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排汗防潮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7045发布日期:2021-07-13 15:0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时排汗防潮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具体涉及一种实时排汗防潮袜,属于服饰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袜由袜口、袜筒和袜脚这三部分组成。其中袜脚包括袜跟、袜底、袜背、袜头。袜口的作用是使袜子边缘不致脱散并紧贴腿上,难以提供排汗效果,袜底和袜背也是紧紧贴在脚部的脚面和脚掌上,包裹式穿戴在行走过程中易产生脚汗,脚汗加上皮肤角质层的细菌,包裹的环境为细菌提供有利的滋生环境。目前市场上的袜子种类繁多,但能够解决及时排汗的产品还是缺乏。排汗结构难以附加在袜上的根源是由于其存在影响穿袜的舒适度。总之,目前现有市场上销售的袜穿在脚上透气性能差,脚发闷、捂脚,影响脚肌肤新陈代谢,脚丫与脚丫之间出汗的汗水沉积、湿气侵蚀脚丫,脚丫肌肤患炎症、烂脚丫、脚气的发生,不利于脚健康的问题。即便有个别种类袜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汗液效果,但也因是牺牲穿着舒适性和包裹的使用性能得出的,至今未能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排汗防潮袜。

一种实时排汗防潮袜,包括袜本体,袜本体的袜底面上加工有开口,开口朝向脚掌足弓设置,开口内设置有第一网片,第一网片与袜本体的底面一体连接,第一网片的上端面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柔质弹性体,柔质弹性体的高度小于且等于2mm,每相邻两个柔质弹性体之间形成有排汗道,排汗道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6mm。

作为优选方案:柔质弹性体为硅胶制成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网片上,圆柱体的下端与脚掌足弓相贴合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柔质弹性体为半球体,半球体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网片上,半球体的球面端与脚掌足弓相贴合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网片设置有数个圆形槽体,圆形槽体与柔质弹性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圆形槽体内对应设置有数个柔质弹性体中的一个所述柔质弹性体。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圆形槽体内设置有数个第一圆形凸棱,数个第一圆形凸棱同轴设置,数个第一圆形凸棱的内径沿圆形槽体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递减,相邻两个第一圆形凸棱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汗间隙,第一排汗间隙与第一网片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柔质弹性体的顶面为圆弧面或平面。

作为优选方案:当柔质弹性体为圆柱体且柔质弹性体的顶面为圆面时,柔质弹性体的顶面上加工有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柔质弹性体为空心圆柱体,柔质弹性体的外圆周侧面上加工有数个网眼。

作为优选方案:凹槽内设置有数个第二圆形凸棱,数个第二圆形凸棱同轴设置,数个第二圆形凸棱的内径沿圆面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递减,相邻的两个第二圆形凸棱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汗间隙,凹槽的底面上加工有与每个第二排汗间隙相连通的多个底孔,第二排汗间隙通过多个底孔与网眼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袜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网片和两个第三网片,第二网片设置在袜本体中袜背上,第二网片朝向脚背设置,两个第三网片分别设置在袜本体中袜底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袜本体、第一网片和数个柔质弹性体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对脚掌面实现稳妥贴合的效果,数个柔质弹性体的位置设置既能够利用脚掌足弓部形成的空间合理排布,还能够对脚掌实现柔性支撑效果,支撑效果稳定且不突兀,舒适且持久,产生的汗液能够通过柔质弹性体的外侧壁流入第一网片处,通过第一网片排出袜本体外,实现实时有效排汗。

二、柔质弹性体的高度以及排汗道的宽度是经过样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得出的最佳数值范围,既能够在确保踩踏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足够的柔性支撑效果,避免出现踩踏挤压过大而严重降低通气效果的弊端发生。

三、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任一使用状态下的连续排汗效果,排汗过程不受袜本体外暴露空间是否充分的限制,尤其适用于配合鞋内空间使用,增强行走过程中的袜子穿戴的舒适性。

四、第一网片和数个柔质弹性体之间相互配合还能够为袜本体外的气流进入袜本体内,柔质弹性体的柔性支撑效果能够为外入气流提供空间,确保袜本体内外通气顺畅,从而降低脚部各处的发汗几率。

五、第一网片、第二网片和两个第三网片相互配合实现脚部各个位置的实时透气效果。整体结构合理、使用时舒适、不捂脚,能够有效预防脚丫之间汗水积存、热湿气闷脚引发的烂脚丫、脚气的发生。具有排脚出汗的汗水、湿气、换气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网片和数个柔质弹性体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网片和柔质弹性体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网片和数个柔质弹性体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网片和数个柔质弹性体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袜本体;2-开口;3-第一网片;4-柔质弹性体;5-排汗道;6-圆形槽体;7-第一圆形凸棱;8-凹槽;9-第二圆形凸棱;10-第一排汗间隙;11-第二排汗间隙;12-第二网片;13-第三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袜本体1,袜本体1的底面上加工有开口2,开口2朝向脚掌足弓设置,开口2内设置有第一网片3,第一网片3与袜本体1的底面一体连接,第一网片3的上端面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柔质弹性体4,弹性体4的高度小于且等于2mm,相邻两个柔质弹性体4之间形成有排汗道5,排汗道5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6mm。

