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震动警示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0671发布日期:2021-10-30 10:2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震动警示雨伞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震动警示雨伞。


背景技术:

2.撑伞走在路上时,具有听力障碍的人或者沉迷玩手机的“低头族”无法听到来自四周汽车的喇叭声,因此如果汽车刹车不及时,就容易引起安全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3.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动警示雨伞,通过震动方式来提醒持伞人周围有汽车正行驶而来,从而引起持伞人的注意并及时避让,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提供一种震动警示雨伞,包括伞柄、伞中棒和伞面,其中,所述伞柄设在伞中棒底部,伞柄内为中空结构,伞柄上设有电路控制板、第一电池、声音感应器、震动结构以及通电开关,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有与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电池接口,与声音感应器电连接的声音感应器接口,与通电开关电连接的通电开关接口以及与震动器电连接的震动器接口,所述伞柄表面设有收音区,所述声音感应器设在收音区,电路控制板控制震动结构震动。
7.进一步的,所述伞柄设有震动窗口,该震动窗口覆盖有弹性震动层,所述震动结构包括震动电机、凸轮和从动轴,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有与震动电机电连接的震动电机接口,所述震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连接,所述从动轴一端抵顶弹性震动层延伸。
8.进一步的,所述声音感应器和震动结构均设有四个并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四个声音感应分设在伞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震动警示雨伞,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案包括电路控制板、声音感应器以及震动结构,声音感应器可以接收汽车的鸣笛声,并将鸣笛声信号传给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预先设置一个分贝值,当声音感应器接收到的分贝值超过该分贝值电路控制板就控制震动结构振动,伞柄震动尽可能提示了行人有车辆正在驶来,由此通过震动的方式来反馈汽车鸣笛声,及时提醒行人避让,弥补了听力感官的缺失,保障出行更安全。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细心的正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伞柄截面立体图。
13.图中:
14.伞面

1;伞中棒

2;
15.震动电机

31,凸轮

32,从动轴

33;
16.伞柄

4,壳体

41,通孔

411,定位槽

412,安装盒

42,电路控制板

43,震动窗口

44,收音区

45,通电开关

46,;
17.第一电机

51,第一启动按钮

52,活动块

53,楔形槽

531,活动柱

54,弧形槽

541,楔形结构

542,弹簧

55,定位珠

56;
18.第二电机

61,防护外壳

62,上端开口

621,弹性电机通电开关

63,第二启动按钮

64,楔形柱

65,齿排

66,齿轮

67;
19.下伞巢

7,让位孔

71;
20.开伞按钮

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2.如图1

3所示,本案提供一种震动警示雨伞,包括伞柄4、伞中棒2和伞面1,所述伞柄4设在伞中棒2底部,伞柄4内为中空结构,伞柄4上设有电路控制板、第一电池、声音感应器、震动结构以及通电开关,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有与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电池接口,与声音感应器电连接的声音感应器接口,与通电开关电连接的通电开关接口以及与震动器电连接的震动器接口,所述伞柄4表面设有收音区45,所述声音感应器设在收音区45,电路控制板控制震动结构震动。
23.这样,本案的声音感应器可以接收汽车的鸣笛声,并将鸣笛声信号传给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预先设置一个分贝值,当声音感应器接收到的分贝值超过该分贝值电路控制板就控制震动结构振动,伞柄4震动尽可能提示了行人有车辆正在驶来,由此通过震动的方式来反馈汽车鸣笛声,及时提醒行人避让,弥补了听力感官的缺失,保障出行更安全。
24.作为震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伞柄4设有震动窗口44,该震动窗口44覆盖有弹性震动层,弹性震动层可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所述震动结构包括震动电机31、凸轮32和从动轴33,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有与震动电机31电连接的震动电机31接口,所述震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与凸轮32连接,所述从动轴33一端抵顶弹性震动层延伸。当电路控制板接收到超过预设分贝值就控制震动电机31转动,震动电机31转动驱动凸轮32转动,凸轮32转动驱动从动轴33反复顶压弹性震动层,从而引起伞柄4震动。
25.所述声音感应器和震动结构均设有四个并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四个声音感应分设在伞柄4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这样,行人可根据位于四个不同方位的震动结构的震动来进一步快速判断声源方位,及时做出正确避让,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26.为了防止雨伞被盗用,优选的,所述伞柄4包括壳体41、第二电池、第一电机51、第一启动按钮52、活动块53以及活动柱54,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安装在壳体41内。所述壳体41还包括供活动柱54穿过的通孔411并且通孔411的孔壁设有定位槽412,该定位槽412内设有相连的弹簧55的定位珠56,所述活动柱54侧壁设有与定位珠56配合的弧形槽541并且活动柱54一端为楔形结构542,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与活动块53连接,具体采用丝杆和螺母方式连接,活动块53设有供楔形结构542嵌入的楔形槽531,第一启动按钮52与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池电连接,通过按压第一启动按钮52驱动第一电机51在正转和反转之间切换。
27.本案还包括安装盒42、第二电机61、第三电池、防护外壳62、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
以及第二启动按钮64,第三电池可以安装在壳体41或者安装盒42内,所述伞中棒2和传统雨伞一样,还包括开伞按钮8和活动套设在伞中棒2的下伞巢7,下伞巢7具有供开伞按钮8插入的让位孔71。所述安装盒42连接在伞中棒2和壳体41之间,所述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61安装在安装盒42内。
28.所述防护外壳62套设在第二电机61和开伞按钮8外并由第二电机61控制防护外壳62做上下升降移动,所述防护外壳62上端设有供下伞巢7穿过的上端开口621,所述第二电机61、第三电池、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以及第二启动按钮64电连接,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按下后第二电机61才能通电,所述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设在所述楔形槽531的槽底,所述防护外壳62上端设有用于按压开伞按钮8的楔形柱65。
29.这样,当需要将雨伞闲要放置一旁时,按压第一启动按钮52,第一电机51正转或者反转,活动块53上移,通过楔形槽531将活动柱54向外顶出,使弧形槽541和定位珠56分离,进而活动柱54与活动块53分离,可供持伞人携带,最后再按压第一启动按钮52,第一电机51反转或者正转,活动块53下移,使楔形槽531正对通孔411,便于活动柱54下次插入。
30.当楔形结构542固定在楔形槽531内时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因被楔形结构542按压保持闭合,实现第二电机61通电,此时再按下第二启动按钮64,第二电机61正转或者反转,带动防护外壳62下移,楔形柱65同步下移抵顶开伞按钮8后实现防护外壳62继续下移,最终防护外壳62与开伞按钮8分离,从而可通过按压开伞按钮8使下伞巢7与开伞按钮8分离,实现开伞。当需要关伞时,先将下伞巢7下移按压开关按钮,使开关按钮与下伞巢7内壁抵顶,然后再次按下第二启动按钮64,第二电机61反转或者正转,带动防护外壳62上移以将开伞按钮8包围,然后下伞巢7继续下移与开伞按钮8扣合,然后按压第一启动按钮52,使活动柱54弹出通孔411,弹性电机通电开关63失去楔形结构542按压力之后断开,使第二电机61断电,由此无法启动第二电机61,从而无法按压开伞按钮8,起到防止雨伞被盗用的作用。
3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61固定连接在伞中棒2端部,所述防护外壳62内壁设有齿排66,所述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设有与齿排66啮合的齿轮67,第二电机61通过齿轮67齿排66啮合传动方式驱动防护外壳62升降。
3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