如图4a所示,雨伞的卡扣部件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操作卡扣部件,使得卡扣进入图4b中雨伞的卡扣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将其挂到挂钩上就可以看到如图4c所示的雨伞在携挂状态下示意图;通过在雨伞的伞尖设置卡扣部件,可以增加雨伞的使用场景,且雨伞使用的便利性好;比如在背包出行时可以将雨伞挂置在书包上,雨伞携带更加的方便,避免了雨伞拿在手中对于皮肤的伤害,以及放入包中之后对包内的文件造成损害,或者当回到家中之后可以将挂置在墙上的挂钩上,可以减小占地面积;当挂置雨伞的挂钩是一个闭环时,需要将伞尖上的卡扣部件打开至图4b的状态,才能将雨伞挂置在挂钩上,一般随身携带时,由于处于运动状态,则必须将雨伞挂置在一个闭环的挂钩上,若为开环的挂钩,在运动时可以导致挂扣部件与挂钩分离,而比如在回到家中或者在办公场所时,雨伞可以挂置在任何的挂钩上,此时对于挂钩的开环和闭环没有要求。

如图6a-6b所示,卡扣部件4包括弯勾部41、卡扣部42和连接部43,弯勾部41和卡扣部42通过连接部43连接;弯勾部41的底端设有第一盲孔,卡扣部42的底端设有第二盲孔,连接部43穿设于通孔31,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其中,图6a为卡扣部件闭合时的结构图,图6b为卡扣部件打开时的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件4与伞尖3之间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连接,比如卡扣部件4与伞尖3一体成型,或者卡扣部件4与伞尖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均可,而且卡扣部件4的结构也不仅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卡扣部件4的结构,只要可以实现方便携带的功能的卡扣部件4均适用于本实施例,卡扣部件4的形状可以为水滴形,矩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卡扣部件4的制作材料可以金属,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还可以为塑料,例如,聚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等。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卡扣部件4的使用强度,本实施例中的卡扣部件4为金属卡扣部件4,卡扣部件4的弯勾部41、卡扣部42和连接部43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直接插入或螺纹连接中的一种,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在不损坏伞尖的条件下对损坏的卡扣部件4的进行更换。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扣部42包括第一部件421和第二部件422,第一部件421和第二部件422通过铰接轴连接,铰接轴上设有扭簧,由于扭簧的弹性作用,扭簧为拉伸扭簧,当向着圆弧段的内壁按压卡扣部后,卡扣部可以自动复位至开口端的位置,且能够压紧卡扣部42,避免卡块沿着卡槽的长度方向运动,保证了卡扣部42与弯勾部41的紧密贴合。

如图6b-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弯勾部41包括圆弧段和竖直段,圆弧段的起始端设有卡槽,卡扣部42的第一部件421的顶端上设有卡块,卡槽与卡块适配卡接;卡槽与卡块的形状不限,例如,卡块为t型卡块,卡槽为t型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中的卡槽对卡块起到了导向作用和限位作用,导向作用是卡块只能沿着卡槽的长度方向运动,限位作用是卡块不能在垂直于卡槽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卡扣部42只能沿着卡槽的长度方向运动,而不能沿着垂直于卡槽的方向运动。卡槽对卡块的导向作用,降低了卡扣部42与弯勾部41的配合难度,卡槽对卡块的限位作用,保证卡扣部42不会与弯勾部41自动脱离,提高了挂扣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雨伞,通过伞柄倒立摆放,节约空间,将圆柱状伞柄切割成三个至六个扇柱,需要支撑时将扇柱打开,则是成为三脚架或六角架,便于雨伞便利摆放;其通过在将伞柄设置为可支撑和收叠的结构,可以让潮湿的雨伞竖直放置,竖直放置可以在不将雨伞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加快雨伞的晾干速度,同时缩小了雨伞放置时占用的空间,而且将伞收拢竖直放置于桌面,伞布就不会与桌面接触,磨损伞布的防晒涂层,从而提高了伞布的使用寿命,再有通过在伞尖设置卡扣,可以减少皮肤与伞的接触时间,降低伞的加工材料对于皮肤的伤害,而且更加便于携挂,通过对伞头(伞柄)和伞尾(伞尖)的重新设计和组合,从功能和技术层面解决雨伞使用后的携带问题和存放安全性问题,并增加了雨伞的使用场景,真正在便利性、安全性、实用性增加雨伞价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