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互联网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互联网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电动车,但是电动车在马路上出行任然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要求骑电动车出行必须佩戴头盔;市面现有的电动车头盔种类较多,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经过调查得知市面现有的电动车头盔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电动车头盔需要频繁的佩戴或者取下,市面现有绝大多数头盔的佩戴方式时绑带卡扣,这种连接方式虽然佩戴牢固,但是较为繁琐,需要两只手安装卡扣或者解开卡扣;而且,这种绑带和卡扣的使用寿命有限,容易坏掉,从而引起头盔的提前报废;第二:现在的头盔功能单一,一旦佩戴上,就不可以进行手机通话,不是很方便;并且现在的头盔相对闭塞,佩戴后,会降低佩戴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听力收到阻碍,视野变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松佩戴、增强现实的一种互联网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互联网设备,包括保护壳、设于所述保护壳前方的多媒体音影像设备、设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微处理中心、设于所述保护壳两侧的夹持装置、设于所述保护壳侧边的控制中心、设于所述保护壳两侧的隐藏式通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保护壳两侧的限位台、可转动连接与所述限位台的中心轴、设于所述中心轴的第一解锁槽、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轴的第一转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的第一限位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的第二限位臂、设于所述第一限位臂的卡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齿的滑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轴的第二转子、设于所述第二转子上的多个扣合槽、连接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的多个复位弹簧、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夹持板、设于所述夹持板的安装仓、设于所述第一解锁槽的第一顶起弹簧、设于所述夹持板的滑动槽、设于所述滑动槽的棘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仓的限位块、设于所述夹持板的按压孔、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按压孔的旋钮、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的解锁块、设于所述保护壳的连接槽、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连接桥、设于所述夹持块内侧的滑槽、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槽的簧片、设于所述滑动槽中的第一回位弹簧、设于所述滑动槽中的第二回位弹簧和设于所述夹持板的槽口;所述连接桥在所述连接槽内滑动;所述簧片具有向内弯曲的趋势;所述簧片外侧包裹有亲肤布料;当使用者开始佩戴时,将保护壳套在头部,单手持左侧或者右侧的夹持板向上旋转九十度,进一步,限位块转动,带动连接桥在连接槽中转动,并且带动第一转子转动,复位弹簧被拉伸,当夹持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全部进入扣合槽时,手持夹持板线下拉动,夹持板开始沿着限位台下滑,安装仓离开中心轴,限位块对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的限位作用消失,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限位臂与第二限位臂从扣合槽中弹出,并抵在棘齿上,在滑齿的作用下棘齿经过时,滑齿受到挤压,带动第一转子发生偏转,夹持板可以继续向下滑动,并发出咔咔声,在卡齿的作用下,夹持板无法后退,同时,由于簧片受到限位台的面积越来越小,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簧片会随着夹持板的下降逐渐弯曲,并逐渐夹持在佩戴者的脸颊上,当解锁块与第一解锁槽扣合,并发出“啪嗒”一声,头盔的佩戴完成;当需要将头盔取下时,单手持夹持板,并通过手指按压旋钮,并轻轻旋转旋钮,旋钮带动解锁块和中心轴发生旋转,进而第一转子发生旋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重新回到扣合槽中,卡齿对棘齿的扣和作用消失,此时,夹持板在第一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滑动,手指取消对旋钮的按压旋转力,旋钮在顶起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并在第二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夹持板末端,之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转子带动夹持板发生九十度旋转,完成收纳;通过夹持板取代了传统的绑带固定,解决了绑带打结凌乱的问题,使整个头盔的外观一体感更强;佩戴方式由原来的双手才能完成的卡扣连接变为单手即可完成的旋转下拉式,佩戴更加方便快捷;在夹持板下拉时,簧片会自动弹出,贴合佩戴者的脸颊,由于簧片是弹性的,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脸型,保证佩戴的舒适度,同时提高了安全性;相比于绑带式,夹持板和簧片的耐久度更高,避免由于绑带断裂引起头盔的提前报废;在取下头盔时,通过按压旋转旋钮,夹持板和簧片都会自动收起,避免磕碰损坏;卡齿和棘齿的设计,使在佩戴头盔时,夹持板只能单向移动,并且通过咔咔声为佩戴者提供反馈作用,避免夹持板在佩戴过程中松动,使佩戴更加牢靠。
