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56060发布日期:2022-03-16 11: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及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及其方法,属于鞋底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对于脚臭的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一直是困扰运动爱好者们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运动的过程中脚部会出汗,而且由于鞋不透气会在鞋的内部储存大量的臭气,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臭气从鞋的内部串出来之后,当事人会异常的尴尬,尤其是运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的方法是勤洗脚或者增加防臭垫,但是效果很不理想,臭味依然会影响到其他人,因此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因此,亟需对除臭功能的鞋底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及其方法,鞋体内部的臭气被气体排放装置抽进储气仓的内部并密封在储气仓的内部,被挤压通过气体净化装置进行净化,然后在通过鞋底脚弓槽被排到鞋体的外部,因此新鲜的空气被吸入鞋体内部,再通过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出,因此可以促进鞋体内部空气的循环,提升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臭气的排放。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所述鞋底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气仓,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储气仓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气体排放装置,所述气体排放装置用于排除所述鞋底本体上的臭气;所述鞋底本体的中部开设有鞋底脚弓槽,所述鞋底脚弓槽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净化装置安装槽,所述净化装置安装槽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所述储气仓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除臭;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鞋底本体上开设有吸气孔,内部开设有储气仓以及在鞋底脚弓槽处开设有净化装置安装槽,因此可以将鞋体内部的臭气排到鞋体的外部,臭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3时依次经过棉布层、活性炭层以及海绵层,可以对臭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达到对臭气净化的目的,避免人多时的尴尬出境。
6.优选的,所述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排放装置吸气件和排放件,所述排放装置吸气件包括吸气囊和吐气嘴,所述吸气囊的上部通过吸气嘴与所述吸气孔相连通,所述吸气囊与所述吐气嘴固定连接,所述吐气嘴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吸气件排气槽;优选的,所述吸气囊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头和密封支撑圈,其中,所述密封支撑圈的上部在挤压时与所述吸气囊的上部相抵,所述密封头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密封件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排放件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吐气嘴卡合连接的吸气囊卡座,所述排放件包括挤压球和排放件支撑座,所述挤压球与所述吸气囊的外侧面相抵,所述排放件支撑座的底部与所述储气仓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排放件支撑座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挤压件排气孔,所述挤压件排气孔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鞋底本体被挤压时,排放装置吸气件上的吸气囊被吸气囊卡座挤压,排放装置吸气件内部密封支撑圈将吸气嘴封死导致吸气囊内部的臭气被排出,因此可以将吸气囊内部的臭气抽到储气仓的内部,在鞋底本体上的压力撤销时,排放装置吸气件内部的密封支撑圈脱离吸气嘴,并通过吸气孔重新将臭气吸入到吸气囊的内部,因此可以鞋体内部的空气抽出,达到将臭气抽走的目的,减少鞋体内部的臭气,频繁的运动可以将鞋体内部的臭气尽可能的排出,并从鞋体的上部重新吸入新鲜的空气,以缓解鞋体内部的臭气。
7.优选的,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与所述净化装置安装槽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装配螺母和净化装置防护臂,所述净化装置防护臂固定设置在所述装配螺母的下方,所述净化装置防护臂上开设有防护臂吸气槽;所述净化装置防护臂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和棉布层;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气体净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在鞋底本体被挤压的情况下,储气仓内部的臭气被挤压,臭气可以通过储气仓被输送到净化装置安装槽,并在气体净化装置内部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的作用下对臭气进行净化,即便是气体被排到鞋体的外部也不会对周围的人群造成影响。
8.优选的,所述装配螺母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净化装置排气孔,所述净化装置排气孔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所述装配螺母的中部开设有制动凹槽,所述制动凹槽用于转动所述装配螺母。
