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出表达的链牙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7597发布日期:2021-10-24 10:5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凸出表达的链牙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拉链上的浇铸链牙,所述链牙具有凸出表达的外观造型。本发明还涉及应用有所述链牙的拉链。


背景技术:

2.拉链作为一种衣物、旅行包、公文包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部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其中一种发展方向就是以拉链本身作为载体,单独或配合衣物、旅行包、公文包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设计思想或艺术思想的表达,其中链牙属于拉链中表达设计思想的灵魂,外观造型也是千变万化。
3.例如,在功能和造型方面兼顾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申请号为cn200980127394.4,名称为“拉链”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链牙,所述链牙的上半部包括第一带挟持部和第一头部,且该第一头部具有朝向该前端而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前端细窄形状,所述链牙上半部具有渐缩部,所述渐缩部至少使所述第一带挟持部中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间的尺寸朝向上方逐渐减小。所述链牙上半部具有干涉回避部,所述干涉回避部通过从设定于所述链牙上半部的薄壁开始部到所述第一头部侧具有薄壁部而形成,所述薄壁部使所述拉链链牙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薄壁开始部处的高度尺寸小。这种拉链目前在行业内称为尖细牙拉链,产品轮廓分明,非常具有时尚感,在行业内也是最早开启功能与尖细造型兼备的设计,但是这种造型过于细密视觉比较累,并且人手触摸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和刮划感。
4.再后来,申请号为201410135215.4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倾斜面牙拉链,包括一对轴向延伸的拉链布带和设置在一对拉链布带内侧的能够相互咬合的左、右链牙;所述左、右链牙咬合后具有组合外侧面和组合内侧面;其特征在于,从横截面看,所述组合外侧面在总体上呈平滑过渡的倾斜面。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所述拉链处于咬合状态下,所述组合外侧面在总体上呈平滑过渡的倾斜面,这样,大大减少了所述拉链链牙的组合外侧面的凹凸不平的区域,使所述组合外侧面的总体外观得到优化, 而且人手触摸所述链牙时比较平滑也不会刮手;另外所述拉链用于衣物上时,特别是高档的衣物上时,大大减少了所述链牙的菱角损坏衣物的概率。这种拉链目前在行业内称为弧面牙拉链,通过放弃鲜明的立体造型,改而利用弧面形状换取安全性以及平滑的视觉效果。
5.另外,申请号为cn201921506743.0,名称为“拉链及具有该拉链的服饰”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链牙,所述链牙具体为树脂链牙,所述树脂链牙的尾部连接链带,头部用于与对侧的所述树脂链牙的头部啮合,所述树脂链牙的基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凸出梁,所述凸出梁由所述尾部延伸至所述头部并位于所述基面中轴处。所述凸出梁靠近所述头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肩部,两个所述肩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凸出梁的两侧,所述肩部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所述凸出梁向所述基面延伸实现所述凸出梁顶部向所述基面的过渡。从上述链牙的造型看,这种牙型通过链牙上表面具有明显的高度落差形成错落的凹凸造型,显然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立体造型的链牙。


技术实现要素:

6.综合现有链牙的设计特点可以发现,作为一种类型产品,很多链牙在设计时都是将外观美感与功能性,特别是使用安全性兼顾起来的,才能给予使用者更多的人性化体验。观察申请号为cn200980127394.4的尖细牙可以发现其造型过于细密视觉比较累,专利cn201921506743.0中的链牙虽然具有立体感但不够气势,也缺乏使用安全性,而专利201410135215.4的倾斜面牙拉链虽然满足使用安全性,却又缺乏立体气势从而失去了视觉冲击效果。所以现有技术中一直存在一种设计困局,即利用凹凸造型增强立体感,却破坏了链牙的使用安全性,反之亦然,总之要将立体视觉冲击效果与安全性能揉和统一于同一款链牙上是非常困难的。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满足简单容易制造、使用安全性而又具有突兀感从而彰显个性的链牙。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凸出表达的链牙,其为浇铸成型体,以xyz三维坐标为基准,在以x轴所定义的左右方向上所述链牙具有成型宽度w,在以y轴所定义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链牙具有成型长度l并且包括有牙前部和用于连接链带的牙后部,所述牙前部上设置有用于链牙相互咬合的咬合牙,在以z轴所定义的上下方向上具有成型高度h并且从上下方向上以连接链带的部位的水平中心线作区域分界,所述链牙包括上牙部和下牙部,所述上牙部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上牙前部、上牙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部具有龟背状上表面,所述龟背状上表面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从而在所述龟背状上表面上形成有上背脊,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从所述上牙后部开始以弧形逐渐升高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上牙前部,并且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在z轴向上的最高点a与所述上牙前部的顶端之间在y轴向上的距离l1不大于所述成型长度l的40%,所述最高点a相对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高度h1与所述成型长度l的比值介于50%~120%;沿z轴向往下看,所述龟背状上表面的前部区域呈八字形从而具有两侧倾斜边,两侧的所述倾斜边对称布置在所述上背脊的两边,所述倾斜边在y轴向上的高度l2不小于所述成型长度l的40%。
