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用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0710发布日期:2021-11-22 23:5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海上风电用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电用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2.安全帽是保护人体头部不受外来物体击打和伤害的防护用品,是建筑施工、隧道涵洞施工、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必备的护品,它与安全带、安全网并称为安全生产的“三件宝”,安全帽在施工安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传统安全帽在受到冲击时仅仅可以起到保护人体头部的作用,对受伤人员后续的及时发现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且传统安全帽无法判断施工人员是否已经正确佩戴,无法定位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后所在区域,尤其对于风场场地较大,风机装机时也为多线施工,日常检修路程也较远,无法准确确定检修人员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用智能安全帽,其具有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事故,便于现场人员管理调配以及实现人员自动考勤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海上风电用智能安全帽,包括帽壳、第一压力开关和报警模块,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固定设于所述帽壳内且位于所述帽壳顶部,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第一压力开关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7.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帽壳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触发块,所述滑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力开关,所述触发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颌带,所述帽壳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颌带,所述第一下颌带和所述第二下颌带能够相互扣合,所述第二压力开关电连接有定位模块。
8.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压力开关与所述报警模块串联构成报警支路,所述报警支路与所述定位模块并联,所述第二压力开关与所述报警支路和所述定位模块串联。
9.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人员识别模块,所述人员识别模块内存储有识别编号,所述人员识别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串联且与所述报警支路并联,所述人员识别模块用于发出识别信号。
10.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下颌带和/或所述第二下颌带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下颌带和/或第二下颌带的长度。
11.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帽壳边沿处设置有帽檐,所述定位模块和所述人员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帽檐内。
12.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帽壳于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一条顶筋,所述顶筋凸起设置。
13.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帽壳内侧连接有多个遮线条,所述遮线条与所述帽壳固定连接,所述帽壳内连接有帽衬,所述遮线条位于所述帽壳与所述帽衬之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1、该安全帽受力变形后将触发设于帽壳内的第一压力开关,第一压力开关触发后接通与其电连接的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信号接收终端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确定穿戴人员受到伤害,可及时处理发生的安全事故,便于及时为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条件。
16.2、第一下颌带和第二下颌带扣合时,第一下颌带拉动触发块于滑槽内进行滑动触发第二压力开关将定位模块和人员识别模块接入电路中,定位模块开始实时向信号接收终端发送位置信号,对施工现场人员位置进行场内作业定位以及运动轨迹追踪,便于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与调配,人员识别模块向信号接收终端发送识别信号,信号接收终端接收到识别信号后与后台数据进行匹配,确定佩戴人员信息(姓名、工种等)并开始计时,实现人员自动打卡以及准确确定人员工作时长;二是在穿戴人员受伤后及时提供受伤人员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提高处理安全事故以及为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条件的效率。
