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餐盒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8038发布日期:2021-06-18 16:0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铝箔餐盒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铝箔餐盒保护套。



背景技术:

铝箔餐盒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餐具,国内常常叫锡纸餐盒,实际上它是铝锭原材料经过冷轧或热轧成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针孔、无粉尘颗粒、无异味的铝箔母卷,经过专用设备和模具一次性全自动冷冲压成形的生产工艺。

铝箔餐盒通常作为快餐盒来使用,使用铝箔餐盒的便捷性还在于,当盛装有食物的铝箔餐盒内的食物送达到食客手中,时常会出现食物已凉需要重新加热后再食用,对于需要加热的铝箔餐盒可以放置在电磁炉上直接加热,但是加热过后,铝箔餐盒和铝箔餐盒内的饭菜都比较烫,无法直接拿取,容易烫伤,因此需要一个方便使用的铝箔餐盒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过后铝箔餐盒和铝箔餐盒内的饭菜都比较烫,不适合直接拿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铝箔餐盒保护套,目的是可以放置在电磁炉上直接加热铝箔餐盒内的饭菜后可以使用铝箔餐盒保护套拿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铝箔餐盒保护套,保护套包括套体和承载板,所述套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体,保护套套设在铝箔餐盒外部,套体顶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为由套体外周壁顶端向四周水平延伸的呈环状的板体,承载板的顶面和铝箔餐盒上口部的外缘底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在水平面的投影轮廓包围铝箔餐盒上口部的外缘在水平面的投影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高度小于铝箔餐盒高度或套体的底面和铝箔餐盒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为单层或双层结构,当套体为双层结构时,套体包括外套体和内套体,所述外套体和内套体为同轴设置的形状一致的筒状体,外套体套装在内套体外部,外套体和内套体之间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空腔,空腔的顶部开口贴合在承载板的底面被承载板的底面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体的顶端外侧壁和承载板的外周之间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体的周壁上设置有多组上下对应的两个贯穿外套体的通孔,每组通孔中位于下部的通孔靠近外套体底端、位于上部的通孔靠近外套体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的形状与铝箔餐盒的形状相配应,铝箔餐盒为圆形,或方形,或棱形;所述套体为单层时,套体的内壁与铝箔餐盒的外壁接触或套体的内壁与铝箔餐盒的外壁之间有1-2mm的间距,所述套体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内套体的外壁与铝箔餐盒的外壁接触或内套体的外壁与铝箔餐盒的外壁之间有1-2mm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外周上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与承载板同轴的筒状体,连接环内壁和铝箔餐盒上口部的外缘之间有间距,所述连接环的顶端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是环状板体,挡环的外周与承载板的外周壁上下对应,挡环内壁设置有弹性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挡环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环状板体,挡环的内周呈锯齿状,沿挡环内周壁依次连接成连续的锯齿构成挡环的弹性开口,每个所述锯齿的尖端均位于承载板的内环的正上方,所述弹性开口自然状态时,弹性开口小于铝箔餐盒顶面,弹性开口被铝箔餐盒顶面挤压或顶起时,铝箔餐盒顶面穿过弹性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筒状体,承载板、连接环和挡环均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环状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铝箔餐盒保护套可以直接套在铝箔餐盒上,不影响加热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铝箔餐盒保护套的套体为双层结构,减少加热后的铝箔餐盒温度向外传递,避免在取用铝箔餐盒时被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为双层结构且在外套体周壁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通孔,通孔可以使内套体温度较高时促进外界空气由下方的通孔进入内套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气流散热,进一步减小加热后的铝箔餐盒温度向外传递,保证铝箔餐盒保护套外表的温度处于适于拿取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有连接环和挡环);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有连接环和挡环);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有连接环和挡环,铝箔餐盒为圆形);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有连接环和挡环,铝箔餐盒为圆形);

图8是图7的b-b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有连接环和挡环,铝箔餐盒为圆形)。

图10是图9的c-c向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套体,2为承载板,3为连接环,4为挡环,5为铝箔餐盒,11为外套体,12为内套体,111为通孔,6为外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铝箔餐盒保护套,保护套包括套体1和承载板2,所述套体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体,保护套套设在铝箔餐盒5外部,套体1顶端设置有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为由套体1外周壁顶端向四周水平延伸的呈环状的板体,承载板2的顶面和铝箔餐盒5上口部的外缘6底面贴合。