8.其中,所述浇铸成型体,表明所述链牙可以是采用模具塑料熔液注塑成型,又或者采用金属熔液铸造成型。在采用注塑成型的工艺中,可以将链牙直接浇铸在链带上,在金属铸造成型工艺中,可以先铸造出链牙,再将铸造好的链牙安装到链带上。
9.其中,所述咬合牙可以设置于所述上牙前部或/和下牙部的下牙前部上。
10.其中,所述链牙是具有三维造型的立体,从xyz三个维度定义所述链牙的外形结构。首先,所述龟背状上表面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所述上背脊与其两边的外表面之间可以具有明显的可视化造型分界,亦可以平滑过渡从而并没有形成可视化的明显分界,所述上背脊也就是所述龟背状上表面沿x轴向看到的最高点位置。其次,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具有上述从后向前逐渐升高的造型,但是并不排除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向前越过所述最高点a后具有微微倾斜向下的走势,另外上述通过l1和h1大小范围的限定定义了所述最高点a在y轴和z轴上的位置范围,表征了所述最高点a是位于所述上牙部的靠前位置,甚至可以位于所述上牙前部的顶端(l1=0),所以所述链牙从后向前形成鲜明的高度变化,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的坡度大,形成强烈的突兀感;最后,从沿z轴向往下看,所述龟背状上表面的前部区域具有上述造型特征,使得所述龟背状上表面的前部区域相对后部区域更尖细,而在其中一种特例中,所述倾斜边在y轴向上的高度l2等于所述成型长度l。
11.综合所述龟背状上表面的三维造型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链牙至少可以取得如下其中一种有益技术效果:第一,由于本发明所述上牙部具有呈两边低中间高造型的龟背状上表面,而且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从所述上牙后部开始以弧形逐渐升高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上牙前部,为此所述上牙部的上表面不仅往上而且也往两边平滑过渡延伸,使得相应的制造模具的内腔平滑从而让制造模具耐用,也让链牙上表面不会容易刮手。
12.第二,所述上背脊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所述拉头在滑行过程中刮划所述上牙部上表面的面积,从而不仅减少了所述拉头的滑行阻力,还可以减少对所述上牙部上表面外观的破坏。
13.第三,首先,利用具有上述造型特征的所述上背脊鲜明地勾画出所述龟背状上表面从后向前逐渐升高并具有大坡度的造型变化,使所述上牙部的立体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层次感更为丰富,突显所述上牙部变幻灵动的造型风格,形成强烈的突兀感;在此基础上,所述龟背状上表面的前部区域相对后部区域更尖细,使得所述上牙部整体具有犹如尖锐的动物爪子的外观造型,结实而又充满活力,具有气势感,尽显张扬个性。所述链牙非常适用于运动服或夸张化的服饰,不仅可用于开合衣物的开口部,还可用于衣物上形成立体感十足而又具有个性的装饰物,使穿着者更显自信、有魅力。
14.综上,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造的链牙不仅能够实现拉链的咬合功能,在保证具有另类视觉冲击效果的基础上,还满足简单容易制造和使用安全性的要求,很好地将立体视觉冲击效果与安全性能揉和统一于同一款链牙上。
15.另外,在本发明的链牙中还可以是,在所述上背脊两边的坡面上设置有浅凹槽,所述浅凹槽顺着所述上背脊延伸从而利用所述浅凹槽凸显所述上背脊。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所述上牙部的立体感,优化外观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浅凹槽的深度在0.1毫米到0.4毫米之间,例如可以是0.1、0.2、0.3、0.4毫米等,具体的配置深度与链牙本身的大小尺寸适配即可。
16.另外,在本发明的链牙中还可以是,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的最高点a两边的轮廓线对称布置。这样,能够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牙部的外观效果。而在所述链牙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中,在控制左右分置的所述链牙的咬合深度,使沿x轴向看它们的所述最高点a重叠的情况下,它们的最高点a两边的轮廓线也是重叠的,从而使左右分置的所述链牙的轮廓线组合成整体上呈平滑过渡的拱形组合轮廓线。
17.另外,在本发明的链牙中,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的造型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其中两种相对优异的外形结构:下牙部下表面的第一种外形结构为:所述下牙部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下牙前部、下牙后部,所述下牙部具有龟背状下表面,所述龟背状下表面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从而在所述龟背状下表面上形成有下背脊,沿x轴向看,所述下背脊的轮廓线从所述下牙后部开始以弧形逐渐下移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下牙前部,并且所述下背脊的轮廓线在z轴向上的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其中,所述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表明所述最低点b实质上也是位于所述下牙部的靠前位置的,甚至可以位于所述下牙前部的顶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龟背状下表面也是即往下也往两边平滑过渡延伸,使得相应的制造模具的内腔平滑从而让制造模具耐用,也让链牙表面不会容易刮手,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外观。
