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7203发布日期:2021-04-13 22: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型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饰等。其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由于其穿戴的便利性以及产品较为成熟等因素,目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3.然而,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使用却具有局限性,通常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屏幕尺寸均较小,由于佩戴舒适性及使用便利性的愿意无法将其做的很大,目前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利用柔性屏材料,将智能手表、手环的屏幕分割成若干可折叠的区域,在需要大屏使用时将其展开以得到需要的屏幕尺寸,但是现有智能手表在增加了折叠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手表的厚度,折叠次数越多手表厚度越大,在此情况下会使智能手表显得不够精巧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智能手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薄型智能手表,包括呈弧形的表带以及与所述表带铰接的表主体,所述表带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表带具有相背离设置的表带第一端以及表带第二端,所述表带第一端与所述表带第二端相分离以形成开口,所述表主体与所述表带铰接于所述开口处并仅与所述开口一侧的表带铰接,所述开口另一侧的表带上向对侧延伸设置有承托边,在正常佩戴的情况下所述表主体抵接于所述承托边上被所述承托边支撑。
7.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托边上形成有承托槽,在完全扣合状态下所述表主体靠近所述承托边的端部位于所述承托槽中。
8.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托边与所述表带为一体结构。
9.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表主体包括第一表体以及第二表体,所述第一表体与所述表带铰接,所述第二表体与所述第一表体铰接,所述第一表体与所述表带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第二表体与所述第一表体的铰接轴。
10.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表带铰接以使所述背板可相对于所述表带翻转,所述表主体可于所述背板表面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11.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卡接槽,在所述第一表体和所述第二表体完全扣合的状态下,所述承托边位于所述卡接槽中。
12.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覆
盖所述第一表体和所述第二表体,在所述第一表体与所述第二表体相对折叠的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表体的柔性屏和位于所述第二表体的柔性屏相对设置。
13.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体和/或所述第二表体与设置所述柔性屏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摄像头。
14.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表体,所述第三表体与所述第二表体铰接,所述第三表体与所述第二表体的铰接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表体与所述第一表体的铰接轴。
15.作为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表带铰接以使所述背板可相对于所述表带在所述背板所在平面进行旋转,所述表主体与所述背板的一侧边铰接,以使所述表主体可相对于所述背板翻转。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表主体直接铰接在表带上,其取消了传统连接表带两端的支撑结构,使表主体下方镂空,使可翻转的表主体可以直接与佩戴者手腕接触,由此可以降低表主体部分的厚度,使得智能手表更加轻便、体积更加小巧。
附图说明
17.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展开状态第一视角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展开状态第二视角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一展开状态示意图。
23.图6为图4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又一展开状态示意图。
24.图7为图4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再一展开状态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8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结构一展开状态示意图。
27.图中:
28.100、表带;200、承托边;300、承托槽;400、第一表体;500、第二表体;600、背板;700、摄像头;800、竖直轴;900、水平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如图1

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型智能手表,包括呈弧形的表带100以及与所述表带100铰接的表主体,所述表带10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表带100具有相背离设置的表带100第一端以及表带100第二端,所述表带100第一端与所述表带100第二端相分离以形成开口,所述表主体与所述表带100铰接于所述开口处并仅与所述开口一侧的表带100铰接,所述开口另一侧的表带100上向对侧延伸设置有承托边200,在正常佩戴的情况下所述表主体抵接于所述承托边200上被所述承托边200支撑。
33.本方案中通过将表主体直接铰接在表带100上,其取消了传统连接表带100两端的支撑结构,使表主体下方镂空,使可翻转的表主体可以直接与佩戴者手腕接触,由此可以降低表主体部分的厚度,使得智能手表更加轻便、体积更加小巧。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边200上形成有承托槽300,在完全扣合状态下所述表主体靠近所述承托边200的端部位于所述承托槽300中。所述承托边200与所述表带100为一体结构。
35.设置承托槽300可以使承托边200的上表面低于表带100的表面,由此可以在保证表带100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表主体凸出于表带100的厚度,进一步实现轻薄化。
36.所述表主体包括第一表体400以及第二表体500,所述第一表体400与所述表带100铰接,所述第二表体500与所述第一表体400铰接,所述第一表体400与所述表带100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第二表体500与所述第一表体400的铰接轴。
37.通过将第一表体400与表带100之间的铰接轴和第二表体500与第一表体400之间的铰接轴设置为相互垂直,可以使表主体在翻折过程中具有更多的翻转方式,丰富其使用场景。
38.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还包括背板600,所述背板600与所述表带100通过水平轴900铰接以使所述背板600可相对于所述表带100翻转,所述表主体通过竖直轴800可于所述背板600表面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背板600上。
39.通过将表主体可转动的设置在背板600上能够实现表主体的旋转,由此可以更方便的实现智能手表的横竖屏切换显示,提升用户体验。
40.具体的,所述背板600上设置有卡接槽,在所述第一表体400和所述第二表体500完全扣合的状态下,所述承托边200位于所述卡接槽中。
41.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背板600的结构以及其与所述表带100和表主体的连接关系并不如上方式,其还可以为如图8、9所示的结构,所述背板600与所述表带100通过竖直轴800铰接以使所述背板600可相对于所述表带100在所述背板600所在平面进行旋转,所述表主体与所述背板600的一侧边铰接,以使所述表主体可相对于所述背板600翻转。
4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型智能手表,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
一表体400和所述第二表体500,在所述第一表体400与所述第二表体500相对折叠的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表体400的柔性屏和位于所述第二表体500的柔性屏相对设置。
43.所述第一表体400和/或所述第二表体500与设置所述柔性屏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摄像头700。在此翻转结构下,将摄像头700设置在与设置柔性屏的表面相对的任意表面均可通过翻转表主体将摄像头700翻转至所需位置,而无需
44.为了进一步增大显示屏尺寸,在本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薄型智能手表还包括第三表体,所述第三表体与所述第二表体500铰接,所述第三表体与所述第二表体500的铰接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表体500与所述第一表体400的铰接轴。
45.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