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防滑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5302发布日期:2021-04-09 12:3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防滑拖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防滑拖鞋。



背景技术:

拖鞋是鞋子的一种,后跟全空,只有前面有鞋头,多为平底,材质经常是相当轻软的皮料、塑料、布料等。拖鞋种类依穿着场合及性能用途有所区分。例如海滩拖鞋,就不会是布料制,而是塑料,这是为了要防水,好清洗的缘故,鞋头型式也经过特别设计,常被称为夹脚拖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字拖。但冬天的室内拖鞋,则为了保暖,可能使用绒毛布,而不使用塑料,使人们在居室内有更好的享受。还有洗澡穿的防滑拖鞋。另有电子厂及无尘车间常用的防静电拖鞋等等。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87039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按摩拖鞋,包括拖鞋底、拖鞋垫和拖鞋帮,所述拖鞋垫和拖鞋帮均位于拖鞋底的上端,所述拖鞋帮位于拖鞋垫的上方,所述拖鞋帮和拖鞋底活动连接,所述拖鞋底的上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和拖鞋底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限位槽的截面小于拖鞋底的截面,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和拖鞋垫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拖鞋垫和拖鞋底之间设有若干按摩球,若干所述按摩球沿着拖鞋底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拖鞋底的上端设有托趾槽,所述托趾槽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托趾槽形状大小均不相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拖鞋的使用情景中往往包括湿滑的浴室,浴室一般铺设瓷砖,而瓷砖上往往存在未干的水,甚至还会有洗发水和沐浴乳等,这就对拖鞋的防滑效果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拖鞋鞋底并没有设置任何防滑结构,那么,一旦使用者穿戴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拖鞋到湿滑的地方,就十分容易滑倒,因此,需要一种防滑效果好的拖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防滑拖鞋,其具有防滑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仿生防滑拖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的外底上从鞋头到鞋尾依次设置有仿生防滑区、足弓防滑区和鞋跟支撑区,所述鞋跟支撑区内设置有支撑贴片,所述支撑贴片上则设置有支撑防滑结构,所述支撑防滑结构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组第一斜块,每组所述第一斜块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斜块,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多组第二斜块,每组所述第二斜块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斜块,所述第一斜块和所述第二斜块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九十度,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斜块和所述第二斜块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鞋底的外底上设置仿生防滑区、足弓防滑区和鞋跟支撑区协同防滑,从而提高拖鞋的防滑效果。其中,鞋跟支撑区内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协同,通过多组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配合,形成菱形互阻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且多个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组成多个支撑点,以提高鞋底的鞋跟处的支撑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贴片周侧的所述鞋跟支撑区内还周向设置有多个排水贴片,所述排水贴片和所述支撑贴片之间形成排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贴片和支撑贴片配合,形成排水槽,从而提高鞋底的排水防滑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贴片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内设置有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的厚度小于所述橡胶圈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能够形成小型的吸盘结构,从而使鞋底的抓地能力进一步增强,而在橡胶圈内额外设置支撑块则能够将橡胶圈内的水分挤出,并进一步提供支撑力,增强鞋底的鞋跟处的支撑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仿生防滑区内则设置有仿生贴片,所述仿生贴片上则设置有第一仿生件,所述第一仿生件包括多个第一仿生防滑条,所述第一仿生防滑条朝向所述鞋底的鞋头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仿生防滑条配合,且将第一仿生防滑条设置为朝向鞋底的鞋头处倾斜,则能够形成类似壁虎脚部的横褶,从而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仿生件一侧的所述仿生贴片上还设置有第二仿生件,所述第二仿生件包括多个第二仿生防滑条,所述第二仿生防滑条朝向所述鞋底的鞋尾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仿生防滑条配合,且将第二仿生防滑条设置为朝向鞋底的鞋尾处倾斜,则能够进一步形成类似壁虎脚部的横褶。且第一仿生防滑条和第二仿生防滑条配合,使鞋底不论是在上坡还是下坡都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这是由于,在穿戴者重力的作用下,第一仿生防滑条和第二仿生防滑条发生形变并与地面接触,从而大大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第一仿生防滑条和第二仿生防滑条形变时,还能够将鞋底的水挤出,从而提高鞋底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仿生防滑条和所述第二仿生防滑条上均设置有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穿戴者的重力的作用下,凸块与第一仿生防滑条或第二仿生防滑条抵紧并发生形变,从而使凸块与地面抵紧,而与地面抵紧的部分才是真正起到防滑作用的部分,因此,额外设置的凸块可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仿生贴片上还开设有导流沟,所述导流沟贯穿所述第一仿生件和所述第二仿生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仿生贴片上开设导流沟,则第一仿生防滑条之间的水和第二仿生防滑条之间的水能够进一步通过导流沟流出,从而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足弓防滑区则设置有防滑贴片,所述防滑贴片上均设置有多个防滑块,每个所述防滑块上均设置有防滑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足弓处的鞋底受压力较小,那么能够提供的摩擦力也较小。而额外在足弓防滑区额外设置防滑贴片,并通过在防滑贴片上设置带有防滑颗粒的防滑块,从而提高鞋底的足弓处的支撑力和摩擦力,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的内底上设置有波浪形的防滑花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花纹能够降低穿戴者脚部与鞋底之间滑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鞋底的外底上设置仿生防滑区、足弓防滑区和鞋跟支撑区协同防滑,从而提高拖鞋的排水防滑效果;

