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6077发布日期:2021-05-07 19: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



背景技术:

安全帽或头盔是保护头部的重要装备。通常在安全帽或头盔之类的器具上都有连接带,其作用是将安全帽或头盔等稳定、可靠、安全地紧固在使用者头上。

通常情况下,使用者佩戴安全帽或头盔时会出汗,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帽带直接与人体接触,容易吸收汗水、粘带污渍,如果不及时清洗,会有异味产生,进而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佩戴体验造成影响。

现有的安全帽或头盔的帽带通常佩戴时是左右鬓角处的帽带可以拆卸,但,位于后脑勺位置处的后端帽带通常难以拆卸,从而造成帽带更换困难,清洗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其通过设置的快拆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实现后端帽带与头盔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从而解决了后端帽带难以拆卸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装配稳固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包括:帽带本体;设置于头盔上并与所述帽带本体之间可拆卸式装配的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帽带本体之间的、用于实现所述帽带本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可拆卸式装配的快拆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内壁对称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快拆件包括:主体板;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上靠近头盔一侧,所述第一卡接头用于穿过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固定本体卡接板抵接扣紧;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头装配、另一端与所述主体板装配;以及,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凸出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上远离头盔一侧,所述装配部用于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形成穿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靠近所述主体板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主体板上设置于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对所述快拆件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供所述帽带本体穿接的穿接孔,且所述固定件靠近头盔一侧凸出设置有扣接台,所述扣接台上设置有扣接槽,所述快拆件卡接装配于所述扣接槽内,且所述快拆件横置于所述穿接孔一侧,所述帽带本体穿过所述穿接孔与所述快拆件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扣接台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穿接孔的两侧,所述扣接槽内靠近所述穿接孔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将所述快拆件限定于所述扣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快拆件包括:主体板;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卡接头一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卡接;以及,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凸出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上远离头盔一侧,所述装配部用于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形成穿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侧边上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固定件上靠近所述第二卡接头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限位缺口配合,以将所述快拆件限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头盔的预埋件,在头盔成型时,所述固定件与头盔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快拆件与固定件相互配合,实现帽带本体与头盔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体地,在安装帽带时,先将帽带本体穿设在由装配部与主体板之间形成的穿接孔内,完成帽带本体与快拆件的装配,然后再通过第一卡接头与卡接槽内的卡接板进行抵紧,同时,使得主体板上的限位部与固定件上的限位槽进行配合,实现快拆件与固定件之间的装配;在拆卸帽带时,先通过旋转装配部,使得限位部与限位槽分离,继续转动,直至第一卡接头与卡接板分离后,直接取出帽带本体和快拆件,完成帽带的拆卸。这样设置的拆卸结构,通过简单的卡接方式,实现帽带本体与头盔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的优势;同时,通过限位部与限位槽之间的装配和第一卡接头与卡接板之间的抵紧,实现主体板与固定件之间的稳固装配,保证了帽带本体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2、通过设置的快拆件与固定件相互配合,实现帽带本体与头盔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体地,通过快拆件与扣接槽进行装配,使得快拆件横置在穿接孔的一侧,然后将帽带穿过穿接孔与快拆件装配,并在装配后再次穿过穿接孔,完成帽带本体的装配。同时,通过扣接槽内设置的限位凸台将快拆件限定在扣接槽内,进而在保证快拆件拆装方便的情况下,提升了快拆件与固定件之间装配的牢固性。

3、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接头与卡接部上设置的卡槽进行装配,并在第二卡接头与卡槽配合时,通过限位凸块与限位缺口的配合,实现快拆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快拆式装配;而帽带本体穿设在由装配部与主体板形成的穿接孔内,实现帽带本体与头盔之间的快拆式装配,这样设置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装配稳固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帽带本体、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帽带本体、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帽带本体、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7是实施例3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爆炸图;

图10是实施例4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中固定件和快拆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头盔;110、帽带本体;200、固定件;201、卡接槽;202、限位槽;203、扣接槽;210、卡接板;220、扣接台;221、限位凸台;230、第二卡接头;240、限位凸块;300、快拆件;301、穿接孔;302、卡槽;310、主体板;311、限位部;320、第一卡接头;330、连接柱;340、装配部;350、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头盔后端帽带,如图1-4所示。包括:帽带本体110、固定件200以及快拆件300。其中,帽带本体110为头盔100的后端帽带。固定件200设置于头盔100上、并与帽带本体110之间可拆卸式装配。快拆件300设置于固定件200与帽带本体110之间,快拆件300用于实现帽带本体110与固定件200之间可拆卸式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固定件200上设置有卡接槽201,且卡接槽201内壁对称设置有卡接板210。快拆件300包括:主体板310、第一卡接头320、连接柱330以及装配部340。

