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紧调节装置、上衣及裤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5113发布日期:2021-04-09 12:3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松紧调节装置、上衣及裤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松紧调节装置、上衣及裤子。



背景技术:

在天气寒冷的地区或者处于冬季时,人们通常会选择羽绒服或者冲锋衣。为了遮风挡雨增加保温性能,羽绒服或者冲锋衣等上衣后部通常设有帽子,帽子的帽口边沿内通常设有调节绳,通过抽拉调节绳并通过卡扣等固定,即可调节帽口的大小,以使帽口和人脸贴合增加保温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调节方式调节绳需要预留一部分在帽口边沿的外部,以供使用者去抽拉,而拉紧调节绳后,这个预留的部分则会伸出更长,显得很累赘,并且在抽拉调节时通常需要两个手进行操作,操作不方便。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帽子的松紧调节装置抽紧后显得累赘并且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操作方便的松紧调节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松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绳、两条齿带,以及与两条所述齿带相配合的拉锁头,各个所述齿带均包括布带和设置在所述布带工作侧的齿列,所述拉锁头内设有两条通道,两条所述齿列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条所述通道内,两个所述通道至少在第一端相汇合形成收紧通道,所述拉锁头上还设有分离块,所述分离块位于两条所述通道之间,所述分离块设有尖端朝向所述收紧通道的分离锥,所述分离锥与所述收紧通道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绳与所述拉锁头连接,所述拉锁头沿所述齿带移动时,带动所述调节绳抽紧或松开。

优选地,两个所述通道在第二端也相汇合形成所述收紧通道。

优选地,所述拉锁头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调节绳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拉锁头上设有供使用者拉动的拉片。

优选地,所述拉锁头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拉片可转动地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调节绳为弹性调节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衣,包括帽子,所述帽子的帽口边沿设有松紧调节装置,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松紧调节装置,该所述松紧调节装置的所述调节绳设置于所述帽口的边沿处,且沿所述帽口的边沿延伸,所述调节绳至少一端与所述帽子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布带均与所述帽子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帽子与人体脑后相对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以调节所述帽子的帽檐的位置,所述调节绳至少一端与所述帽子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布带均与所述帽子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衣袖,两个所述衣袖上均设有所述松紧调节装置,该所述松紧调节装置的所述调节绳沿所述衣袖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调节绳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衣袖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布带均与所述衣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裤子,所述裤子的裤腰处设置有松紧调节装置,以通过所述松紧调节装置调节所述裤腰的松紧,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松紧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松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绳、两条齿带,以及与两条齿带相配合的拉锁头,各个齿带均包括布带和设置在布带工作侧的齿列,拉锁头内设有两条通道,两条齿列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条通道内,两个通道至少在第一端相汇合形成收紧通道,拉锁头上还设有分离块,分离块位于两条通道之间,分离块设有尖端朝向收紧通道的分离锥,分离锥与收紧通道一一对应,调节绳与拉锁头连接,拉锁头沿齿带移动时,带动调节绳抽紧或松开。将松紧调节装置设置于需要调节松紧的位置,例如帽子的帽口边沿处,该松紧调节装置中的调节绳沿帽口的边沿延伸,并且调节绳至少一端固定设置,两个布带也设置在帽口边沿并且延伸方向与调节绳延伸方向相同,通过拉动拉锁头,使拉锁头沿着齿带运动,则拉锁头可以带动调节绳抽紧或者松开。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抽绳的方式,通常需要有部分调节绳留在外面显得很累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紧调节装置可以将调节绳完全设置在内部,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拉动拉锁头即可带动内部的调节绳抽紧或者松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紧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松紧时需要拉动拉锁头即可,并且可以单手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松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松紧调节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松紧调节装置中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松紧调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拉锁头与齿列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拉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绳与拉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7中:

1、调节绳;2、拉锁头;3、布带;4、齿列;5、收紧通道;6、分离块;7、第一卡槽;8、拉片;9、第二卡槽;10、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操作方便的松紧调节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一种松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绳1、两条齿带以及与两条齿带相配合的拉锁头2。各个齿带均包括布带3和设置在布带3工作侧的齿列4,布带3用于与衣物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如图2所示,布带3的工作侧即指两个布带3相对的一侧,两条齿列4均包括多个沿工作侧分布的齿,且两条齿列4的齿能够相互啮合。参考图5-6所示,拉锁头2内设有两条通道,两条齿列4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条通道内,两个通道至少在拉锁头2的第一端相汇合形成收紧通道5,两条齿列4经过该收紧通道5时,由于收紧通道5的挤压,两条齿列4上的齿相互啮合。参考图4-6所述,齿可以通过缝合的方式与布带3固定连接,两个布带3上的齿分别设置在两个布带3相对应一侧的平面上,且齿列的齿与布带3平面之间具有部分间隙,拉锁头2至少在收紧通道5处设有卡板10,齿列4伸入到收紧通道5时卡板10卡进齿与布带3平面的间隙内,以防止拉锁头2从齿列4上脱出,如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设有齿列4的一面设置在衣物内部,如此则拉锁头2的绝大部分也位于衣物内部,只有少部分露在外面,使得衣物整体紧凑干练。拉锁头2上还设有分离块6,分离块6位于两条通道之间,分离块6设有尖端朝向收紧通道5的分离锥,分离锥与收紧通道5一一对应,啮合的两条齿列4从收紧通道5进入到拉锁头2内时,由于分离锥的作用而被分开。如图7所示,调节绳1与拉锁头2连接,拉锁头2沿齿带移动时,带动调节绳1抽紧或松开。