18.下牙部下表面的第二种外形结构为:所述下牙部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下牙前部、下牙后部,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为平坦面,沿x轴向看,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从所述下牙后部开始以弧形逐渐下移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下牙前部,并且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在z轴向上的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这样,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不会容易刮手,但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比较平坦,立体感比第一种外形结构差。
19.进一步的,沿x轴向看,所述最低点b与最高点a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上下两边。如此,于采用第一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沿x轴向看,所述下背脊也具有大坡度的造型变化,使所述下牙部的立体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层次感更为丰富,同时也不会破坏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的安全性。而于采用第二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可以改善所述下牙部的下表面的立体感。
20.进一步的,于采用第一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与下背脊的轮廓线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上下两边。而于采用第二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与下牙部的下表面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上下两边。如此表征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与下背脊的轮廓线或下牙部的下表面具有对称的轮廓造型。
21.当应用到拉链上后,所述链牙的咬合和分离都需要使用到拉头,所述拉头一般包括上、下分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在所述上盖板的左、右边缘位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上侧翼,在所述下盖板的左、右边缘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侧翼,在所述上侧翼和下侧翼之间形成链带的避让通道。为了向于拉链上滑行的所述拉头提供滑动导向,进一步的,所述牙后部的后侧具有后侧平面部,所述后侧平面部沿x

z轴延伸;于采用第一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所述龟背状上表面、龟背状下表面的起点分别与所述后侧平面部相衔接,而于采用第二种外形结构的链牙中,所述龟背状上表面、下牙部的下表面的起点分别与所述后侧平面部相衔接。其中,所述后侧平面部为与所述链带的宽幅面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平面。所述拉头在链带上滑行时,所述后侧平面部可以为其提供滑动导向,并便于所述拉头向所述上牙部和下牙部施加咬合力,使左、右链带上的所述链牙的咬合牙相互咬合一起。
22.另外,在本发明的链牙中还可以是,所述咬合牙设置在所述下牙部的下牙前部,所述上牙部的两侧倾斜边的下方部位以所述两侧倾斜边为起点往下延伸到所述下牙部的下牙前部,从z轴方向往下看,所述上牙部的两侧倾斜边的下方部位位于所述上牙部的两侧倾斜边的投影范围内。其中,所述下方部位可以竖直平板状结构从上往下延伸,亦可以内陷型结构从上往下延伸,但不限于此。这样,可以减少左、右链带上的链牙相互咬合时出现干涉,也有利于减少咬合一起后形成于它们之间的间隙。
23.最后,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拉链,具有左右布置的一对链带,所述链带沿x轴向延伸,在所述链带的侧边部位间隔布置有所述的凸出表达的链牙,在所述链带上安装有拉头,所述拉头用于让左、右布置的所述链牙咬合和打开;所述链带的侧边部位从所述链牙的后部以从后往前的方向嵌装到所述链牙中,所述链带的厚度中心线形成所述链牙的水平中心线。
24.进一步的,当左、右布置的所述链牙咬合后,从x轴向看,左右咬合在一起的链牙整体的上轮廓线与下轮廓线组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组合轮廓线。
25.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链牙及拉链上。
附图说明