具体地,主体板310为快拆件300的主体。第一卡接头320设置于主体板310上靠近头盔100一侧,且第一卡接头320用于穿过卡接槽201与固定本体卡接板210抵接扣紧。连接柱330一端与第一卡接头320装配、另一端与主体板310装配,从而实现第一卡接头320与主体板310之间的装配。装配部340凸出设置于主体板310上远离头盔100一侧,装配部340用于与主体板310之间形成穿接孔301,从而供帽带本体110穿设。

优选的,如图1-4所示。为了保证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之间装配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固定件200上靠近主体板310一侧设置限位槽202,同时,在主体板310上设置有限位部311,该限位部311用于与限位槽202配合,从而在对快拆件300的位置进行限定的同时保证了装配后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40、主体板310、连接部、限位部311和第一卡接头320第一成型。且装配部340还可以充当转动快拆件300的旋钮。且限位槽202设置有两个,限位部311对应设置有两个。卡接槽201为圆形槽,且卡接板210与卡接槽201的侧壁一体成型,两块卡接板210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卡接头320的宽度适配。

进一步地,固定件200为头盔100的预埋件,在头盔100成型时,先将固定件200的固定端预埋在头盔100内,再将头盔100注塑成型。从而实现固定件200与头盔100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大致如下述:通过设置的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相互配合,实现帽带本体110与头盔100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体地,在安装帽带时,先将帽带本体110穿设在由装配部340与主体板310之间形成的穿接孔301内,完成帽带本体110与快拆件300的装配,然后再通过第一卡接头320与卡接槽201内的卡接板210进行抵紧,同时,使得主体板310上的限位部311与固定件200上的限位槽202进行配合,实现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在拆卸帽带时,先通过旋转装配部340,使得限位部311与限位槽202分离,继续转动,直至第一卡接头320与卡接板210分离后,直接取出帽带本体110和快拆件300,完成帽带的拆卸。这样设置的拆卸结构,通过简单的卡接方式,实现帽带本体110与头盔100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的优势;同时,通过限位部311与限位槽202之间的装配和第一卡接头320与卡接板210之间的抵紧,实现主体板31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稳固装配,保证了帽带本体110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头320与连接柱330形成t形卡接结构,且卡接槽201为矩形槽。卡接板210设置在矩形槽的上端,并左右分布。限位部311设置在主体板310的上端,且同样设置有两个,限位槽202设置在固定件200的上端。

在装配时,第一卡接头320先与矩形槽的下端插接,然后向上滑动快拆件300,使得卡接头与卡接板210抵紧,直至限位部311与限位槽202卡接,完成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7-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0上设置有供帽带本体110穿接的穿接孔301,且固定件200靠近头盔100一侧凸出设置有扣接台220。扣接台220上设置有扣接槽203,快拆件300卡接装配于扣接槽203内,且快拆件300横置于穿接孔301一侧,帽带本体110穿过穿接孔301与快拆件300装配。

优选的,扣接台22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穿接孔301的上下两侧。扣接槽203内靠近穿接孔301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台221,限位凸台221设置有两个,且限位凸台221用于将快拆件300限定于扣接槽203内。在本实施例中,快拆件300为柱状的快拆杆。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大致如下述:通过设置的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相互配合,实现帽带本体110与头盔100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具体地,通过快拆件300与扣接槽203进行装配,使得快拆件300横置在穿接孔301的一侧,然后将帽带穿过穿接孔301与快拆件300装配,并在装配后再次穿过穿接孔301,完成帽带本体110的装配。同时,通过扣接槽203内设置的限位凸台221将快拆件300限定在扣接槽203内,进而在保证快拆件300拆装方便的情况下,提升了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之间装配的牢固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10、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头230,快拆件300包括:主体板310、卡接部350以及装配部340。

主体板310为快拆件300的主体部分。卡接部350设置于主体板310上靠近第二卡接头230一侧,且卡接部350用于与第二卡接头230卡接。装配部340凸出设置于主体板310上远离头盔100一侧,装配部340用于与主体板310之间形成穿接孔301。

优选的,如图10、11所示,为了保证快拆件300与快拆杆之间的牢固装配,在卡接部350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头230卡接的卡槽302,且卡槽302的侧边上设置有限位缺口。固定件200上靠近第二卡接头230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240,该限位凸块240用于与限位缺口配合,以将快拆件300限定在固定件200上。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大致如下述: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接头230与卡接部350上设置的卡槽302进行装配,并在第二卡接头230与卡槽302配合时,通过限位凸块240与限位缺口的配合,实现快拆件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快拆式装配;而帽带本体110穿设在由装配部340与主体板310形成的穿接孔301内,实现帽带本体110与头盔100之间的快拆式装配,这样设置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装配稳固的优势。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