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58354发布日期:2021-03-16 22:1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按照防护级别和防护需求,分为很多类。防护级别是普通口罩小于医用口罩,医用口罩小于n95口罩。由于需要隔离环境中病菌和粉尘等,现有的口罩的气密性均较好,较好的密封性虽然能隔离病菌、粉尘或飞沫,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佩戴口罩时,大多数人群会觉得呼吸不畅,并且长时间佩戴会使得口罩内有较多水汽,使用感受不佳。由于呼吸产生的水汽不仅影响使用者佩戴,过量的水汽也会影响口罩吸附细菌、粉末或飞沫的效果,最终达不到好的防护效果。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口罩成为了稀缺资源,大部分人群在实际生活中达不到一天更换一次口罩的最低标准,加上前述缺点,实际防护效果较差,对战胜新冠疫情无法提供较大的防护效果。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病毒或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群,医院内一般通过隔离病人达到隔离效果,这样会占用较多的医疗资源。不利于迅速扑灭疫情。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研发一种口罩,解决广大群众佩戴口罩不适、感染病毒或呼吸道传染病的人员隔离需要占用资源多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能够使呼吸和吸气分离,密封性好,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水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口罩本体和呼吸组件,口罩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滤层与隔挡层,呼吸组件包括控制管、进气管和鼻管,进气管和鼻管均与控制管相互连通,控制管间隔设置有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进气管与鼻管通过进气控制件连通或隔断,口罩本体的外部与鼻管通过出气控制件连通或隔断,进气管与隔挡层相连。隔挡层的边缘与口罩本体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形成中空层,呼吸组件可拆卸设置在过滤层的内表面;过滤层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和内层的上边和下边密封连接,此时左边和右边的缝隙即为口罩本体通孔。在过滤层上设置控制管,并设置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可以达到呼气和吸气分开的目的,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不同的管道中,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水汽,打湿过滤层;为了使佩戴更加舒适,过滤层上还设置内层,隔挡层和呼吸位于过滤层和内层之间,这种呼气和吸气分开的设计,也不会打湿内层,使用感更好;同时,由于吸气和呼气均在单独的管道中进行,鼻管的一端直接插入使用者的鼻孔,密封性也得到了保障;同时,由于呼吸组件可拆卸设置在过滤层的内表面,如果过滤层或者内层脏了,可以直接拆换,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浪费;此外,由于过滤层和内层之间是通过二者的上边和下边固定连接,即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制造者将过滤层和内层的上边和下边缝合或粘合,左边和右边敞开,方便出气管排气,更换过滤层、内层和隔挡层时,会十分方便。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鼻管插入鼻孔的一端可以设置一段硬管,硬管上套设橡胶头,橡胶头上开孔,使用时,直接将橡胶头插入鼻孔,使得鼻管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滑落,同时,为了稳固,内层上应当设置供鼻管从内层穿过的通孔,一方面可以稳固鼻管,进一步防止其滑落,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口罩内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隔挡层靠近过滤层的一面设置有凸起。通过设置凸起,可以将过滤层往外撑,与隔挡层之间形成中空层,新鲜空气自过滤层进入,在中空层内短暂停留后再进入呼吸组件后被吸入人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还包括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通过设置多个排气孔,使得从出气管出来的废气能快速的从出气管排出,使得呼吸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进气控制件或出气控制件为气体单向阀。进气控制件可有效防止新鲜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出气管并排出口罩,同时防止呼出的气体进入进气管,使两种空气混合,出气控制件可以有效防止从进气管出来即将要进入鼻管的新鲜空气排出出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均包括设置在控制管内的侧壁上的隔板和活动件,隔板上设有通气孔,活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通气孔,隔板上设置有限位件,活动件与限位件配合以实现打开或关闭通气孔。吸气时,由于压力作用,外面的新鲜空气自过滤层进入中空层,再通过新鲜空气通孔进入进气管,进而进入控制管,控制管内的活动件由于新鲜空气的充盈被顶开,新鲜空气进入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之间,由于出气控制件的活动件的阻挡,新鲜空气进入鼻管内,最后进入人体,在此过程中,进气控制件内的活动件被顶开后,又会因为限位件的阻挡和自身重力而回位;呼气时,废气自鼻管出来,进入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之间,由于进气控制件活动件的重力作用,废气不会倒流,同时,由于废气的逐渐充盈,出气控制件的活动件被顶开,废气从出气管的隔板上的通气孔溢出,进入出气管,最终被排出口罩,在此过程中,进气控制件活动件被顶开后,又会因为限位件的阻挡和自身的重力而回位。呼吸停顿时,两个位置的活动件均回到原位置,处于密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活动件的底部设置有使活动件回位密封的密封圈。可以使活动件与隔板的连接密封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过滤层和呼吸组件可拆卸连接,过滤层和呼吸组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过滤层或呼吸组件上设置夹子、挂钩或魔术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控制管的出气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盖子,可方便拆换进气控制件和出气控制件。不仅能实现呼吸组件与口罩本体之间的可拆换,还能实现呼吸组件内部的可拆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控制管的出气端和出气管的进气端均设置有折弯部,控制管的出气端向着出气管的方向折弯,出气管的进气端向着控制管的方向折弯,折弯的弧度优选为90°。折弯部的设置,使得控制管和出气管的排布更加紧密,节约口罩内空间,同时方便废气通过,不会影响呼吸还会使呼吸更加舒畅。同时,90°折弯时,气体通过最为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呼吸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控制管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与出气管连通,可增加控制管和出气管之间的密封性。连接管优选为软管,方便气体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隔挡层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凹槽内;鼻管的一段设置在第二凹槽内。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使得进气管不会额外占用口罩内的空间,同时,将鼻管的一段嵌入第二凹槽,使鼻管在口罩内不会显得很乱,进一步节约口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口罩,隔挡层上对应人体鼻尖的地方向外凹陷形成能容纳鼻尖的第三凹槽。通过设置第三凹槽,以便容纳使用者的鼻尖,使佩戴更加舒适。同时,为了扩大中空层空间,第三凹槽的侧壁可以设置成自中间往两边逐渐增厚的形状,使得凸起向外突出得更多,中空层的空间更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由于呼气和吸气过程不是在口罩内部,而是通过管道插入鼻孔进行气体交换,不存在口罩边缘漏气现象,密封性能得到较好的提高,防病毒效果比一般的口罩更好,对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防护多一份保障。

