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8748发布日期:2021-02-26 17: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游戏机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各种功能。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终端例如移动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智能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随着智能手机、蓝牙耳机、智能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的普及,为了防止机器刮伤及摔坏,需要给产品外壳进行有效的保护,但现在大多数保护壳都是使用塑胶及其他软塑胶等材质制成,减震性能差,尤其是发生侧摔时候,容易对产品本身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体和外边框,其中,主体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侧边部、过渡部和底部,所述侧边部和过渡部包围底部的外部边缘,过渡部位于侧边部和底部之间,并且侧边部、底部和过渡部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置腔;沿所述保护壳的周圈方向,至少所述主体的角部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主体背离容置腔的一侧;外边框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外边框镶嵌于第一凹槽内,所述外边框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和倾斜部,所述平台部位于底部,至少部分所述倾斜部位于过渡部,所述倾斜部与平台部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90
°

[0005]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内边框;沿所述保护壳的周圈方向,至少所述主体的角部位置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主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内边框镶嵌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内边框和外边框均有部分投影在过渡部和底部,使得所述过渡部和底部靠近过渡部的位置能够形成三重保护。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侧框和后盖,所述侧框和后盖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侧框包括框架部和边缘部,所述框架部位于所述侧边部,所述边缘部位于所述底部,所述侧框对应过渡部和底部靠近过渡部的位置开设有镂空部;所述后盖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第二平面部和弯曲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设置在底部,所述弯曲部填充于所述镂空部内。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通过嵌注工艺与所述侧框相结合;所述第二平面部设置在所述边缘部靠近容置腔的一侧,所述边缘部在背离容置腔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平面部。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一部分开设于所述框架部靠近容置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部分开设于所述弯曲部靠近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内边框通过嵌注工艺与所述框架部和弯曲部相结合。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的弯曲部与侧框的框架部、边缘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外边框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弯曲部相结合。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边框通过嵌注工艺或者点胶工艺与所述弯曲部相结合。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后盖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内边框由第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弹性,所述第三材料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弹性。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边框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位于侧边部,所述第二部位于过渡部,所述第三部位于底部。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边框靠近容置腔的一侧表面凹凸不平,能够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减震气囊。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侧框和后盖,所述侧框和后盖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0015]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有益效果为: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合理设置主体的形状,以及第一凹槽和外边框的位置和形状,将第一凹槽至少开设于主体的角部位置,并且将第一凹槽开设于主体背离容置腔的一侧,外边框镶嵌于第一凹槽内,外边框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和倾斜部,平台部位于底部,至少部分倾斜部位于过渡部,使得过渡部和底部靠近过渡部的位置均能够形成两重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沿厚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沿厚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主体100,侧边部110,过渡部120,底部130,侧框140,框架部141,边缘部142,镂空部143,连接部144,圆弧部145,功能孔146,功能按键147,后盖150,第一平面部151,第二平面部152,弯曲部153;第二凹槽160,第一凹槽170,容置腔180;内边框200,第一部210,第二部220,第三部230,减震气囊240;外边框300,平台部310,倾斜部3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另外,需要说明是,在本文附图中的剖视图中,剖面线的设置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相同的剖面线示意性地表示同一个部件或者表示采用相同材质的不同部件,剖面线的形状,包括倾斜角度和间隔距离,并不严格遵从机械制图中关于不同材质的剖面线设定。例如,在本文中的附图中,倾斜45
°
的剖面线并不一定代表金属材质,还可以表示其他非金属材质。
[0029]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游戏机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各种功能。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终端例如移动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智能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随着智能手机、蓝牙耳机、智能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的普及,为了防止机器刮伤及摔坏,需要给产品外壳进行有效的保护,但现在大多数保护壳都是使用塑胶及其他软塑胶等材质制成,减震性能差,尤其是发生侧摔时候,容易对产品本身造成损害。
[003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护壳沿厚度方向上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体100、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内边框200由软质材料制成,外边框30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图2和图3所
示,主体1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侧边部110、过渡部120和底部130,侧边部110和过渡部120包围底部130的外部边缘,过渡部120位于侧边部110和底部130之间,并且侧边部110、底部130和过渡部12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置腔180。过渡部120相对于底部130倾斜设置,侧边部110靠近底部130的部分垂直于底部130,侧边部110背离底部130的部分朝向容置腔180弯曲,以更好地固定移动终端。主体100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60,背离容置腔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70,内边框200镶嵌于第二凹槽160内,外边框300镶嵌于第一凹槽170内;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均有部分投影在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使得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能够形成三重保护。
[0031]
如图1所示,主体100包括侧框140和后盖150,保护壳为矩形,侧框140的边角处通过圆弧过渡,侧框140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144和圆弧部145,内边框200分段式地设置在主体100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外边框300连续地设置在主体100背离容置腔180的一侧。并且从图1中可以看到,侧框140四个圆弧部145的位置均对应镶嵌设置有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侧框140的连接部144除去功能区以外的位置均对应镶嵌设置有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保护壳的抗折弯以及耐冲击性能,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需要说明的是,侧框140连接部144的功能区是指开设有功能孔146或者设置功能按键147的区域,功能孔146包括充电孔、声孔和耳机孔等,功能按键147包括开关机键、音量调节键等。