将松紧调节装置设置于需要调节松紧的位置,例如帽子的帽口边沿处,该松紧调节装置中的调节绳1沿帽口的边沿延伸,并且调节绳1至少一端固定设置,两个布带3也设置在帽口边沿并且延伸方向与调节绳1延伸方向相同,通过拉动拉锁头2,使拉锁头2沿着齿带运动,则拉锁头2可以带动调节绳1抽紧或者松开。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抽绳的方式,通常需要有部分调节绳1留在外面显得很累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紧调节装置可以将调节绳1完全设置在内部,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拉动拉锁头2即可带动内部的调节绳1抽紧或者松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紧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松紧时需要拉动拉锁头2即可,如同平时拉拉链一般操作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单手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通道在拉锁头2的第二端也相汇合形成收紧通道5。如此设置,使得拉锁头2无论在齿列4上的哪个位置,即无论调节绳1是抽紧还是松开的状态,齿列4始终保持啮合状态,使得两个齿列4之间不会有缝隙,从而保证调节绳1不会从两个齿列4之间露出,使整个松紧调节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让使用者穿戴衣物不会显得累赘。

一些实施中,拉锁头2上设有第一卡槽7,调节绳1卡接于第一卡槽7内。参考图2所示,第一卡槽7沿齿列4延伸方向的贯穿设置,调节绳1卡入第一卡槽7内,第一卡槽7的宽度应当小于调节绳1的直径。如此设置,调节绳1与拉锁头2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当然为了防止调节绳1相对于第一卡槽7出现滑动,可以并且地设置若干个第一卡槽7,参考图7所示,例如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卡槽7。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绳1为弹性调节绳1,例如橡皮绳。

一些实施例中,拉锁头2上设有供使用者拉动的拉片8。使用者可以通过拉片8去调整拉锁头2的位置,通过设置拉片8更便于使用者进行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拉锁头2上设有第二卡槽9,拉片8可转动地卡接于第二卡槽9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帽子,帽子的帽口边沿设有松紧调节装置,松紧调节装置为如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松紧调节装置。该松紧调节装置的调节绳1设置于帽口的边沿处,且沿帽口的边沿延伸,调节绳1至少一端与帽子固定连接,两个布带3均与帽子固定连接。例如,帽口的边沿设有供调节绳1穿入的绳道,绳道沿帽口的边沿延伸设置,绳道的长度可与帽口边沿一致。调节绳1穿入到该绳道内,绳道上设有沿绳道延伸的开口,且开口的长度与布带3长度相同,两个布带3分别缝合在开口的两条相对的侧边上。调节绳1的两端可以均与帽子固定连接,而拉锁头2与调节绳1两端之间的某点连接;或者调节绳1的一端与帽子固定,另一端与拉锁头2连接,通过沿齿列4调整拉锁头2,可以使拉锁头2带着调节绳1在绳道内滑动,从而使帽口变大或者变小。

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抽绳的方式,通常需要有部分调节绳1留在绳道外面显得很累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上衣的帽子可以将调节绳1完全设置在绳道内部,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拉动拉锁头2即可带动内部的调节绳1抽紧或者松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紧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松紧时需要拉动拉锁头2即可,并且可以单手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帽子外侧与人体脑后相对位置的设有松紧调节装置,该松紧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帽子的帽檐的位置,例如,可以防止帽檐阻挡使用者的实现。调节绳1至少一端与帽子固定连接,两个布带3均与帽子固定连接。例如,两个布带3与帽子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调节绳1第一端与帽子靠近帽檐的位置固定,第二端与拉锁头2连接;或者第一端与帽子靠近帽檐的位置固定连接,第二端与帽子固定连接,而拉锁头2与两端之间的某点连接。当帽子遮挡人的视线时,可将沿齿列4调整拉锁头2,使调节绳1抽紧以向后拉动帽檐的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帽子戴在人的头部上时,既能稳定的戴在头部上,又能使帽子不会遮挡使用者的视线。

一些实施中,上衣还包括两个衣袖,两个衣袖上均设有松紧调节装置,该松紧调节装置的调节绳1沿衣袖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调节绳1的至少一端与衣袖固定连接,两个布带3均与衣袖固定连接。通过在衣袖上设置松紧调节装置,可以调节衣袖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还提供了一种裤子,裤子的裤腰处设置有松紧调节装置,以通过松紧调节装置调节裤腰的松紧,松紧调节装置为如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松紧调节装置。例如,在裤腰处也设置供调节绳1穿入的绳道,绳道沿裤腰的边沿延伸,调节绳1穿入到绳道内,且调节绳1两端均与裤子固定,或者调节绳1一端与裤子固定,该绳道上也设置沿绳道延伸的开口,该开口长度与布带3长度相同,将两个布带3分别设置在该开口的两个侧边上,拉锁头2与调节绳1连接,通过沿齿列4调整拉锁头2的位置,即可实现裤腰的松紧。如此设置,能够简单快捷的调节裤腰的松紧,并且调节绳1不会出现死结的问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