2.通过设置带有橡胶圈和支撑块的排水贴片,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排水防滑能力;

3.通过设置第一仿生件和第二仿生件,通过在鞋底形成类似壁虎脚部的横褶,使鞋底在上坡和下坡的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滑效果;

4.通过在第一仿生件和第二仿生件上额外设置凸块,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有效防滑面积,以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

5.通过在足弓防滑区额外设置带有防滑颗粒的防滑块,进一步提高鞋底的足弓处的支撑力和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用以展示鞋底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仿生贴片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滑贴片的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贴片的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贴片的结构。

图中,1、鞋底;11、防滑花纹;2、鞋面;3、仿生防滑区;31、仿生贴片;32、第一仿生件;33、第二仿生件;34、凸块;35、导流沟;4、足弓防滑区;41、防滑贴片;42、防滑块;43、防滑颗粒;44、logo贴片;5、鞋跟支撑区;51、支撑贴片;52、支撑防滑结构;521、第一支撑件;522、第二支撑件;6、排水贴片;61、排水槽;62、橡胶圈;63、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仿生防滑拖鞋,包括鞋底1和设置在鞋底1上的鞋面2。鞋底1的内底上设置有波浪形的防滑花纹11,而鞋底1的外底上从鞋头到鞋尾依次设置有仿生防滑区3、足弓防滑区4和鞋跟支撑区5。

如图2和图3所示,仿生防滑区3内设置有由橡胶制成的四个椭圆形的仿生贴片31,仿生贴片31上设置有第一仿生件32,第一仿生件3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仿生防滑条,第一仿生防滑条沿仿生贴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仿生防滑条的长度方向与仿生贴片3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仿生防滑条位于仿生贴片31靠近鞋头的一侧,且第一仿生防滑条均朝向鞋底1的鞋头方向倾斜设置。

仿生贴片31上还设置有第二仿生件33,第二仿生件33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仿生防滑条,第二仿生防滑条沿仿生贴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仿生防滑条与第一仿生防滑条平行。第二仿生防滑条位于仿生贴片31靠近鞋尾的一侧,且第二仿生防滑条均朝向鞋底1的鞋尾方向倾斜设置。

第一仿生防滑条和第二仿生防滑条远离仿生贴片31的一端且相互远离一侧的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凸块34,其中,第一仿生防滑条上的凸块34朝向鞋底1的鞋头方向倾斜设置,而第二仿生防滑条上的凸块34则朝向鞋底1的鞋尾方向倾斜设置。

仿生贴片31上还沿仿生贴片3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流沟35,且导流沟35贯穿并截断第一仿生件32和第二仿生件33。

如图2和图4所示,足弓防滑区4则设置有防滑贴片41,且防滑贴片41和仿生贴片31通过连接贴片相连接。防滑贴片41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块42,每个防滑块42远离防滑贴片41一侧的侧壁上都均布设置有防滑颗粒43。防滑贴片41一侧的足弓防滑区4内还设置有logo贴片44。

如图2和图5所示,鞋跟支撑区5则设置有支撑贴片51,支撑贴片51上设置有支撑防滑结构52,支撑防滑结构52包括沿鞋底1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件521和第二支撑件522。第一支撑件521包括多组第一斜块,每组第一斜块均包括两个第一斜块,且多组第一斜块沿鞋底1的宽度方向设置。而第二支撑件522则包括多组第二斜块,每组第二斜块均包括两个第二斜块,且多组第二斜块沿鞋底1的方向设置。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形成的夹角为直角,且相邻两组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间隔设置,多组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形成菱形互阻。

如图2和图6所示,支撑贴片51周侧的鞋跟支撑区5内还周向设置有多个排水贴片6,且多个排水贴片6与支撑贴片51之间形成排水槽61。排水贴片6上则均布设置有多个橡胶圈62,每个橡胶圈62内均设置有一个圆柱状的支撑块63,且支撑块63的厚度小于橡胶圈62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穿戴者穿戴本拖鞋后,脚底与鞋底1内部的防滑花纹11接触,从而降低穿戴者与鞋底1之间发生打滑的可能。

而穿戴者自身的重力大部分集中在脚后跟处,则鞋底1的鞋跟处也就受到最大的力。此时,鞋跟支撑区5内的第一支撑件521和第二支撑件522协同,通过多组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配合,不但形成多个支撑点,还形成多个菱形互阻结构,以提高鞋底1的鞋跟处的支撑能力和防滑性。且穿戴者的自身重力还会压迫排水贴片6上的橡胶圈62和支撑块63,其中橡胶圈62能够形成小型的吸盘结构,从而使鞋底1的抓地能力进一步增强,而支撑块63则能够将橡胶圈62内的水分挤出,并进一步提供支撑力。

由于人体的足弓处存在凹陷,因此,鞋底1的足弓处受力较小,而防滑贴片41上设置的带有防滑颗粒43的防滑块42则能够在受力较小的前提下仍然提供较好的支撑力和防滑性。

在穿戴者走动时,脚跟抬起,从而使鞋底1的鞋尾也脱离地面,此时,鞋底1的主要防滑性由鞋底1的鞋头处提供。在此过程中,第一仿生防滑条、第二仿生防滑条和凸块34发生形变,并朝向鞋尾或鞋头处倾斜,大大增加了鞋底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形成类似壁虎脚部的横褶,使鞋底1不论是在上坡还是下坡都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