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9712发布日期:2020-12-29 09:3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宝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



背景技术:

圆钻型切割是最常见的宝石切割形状,其通常具有更好的亮度、色散和闪烁。而枕形切割是一种较新颖的宝石切割,但是,现有的枕形宝石由于形状结构没有优化而聚光效果较差,表现为产品亮度较差、色散较低、火彩效果不良、闪烁较弱。因此,提高枕形宝石的亮度、闪烁和火彩效果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又称樱花之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由冠部、腰和亭部组成,冠部包括位于顶部的台面,台面与腰之间是冠部刻面,亭部被中部棱分为上亭部和下亭部,上亭部包括多个上亭刻面,下亭部包括多个下亭刻面,上亭刻面与腰的夹角α大于60°,下亭刻面与腰的夹角β小于4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冠部刻面分为一级刻面、二级刻面、三级刻面和四级刻面,一级刻面是与台面相邻的面,每一个一级刻面分别与台面有一条公共边,相邻两个一级刻面之间为二级刻面,每一个三级刻面与腰有一条公共边,三级刻面分布于冠部的四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面为八边形,一级刻面为三角形,一级刻面共设置有8个,8个一级刻面分别与台面有一条公共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为12个,上亭刻面呈四边形,四边形的上亭刻面与腰的公共边为弧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亭刻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腰的截面形状为枕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与腰的夹角α为71.1°,下亭刻面与腰的夹角β为35.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的高度为所述宝石全高的5%~10%,上亭刻面的高度为所述枕形宝石全高的25%~50%,下亭刻面的高度为所述枕形宝石全高的25%~5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面为n边形,一级刻面的数量等于n。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的数量大于等于n,上亭刻面的数量小于等于2(n-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大于等于6,n为自然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通过结构改进,有效提高宝石的折射率、提升火彩,使宝石更加闪亮璀璨;同时也使宝石造型更加丰满,具有时尚美感。

与传统的枕形结构宝石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宝石具有更厚的亭部,腰以下刻面数增加,且亭部由中部棱分为上亭部和下亭部,亭部切面与水平面夹角加大,从而使产品整体形状更典雅庄重,光线的内反射效果更好,亮度显著提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前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左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俯视图。

图5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右视图。

图6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底视图。

图7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后视图。

图8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夹角标注示意图。

图9为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上亭部高、下亭部高的标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冠部、11-台面、12-一级刻面、13-二级刻面、14-三级刻面、15-四级刻面、2-腰、3-亭部、31-上亭部、311-上亭刻面、32-下亭部、321-下亭刻面、33-中部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非限制性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组成。

参见图4所示,所述冠部1包括位于顶部的八边形台面11,台面11与腰2之间是冠部刻面。所述冠部刻面分为一级刻面12、二级刻面13、三级刻面14和四级刻面15,一级刻面12是与台面11相邻的面,一级刻面12共设置有8个,8个一级刻面12分别与台面11有一条公共边,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一级刻面12之间为二级刻面13,每一个三级刻面14与腰2有一条公共边,三级刻面14以不规则菱形分布于冠部1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一级刻面12为三角形,每一个一级刻面12与台面11有一条公共边。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亭部3被中部棱33分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见图9所示,所述上亭部31的高h2与下亭部32的高h3接近,使得宝石整体显得典雅庄重,也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亮度。

参见图2、图3和图9所示,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定,将台面11所处的方向称为水平方向,在垂直于台面11的方向中,朝向台面11称为“上”,朝向亭部3称为“下”。

所述上亭刻面311与腰2的夹角即上亭刻面3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下亭刻面321与腰2的夹角即下亭刻面3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

所述上亭部31包括多个上亭刻面311,上亭刻面311与腰2的夹角α大于60°。所述下亭部32包括多个下亭刻面321,下亭刻面321与腰2的夹角β小于45°。夹角的优化也有利于宝石具有更好的亮度。

所述上亭刻面311优选为12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打磨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宝石的火彩,腰2优选地与上亭刻面311进行细微连接。上亭刻面311近似于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上亭刻面311与腰2的公共边为弧线。

为了提高亮度,使宝石闪烁更强,下亭刻面321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枕形宝石在腰2处具有最大截面面积,腰2的截面形状为枕形。

本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通过结构改进,特别是腰2以下刻面数量增加、且亭部3由中部棱33分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亭部切面与水平面夹角加大等特点显著提高了亮度。

与现有的枕形宝石相比,更高的上亭刻面311和下亭刻面321改变了宝石的外观形状,视觉上更显得唯美儒雅。将亭部3设置为上亭刻面311和下亭刻面321能够显著提高内反射,从而获得更高的亮度和火彩。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9,一种闪度更高的枕形宝石,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组成,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亭部3被中部棱33分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见图9所示,所述上亭部31的高h2与下亭部32的高h3接近,使得宝石整体显得典雅庄重,也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亮度,具体的,上亭部31的高h2大于下亭部32的高h3。

参见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枕形宝石,为枕形宝石的冠部1、腰2和亭部3的尺寸标注图,其中,上亭刻面311与腰2的夹角α优选为71.1°,下亭刻面321与腰2的夹角β优选为35.6°。夹角的优化也有利于宝石具有更好的亮度。

所述枕形宝石在腰2处具有最大截面面积,腰2的截面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所述腰(2)的高度为所述宝石全高的5%~10%;所述上亭刻面311的高度为所述枕形宝石全高的25%~50%;所述下亭刻面321的高度为所述枕形宝石全高的25%~50%。

所述台面11为n边形,一级刻面12的数量等于n,n大于等于6,n为自然数,上亭刻面311的数量大于等于n,同时,所述上亭刻面311的数量小于等于2(n-1),增加一级刻面12的数量有利于提高宝石的闪亮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宝石的产品尺寸,选择适当的n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枕形宝石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环境下(日光),本实用新型的枕形宝石的亮度显著高于现有技术,可见这种形状结构改进提高宝石的折射率、提升火彩,使宝石更加闪亮璀璨;同时也使宝石造型更加丰满,具有时尚美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