本实施方式中柔质弹性体4的高度小于且等于2mm,相邻两个柔质弹性体4之间形成有排汗道5,排汗道5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6mm,弹性体4的高度以及排汗道5宽度是经过样品测试得出的最佳数值,能够实现正常踩踏使用的同时,确保踩踏情况下排汗道5实现基本排汗的功能,避免袜底设置硬质结构造成的踩踏不适,也克服了柔质弹性体4因自身具有柔性兼备弹性的功能而使踩踏变形,避免挤紧排汗通道导致无法排汗的问题发生。柔质弹性体4优选为硅胶柱体。柔质弹性体4的外径为2~5mm,柔质弹性体4的高度小于且等于2mm,如此设置能够直接得到柔质弹性体4自身的立体结构尺寸,配合排汗道5宽度,也就是相邻柔质弹性体4之间的宽度,能够得出数个柔质弹性体4排布形成弹性支撑结构群的相关尺寸关系,该尺寸关系能够确保既能够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支撑脚底,还能够确保排汗道5的通畅排汗效果,即便处于柔质弹性体4被踩踏下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排汗效果。上述尺寸关系适用于体重在50至80公斤,脚长在35至43号的使用者,体重小于50公斤,脚长小于35号的使用者,需对应减小0.5~1mm的柔质弹性体4径长。体重大于于80公斤,脚长大于43号的使用者,需对应增加1~2mm的柔质弹性体4径长。

本实施方式中柔质弹性体4为圆柱体、半球体和凸点。

本实施方式中排汗道5为排汗水、湿气的网络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柔质弹性体4为硅胶制成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网片3上,圆柱体的下端与脚掌足弓相贴合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袜本体1、第一网片3和数个柔质弹性体4在具体制造过程中是采用袜底里层面上用硅胶和交联剂混合用加压力丝网印刷粘接袜底里层面纤维组织上凝固成一体,均匀分布独立的上百个高于袜底里层表面上柔质弹性体4形成的排汗道5。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柔质弹性体4为半球体。半球体的平面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网片3上,半球体的球面端与脚掌足弓相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半球体为硅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第一网片3设置有数个圆形槽体6,每个圆形槽体6内对应设置有数个柔质弹性体4中的一个所述柔质弹性体4,即圆形槽体6与柔质弹性体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柔质弹性体4设置在其对应的圆形槽体6的中心处。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每个圆形槽体6内设置有数个第一圆形凸棱7,数个第一圆形凸棱7同轴设置,数个第一圆形凸棱7的内径沿圆形槽体6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递减,相邻两个第一圆形凸棱7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汗间隙10,第一排汗间隙10与第一网片3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形凸棱7为圆环体,厚度小于且等于1mm,高度小于且等于2mm。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柔质弹性体4的顶面为圆弧形面或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当柔质弹性体4为圆柱体且柔质弹性体4的顶面为圆面时,柔质弹性体4的顶面上加工有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柔质弹性体4为空心圆柱体,柔质弹性体4的外圆周侧面上加工有数个网眼。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进一步限定,凹槽8内设置有数个第二圆形凸棱9,数个第二圆形凸棱9同轴设置,数个第二圆形凸棱9的内径沿圆面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递减,相邻的两个第二圆形凸棱9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汗间隙11,凹槽8的底面上加工有与每个第二排汗间隙11相连通的多个底孔,第二排汗间隙11通过多个底孔与网眼相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袜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网片12和两个第三网片13,第二网片12设置在袜本体1的袜背上,第二网片12朝向脚背设置,两个第三网片13分别设置在袜本体1中袜底的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片3、第二网片12和两个第三网片13袜前脚背面、袜脚掌两侧编织的网起到换气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的进一步限定,第一网片3最佳设置区域的相关要求如下:

袜本体1中袜筒垂直中心线与袜脚掌内侧水平中心线相交点为第一网片3后端的位置提示点,第一网片3前端的位置提示点为脚拇指第二节垂直中心线所在点。

第一网片3为编织几何形状网片,纬向编织网宽为1至3cm之间进行编织制造,能够确保换气效果最佳。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十一的进一步限定,第二网片12最佳设置区域的相关要求如下:袜本体1的前端的脚背处设置有第二网片12,第二网片12为宽幅网片,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第二网片12的设置能够确保脚背换气效果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或十二的进一步限定,第二网片12宽度方向的最佳设置情况如下:第二网片12设置在袜本体1袜前端的脚背处,具体跨度范围为第二节垂直中心线所在点至小脚指头第一关节垂直中心线所在点之间,该宽度范围有利于实现脚指头与脚指头之间湿气排和换气的效果,避免脚指头与脚指头之间发生闷气的问题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或十三的进一步限定,第二网片12的具体网格制造的相关要求如下:

第二网片12设置在袜本体1袜前端的脚背处,具体跨度范围为第二节垂直中心线所在点至小脚指头第一关节垂直中心线所在点之间,在第二网片12中纬向均匀分布四条网状宽1~1.5cm编织几何形状网,经向网长4~6cm的换气网编织制造袜形成袜本体1。如此设置能够增加袜本体1的牢固度和视觉美观度,穿着排除脚指头与脚指头之间汗水、捂脚、闷脚、湿气换气功效更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