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7923发布日期:2022-01-12 00: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口罩。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及防护的重视,口罩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的常备防护用品,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防止空气中病菌的扩散和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大多是均码,即使每个厂家生产的口罩尺寸有差异,但大体上是相差无几的,而每个人的脸部尺寸却各有不同,对于一些脸型较大的人来说,这个均码口罩的尺寸带着不舒服,而且耳带容易因为拉力较大而断裂,对于脸型较小的人来说,口罩尺寸过大造成脸部不贴合,密合度不够,从而失去了防护效果。此时,有些人选择佩戴绑带式口罩,但是现有的绑带式口罩,多需要将绑带绕至头部后侧进行捆绑,但是有些人群无法进行操作,且在捆绑操作时,因为无法看到捆绑的状态,容易出现捆绑不牢靠的问题,因此,急需一款能根据使用者的脸型进行调整且便于捆绑的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口罩,该立体口罩佩戴方便,能够确保口罩佩戴后的密合性,从而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及至少一条佩戴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腔体,人的鼻子、嘴部及下巴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开口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口罩本体之间限定出定位腔,所述佩戴带横跨所述开口且所述佩戴带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定位腔内,所述定位腔的高度小于所述佩戴带的厚度,所述定位腔的宽度大于所述佩戴带的宽度。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定位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将邻近所述开口的上部设置的定位件记为第一定位件,将邻近所述开口的下部设置的定位件记为第二定位件,所述佩戴带的数量为两根,将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上部的佩戴带记为第一佩戴带,将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下部的佩戴带记为第二佩戴带,所述第一佩戴带横跨所述开口且其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开口的两侧的第一定位件内,所述第二佩戴带横跨所述开口且其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开口的两侧的第二定位件内。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的顶部边缘设有鼻梁条,所述鼻梁条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外侧,所述鼻梁条为金属条。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条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限定出夹角α,其中40
°
≤α≤90
°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条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限定出夹角α,其中60
°
≤α≤70
°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穿过所述定位腔的两端均设有绳结,所述
绳结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腔的高度。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穿过所述定位腔的两端均套设有定位扣,所述定位扣设有供所述佩戴带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端设有佩戴带入口,所述定位孔的另一端设有佩戴带出口,所述佩戴带出口的内径小于所述佩戴带的外径,所述佩戴带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佩戴带的外径。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为扁平头带线,所述佩戴带的宽度为0.5mm-1mm。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带的材质为橡胶、涤纶加氨纶或锦纶加氨纶中的任意一种。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订书钉,所述订书钉订合后的长度为6mm-10mm,所述订书钉的宽度大于1mm。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立体口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通过设置口罩本体,口罩本体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从而能够罩设在使用者的面部,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口罩本体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口罩本体之间形成定位腔,通过设置佩戴带,佩戴带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定位腔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佩戴带位于定位件两侧的长度,从而调节立体式口罩在面部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的体型或脸型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确保立体式口罩能够贴合使用者的面部,同时,由于佩戴带调节的位置位于口罩的前侧,从而便于使用者调节,解决了肩周疾病的患者抬起手臂在脑后绑带的困难,且调节位置位于前方,便于使用者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观察,从而进一步地确保佩戴后的立体式口罩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面部,从而确保立体式口罩的密合性及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订书钉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订书钉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佩戴带末端的局部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一个角度的定位扣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一个角度的定位扣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口罩本体,1a、第一边界,1b、第二边界,1c、第三边界,2、第一佩戴带,21、第一绳结,3、第二佩戴带,4、定位件,5、定位扣,51、佩戴带入口,52、佩戴带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
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立体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及至少一条佩戴带,佩戴带连接于口罩本体1上,用于将口罩本体1固定于人的面部。口罩本体1包括具有开口的腔体,人的鼻子、嘴部及下巴可通过开口伸入腔体内,开口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4,定位件4与口罩本体1之间限定出定位腔,佩戴带横跨开口且佩戴带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开口的两侧的定位腔内,定位腔的高度小于佩戴带的厚度,从而当佩戴带穿入定位件4与口罩本体1之间,佩戴带即可被夹紧,需要施加外力才能将佩戴带移动,从而确保调整后的佩戴带的位置可靠、稳定,定位腔的宽度大于佩戴带的宽度。