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台的多个电磁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子下部的多个固定柱、设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多个滑动轨道;所述固定柱在滑动轨道内滑动;所述微处理中心可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一对一网络连接,连接成功后,电磁铁会充电,并通过磁力将固定柱连接在一起,进而使第二转子固定,无法旋转,进而第一转子在受力旋转时才能拉伸复位弹簧,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才能进入扣合槽,夹持板才能解锁下拉,完成佩戴;当连接失败后,电磁铁没有通电,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转子会与第一转子同步旋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无法进入扣合槽,夹持板无法被解锁,无法下滑,进而头盔无法被佩戴固定;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头盔的佩戴解锁,对陌生人实现锁定,降低了头盔被盗的可能性;
所述多媒体影像设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台的旋转柱、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柱的旋转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架的旋转全息屏幕和设于所述保护壳前侧的投影镜头;与智能手机联网之后,通过投影镜头可以将导航信息投射到全息屏幕上,实现道路场景的ar增强现实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多功能更实用的道路信息,避免驾驶者在不熟悉的道路行进时,频繁使用手机导航,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所述微处理中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壳前方的多枚太阳能板、设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可循环充电电池、设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芯片仓、固定连接于所述芯片仓的控制芯片;所述太阳能板隐藏于全息屏幕下方;所述控制芯片可与移动手机建立网络连接和语音控制;太阳能面板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地为太阳能板进行充电,方便快捷;太阳能面板隐藏在全息屏幕内,可以对太阳能面板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语音控制可以用来驾驶时接通电话和搜索导航,免于手动操作,解放驾驶员的双手。
所述隐藏式通话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对称耳机、设于所述限位台上的整列通孔和隐藏在所述支撑板内部的麦克风;对称式耳机和麦克风可以保证骑行过程中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整列通孔设置在耳朵的位置,即使佩戴头盔也能够听清楚周围环境的声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后部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将外界与头盔内部连通,避免佩戴时产生的闷热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夹持板,实现通过夹持板取代了传统的绑带固定,解决了绑带打结凌乱的问题,使整个头盔的外观一体感更强;佩戴方式由原来的双手才能完成的卡扣连接变为单手即可完成的旋转下拉式,佩戴更加方便快捷;在夹持板下拉时,簧片会自动弹出,贴合佩戴者的脸颊,由于簧片是弹性的,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脸型,保证佩戴的舒适度,同时提高了安全性;相比于绑带式,夹持板和簧片的耐久度更高,避免由于绑带断裂引起头盔的提前报废;在取下头盔时,通过按压旋转旋钮,夹持板和簧片都会自动收起,避免磕碰损坏;卡齿和棘齿的设计,使在佩戴头盔时,夹持板只能单向移动,并且通过咔咔声为佩戴者提供反馈作用,避免夹持板在佩戴过程中松动,使佩戴更加牢靠;设置了联网芯片,可以进行ar导航和智能通话,增强骑行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时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控制中心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隐藏掉保护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互联网设备,包括保护壳1、多媒体影像设备2、微处理中心3、夹持装置4、控制中心5、隐藏式通话组件6;所述多媒体影像设备2设于所述保护壳1前方;所述微处理中心3设于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夹持装置4设于所述保护壳1两侧;所述控制中心5设于所述保护壳1侧边;所述隐藏式通话组件6设于所述保护壳1两侧的;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限位台41、中心轴42、第一解锁槽43、第一转子44、第一限位臂45、第二限位臂46、卡齿47、滑齿48、第二转子49、扣合槽410、复位弹簧411、夹持板412、安装仓413、顶起弹簧414、滑动槽415、棘齿416、限位块417、按压孔418、旋钮419、解锁块420、连接槽421、连接桥422、滑槽423、簧片424、第一回位弹簧425、第二回位弹簧426、槽口427;所述限位台41设于所述保护壳1两侧;所述中心轴42可转动连接与所述限位台41;所述第一解锁槽43设于所述中心轴42上;所述第一转子44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轴42;所述第一限位臂4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44;所述第二限位臂4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44;所述卡齿47设于所述第一限位臂45;所述滑齿48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齿;所述第二转子49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轴42;所述共扣合槽410两个设于所述第二转子49上;所述复位弹簧411共两个连接所述第一转子44与所述第二转子49;所述夹持板41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子49;所述安装仓413设于所述夹持板412上;所述顶起弹簧414设于所述第一解锁槽43