26.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拉链4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拉链400中的拉头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链牙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上牙部2朝上;图4是所述链牙100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用虚线部分表示所述链带4;图5是所述链牙100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链牙100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链牙100另一视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下牙部3朝上;图8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种链牙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所述拉链400的左右链带上的链牙咬合一起后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凸出表达的链牙100,其为浇铸成型体,以xyz三维坐标为基准,在以x轴所定义的左右方向上所述链牙100具有成型宽度w,在以y轴所定义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链牙100具有成型长度l并且包括有牙前部和用于连接链带4的牙后部,所述牙前部上设置有用于链牙100相互咬合的咬合牙,在以z轴所定义的上下方向上具有成型高度h并且从上下方向上以连接链带4的部位的水平中心线o作区域分界,所述链牙100包括上牙部2和下牙部3,所述上牙部2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上牙前部21、上牙后部22;所述上牙部2具有龟背状上表面20,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从而在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上形成有上背脊23,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的轮廓线230从所述上牙后部22开始以弧形逐渐升高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上牙前部21,并且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在z轴向上的最高点a与所述上牙前部21的顶端c之间在y轴向上的距离l1不大于所述成型长度l的40%,所述最高点a相对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高度h1与所述成型长度l的比值介于50%~120%;沿z轴向往下看,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前部区域呈八字形从而具有两侧倾斜边24(具体包括左侧倾斜边24a和右侧倾斜边24b),两侧的所述倾斜边24对称布置在所述上背脊23的两边,所述倾斜边24在y轴向上的高度l2不小于所述成型长度l的40%。
29.下面就必要的每一个具体实施细节结构及其方法详细说明,除了明确说明属于等同或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外,下面披露的各种实施细节方案即使在功能方面没有直接关联或协同关系的情况下,既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合并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拉链400,具有左右布置的一对链带4,所述链带4沿x轴向延伸,在所述链带4的侧边部位间隔布置有所述凸出表达的链牙100,在所述链带4上安装有拉头500,所述拉头500用于让左、右布置的所述链牙100咬合和打开。所述拉头500包括上、下分置的上盖板5和下盖板5a,在所述上盖板5的左、右边缘位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上侧翼51,在所述下盖板5a的左、右边缘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侧翼51a,在所述上侧翼51和下侧翼51a之间形成链带4的避让通道52。所述链带4的侧边部位从所述链牙100的后部以从后往前的方向嵌装到所述链牙100中,如图4所示,所述链带4的厚度中心线形成所述链牙100的水平中心线o。
31.如图1~图7所示,所述链牙100为塑料或金属浇铸成型体。所述链牙100包括上牙部2和下牙部3,所述上牙部2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上牙前部21、上牙后部22,所述下牙部3包括前后相对布置的下牙前部31、下牙后部32。所述上牙前部21和所述下牙前部31组合成所述链牙100的牙前部,所述上牙后部22和所述下牙后部32组合成所述链牙100的牙后部。
3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牙部2具有龟背状上表面20,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在宽度w方向上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从而在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上形成有上背脊23。在所述上背脊23两边的坡面上设置有浅凹槽25,所述浅凹槽25顺着所述上背脊23延伸从而利用所述浅凹槽25凸显所述上背脊23。所述浅凹槽25顺着所述上背脊23延伸的起点和终点位置以及延伸长度等,可以灵活安排,以配合整体的造型协调美感为主。通过所述浅凹槽25顺着所述上背脊23延伸,可以强化所述上牙部2的立体感,优化外观效果。所述浅凹槽25的深度在0.1毫米到0.4毫米之间,例如可以是0.1、0.2、0.3或0.4毫米,但不限于此。设置所述浅凹槽25,使所述上背脊23与其两边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明显的可视化造型分界。在另一种应用中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所述上牙部2a上的上背脊23a与其两边的外表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从而并没有形成可视化的明显分界。