29.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从而能够罩设在使用者的面部,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口罩本体1上设置定位件4,定位件4与口罩本体1之间形成定位腔,通过设置佩戴带,佩戴带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定位腔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佩戴带位于定位件4两侧的长度,从而调节立体式口罩在面部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的体型或脸型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确保立体式口罩能够贴合使用者的面部,同时,由于佩戴带调节的位置位于口罩本体1的前侧,从而便于使用者调节,解决了肩周疾病的患者抬起手臂在脑后绑带的困难,且调节位置位于前方,便于使用者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观察,从而进一步地确保佩戴后的立体式口罩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面部,从而确保立体式口罩的密合性及防护效果。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定位件4的数量均为两个,邻近开口的上部设置的定位件4为第一定位件,邻近开口的下部设置的定位件4为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佩戴带的数量为两根,位于口罩本体1上部的佩戴带记为第一佩戴带2,位于口罩本体1下部的佩戴带记为第二佩戴带3,第一佩戴带2横跨开口且其两端分别穿设于开口的两侧的第一定位件内,第二佩戴带3横跨开口且其两端分别穿设于开口的两侧的第二定位件内。通过设置两根佩戴带,从而使得立体式口罩在佩戴时受力均衡,提高立体式口罩佩戴后的密合性,同时,利用两根佩戴带,能够使得使用者受力分散,提高佩戴立体式口罩的舒适度。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顶部边缘设有鼻梁条,鼻梁条设置在口罩本体1的外侧,鼻梁条为金属条。全金属的可塑性和形变后保持形变的能力都较塑料和金属
丝的组合而成的鼻梁条的效果更优,且鼻梁条设置在口罩本体1的外侧能够方便使用者调整鼻梁条,以获得更好的密合性,从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梁条与第一定位件之间限定出夹角α,其中40
°
≤α≤90
°
。优选的,鼻梁条与第一定位件之间限定出夹角α,其中60
°
≤α≤70
°
,鼻梁条与第一定位件之间设置60-70度的夹角,能够使得口罩的头带线整体拉紧后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面部与口罩本体1之间不会形成空隙,从而确保立体式口罩的密合性,从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梁条距离口罩本体1的上边缘的距离为(2-10)mm,优选的,鼻梁条距离口罩本体1的上边缘的距离为(3-6)mm,鼻梁条离口罩边缘线较近的设置有利于调节鼻梁条后鼻梁条与脸部轮廓更贴合,从而保证口罩内密闭空间的形成,提高密合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梁条的长度大于85mm,从而使得佩戴于面部的立体式口罩能更好的贴合面部。
34.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佩戴带2穿过定位腔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绳结21,第一绳结21为第一佩戴带2绕接形成,第二佩戴带3穿过定位腔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绳结,第二绳结和第一绳结21的结构相同,第一绳结21和第二绳结的外径均大于定位腔的高度,进一步地避免第一佩戴带2和第二佩戴带3的两端自定位腔内脱落,从而确保口罩本体1牢靠的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
35.如图5至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佩戴带2和第二佩戴带3穿过定位腔的两端均套设有定位扣5,定位扣5设有供第一佩戴带2或第二佩戴带3穿过的定位孔,定位孔的一端设有佩戴带入口51,定位孔的另一端设有佩戴带出口52,佩戴带出口52的内径小于佩戴带入口51的内径,从而能够避免对佩戴带定位后,佩戴带位置发生移动,且佩戴带出口52的内径小于佩戴带的外径,佩戴带入口51的内径大于佩戴带的外径。进一步地避免第一佩戴带2和第二佩戴带3的两端自定位腔内脱落,从而确保口罩本体1牢靠的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扣5的材质为硅胶,定位扣5与皮肤接触不会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感,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佩戴带为扁平头带线,佩戴带的宽度为0.5mm-1mm,从而避免使用圆柱形头带线在使用时会造成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避免在使用者的肌肤上留下压痕的问题,使得使用者更加舒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佩戴带的材质为橡胶、涤纶加氨纶或锦纶加氨纶中的任意一种,从而便于立体式口罩的加工和制造,且使用上述材质制成的佩戴带,可以更加亲和皮肤,使得使用者佩戴更加舒服,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9.请参阅图2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为订书钉,订书钉订合后的长度h1为6mm-10mm,由此,订书钉形成的定位腔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面部情况上下调整佩戴带的位置,优选地,订书钉订合后的长度为(7-8)mm,订书钉的宽度b1大于1mm,由此,避免订书钉的宽度过窄造成佩戴带受力集中,造成佩戴带易损坏的问题发生。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被折痕线分割的左侧口罩片及右侧口罩片,折痕线与开口相对设置,折痕线包括相连的第一边界1a、第二边界1b及第三边界1c,
第一边界1a与第二边界1b之间的夹角为β,90
°
<β<180
°
,优选的,110
°
≤β≤160
°
,第二边界1b与第三边界1c之间的夹角为γ,90
°
<γ<180
°
,优选的,110
°
≤γ≤160
°
,从而使得撑开后的口罩本体1能够更加适配人体的鼻子、嘴巴及下颌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立体式口罩更加贴合面部,提高立体式口罩的密合性。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内侧与鼻梁条位置对应的位置设有热封棉,热封棉一方面可提高鼻子与口罩本体1接触时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还可减少空气的渗漏,增强立体口罩的防护能力。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水刺面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pp无纺布、电驻极熔喷布、水驻极熔喷布、水刺棉无纺布及pp无纺布,克重均为20-40g,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pp无纺布、电驻极熔喷布、水驻极熔喷布、热风棉无纺布及pp无纺布,克重均为20-40g。熔喷布能有效地屏蔽空气中的液体和大多数细菌、细颗粒物,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口罩能够起到有效杀菌、抗病毒和屏蔽粉尘、液体的作用,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位于口罩内外两侧的pp无纺布可起到支撑和保护熔喷布的作用,延长了立体口罩的使用寿命。
43.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口罩,其立体口罩通过设置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从而能够罩设在使用者的面部,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口罩本体1上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与口罩本体1之间形成定位腔,通过设置佩戴带,佩戴带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定位腔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佩戴带位于定位件两侧的长度,从而调节立体式口罩在面部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的体型或脸型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确保立体式口罩能够贴合使用者的面部,同时,由于佩戴带调节的位置位于口罩的前侧,从而便于使用者调节,解决了肩周疾病的患者抬起手臂在脑后绑带的困难,且调节位置位于前方,便于使用者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观察,从而进一步地确保佩戴后的立体式口罩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面部,从而确保立体式口罩的密合性及防护效果。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