2、由于呼气和吸气分离,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在不同的管道中流动,未与内层或过滤层直接接触,因此口罩内不会有水汽,长时间佩戴也不会使口罩潮湿。

3、呼吸两路分开,空间增加,口罩内部不产生潮湿,不会造成呼吸困难,可续使用,不用更换。

4、口罩的各个组件之间可拆换,脏了可拆换清洗,或者更换到新组件,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在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呼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呼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过滤层和内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呼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i。

图标:100-口罩本体;101-口罩本体通孔;1-过滤层;2-隔挡层;21-凸起;22-新鲜空气通孔;23-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第三凹槽;3-呼吸组件;30-进气管;31-控制管;311-出气控制件;312-进气控制件;32-鼻管;33-连接管;34-出气管;341-排气孔;4-内层;5-固定带;61-隔板;611-通气孔;62-活动件;6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5,图1-5依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整体示意图和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包括多个部件:包括口罩本体100和固定带5,口罩本体10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过滤层1、隔挡层2、呼吸组件3和内层4。

过滤层1的长宽都是15cm,内层高12cm,宽15cm。过滤层1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和内层4的上边和下边密封连接,此时左边和右边的缝隙即为口罩本体通孔101,另外,内层4上设置有供鼻管32穿过的通孔。由于口罩是组合型的,因此可以做成套装型,过滤层1可以换成具有防尘功能、能使空气清香之类的外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滤层1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外层,内层4和过滤层1之间的密封可采用自粘丝等可拆卸的粘贴方式进行密封,以便根据不同场景更换过滤层1,同时也方便内层4的清洗。比如,过滤层1的上下端装0.5cm宽的自粘丝条,内层4的上下端跟过滤层1配合装上自粘丝,既能保证里外连接牢固,也能保证过滤层1和内层4之间的拆换。