33.如图3和图4所示,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从所述上牙后部22开始以弧形逐渐升高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上牙前部21,并且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在z轴向上的最高点a与所述上牙前部21的顶端c之间在y轴向上的距离l1与所述成型长度l的比值≤40%,即比值可以是40%、30%、20%、10%甚至可以为0,但不限于此,只要l1不大于l的40%即可,否则最高点a过分后移,会削弱所述上牙部2的活力感。所述最高点a相对于所述水平中心线o的高度h1与所述成型长度l的比值介于50%~120%,具体地说可以设置为50%、80%、100%甚至最大到120%等,比值过低会降低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的坡度,减弱突兀感。如此,通过l1和h1大小范围的限定定义了所述最高点a在y轴和z轴上的位置范围,表征了所述最高点a是位于所述上牙部2的靠前位置,甚至在一种特例中,所述最高点a还可以位于所述上牙前部21的顶端c(l1=0),所以,所述链牙100从后向前形成鲜明的高度变化,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的坡度大,立体性更强。沿z轴向往下看,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前部区域呈八字形从而具有两侧倾斜边24(具体包括左侧倾斜边24a和右侧倾斜边24b),两侧的所述倾斜边24对称布置在所述上背脊23的两边,所述倾斜边24在y轴向上的高度l2与所述成型长度l的比值≥40%,在另一种应用中还可以是,比值为50%、60%、70%甚至最大可以到100%,即只要l2不小于所述成型长度l的40%即可,当然最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此使得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前部区域相对后部区域更尖细,并在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前部形成明显的尖细区;否则尖细区的面积过小,会使所述上牙部2显得呆板。由于l2是l的其中一部分,为此l2与l的比值≥40%但永远不可能大于100%。
34.另外如图4和图9所示,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23的最高点a两边的上背脊轮廓线,即位于所述最高点a左侧的左上背脊轮廓线231和位于所述最高点a右侧的右上背脊轮廓线232对称布置。这样,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具有上述从后向前逐渐升高的造型,但是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向前越过所述最高点a后具有微微向下倾斜的走势,如此可以优化所述上牙部2的外观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左右分置的所述链牙100的咬合深度,使沿x轴向看它们的所述最高点a重叠,如此它们的最高点a两边的上背脊轮廓线也是重叠的,从而使左右分置的所述链牙100的上背脊轮廓线230组合成整体上呈平滑过渡的拱形
组合轮廓线。
35.综合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三维造型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链牙100至少可以取得如下其中一种有益技术效果:第一,由于本发明所述上牙部2具有呈两边低中间高造型的龟背状上表面20,而且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从所述上牙后部22开始以弧形逐渐升高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上牙前部21,为此所述上牙部2的上表面不仅往上而且也往两边平滑过渡延伸,使得相应的制造模具的内腔平滑从而让制造模具耐用,也让链牙100上表面不会容易刮手。第二,所述上背脊23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所述拉头500在滑行过程中刮划所述上牙部2上表面的面积,从而不仅减少了所述拉头500的滑行阻力,还可以减少对所述上牙部2上表面外观的破坏。第三,首先,利用所述上背脊23鲜明地勾画出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从后向前逐渐升高并具有大坡度的造型变化,使所述上牙部2的立体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层次感更为丰富,突显所述上牙部2变幻灵动的造型风格,形成强烈的突兀感;在此基础上,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前部区域相对后部区域更尖细,使得所述上牙部2整体具有犹如尖锐的动物爪子的外观造型,结实而又充满活力,具有气势感,尽显张扬个性。所述链牙100非常适用于运动服或夸张化的服饰,不仅可用于开合衣物的开口部,还可用于衣物上形成立体感十足而又具有个性的装饰物,使穿着者更显自信、有魅力。综上,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造的链牙100不仅能够实现拉链400的咬合功能,在保证具有另类视觉冲击效果的基础上,还满足简单容易制造和使用安全性的要求,很好地将立体视觉冲击效果与安全性能揉和统一于同一款链牙上。
