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2653发布日期:2022-01-05 10: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穿戴产品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开始喜欢个性化定制需求,以智能手表为例,用户越来越倾向通过更换表带的颜色户款式来提升体验。
3.目前,普通手表和智能手表的表带与表主体通常通过生耳来固定。
4.生耳连接结构产线组装较困难,且不方便随时随地拆卸,拆卸时需要通过其他工具辅助,且拆卸次数较多后很容易损坏表带并刮花表盘,而且安装插入时不易对准生耳孔,以致找不到定位位置,佩戴时间久了容易松弛,进而导致生耳容易从生耳穿插孔里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拆装的两部分在拆卸时不方便拆卸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快拆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
8.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
9.所述快拆结构还包括:
10.嵌件,其具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插入至所述插孔中与所述嵌件连接,所述嵌件插入至所述插槽中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从所述插槽的槽底至槽口渐减,所述嵌件插入至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的嵌件的两侧外壁与所述插槽的两侧内壁紧密贴合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为直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插入至所述插孔中时与所述插孔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13.进一步的,所述嵌件包括外翻的框边和分别与所述框边连接的侧边。
14.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伸缩方向沿所述插槽的轴向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为硅胶或tpu材质。
16.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主体和带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内端与所述穿戴主体固定;
17.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外端面上开设有插槽;
18.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19.嵌件,其具有插孔,所述带体插入至所述插孔中与所述嵌件连接,所述嵌件插入至所述插槽中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从所述插槽的槽底至槽口渐减,所述
嵌件插入至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的嵌件的两侧外壁与所述插槽的两侧内壁紧密贴合设置。
21.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为直孔,所述带体的两侧边为直边,所述带体插入至所述插孔中时与所述插孔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22.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伸缩方向沿所述插槽的轴向设置。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结构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嵌件可插入至插槽中,第二连接结构可插入至嵌件中,插槽内侧壁的压力作用在嵌件上,使得嵌件将插入的第二连接结构夹持,从而实现了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当需要将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拆卸时,在第二连接结构的长度方向施加向外拔出的力,第二连接结构可从嵌件中拔出,进而与第一连接结构分离。
24.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快拆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分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快拆结构的一种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1、第一连接结构;110、插槽;111、槽底;112、槽口;12、第二连接结构;13、嵌件;130、插孔;131、框边;132、侧边;14、弹性结构;15、穿戴主体;16、带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实施例一
33.为了方便两个连接件的连接以及分离,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快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1、第二连接结构12以及嵌件13,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1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0;嵌件13上开设有插孔130,第二连接结构12插入至插孔130中,可实现第二连接结构12与嵌件13连接,嵌件13可插入至插槽110中,实现嵌件13与第一连接结构11连接,进而可实现第一连接结构11与第二连接结构12连接。
