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9347发布日期:2020-12-15 08:2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领域,尤指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表带一般是通过钉来连接表粒的,例如金属表带,且表粒与表粒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而新购买的手表的表带长度一般比较长,如果需要调整表带的长度,必须通过增加或者摘除表粒来实现;这时,由于表粒的安装或者拆卸都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才能实现销钉的插入和拔出,所以往往需要请专业的师傅拆除表粒;传统链状表带的拆解方案步骤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将解决现有表带拆卸步骤繁多,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拆卸表带,包括:

至少两个表粒,所述表粒具有一凸部和一相对的凹部,且表粒的凸部与表粒的凹部相适配,所述凹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凸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生耳,所述生耳至少包括:

连接轴,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表粒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安装孔;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插接在所述连接轴端部的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限位部;

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表粒连接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或压缩状态;

拆卸两个相邻的表粒时,压缩两个所述连接柱使所述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所述连接柱退出所述第一连接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连接柱上设置限位部,以使在拆卸手表时两端同时压缩两个连接柱,使得两个连接柱的两端的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连接柱退出第二限位孔,使得表带在拆卸时,能够快速拆卸。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位于第二连接孔内的一段的长度与所述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的距离相等。

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柱位于第二连接孔内的一段长度与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的距离相等,从而在拆卸表带时不需要过多的将拆卸件插入到第一连接孔内时,即可拆卸表带。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且第一段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以使在将连接柱与连接轴连接时,连接柱与连接轴不易脱落,两者连接很牢固。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通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弹性件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的第二段的一段侧壁沿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延伸出一凸起。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容纳段和两个第二容纳段,且两个第二容纳段位于第一容纳段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纳段的直径;

所述连接柱的第二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容纳段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两个盲孔,且开设在连接轴的两端,两个盲孔内分别设有弹性件。

一种手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表带。

一种表带拆卸件,包括:

两个针部,两个所述针部相对设置;

与所述针部所对应的按压部,与所述针部呈一定夹角连接;

弹性部,连接两个所述按压部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拆卸件设置成针部、按压部以及弹性部,使得在拆卸时,能够很好的插入到第一连接孔内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针部过多插入第一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针部与所述按压部形成的结构呈“l”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针部和按压部设计成“l”型结构,使得在拆卸时,针部和按压部的交界处,形成限位结构,以使在拆卸时,针部不会过多的伸入到第一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弹性部形成的结构呈“u”型。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按压部与弹性部形成的结构设计成“u”型结构,使得在拆卸后,松开手后,能够更好的进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耳设置成有连接轴和连接柱连接的方式,且连接柱上设置有限位部,在拆卸手表时,同时按压两个连接柱,使两个按压部相向运动,当所述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连接柱退出第二连接孔,以使手表能够快速拆卸。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拆卸件,且拆卸件的针部和按压部呈夹角设置,以使在拆卸手时,所述针部和按压部的连接处形成限位结构,以使在拆卸时,不需要使限位件过多的推进第二连接孔内,使拆卸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为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生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生耳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生耳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表带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表带节与生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拆卸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表粒;101、凹部;102、第一连接孔;103、凸部;104、第二连接孔;200、生耳;210、连接轴;211、第一容纳段;212、第二容纳段;213、盲孔;220、弹性件;230、连接柱;240、第一段;250、第二段;260、限位部;300、拆卸件;301、按压部;302、针部;303、形变部;400、第一表粒;500、第二表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快速拆卸表带,至少两个表粒100和生耳200,表粒100具有一凸部103和一相对的凹部101,且表粒的凸部103与表粒100的凹部101相适配,凹部10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2,凸部103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04;

生耳200至少包括:连接轴210设置在其中一个表粒100的第二连接孔104内,连接轴210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件220设置在安装孔内;连接柱230的一端插接在连接轴210端部的安装孔内,连接柱230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连接孔104内,连接柱230上设置有限位部;其中,两个相邻的表粒100连接时,弹性件220处于正常状态或压缩状态;拆卸两个相邻的表粒100时,压缩两个连接柱230使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时,连接柱230退出第一连接孔102。