36.另外,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链牙100中,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在x轴向方向上是平坦的弧面(在整个宽度w上基本上是平坦的,属于平弧牙面结构),沿x轴向看,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从所述下牙后部32开始以弧形逐渐下移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下牙前部31,并且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在z轴向上的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其中,所述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表明所述最低点b实质上也是位于所述下牙部3的靠前位置,甚至可以位于所述下牙前部31的顶端c1。这样,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不容易刮手,但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比较平坦,立体感比所述上牙部2差。进一步的,沿x轴向看,所述最低点b与最高点a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o的上下两边,如此,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也具有大坡度的造型变化,可以改善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的立体感。进一步的,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与下牙部3的下表面33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o的上下两边,如此表征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与下牙部3的下表面33具有对称的轮廓造型。
3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牙后部的后侧(尾部)具有后侧平面部,所述后侧平面部沿x

z轴延伸。所述后侧平面部就像用刀切除了所述链牙100的尾巴后得到的平面部,其中,所述后侧平面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牙后部22上的上部后侧平面部26和设置于所述下牙后部32上的下部后侧平面部36,所述龟背状上表面20的起点与所述上部后侧平面部26相衔接,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的起点与所述下部后侧平面部32相衔接。其中,所述后侧平面部为与所述链带4的宽幅面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平面。所述拉头500在链带4上滑行时,所述拉头500的两边侧翼即上侧翼51、下侧翼51a顶靠在所述牙后部的后侧平面部上滑行,所述后侧平面部可以为其提供滑动导向,还便于所述拉头500向所述上牙部2和下牙部3施加咬合力,使所述左、右链带4上的所述链牙100的咬合牙相互咬合一起。当左、右布置的所述链牙100咬合后,从x轴向看,左右咬合在一起的链牙100整体的上轮廓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现为所
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与下轮廓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现为所述下牙部下表面33的轮廓线)组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组合轮廓线。所述拉头500的入口53呈o型并适配于所述链牙100进入。
38.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上部后侧平面部26的设置,当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呈圆弧形时,ab连线与中心线o之间的交点是圆心,h1实际上是圆半径,当l1越大时,l也就越大,h1与l的比值就会越小;反之当l1接近零时,h1与l的比值就会越大。为此h1与l的比值大小显然与所述上部后侧平面部26的大小、以及l1的大小有关。
39.所述咬合牙可以设置于所述上牙前部21上,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咬合牙34设置于所述下牙部3的下牙前部31。所述咬合牙34包括有在x轴方向上前后鼓起的咬合头部341和在x轴方向上逐渐收窄的颈部342,当所述链牙100的咬合头部341伸入到对面链牙的颈部中时,拉链闭合。所述上牙部2的两侧倾斜边24的下方部位27以所述两侧倾斜边24为起点往下延伸到所述下牙部3的下牙前部,从z轴方向往下看,所述上牙部2的两侧倾斜边24的下方部位27位于所述上牙部2的两侧倾斜边24的投影范围内。其中,所述下方部位27可以竖直平板状结构从上往下延伸,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内陷型结构从上往下延伸,具体结构有多种并不限于此。这样,可以减少左、右链带上的链牙相互咬合时出现干涉,也有利于减少咬合一起后形成于它们之间的间隙。
40.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外形结构,其与所述上牙部2的外观结构具有近似,故省略相关视图但可参考图3图~6进行理解。所述下牙部3具有龟背状下表面,所述龟背状下表面呈两边低中间高的造型从而在所述龟背状下表面上形成有下背脊,如图4所示,沿x轴向看,所述下背脊轮廓线从所述下牙后部开始以弧形逐渐下移的方式延伸到所述下牙前部,并且所述下背脊轮廓线在z轴向上的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其中,所述最低点b正对在所述最高点a的下方,表明所述最低点b实质上也是位于所述下牙部3的靠前位置的,甚至可以位于所述下牙前部的顶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龟背状下表面也是即往下也往两边平滑过渡延伸,使得相应的制造模具的内腔平滑从而让制造模具耐用,也让链牙100的下表面不会容易刮手,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外观。进一步的,沿x轴向看,所述最低点b与最高点a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o的上下两边。如此,沿x轴向看,所述下背脊也具有大坡度的造型变化,使所述下牙部3的立体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层次感更为丰富,同时也不会破坏所述下牙部3的下表面33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沿x轴向看,所述上背脊轮廓线230与下背脊轮廓线对称布置在所述水平中心线o的上下两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