9.优选的,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活动套筒支撑柱,所述活动套筒支撑柱上套结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支撑圈,所述限位支撑圈与所述净化装置防护臂的内侧面不接触,所述限位支撑圈上开设有支撑圈排气孔,所述支撑圈排气孔与所述净化装置排气孔相连通,所述海绵层、所述活性炭层以及所述棉布层均套结在所述活动套筒上,所述活动套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动套筒把手,所述活动套筒把手用于拉动所述活动套筒;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气体净化装置与净化装置安装槽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因此可以将气体净化装置从净化装置安装槽的内部取出,气体净化装置内部的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达到饱和的状态,臭气的净化率明显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将气体净化装置内部的活动套筒取出,并对活动套筒上的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进行更换,大大提升气体净化装置的利用率,可多次频繁的使用,因此气体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也会随之提高。
10.优选的,所述储气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储气仓缓冲件,所述储气仓缓冲件用于对所述储气仓的内部进行支撑,提升储气仓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的寿命。
11.优选的,所述吸气孔、所述吸气嘴所述储气仓以及所述净化装置安装槽均相互连通;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鞋体内部的臭气被气体排放装置抽进储气仓的内部并密封在储气仓的内部,然后被挤压通过气体净化装置进行净化,然后在通过鞋底脚弓槽被排到鞋体的外部,因此新鲜的空气被吸入鞋体内部,通过气体排放装置抽出进入储气仓放入内部,在通过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出,因此可以促进鞋体内部空气的循环,提升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臭气的排放。
12.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滤芯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气体净化装置上的制动凹槽将气体净化装置从净化装置安装槽中取出;步骤二:在将活动套筒通过活动套筒把手从活动套筒支撑柱上取出;步骤三:分别将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套结所述活动套筒上;步骤四:更换结束后,再将气体净化装置旋进净化装置安装槽的内部便可。
13.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鞋体内部的臭气被气体排放装置抽进储气仓的内部并密封在储气仓的内部,被挤压通过气体净化装置进行净化,然后在通过鞋底脚弓槽被排到鞋体的外部,因此新鲜的空气被吸入鞋体内部,再通过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出,因此可以促进鞋体内部空气的循环,提升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臭气的排放。
14.2、气体净化装置与净化装置安装槽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气体净化装置内部的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达到饱和的状态,臭气的净化率明显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将气体净化装置内部的活动套筒取出,并对海绵层、活性炭层以及棉布层进行更换,大大提升气体净化装置的利用率,可多次频繁的使用,因此气体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也会随之提高。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净化装置爆炸图;图2为本发明的鞋底本体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的鞋底本体侧视图;图4为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3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的气体排放装置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的气体排放装置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气体净化装置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鞋底本体仰视图。
16.图中,1-鞋底本体,102-鞋底脚弓槽,103-吸气孔,104-储气仓,105-净化装置安装槽,2-气体排放装置,3-气体净化装置,301-装配螺母,302-净化装置防护臂,303-制动凹槽,304-防护臂吸气槽,305-净化装置排气孔,306-活动套筒支撑柱,4-排放装置吸气件,
401-吸气嘴,402-吸气囊,403-吐气嘴,404-吸气件排气槽,5-排放件,501-挤压球,502-排放件支撑座,503-挤压件排气孔,504-吸气囊卡座,6-海绵层,7-活性炭层,8-棉布层,9-密封件,901-密封头,902-密封支撑圈,903-密封件透气孔,10-活动套筒,11-限位支撑圈,12-支撑圈排气孔,13-活动套筒把手,14-储气仓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18.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气孔103,鞋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气仓104,吸气孔103与储气仓104相连通,吸气孔103与储气仓104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气体排放装置2,气体排放装置2用于排除鞋底本体1上的臭气;鞋底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鞋底脚弓槽102,鞋底脚弓槽102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净化装置安装槽105,净化装置安装槽105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气体净化装置3,气体净化装置3用于对储气仓104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除臭;鞋底本体1上开设有吸气孔103,内部开设有储气仓104以及在鞋底脚弓槽102处开设有净化装置安装槽105,因此可以将鞋体内部的臭气排到鞋体的外部,臭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3时依次经过棉布层8、活性炭层7以及海绵层6,可以对臭气进行过滤,从而可以达到对臭气净化的目的,避免人多时的尴尬出境。
