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4985发布日期:2021-02-27 13:2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弹力童鞋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弹力童鞋。


背景技术:

[0002]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腿脚肌肉力量不足,韧带也很脆弱,相对于成人,对鞋底震动带来的脚部伤害的抵抗力差很多。同时,儿童活泼好动,经常进行时间较长的户外运动,运动量通常比成人要大。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童鞋不具有针对剧烈运动时与地面产生的震动的缓解功能,儿童的腿脚就很容易负痛受伤。并且,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自主控制把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能力很差,而目前儿童经常进行跑跳等运动的道路、小区、校园等区域内,大多采用对腿脚冲击力较大的水泥铺设路面,对儿童的腿脚伤害尤其严重。根据多项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脚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何缓冲坚实路面对儿童腿脚带来的冲击力,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0003]
目前市面上的童鞋,大部分弹力性能都不是很好,为了达到减震效果,通常的做法是在鞋底设置弹簧来增加其弹力性能,这样的减震部件的优点是减震效果强,具有一定的弹力,而但其耐久度较低,占用的鞋底空间较大,会使鞋跟的高度提高,存在一定的崴脚风险,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弹力童鞋。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力童鞋,具备弹力性能优越且安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大部分弹力童鞋占用的鞋底空间较大,会使鞋跟的高度提高,存在一定的崴脚风险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弹力童鞋弹力性能优越且安全性高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力童鞋,包括童鞋鞋面,所述童鞋鞋面底部粘接有童鞋鞋底,所述童鞋鞋底右侧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部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童鞋鞋底底部从前向后依次包括承重面二、凹面和承重面一,所述承重面二底部中端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两端均为弧形设置,所述凹槽二内部设置有两个橡胶柱,两个所述橡胶柱均分别与凹槽二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二侧面环形设置有防滑凸起一,所述承重面一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二。
[0008]
优选的,所述凹槽一与橡胶球均为椭圆形设置,所述橡胶球外表面与凹槽一内壁接触。
[0009]
优选的,所述橡胶球内部填充有海绵,所述海绵的密度为30克每立方厘米。
[0010]
优选的,所述凹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凹槽二的深度为1.5cm,两个所述橡胶柱的长度为1.8cm。
[0012]
优选的,所述防滑凸起一的数量为十一个,每个所述防滑凸起一分别远离承重面
二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一。
[0013]
优选的,所述防滑凸起二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防滑凸起二均为水平设置,六个所述防滑凸起二分别远离承重面一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二,每个所述防滑纹一和防滑凸起二的长度均为0.3cm。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力童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一、橡胶球和海绵,可以使在儿童跑动或者走路时,橡胶球和海绵对儿童脚后跟的压力进行吸收,对儿童提供良好的减震与弹力,使童鞋鞋底整体轻柔,避免对儿童脚掌造成过大挤压,使儿童行走舒适,再通过设置凹槽二和橡胶柱,对儿童前脚掌处进行减震助力,使儿童走路轻松愉快,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鞋跟的高度提高,存在崴脚风险的问题,使其实用性较高。
[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一和防滑纹一,加大前脚与地面的摩擦,再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二和防滑纹二,增大后脚掌与地面的摩擦,从而很好的避免童鞋鞋底底部打滑,导致儿童摔倒,使其可靠性过高,防滑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童鞋鞋底的底部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中:1童鞋鞋面、2童鞋鞋底、3凹槽一、4橡胶球、5海绵、6防滑纹一、7凹槽二、8橡胶柱、9防滑纹二、10凹面、11防滑凸起二、12承重面一、13承重面二、14防滑凸起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5]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弹力童鞋,包括童鞋鞋面1,童鞋鞋面1底部粘接有童鞋鞋底2,童鞋鞋底2右侧内部开设有凹槽一3,凹槽一3内部设置有橡胶球4,凹槽一3与橡胶球4均为椭圆形设置,橡胶球4外表面与凹槽一3内壁接触,橡胶球4内部为中空设置,橡胶球4内部填充有海绵5,海绵5的密度为30克每立方厘米,童鞋鞋底2底部从前向后依次包括承重面二13、凹面10和承重面一12,凹面10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设置,承重面二13底部中端开设有凹槽二7,通过设置凹槽一3、橡胶球4和海绵5,可以使在儿童跑动或者走路时,橡胶球4和海绵5对儿童脚后跟的压力进行吸收,对儿童提供良好的减震与弹力,使童鞋鞋底2整体轻柔,避免对儿童脚掌造成过大挤压,使儿童行走舒适,再通过设置凹槽二7和橡胶柱8,对儿童前脚掌处进行减震助力,使儿童走路轻松愉快,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鞋跟的高度提高,存在崴脚风险的问题,使其实用性较高,凹槽二7的深度为1.5cm,两个橡胶柱8的长度为1.8cm,凹槽二7两端均为弧形设置,凹槽二7内部设置有两个橡胶柱8,两个橡胶柱8均分别与凹槽二7内壁固定连接,凹槽二7侧面环形设置有防滑凸起一14,防滑凸起一14的数量为十一个,每个防滑凸起一14分别远离承重面二13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一6,承重面一12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二11,防滑凸起二11的数量为六个,每个防滑纹一6和防滑凸起二11的长度均为0.3cm,六个防滑凸起二11均为水平设置,六个防滑凸起二11分别远离承重面一12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二9,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一14和防滑纹一6,加大前脚与地面的摩擦,再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二11和防滑纹二9,增大后脚掌与地面的摩擦,从而很好的避免童鞋鞋底2底部打滑,导致儿童摔倒,使其可靠性过高,防滑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0026]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凹槽一3、橡胶球4和海绵5,在儿童跑动或者走路时,儿童脚后跟的压力被橡胶球4和海绵5进行吸收,对儿童提供良好的减震与弹力,使童鞋鞋底2整体轻柔,避免对儿童脚掌造成过大挤压,再通过设置凹槽二7和橡胶柱8,对儿童前脚掌处进行减震助力。
[0027]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一3、橡胶球4和海绵5,可以使在儿童跑动或者走路时,橡胶球4和海绵5对儿童脚后跟的压力进行吸收,对儿童提供良好的减震与弹力,使童鞋鞋底2整体轻柔,避免对儿童脚掌造成过大挤压,使儿童行走舒适,再通过设置凹槽二7和橡胶柱8,对儿童前脚掌处进行减震助力,使儿童走路轻松愉快,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鞋跟的高度提高,存在崴脚风险的问题,使其实用性较高,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一14和防滑纹一6,加大前脚与地面的摩擦,再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二11和防滑纹二9,增大后脚掌与地面的摩擦,从而很好的避免童鞋鞋底2底部打滑,导致儿童摔倒,使其可靠性过高,防滑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00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