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作为一种重要的计时工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装饰类手表凭借其绚丽的外形设计而被众多的青少年使用者所青睐。
手表一般由表头和表带构成,表带通常采用生耳的固定结构与表头连接在一起,而采用生耳的连接方式在拆装表带时较为繁琐,给用户造成了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以解决现有手表的表带与表头的连接方式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
手表主体;
第一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表带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表带包括:
第一硬胶部,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第一软胶部,与所述第一硬胶部远离所述手表主体的一端连接;
第一锁钮,设置在所述第一硬胶部上;
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硬胶部上并与所述第一锁钮相对设置;
若干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锁钮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表主体侧面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硬胶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中;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为弧形腔体,所述第一硬胶部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硬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适配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表带通过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手表主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表带通过所述第一锁钮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表带包括:
第二硬胶部,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第二软胶部,与所述第二硬胶部远离所述手表主体的一端连接;
第二锁钮,设置在所述第二硬胶部上;
第二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硬胶部上并与所述第二锁钮相对设置;
若干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锁钮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底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表主体侧面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硬胶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其中,所述第二腔体为弧形腔体,所述第二硬胶部通过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硬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适配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表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手表主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第二锁钮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表带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表带远离所述手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三通孔卡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手表主体;第一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表带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滑动结构,即将表带与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简化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固定,从而使得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拆装更为简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表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表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表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二表带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手表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手表主体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11是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第二表带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手表主体;11、第一腔体;12、第一导轨;13、第一通孔;14、第二腔体;15、第二导轨;16、第二通孔;2、第一表带;21、第一硬胶部;211、第一导槽;22、第一软胶部;23、第一锁钮;231、第一安装柱;24、第一底座;25、第一弹簧;26、第三通孔;27、限位部;3、第二表带;31、第二硬胶部;311、第二导槽;32、第二软胶部;33、第二锁钮;331、第二安装柱;34、第二底座;35、第二弹簧;3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该手表结构较为简单,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采用易于拆装表带的滑动结构,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可用于将来不同形态的手表产品上,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表带固定方式的需求。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表带都是通过生耳的固定结构与手表主体连接,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手表都是由生耳来固定的。具体来说,生耳就是手表表带与表壳之间的那根钢棒,或者是指手表表带中间调节长短位置的那根钢棒。生耳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带拨头插销,插销,圆直通,还有中间一根弹簧,通过用手将带拨头插销向内侧拨动会使整个生耳变短,以将表带从表头上拆下来。可见,现有表带与表头之间的固定结构使得表带与表头之间的拆装较为复杂,使得用户体验感较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手表主体;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表带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滑动结构,即将表带与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简化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固定,从而使得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拆装更为简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表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手表主体1、第一表带2以及第二表带3。其中,所述第一表带2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1一侧并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表带3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1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表带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手表由手表主体1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1的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构成,其中,所述第二表带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表带2的长度,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第一表带2可卡扣在一起。
另外,所述第一表带2、所述第二表带3均通过滑动结构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当需要拆除所述第一表带2或所述第二表带3时,将所述第一表带2或所述第二表带3滑出即可,同样的,当需要安装所述第一表带2或所述第二表带3时,将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滑入即可。