1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气体排放装置2包括排放装置吸气件4和排放件5,排放装置吸气件4包括吸气囊402和吐气嘴403,吸气囊402的上部通过吸气嘴401与吸气孔103相连通,吸气囊402与吐气嘴403固定连接,吐气嘴403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吸气件排气槽40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吸气囊40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密封件9,密封件9包括密封头901和密封支撑圈902,其中,密封支撑圈902的上部在挤压时与吸气囊402的上部相抵,密封头901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密封件透气孔903,排放件5的内部开设有与吐气嘴403卡合连接的吸气囊卡座504,排放件5包括挤压球501和排放件支撑座502,挤压球501与吸气囊402的外侧面相抵,排放件支撑座502的底部与储气仓104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排放件支撑座502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挤压件排气孔503,挤压件排气孔503与储气仓104相连通。
20.在鞋底本体1被挤压时,排放装置吸气件4上的吸气囊402被吸气囊卡座504挤压,排放装置吸气件4内部密封支撑圈902将吸气嘴401封死导致吸气囊402内部的臭气被排出,因此可以将吸气囊402内部的臭气抽到储气仓104的内部,在鞋底本体1上的压力撤销时,排放装置吸气件4内部的密封支撑圈902脱离吸气嘴401,并通过吸气孔103重新将臭气吸入到吸气囊402的内部,因此可以鞋体内部的空气抽出,达到将臭气抽走的目的,减少鞋体内部的臭气,频繁的运动可以将鞋体内部的臭气尽可能的排出,并从鞋体的上部重新吸入新鲜的空气,以缓解鞋体内部的臭气。
21.气体净化装置3与净化装置安装槽105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气体净化装置3包括装配螺母301和净化装置防护臂302,净化装置防护臂302固定设置在装配螺母301的下方,净
化装置防护臂302上开设有防护臂吸气槽304,净化装置防护臂302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6,海绵层6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7和棉布层8。
22.进一步的,气体净化装置3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在鞋底本体1被挤压的情况下,储气仓104内部的臭气被挤压,臭气可以通过储气仓104被输送到净化装置安装槽105,并在气体净化装置3内部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的作用下对臭气进行净化,即便是气体被排到鞋体的外部也不会对周围的人群造成影响。
23.装配螺母301上开设有若干个成中心对称的净化装置排气孔305,净化装置排气孔305与储气仓104相连通,装配螺母301的中部开设有制动凹槽303,制动凹槽303用于转动装配螺母301,气体净化装置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活动套筒支撑柱306,活动套筒支撑柱306上套结有活动套筒10,活动套筒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支撑圈11,限位支撑圈11与净化装置防护臂302的内侧面不接触,限位支撑圈11上开设有支撑圈排气孔12,支撑圈排气孔12与净化装置排气孔305相连通;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均套结在活动套筒10上,活动套筒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动套筒把手13,活动套筒把手13用于拉动活动套筒10;更进一步的,气体净化装置3与净化装置安装槽105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因此可以将气体净化装置3从净化装置安装槽105的内部取出,气体净化装置3内部的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达到饱和的状态,臭气的净化率明显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将气体净化装置3内部的活动套筒10取出,并对活动套筒10上的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进行更换,大大提升气体净化装置3的利用率,可多次频繁的使用,因此气体净化装置3的使用寿命也会随之提高。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气仓10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储气仓缓冲件14,储气仓缓冲件14用于对储气仓104的内部进行支撑,提升储气仓104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的寿命。
25.吸气孔103、吸气嘴401、储气仓104以及净化装置安装槽105均相互连通,鞋体内部的臭气被气体排放装置2抽进储气仓104的内部并密封在储气仓104的内部,然后被挤压通过气体净化装置3进行净化,然后在通过鞋底脚弓槽102被排到鞋体的外部,因此新鲜的空气被吸入鞋体内部,通过气体排放装置2抽出进入储气仓104放入内部,在通过气体净化装置3净化后排出,因此可以促进鞋体内部空气的循环,提升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臭气的排放。
26.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滤芯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气体净化装置3上的制动凹槽303将气体净化装置3从净化装置安装槽105中取出;步骤二:在将活动套筒10通过活动套筒把手13从活动套筒支撑柱306上取出;步骤三:分别将海绵层6、活性炭层7以及棉布层8套结活动套筒10上;步骤四:更换结束后,再将气体净化装置3旋进净化装置安装槽105的内部便可。
27.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
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28.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9.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