所述承载板2在水平面的投影轮廓包围铝箔餐盒5上口部的外缘6在水平面的投影轮廓。

所述套体1高度小于铝箔餐盒5高度或套体1的底面和铝箔餐盒5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套体1为单层或双层结构,当套体1为双层结构时,套体1包括外套体11和内套体12,所述外套体11和内套体12为同轴设置的形状一致的筒状体,外套体11套装在内套体12外部,外套体11和内套体12之间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空腔,空腔的顶部开口贴合在承载板2的底面被承载板2的底面封闭。

所述外套体11的顶端外侧壁和承载板2的外周之间有间距。

所述外套体11的周壁上设置有多组上下对应的两个贯穿外套体11的通孔111,每组通孔111中位于下部的通孔111靠近外套体11底端、位于上部的通孔111靠近外套体11的顶端。

所述套体1的形状与铝箔餐盒5的形状相配应,铝箔餐盒5为圆形(如图6-图10),或方形(如图1-图5),或棱形;所述套体1为单层时,套体1的内壁与铝箔餐盒5的外壁接触或套体1的内壁与铝箔餐盒5的外壁之间有1-2mm的间距,所述套体1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内套体12的外壁与铝箔餐盒5的外壁接触或内套体12的外壁与铝箔餐盒5的外壁之间有1-2mm的间距。

所述承载板2外周上设置有连接环3(如图3-图10),所述连接环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与承载板2同轴的筒状体,连接环3内壁和铝箔餐盒5上口部的外缘6之间有间距,所述连接环3的顶端连接有挡环4(如图3-图10),所述挡环4是环状板体,挡环4的外周与承载板2的外周壁上下对应,挡环4内壁设置有弹性开口。

所述挡环4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环状板体,挡环4的内周呈锯齿状,沿挡环内周壁依次连接成连续的锯齿构成挡环4的弹性开口,每个所述锯齿的尖端均位于承载板2的内环的正上方,所述弹性开口自然状态时,弹性开口小于铝箔餐盒5顶面,弹性开口被铝箔餐盒5顶面挤压或顶起时,铝箔餐盒5顶面穿过弹性开口。

所述套体1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筒状体,承载板2、连接环3和挡环4均为硬质卡纸制成的环状体,挡环4的锯齿尖端朝向挡环4的中心,因为硬质卡纸具有一定的弯曲挠度,有外力协助铝箔餐盒5顶面挤压或顶起锯齿尖端时,锯齿的尖端向下或向上弯曲,让出铝箔餐盒5上口部的外缘6,即:允许铝箔餐盒5顶面穿过弹性开口,在没有外力帮助铝箔餐盒5顶面向上顶起挡环4的锯齿时,因为硬质卡纸具有一定的硬度,挡环4不允许铝箔餐盒5顶面穿过弹性开口,使挡环4可以挂在铝箔餐盒5上口部的外缘6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不会因为电磁效应而产生热量,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由下向上套在铝箔餐盒5上,使铝箔餐盒5的边沿向下压挡环4,使挡环4的弹性开口打开,铝箔餐盒5的边沿进入挡环4和承托板之间,而不施加外力时挡环4的弹性开口不允许铝箔餐盒5的顶面通过,所以在加热过程中挡环4卡在铝箔餐盒5的顶面上,挡环4带着套体1挂在铝箔餐盒5顶部,使铝箔餐盒保护套悬空在电磁炉上方,不与电磁炉接触,不会因为电磁炉的玻璃板过热而传递到铝箔餐盒保护套上,同时因为铝箔餐盒保护套位于铝箔餐盒5上部,是适合拿取的位置,不会因为铝箔餐盒保护套落在电磁炉上面拿取位置过低,导致手有可能触碰电磁炉的玻璃板,加热后,因为有承托板在承托作用,用手拿铝箔餐盒保护套即可轻松移动铝箔餐盒5,且因为套体1为双层壁,热量向外传递少,套体1外壁不烫手。

本实用新型的铝箔餐盒保护套可以直接套在铝箔餐盒5上,不影响加热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铝箔餐盒保护套的套体1为双层结构,减少加热后的铝箔餐盒5温度向外传递,避免在取用铝箔餐盒5时被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套体1为双层结构且在外套体11周壁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通孔111,通孔111可以使内套体12温度较高时促进外界空气由下方的通孔111进入内套体12和外套体11之间,形成气流散热,进一步减小加热后的铝箔餐盒5温度向外传递,保证铝箔餐盒保护套外表的温度处于适于拿取的状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