可见,本发明通过将表带(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滑动结构,即将表带与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简化了表带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固定,从而使得表带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拆装更为简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2包括:第一硬胶部21、第一软胶部22、第一锁钮23、第一底座24以及第一弹簧25。其中,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软胶部22与所述第一硬胶部21远离所述手表主体1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软胶部21构成所述第一表带2的主体部分,所述第一锁钮23设置在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上,所述第一底座24设置在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上并与所述第一锁钮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簧25设置在所述第一锁钮23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底座24。
具体地,所述第一硬胶部21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锁钮23、所述第一底座24以及所述第一弹簧25均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中,其中,所述第一底座24与所述第一硬胶部21的端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一锁钮23的则突出于所述第一硬胶部21的另一面,所述第一弹簧25位于所述第一锁钮23与所述第一底座24之间,通过按压所述第一锁钮23,可使所述第一弹簧25压缩,从而使所述第一锁钮23能够全部容置于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胶部22是由所述第一硬胶部21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成型的。另外,所述第一底座24则采用超声或点胶的工艺与表带硬胶部分连接到一起。其中,超声加工工艺与点胶工艺是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因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钮2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柱231,所述第一弹簧25可套设于该第一安装柱231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弹簧25为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一弹簧25未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25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柱231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弹簧25可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弹簧25可以设置多个,相应地,所述安装柱也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231与所述第一弹簧25的数量相对应。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簧25设置有两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柱231设置有两个,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锁钮23上,那么,所述第一弹簧25也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柱231上。
请参阅图1、图3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主体1侧面设置有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硬胶部21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中;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1为弧形腔体,所述第一硬胶部21通过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
具体地,因所述手表主体1近似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手表主体1的侧面连接,那么所述手表本体侧面的第一腔体11为弧形腔体,以使所述第一表带2能够进入所述手表主体1,并部分容置于所述手表主体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胶部21可全部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中,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手表主体1连接之后,所述第一表带2仅仅露出所述第一软胶部22,以避免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与皮肤接触而造成不适。
请参阅图2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置有第一导轨12,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12适配的第一导槽211,所述第一表带2通过所述第一导槽211与所述第一导轨12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轨12为方型导轨,所述第一导轨1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底部。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12的宽度适配的第一导槽211,所述第一导槽211可在所述第一导轨12上滑动,在所述第一表带2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轨12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对所述第一表带2两侧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使所述第一表带2在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的过程中不会滑出所述手表主体1。
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连通所述手表主体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表带2通过所述第一锁钮23与所述第一通孔13卡接。
具体地,所述手表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远离所述第一导轨12的一面上,那么,所述第一通孔13则贯穿所述第一腔体11的其中一个面。其中,所述第一锁钮23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那么所述第一锁钮23则可以沿所述第一通孔13的中心线方向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自由活动。
那么,当需要安装所述第一表带2时,首先将所述第一锁钮23按下,以使所述第一锁钮23与所述第一硬胶部21的表面平齐,此时所述第一弹簧25压缩,并蓄积能量,其后将所述第一表带2沿所述第一导轨12的方向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当所述第一锁钮23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腔体11内后,即可松开所述第一锁钮23。当松开所述第一锁钮23后,继续并可以快速地将所述第一表带2滑入至所述第一腔体11中,在所述第一表带2滑入所述第一腔体11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锁钮23经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在所述第一弹簧25的推力作用下会卡入所述第一通孔13中,此时所述第一表带2则不可进一步地向所述第一腔体11内滑动了,因为所述第一通孔13对所述第一表带2也具有限位效果,以及所述第一硬胶部21与所述第一导轨12紧密卡合后,所述第一表带2便可以与所述手表主体1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了,如图10与图11所示。当需要拆下所述第一表带2时,只需按压住所述第一锁钮23,使所述第一锁钮23脱离所述第一通孔13,其后将所述第一表带2沿安装时的相反方向滑动,即可拆出所述第一表带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钮23为u型结构,相应地,所述第一通孔13也为u型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3的位置为所述第一硬胶部21可以完全滑入所述第一腔体11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硬胶部21完全滑入所述第一腔体11后,所述第一锁钮23与所述第一通孔13完成卡接。
请参阅图1以及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带3包括:第二硬胶部31、第二软胶部32、第二锁钮33、第二底座34以及第二弹簧35。其中,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软胶部32与所述第二硬胶部31远离所述手表主体1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软胶部31构成所述第二表带3的主体部分,所述第二锁钮33设置在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上,所述第二底座34设置在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上并与所述第二锁钮3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簧35设置在所述第二锁钮33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底座34。