[0032]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边角处容易被磕碰,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侧框140的四个圆弧部145对应镶嵌设置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壳的侧框140可以整体呈圆弧状,此时需要在侧框140的整周均对应镶嵌设置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用于提升保护壳耐刮防折弯以及抗冲击的性能。
[0033]
如图3所示,外边框3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310和倾斜部320,平台部310位于底部130,倾斜部320位于过渡部120,倾斜部320与平台部310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90
°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部320还可以不仅限于位于过渡部120,部分倾斜部320还可以向上延伸至侧边部110。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侧框140和后盖150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侧框140包括框架部141、边缘部142和镂空部143,框架部141位于侧边部110,边缘部142位于底部130,镂空部143开设于侧框140对应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后盖1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151、第二平面部152和弯曲部153,第一平面部151和第二平面部152设置在底部130,弯曲部153位于镂空部143内。
[0034]
如图3所示,侧框140、后盖150和内边框200由三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侧框140由第一材料制成,后盖150由第二材料制成,内边框200由第三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弹性大于第二材料的弹性,第三材料的弹性大于第一材料的弹性。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后盖150由透明性和力学性能均较好的pc塑胶制成,侧框140采用tpu软胶材料制成,以增加保护壳边角处的防撞击及缓冲能力,内边框200采用弹性更好、更软的tpe软胶材料制成。并且后盖150通过嵌注工艺与侧框140相结合,以提高二者结合处的力学强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侧框140和后盖150的材质不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框140和后盖150还可以采用聚氨酯、橡胶弹性体等材质制成。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嵌注是指模内二次注塑,即首先注塑成型后盖150,然后将后盖150放置在侧框140的成型模具型腔内,然后注入高温熔融的侧框140物料,使得后盖150和侧框140在高温下结合;或者,首先注塑成型侧框140,然后将侧框140放置在后盖150的成型模具型腔内,然后注入高温熔融的后盖150物料,使得后盖150和侧框140在高温下结合。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平面部152设置在边缘部142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边缘部142在背离容置腔180的方向凸出于第一平面部151,从而当移动终端跌落时,在边角处触地的瞬间,凸出的弹性较好的边缘部142先于后盖150着地,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36]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凹槽160的一部分开设于框架部141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第二凹槽160的另一部分开设于弯曲部153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内边框200通过嵌注工艺与第二凹槽160内的框架部141和弯曲部153相结合,从而能够提高结合处的力学强度。内边框2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210、第二部220和第三部230,第一部210位于侧边部110,第二部220位于过渡部120,第三部230位于底部130。另外,如图3所示,后盖150的弯曲部153与侧框140的框架部141、边缘部142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凹槽170,外边框300与第一凹槽170内的弯曲部153相结合。外边框300通过嵌注工艺或者点胶工艺与弯曲部153相结合。外边框3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310和倾斜部320,平台部310位于底部130,倾斜部320位于过渡部120。从而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均有部分投影在过渡部120和底部130,使得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能够形成三重保护。其中第一重保护是位于外部的外边框300,第二重保护是位于中间的后盖150弯曲部153,第三重保护是位于内侧的内边框200,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37]
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侧框140对应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开设镂空部143,将后盖150弯曲部153设置在镂空部143内,并且外边框300与第一凹槽170内的弯曲部153相结合。由于弯曲部153采用弹性较差的材料制成,不易变形,因此,上述一系列设计,将外边框300与第一凹槽170内的弯曲部153相结合,外边框300与弯曲部153的结合面不易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外边框300与主体100的结合强度。
[0038]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内边框200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表面凹凸不平,能够与移动终端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减震气囊240。减震气囊240形成第四重保护,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100的侧框140和后盖150采用弹性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可以理解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体100的侧框140和后盖150还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主体100的侧框140和后盖150可以均采用pc塑胶制成。主体100靠近容置腔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60,背离容置腔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70,内边框200镶嵌于第二凹槽160内,外边框300镶嵌于第一凹槽170内;内边框200和外边框300均有部分投影在过渡部120和底部130,使得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能够形成三重保护,其中第一重保护是位于外部的外边框300,第二重保护是位于中间的主体100材料,第三重保护是位于内侧的内边框200,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40]
另外,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壳均包括内边框200,主体100靠近容置腔
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60,内边框200镶嵌在第二凹槽16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壳内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凹槽160和内边框200,仅在主体100背离容置腔18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70,外边框300镶嵌在第一凹槽170内,外边框3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310和倾斜部320,平台部310位于底部130,至少部分倾斜部320位于过渡部120,使得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均能够形成两重保护,其中第一重保护是位于外部的外边框300,第二重保护是位于主体100材料。通过大量的移动终端跌落模拟实验发现,移动终端在跌落时,主体100角部区域的过渡部120和靠近过渡部120的底部130区域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上述两个区域形成二重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41]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合理设置主体100的形状,以及第一凹槽170和外边框300的位置和形状,将第一凹槽170至少开设于主体100的角部位置,并且将第一凹槽170开设于主体100背离容置腔180的一侧,外边框300镶嵌于第一凹槽170内,外边框300沿保护壳的厚度方向上包括平台部310和倾斜部320,平台部310位于底部130,至少部分倾斜部320位于过渡部120,使得过渡部120和底部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位置均能够形成两重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吸收移动终端摔落的冲击力,防止移动终端被摔破损。
[0042]
另外,由于外边框300由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边框300可以通过阳极氧化、电镀等工艺着不同的颜色,满足用户边框色彩的需求。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外边框300上通过cnc等工艺雕刻出不同的纹理,在防滑的同时,使得保护壳更有质感。
[004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