34.本实施例的快拆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结构11的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0,嵌件13可插入至插槽110中,第二连接结构12可插入至嵌件13中,插槽110内侧壁的压力作用在嵌件13上,使得嵌件13将插入的第二连接结构12夹持,从而实现了第一连接结构11与第二连接结构12的连接。
35.当需要将第二连接结构12与第一连接结构11拆卸时,在第二连接结构12的长度方向施加向外拔出的力,且当该施加的力量大于第二连接结构12受到的摩擦力时,第二连接结构12可从嵌件13中拔出,进而实现第二连接结构12与第一连接结构11分离。
36.本实施例的快拆结构的构造十分简单,方便拆装,生产和材料成本较低。
3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插槽110的两侧内壁110a、110b之间的宽度从插槽110的槽底111至槽口112渐减,如图1、图2所示,插槽110的两侧内壁110a、110b为倾斜的斜面设计,呈槽底111宽、槽口112窄的缩口设计。且插槽110的两侧内壁110a、110b呈以插槽110的中轴线轴对称设置。
38.嵌件13插入至插槽110中时,嵌件13的两侧外壁与插槽110的两侧内壁紧密贴合设置。可以理解的,嵌件13的两侧外壁同样为倾斜的斜面,且至少嵌件13位于插槽110中时,嵌件13的两侧外壁的倾斜角度分别与插槽110的两侧内壁110a、110b的倾斜角度一致。
39.嵌件13插入至插槽110中时,第二连接结构12和嵌件13分别与插槽110的槽底111之间具有间隙。
40.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连接结构12插入至嵌件13的插孔130,然后将嵌件13连同第二连接结构12插入至插槽110中,嵌件13的两侧外壁与插槽110的两侧内壁紧密贴合。当嵌件13受到向外的拔出外力时,也即第二连接结构12脱离第一连接结构11方向的外力,由于插槽110呈槽底111宽、槽口112窄的缩口设计,因此其施加在嵌件13外表侧壁的压力增加,而嵌件13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连接结构12,起到阻止嵌件13两侧壁收缩的作用,从而防止嵌件13从插槽110中脱离。
41.当第二连接结构12受到向外的拔出外力时,在第二连接结构12与嵌件13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带动嵌件13朝向外部运动,由于插槽110呈槽底111宽、槽口112窄的缩口设计,因此其施加在嵌件13外表侧壁的压力增加,而嵌件13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连接结构12,起到阻止嵌件13两侧壁收缩的作用,从而防止嵌件13从插槽110中脱离。同时嵌件13的侧壁压迫在第二连接机构12上的力增加,起到阻止第二连接机构12从嵌件13的插孔130中脱离的作用。
42.当需要将第二连接结构12与第一连接结构11分离时,通过对第二连接结构12施加朝向插槽110的槽底111的力(与第二连接结构12的脱离方向反向),嵌件13朝向与槽底111的间隙运动,插槽110的两侧内壁对嵌件13的压力减小,相应嵌件13对第二连接结构12的压力减小,因此第二连接结构12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此时通过对第二连接结构12施加向外拔出的力,即可将第二连接结构12从嵌件13的插孔130中拔出,实现与第一连接结构11分离。
43.本方案的快拆结构呈自锁式连接方式,越是受到将连接双方分离的力,双方的连接越稳固,连接可靠性非常高,可以有效防止两件双方意外分离。
44.插孔130可以采用直孔实现,相应第二连接结构12的两侧壁为直壁,与插孔130相匹配,第二连接结构12插入至插孔130中时与插孔130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45.本实施例中嵌件13还包括外翻的框边131和分别与框边连接的侧边132,侧边132
的外壁与插槽110内侧壁相贴合,且侧边132的内壁与第二连接结构12相贴合。
46.外翻的框边131可起到对嵌件13进入插槽110的深度限位的作用。
47.插槽110的槽底110处还设置有弹性结构14,该弹性结构14位于嵌件13与槽底110的间隙中,弹性结构14的伸缩方向沿插槽110的轴向设置。当需要将第二连接结构12与第一连接结构11分离时,对第二连接结构12施加朝向插槽110的槽底111的力,第二连接结构12朝向槽底111运动,压缩弹性结构14,在对第二连接结构12施加向外拔出的力时,弹性结构14的恢复力可作用在第二连接结构12上,对拔出第二连接结构12起到助力的作用。
48.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结构14可采用但不限于硅胶或tpu材质。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穿戴主体15、带体16、第一连接结构11,第一连接结构11的内端与穿戴主体15固定;
51.第一连接结构15的外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0;
52.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嵌件13,其具有插孔130,带体16插入至插孔130中,可实现带体16与嵌件13连接,嵌件13插入至插槽110中,实现嵌件13与穿戴主体15连接,进而可实现带体16与穿戴主体15连接。
53.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第一连接结构11的外端面上开设有插槽110,将第一连接结构11与穿戴主体15连接,嵌件13可插入至插槽110中,带体16可插入至嵌件13中,插槽110内侧壁的压力作用在嵌件13上,使得嵌件13将插入的带体16夹持,从而实现了穿戴主体15和带体16的连接。
54.当需要将带体16与穿戴主体15拆卸时,在带体16的长度方向施加向外拔出的力,且当该施加的力量大于带体16受到的摩擦力时,带体16可从嵌件13中拔出,进而实现带体16与穿戴主体15分离。
55.关于嵌件13以及插槽110的其他优选设计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一中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5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