具体地,所述第二硬胶部31设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锁钮33、所述第二底座34以及所述第二弹簧35均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中,其中,所述第二底座34与所述第二硬胶部31的端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锁钮33的则突出于所述第二硬胶部31的另一面,所述第二弹簧35位于所述第二锁钮33与所述第二底座34之间,通过按压所述第二锁钮33,可使所述第二弹簧35压缩,从而使所述第二锁钮33能够全部容置于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软胶部32是由所述第二硬胶部31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成型的。另外,所述第二底座34则采用超声或点胶的工艺与表带硬胶部分连接到一起。
请参阅图5与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钮33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柱,所述第二弹簧35可套设于该第二安装柱331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弹簧35为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二弹簧35未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35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柱331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弹簧35可抵接于所述第二底座34。所述第二弹簧35可以设置多个,相应地,所述第二安装柱331也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331与所述第二弹簧35的数量相对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柱331设置有两个,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锁钮33上,那么,所述第二弹簧35也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柱331上。
请参阅图9,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主体1侧面设置有第二腔体14,所述第二硬胶部31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4中;其中,所述第二腔体14为弧形腔体,所述第二硬胶部31通过所述第二腔体14与所述手表主体1滑动连接。
具体地,因所述手表主体1近似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手表主体1的侧面连接,那么所述手表主体1侧面的第二腔体14为弧形腔体,以使所述第二表带3能够进入所述手表主体1,并部分容置于所述手表主体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胶部31可全部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4中,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手表主体1连接之后,所述第二表带3仅仅露出所述第二软胶部32,以避免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与皮肤接触而造成不适。
请参阅图5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14内设置有第二导轨15,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15适配的第二导槽311,所述第二表带3通过所述第二导槽311与所述第二导轨15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轨15为方型导轨,所述第二导轨15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底部。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15的宽度适配的第二导槽311,所述第二导槽311可在所述第二导轨15上滑动,在所述第二表带3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轨15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对所述第二表带3两侧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使所述第二表带3在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的过程中不会滑出所述手表主体1。
请参阅图1、图6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主体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6,所述第二通孔16连通所述手表主体1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14,所述第二表带3通过所述第二锁钮33与所述第二通孔16卡接。
具体地,所述手表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16,所述第二通孔16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远离所述第二导轨15的一面上,那么,所述第二通孔16则贯穿所述第二腔体14的其中一个面。其中,所述第二锁钮33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6,那么所述第二锁钮33则可以沿所述第二通孔16的中心线方向在所述第二通孔16内自由活动。
请结合图13,当需要安装所述第二表带3时,首先将所述第二锁钮33按下,以使所述第二锁钮33与所述第二硬胶部31的表面平齐,此时所述第二弹簧35压缩,并蓄积能量,其后将所述第二表带3沿所述第二导轨15的方向滑入所述手表主体1,当所述第二锁钮33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二腔体14内后,即可松开所述第二锁钮33。当松开所述第二锁钮33后,继续并可以快速地将所述第二表带3滑入至所述第二腔体14中,在所述第二表带3滑入所述第二腔体14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二锁钮33经过所述第二通孔16时,在所述第二弹簧35的推力作用下会卡入所述第二通孔16中,此时所述第二表带3则不可进一步地向所述第二腔体14内滑动了,因为所述第二通孔16对所述第二表带3也具有限位效果,以及所述第二硬胶部31与所述第二导轨15紧密卡合后,所述第二表带3便可以与所述手表主体1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了,如图10与图12所示。当需要拆下所述第一表带2时,只需按压住所述第二锁钮33,使所述第二锁钮33脱离所述第二通孔16,其后将所述第二表带3沿安装时的相反方向滑动,即可拆出所述第二表带3。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插入到所述手表主体1前需要按住所述第一锁钮23或所述第二锁钮33,以防止所述第一锁钮23或所述第二锁钮33凸起导致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无法插入到所述第一腔体11或所述第二腔体14中。当所述第一锁钮23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腔体11后即可松开所述第一锁钮23,同样的,当所述第二锁钮33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二腔体14后即可松开所述第二锁钮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钮33为u型结构,相应地,所述第二通孔16也为u型孔。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通孔16的位置为所述第二硬胶部31可以完全滑入所述第二腔体14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硬胶部31完全滑入所述第二腔体14后,所述第二锁钮33与所述第二通孔16完成卡接。
请参阅图1、图2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2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通孔26,所述第二表带3远离所述手表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卡扣36,所述第二表带3通过所述卡扣36与所述第三通孔26卡接。
具体地,所述第三通孔2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软胶部22上,通过所述卡扣36与所述第三通孔26卡接在一起,以使手表能够戴在手腕上,其中,所述卡扣36通过与不同的所述第三通孔26卡接可适用于不同的手腕,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带2远离所述手表主体1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限位部27。在所述第二表带3与所述第一表带2卡接的时,所述第二表带3可先穿过所述限位部27后再与所述第一表带2完成卡接,这样可以防止所述第二表带3抬起来,加强了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手表主体;第一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第二表带,设置在所述手表主体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表带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手表主体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滑动结构,即将表带与手表主体滑动连接,简化了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固定,从而使得表带与手表主体之间的拆装更为简单,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