隔挡层2高11cm,宽10cm。隔挡层2的边缘与口罩本体100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形成中空层,隔挡层2可用胶密封在过滤层1的内表面。隔挡层2靠近过滤层1的一面设置有凸起21,凸起21为梳齿状,长1cm,用于顶起过滤层1,以便能撑起1cm厚的空间,形成中空层,保证吸气时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隔挡层2上设置有新鲜空气通孔22,隔挡层2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和第三凹槽25。第一凹槽23的长宽均为1cm,深度为0.5cm。第二凹槽24的长宽各1.5cm。第二凹槽24的长宽各1.5cm,深0.5cm长宽各1.5cm,深0.5cm。实质上,新鲜空气通孔22设置在第一凹槽23的底壁上。为了更舒适,容纳鼻尖,第三凹槽25设置在隔挡层2上对应鼻尖地方,第三凹槽25的最深处向外凹陷0.5cm,同时为扩大中空层空间,以口罩的中心为中心,第三凹槽25从中间往外逐渐加厚,从1cm厚向两边逐渐增至1.5cm厚。

为了节省制作步骤,如图6所示,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也可重合设置,即只开设一个第一凹槽23,底壁上开设新鲜空气通孔22,侧壁上开设一个缺口(优选为靠近内层4的侧壁上设置一个孔或直接不设置该侧壁),以便排布鼻管32,鼻管32再进入第三凹槽25,即可用于呼吸,节省空间。同时,当控制管31与鼻管32的接头处也设置有折弯部,折弯方向向下,折弯弧度优选为90°,方便鼻管32的排布和控制管31出气的顺畅。鼻管32沿着控制管31和隔挡层2的间隙排布,中间的某一段穿过第一凹槽23后卡入第凹槽,最后自内层2的通孔穿过,进入人的鼻孔。

呼吸组件3可拆卸设置在过滤层1的内表面,如选择魔术贴等方便粘贴的物件,在呼吸组件3和过滤层1的内表面粘贴一组魔术贴,即可达到可拆卸的目的,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在过滤层1或呼吸组件3上设置挂钩或夹子;呼吸组件3包括控制管31、进气管30、出气管34、连接管33、鼻管32;控制管31内间隔设置有进气控制件312和出气控制件311,进气管30与鼻管32通过进气控制件312连通或隔断,口罩本体100的外部(或出气管34)与鼻管32通过出气控制件311连通或隔断,进气管30与新鲜空气通孔22连通,进而与隔挡层2相连。进气管30设置在第一凹槽23内;鼻管32的一段设置在第二凹槽24内或第一凹槽23的侧壁的缺口内(两种方式择一)。进气控制件312或出气控制件311为气体单向阀。出气管34上设有多个排气孔341,排气孔341与口罩本体通孔101连通。出气控制件311和进气控制件312之间的距离可以尽量缩小,减少新鲜空气和废气的混合。出气管34长11cm,直径0.5cm。

为了方便呼吸,使呼吸更加顺畅,呼吸组件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分布在隔挡层2的两边。控制管31的出气端与出气管34的进气端均设置有相向的折弯部,即控制管31的出气端向出气管34的进气端折弯,同时,出气管34的进气端也向控制管31的出气端折弯。两处折弯部的折弯弧度均优选为90°

鼻管32插入鼻孔的一端,设置有1cm硬管,硬管上密封设置有橡胶头,像耳机那样,橡胶头具有橡胶头通气孔,橡胶头通气孔用于通过鼻管32内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过滤层1的材料优选纺粘无纺布加熔喷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三层材料制作;隔挡层2用具有一定韧性且无毒的塑料制成;控制管31和出气管34的材质为有机玻璃类硬质塑料;进气管30、连接管33以及鼻管32用牛筋软管,橡胶头用无毒且不能引起过敏的橡胶制作。整体而言,该口罩的外形和普通口罩一样,厚度比普通口罩厚2cm,重量是普通纱布口罩的两倍左右。

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工作原理如下:

吸气时,由于压力作用,外面的新鲜空气自过滤层1进入中空层,再通过新鲜空气通孔22进入进气管30,进而进入控制管31,控制管31内的新鲜空气的通过进气控制件312(气体单向阀)进入进气控制件312和出气控制件311之间,由于出气控制件311(气体单向阀)阻挡,新鲜空气进入鼻管32内,最后进入人体;呼气时,废气自鼻管32出来,进入进气控制件312和出气控制件311之间,由于进气控制件312(气体单向阀)的阻挡,废气不会倒流,同时,废气自出气控制件311的气体单向阀溢出,进入出气管34,最终被排出口罩。戴口罩时,先将鼻管32的橡胶头插入鼻孔,鼻管32的长度以调节到个人舒适为度。两侧的固定带5挂在耳朵上即可。

需要拆下时,直接从隔挡层2上拔出连接管33,再取下呼吸组件3,并将呼吸组件3装到新过滤层1上,即可实现快速更换。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5,图1-5依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的整体示意图和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控制件312或出气控制件311包括设置在控制管31内的侧壁上的隔板61,还包括设置在隔板61上的活动件62,隔板61上设置有通气孔611,通气孔611的孔径小于活动件62的直径,隔板61上设置有使活动件62回位的限位件63,限位件63为设置在隔板61上的框架,活动件62设置在框架内,框架的高度高大活动件62的直径,隔板61优选为环状,外边与控制管31的内壁密封连接。活动件62的底部接触隔板61的位置装密封圈,保证回位密封。活动件62优选为小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活动件62为小球,考虑到小球上浮回位可能会错位,则将密封圈设置在通气孔611的边缘密封效果更好,或者将小球整体密封,也能防止其回位时错位,导致密封不严的情况。

控制管31长10cm,直径1.5cm;活动件62直径0.5cm,活动件62下的隔板61即底座厚0.5cm,活动件62的限位件63高1.5cm。出气控制件311的活动件62距离出气控制件311的出气端3cm,进气控制件312和出气控制件311的活动件62之间的距离为3cm,两个活动件62之间的距离可以尽量缩小,减少新鲜空气和废气的混合。活动件62用玻璃球或塑料球制成均可。活动件62下面的隔板61及限位件63用硬塑料。隔板61跟鼻管32的接触处也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工作原理如下:

吸气时,由于压力作用,外面的新鲜空气自过滤层1进入中空层,再通过新鲜空气通孔22进入进气管30,进而进入控制管31,进气控制件312的活动件62由于新鲜空气的充盈被顶开,新鲜空气进入进气控制件312和出气控制件311之间,由于出气控制件311的活动件62的阻挡,新鲜空气进入鼻管32内,最后进入人体,在此过程中,进气控制件312的活动件62被顶开后,又会因为限位件63的阻挡和自身重力而回位;呼气时,废气自鼻管32出来,进入控制管31,由于进气控制件312的活动件62的重力作用,废气不会进入出气控制件311和进气控制件312之间,同时,由于废气的逐渐充盈,出气控制件311的活动件62被顶开,废气从出气控制件311的隔板61上的通气孔611溢出,进入出气管34,最终被排出口罩,在此过程中,出气控制件311的活动件62被顶开后,又会因为限位件63的阻挡和自身的重力而回位。呼吸停顿时,两个位置的活动件62均回到原位置,处于密封状态。戴口罩时,先将鼻管32的橡胶头插入鼻孔,鼻管32的长度以调节到个人舒适为度。两侧的固定带5挂在耳朵上即可。

另外,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还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等传染病,直接将该口罩给患有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戴上,将出气管34直接导入消毒液中,可以直接杀死废气中的传染源,防止病人呼出的废气污染房间的空气。

如果需要更换呼吸组件3内部的部件,则打开控制管31上的盖子即可。

综上,在过滤层1和内层4之间通过设置控制管31,并设置中空层和呼吸组件3,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可以达到呼气和吸气分开的目的,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不同的管道中,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水汽,打湿过滤层1或者内层4;同时,由于吸气和呼气均在单独的管道中进行,鼻管32的一端直接插入使用者的鼻孔,密封性也得到了保障;同时,由于呼吸组件3可拆卸设置在过滤层1的内表面,如果过滤层1或者内层4脏了,可以直接拆换,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浪费;此外,由于过滤层1和内层4之间是通过二者的上下边或左右边密封连接,即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制造者将过滤层1和内层4的上边、下边缝合或粘合,左边和右边敞开,更换过滤层1、内层4和隔挡层2时,会十分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