17.3、报警支路与定位模块并联后于两支路前设置第二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触发的条件下第一压力开关触发才可接入报警模块,防止了安全帽未穿戴时触发第一压力开关发出报警信号,提高了该安全帽工作的可靠性。
18.4、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一下颌带和第二下颌带长度,使不同体型的穿戴人员均可通过调节第一下颌带和第二下颌带长度准确触发第二压力开关,进一步提高了该安全帽的可靠性。
19.5、定位模块设置于帽檐内减小对帽壳强度的影响,同时于帽壳上方设置顶筋对帽壳强度进行加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意在展示第二压力开关和触发块。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各模块电连接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帽壳;11、滑槽;12、触发块;13、第一下颌带;14、第二下颌带;15、帽檐;16、顶筋;17、遮线条;18、帽衬;2、第一压力开关;3、报警模块;4、第二压力开关;5、定位模块;61、锁扣;62、调节扣;7、人员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帽壳1、帽衬18、第一压力开关2和报警模块3,第一压力开关2固定设于帽壳1内且位于帽壳1顶部,报警模块3与第一压力开关2电连接,报警模块3用于发出报警信号,帽衬18固定设于帽壳1内。具体的,帽壳1设置为半椭圆形,由超高分子聚乙烯塑料制成,外表面光滑处理;帽壳1与帽衬18之间设有30mm间隙,第一压力开关2受到压力后触发报警模块3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3发出的报警信号由工地宝(信号接收终端)接收。
30.帽壳1内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设置有触发块12,滑槽11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力开关4,触发块12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颌带13,帽壳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颌带14,第一下颌带13和第二下颌带14能够相互扣合,第二压力开关4电连接有定位模块5。具体的,触发块12与第二压力开关4的压力开关固定连接,第一下颌带13带动触发块12于滑槽11内进行滑动,第二压力开关4受到压力后触发定位模块5,定位模块5实时向工地宝发送位置信号,实现工人的场内作业定位以及运动轨迹追踪,第一压力开关2和第二压力开关4均由压力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组成,压力传感器达到临界值后控制电子开关闭合。
31.第一下颌带13和/或第二下颌带14上设置有调节扣62,调节扣62用于调节第一下颌带13和/或第二下颌带14的长度。具体的,第一下颌带13与第二下颌带14通过插扣插合,调节扣62且与插扣一体集成设置,且插扣的公扣和母扣上均设置有调节扣62,以便将插扣调节至下颌处。
32.第一压力开关2串联报警模块3构成报警支路,报警支路与定位模块5并联,第二压力开关4与报警支路和定位模块5串联。还包括人员识别模块7,人员识别模块7内存储有识别编号,人员识别模块7与定位模块5串联且与报警支路并联,人员识别模块7用于发出识别信号。具体的,帽壳1内还固定设置有电源,电源与第二压力开关4电连接,第一下颌带13和第二下颌带14扣合后触发第二压力开关4,接通电路中定位模块5和人员识别模块7,定位模块5向工地宝发送位置信号,便于平时工地人员管控与现场调配,以及检查工地内人员是否正确穿戴安全帽,人员识别模块7发出识别编码,工地宝接受识别编码后匹配后台数据,确定出勤人员信息并记录工作时长;当第一压力开关2触发后电路将接入报警模块3,报警模块3向工地宝发出报警信号,便于及时得知穿戴人员受伤,且通过定位模块5可及时得知受伤人员地理位置。
33.帽壳1边沿处设置有帽檐15,定位模块5和人员识别模块7设置于帽檐15内。帽壳1于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一条顶筋16,顶筋16凸起设置。具体的,将定位模块5和人员识
别模块7设置于帽檐15内,即可减少定位模块5和人员识别模块7对帽壳1机械强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于帽壳1顶部设置三条顶筋16对帽壳1的强度进行加强。
34.帽壳1内侧连接有多个遮线条17,遮线条17位于帽壳1与帽衬18之间。具体的,第一压力开关2、第二压力开关4、定位模块5、人员识别模块7、报警模块3和电源之间的连接线设于帽壳1内侧便于进行组装,对连接线采用遮线条17进行固定和封盖。
3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36.穿戴该智能安全帽的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将第一下颌带13和第二下颌带14扣合触发第二压力开关4接通电路中的定位模块5和人员识别模块,使定位模块5向工地宝发送位置信号,人员识别模块发送识别编码,确定出勤人员、出勤人员位置以及出勤人员工作时长,此工作状态为该安全帽的常态工作,旨在便于工地内人员管控;在安全帽受力变形时触发第一压力开关2,接通电路中的报警模块3向工地宝发送报警信号,此时,电路同时接通定位模块5和报警模块3,便于第一时间得知穿戴人员受伤的消息以及受伤人员位置信息,旨在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37.同时将报警支路和第一压力开关2并联后于两支路前端设置第二压力开关4,使得只有在第一下颌带13和第二下颌带14扣合(即第二压力开关4激活)后,第一压力开关2才可进行工作,防止安全帽在未穿戴时受到压力激活第一压力开关2使报警模块3发出警报信号,提高了该安全帽的可靠性。
38.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