;所述滑动槽415设于所述夹持板412上;所述棘齿416设于所述滑动槽415内;所述限位块417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仓413;所述按压孔418设于所述夹持板412上;所述旋钮419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按压孔418;所述解锁块420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419;所述连接槽421设于所述保护壳1;所述连接桥422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42;所述滑槽423设于所述夹持块内侧;所述簧片424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槽423;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25设于所述滑动槽415中;所述第二回位弹簧426设于所述滑动槽415中;所述槽口427设于所述夹持板412上;所述连接桥422在所述连接槽421内滑动;所述簧片424具有向内弯曲的趋势;所述簧片424外侧包裹有亲肤布料。
所述控制中心5包括电磁铁51、固定柱52、滑动轨道53;所述电磁铁51共两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台41;所述固定柱52共两个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子49下部;所述滑动轨道53共两个设于所述第一转子44;所述固定柱52在滑动轨道53内滑动;
所述多媒体影像设备2包括旋转柱21、旋转架22、全息屏幕23、投影镜头24;所述旋转柱21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台41;所述旋转架2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柱21;所述全息屏幕23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架22;所述投影镜头24设于所述保护壳1前侧。
所述微处理中心3包括太阳能板31、可循环充电电池32、芯片仓33、控制芯片34;所述太阳能板31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壳1前方;所述可循环充电电池32设于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芯片仓33设于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控制芯片34固定连接于所述芯片仓33;所述太阳能板31隐藏于全息屏幕23下方;所述控制芯片34可与移动手机建立网络连接和语音控制。
所述隐藏式通话组件6包括对称耳机61、整列通孔62、麦克风63;所述对称耳机61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整列通孔62设于所述限位台41上;所述麦克风63隐藏在所述支撑板内部。
所述保护壳1后部设有多个通风孔11。。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使用者开始佩戴时,将保护壳1套在头部,单手持左侧或者右侧的夹持板412向上旋转九十度,进一步,限位块417转动,带动连接桥422在连接槽421中转动,并且带动第一转子44转动,复位弹簧411被拉伸,当夹持板412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限位臂45和第二限位臂46全部进入扣合槽410时,手持夹持板412线下拉动,夹持板412开始沿着限位台41下滑,安装仓413离开中心轴42,限位块417对第一限位臂45、第二限位臂46的限位作用消失,在复位弹簧411的作用下,第一限位臂45与第二限位臂46从扣合槽410中弹出,并抵在棘齿416上,在滑齿48的作用下棘齿416经过时,滑齿48受到挤压,带动第一转子44发生偏转,夹持板412可以继续向下滑动,并发出咔咔声,在卡齿47的作用下,夹持板412无法后退,同时,由于簧片424受到限位台41的面积越来越小,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簧片424会随着夹持板412的下降逐渐弯曲,并逐渐夹持在佩戴者的脸颊上,当解锁块420与第一解锁槽43扣合,并发出“啪嗒”一声,头盔的佩戴完成;当需要将头盔取下时,单手持夹持板412,并通过手指按压旋钮419,并轻轻旋转旋钮419,旋钮419带动解锁块420和中心轴42发生旋转,进而第一转子44发生旋转,第一限位臂45和第二限位臂46重新回到扣合槽410中,卡齿47对棘齿416的扣和作用消失,此时,夹持板412在第一回位弹簧425的作用下向上滑动,手指取消对旋钮419的按压旋转力,旋钮419在顶起弹簧414的作用下弹起,并在第二回位弹簧426的作用下回到夹持板412末端,之后,在复位弹簧411的作用下,第一转子44带动夹持板412发生九十度旋转,完成收纳;通过夹持板412取代了传统的绑带固定,解决了绑带打结凌乱的问题,使整个头盔的外观一体感更强;佩戴方式由原来的双手才能完成的卡扣连接变为单手即可完成的旋转下拉式,佩戴更加方便快捷;在夹持板412下拉时,簧片424会自动弹出,贴合佩戴者的脸颊,由于簧片424是弹性的,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脸型,保证佩戴的舒适度,同时提高了安全性;相比于绑带式,夹持板412和簧片424的耐久度更高,避免由于绑带断裂引起头盔的提前报废;在取下头盔时,通过按压旋转旋钮419,夹持板412和簧片424都会自动收起,避免磕碰损坏;卡齿47和棘齿416的设计,使在佩戴头盔时,夹持板412只能单向移动,并且通过咔咔声为佩戴者提供反馈作用,避免夹持板412在佩戴过程中松动,使佩戴更加牢靠;
所述微处理中心3可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一对一网络连接,连接成功后,电磁铁51会充电,并通过磁力将固定柱52连接在一起,进而使第二转子49固定,无法旋转,进而第一转子44在受力旋转时才能拉伸复位弹簧411,第一限位臂45和第二限位臂46才能进入扣合槽410,夹持板412才能解锁下拉,完成佩戴;当连接失败后,电磁铁51没有通电,在复位弹簧411的作用下,第二转子49会与第一转子44同步旋转,第一限位臂45和第二限位臂46无法进入扣合槽410,夹持板412无法被解锁,无法下滑,进而头盔无法被佩戴固定;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头盔的佩戴解锁,对陌生人实现锁定,降低了头盔被盗的可能性;
与智能手机联网之后,通过投影镜头24可以将导航信息投射到全息屏幕23上,实现道路场景的ar增强现实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多功能更实用的道路信息,避免驾驶者在不熟悉的道路行进时,频繁使用手机导航,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