具体实施时,(如图7-8所示),表粒100具有一凸部103和一相对的凹部101,且表粒100的凸部103与凹部101相适配,凹部10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2,且第一连接孔102位于凹部101的“凹”型两侧,凹部10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04,在具体实施时,表粒100的凸部103与表粒100的凹部101的尺寸相匹配,以使将表粒100连接时,能够很好的连接,两个表粒100通过生耳200连接,生耳200至于其中一个表粒100的第二连接孔104内,且生耳200的两端位于第二连接孔104外,且生耳200的两端可伸缩的连接柱230,所述连接柱230上设置有限位部260,生耳200上设置有相应的阻挡部,以使生耳200的两端插在第一连接孔102内,在拆卸时,使用拆卸工具从两个第一连接孔102的两侧开设相对定压生耳200的两端,当生耳200的两端压缩至生耳200上的限位部260与阻挡部相抵时,此时生耳200的两端刚好退出第一连接孔102,此时就可以很好的将两个表粒100拿出;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生耳200的具体形式做具体限定,只需要生耳200的两端可伸缩,连接柱230上设置限位部2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60不局限于在连接柱230的第二段250的侧壁上开设凸起或者将限位部260与连接柱230做成一体,或者连接柱230位于连接轴210内的一段作为限位端进行限位,即第一段240与安装孔的内壁进行限位,也可以在连接轴210的两个端部以使能够对连接柱230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以使在拆卸手表时,能够更好的将表带拆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生耳200包括有连接轴210,连接轴210为中空结构,为套筒状结构,连接轴210内设置有弹性件22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0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柱230的一端,连接柱230连接弹簧的一端位于连接轴210内,连接轴210的另一端位于连接轴210外,连接柱230可沿连接轴210的轴向方向上伸缩,在本实施例中个,连接轴210位于连接轴210外的一段侧壁上连接有限位部2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60为连接柱230位于连接轴210外的一段侧壁沿所述连接柱230的直径方向向外延伸的一环形凸起,连接柱230的第一段240的直径大于第二段250的直径,且连接轴210的两端的开口直径与第二段250直径相适配,以使连接柱230安装在连接轴210内时,不会掉落;在安装表粒100时,将连接轴210安装在第一表粒400的第二连接孔104内,第二段250至于第二连接孔104外,然后将第一表粒400与第二表粒500连接在一起后,限位部260恰好与第二表粒500的凹部101内侧相抵,这样就可以确保连接后的表带不会松;而在拆卸时,使用针状件从两个第二连接孔104相远离的一侧插入,从而使两个连接柱230相向运动,当限位部260与连接轴210的端部相抵时,连接柱230的第二段250刚好退出第一连接孔102,从而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生耳200还可以为别的结构现状,在本实施例中,生耳200包括连接轴210,连接轴210为套筒状结构,连接轴210的内部设置成直径不同的一个第一容纳段211和两个第二容纳段212,两个第二容纳段212位于第一容纳段211的两侧,且第一容纳段211的内径大于第二容纳段212的内径,第一容纳段211内设置有弹性件22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0为弹簧,弹性件220的两端伸至第二容纳部内,弹性件220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柱230的一端,连接柱230的另一端伸出连接轴210,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0分为两段,即第一段240和第二段250,第一段240位于连接轴210内,第二段250位于连接轴210外,且位于连接轴210内的一段的直径大于位于连接轴210外的一段直径,连接轴210的两端的开口直径与第二段250的直径相适配,且连接轴210的两端的开口直径第二段250的直径,以使连接轴210在安装后更加牢固,在不使用时,连接柱230也不会与连接轴210脱离,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轴210连接两个表粒100后,在拆卸时,使用工具从表粒100的两个第一连接孔102相远离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孔102内,当连接柱230上的限位部运动至第一位点,及第一段240远离第二段250的一端运动至与第一容纳段211与第二容纳段212的交界处时,两个连接柱230退出出第一连接孔102,从而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生耳200包括一连接轴210,连接轴210为中间实心,两端开设有盲孔213,在盲孔213的内壁上连接有弹性件220的一端,弹性件220为弹簧,弹性件220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柱230的一端,连接柱230的另一端伸出连接轴210外,同样的,连接柱230分为两段,第二段250直径小于第一段240直径,且两个盲孔213的开口直径小于第一段240直径,从而使连接柱230不易与连接轴210脱离,在拆卸时,拆卸工具的两个针部302相向运动,将连接柱230顶住,当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时,即第一位点的位置,连接柱230刚好退出第一连接孔102,从而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一种表带套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表带,以及拆卸件300,如图9所示,拆卸件300包括具有两个针部302和两个按压部301以及形变部303,两个按压部301位于形变部303的两侧,以使两个按压部301与形变部303形成u型结构,两个针部302位于按压部301远离形变部303的一段,且两个针部302相对设置,针部302与按压部301形成“l”型结构,在具体实施时,型变部的材质为弹性材质,以使按压两侧时,两个针部302能够伸进第一连接孔102内,将两个连接柱230顶出,形成l型结构的针部302和按压部301在拆卸表粒100时,当限位部260与连接轴210的两端相抵时,此时按压部301就会形成限位,两个针部302与第一连接孔102的长度相适配,以使针部302将连接柱230完全顶出时,按压部301正好运动至限位处;在本实施例中,拆卸件300的形状设置以及生耳200上设置的限位部260和阻挡部,以使在拆卸表带时,能够很快将表带拆卸。在本实施例中,至列举了拆卸件300的某一种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不局限于拆卸件300的其他结构形式,只要,拆卸件300在拆卸时能够提供两个针部302,且在拆卸时,两个针部302能够同时伸入第一连接孔102内,且伸入到连接孔内的长度相等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