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及电动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4850发布日期:2022-01-05 12: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及电动雨伞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雨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及电动雨伞。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cn 204635318 u公开了一种螺旋杆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结构为:至少包括第一中棒和套接在所述第一中棒的外壁上的第二中棒,所述第二中棒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一中棒的顶端设有带第一通孔的第一内塞,在所述第二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二内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棒内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中棒内设有带外螺纹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内塞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动力装置连接,驱动动力装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所述螺杆沿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下运动。还包括套在所述第二中棒的外壁上的第三中棒,所述第三中棒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三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三内塞,在所述第二内塞上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三中棒内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内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穿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所述第二中棒内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绕过设在所述第二内塞上的支点后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连接;所述螺杆内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一拉绳的避让空间。
3.上述的这种螺旋杆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伞的中棒的撑开是通过第一支撑件、螺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拉绳结构实现的。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第一,拉绳结构易疲劳,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不能完全撑开的问题;第二,拉绳容易断,一旦断掉要维修就比较麻烦;第三,拉绳的结构零部件多,故障点也更多,容易损坏出故障。为此,很多本行业的人都想通过再用一根螺杆代替拉绳,但是因为第二中棒内的螺杆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该螺杆的内壁具有用于与拟增加的螺杆匹配的内螺纹,外壁还具有与第一支撑件匹配的外螺纹,再加上该螺杆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整个螺杆结构就需要做的很粗,才能够容置增加的螺杆,但是这样的伞中棒就不美观,并且改变了现有的伞的形态,这种改变不管于本行业人员还是消费者而言,接受度都比较低;人们仍然在探索寻求一种不改变现有的第二中棒内的螺杆和中棒的尺寸,但是又能使用螺杆代替拉绳的比较牢固的中棒驱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零部件更少的、不改变伞中棒的尺寸的同时,结构更加牢固的、使用寿命更长的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
5.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零部件更少的、不改变伞中棒的结构的同时,结构更加牢固的、使用寿命更长的电动雨伞。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包括中棒结构,所述中棒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套接设置的第一中棒、第二中棒、第三中棒和位于第一中棒下
端的手柄,在所述第一中棒、第二中棒、第三中棒内分别设有相互螺接的第一螺管、第二螺管和螺杆,所述手柄内设有电机和电源,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螺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中棒结构伸张或者收缩,所述第二螺管的外壁设有具有预定螺距d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一螺管配合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的螺牙所对应的第二螺管的内壁处设有凹槽,若干凹槽形成与螺杆配合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7.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管的横截面是圆形或者是跑道型。
8.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雨伞,包括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上蜂巢、下蜂巢、伞主骨、伞支骨,以及设置在伞主骨和伞支骨之间的收伞弹,所述上蜂巢套设在所述第三中棒上端,所述下蜂巢套设在所述第三中棒下端,所述伞主骨设置在所述上蜂巢上,所述伞支骨设置在所述伞主骨和下蜂巢之间,所述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为上述的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
9.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中棒结构,所述中棒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套接设置的第一中棒、第二中棒、第三中棒和位于第一中棒下端的手柄,在所述第一中棒、第二中棒、第三中棒内分别设有相互螺接的第一螺管、第二螺管和螺杆,所述手柄内设有电机和电源,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螺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中棒结构伸张或者收缩,所述第二螺管的外壁设有具有预定螺距d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一螺管配合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的螺牙所对应的第二螺管的内壁处设有凹槽,若干凹槽形成与螺杆配合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螺管转动,第一螺管带动所述第二螺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螺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中棒结构实现伸张或者收缩;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螺管的外螺纹的螺牙所对应的第二螺管的内壁处设有凹槽,若干凹槽形成与螺杆配合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螺管的内壁的内螺纹是向外螺纹的螺牙处凹陷的凹槽构成的,在相同的第二螺管的外管径下,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二螺管中空的管径更大,这样就能容置直径更大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直径就可以做的更大,螺杆就不至于过细而弯折;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原有的第二螺管外管径和中棒的尺寸的前提下,将拉绳结构改为螺杆,采用三螺杆的结构形式,零部件更少,在不改变伞中棒的尺寸的同时,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伞打开)。
11.图2是图1中的第二螺管的部分剖视图。
12.图3是第一螺管、第二螺管和螺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请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揭示的是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地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包括中棒结构,所述中棒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套接设置的第一中棒2、第二中棒3、第三中棒4和位于第一中棒2下端的手柄5,所述第三中棒4可相对于第二中棒3上下滑动,所述第二中棒3可相对于第一中棒上下滑动2,在所述第二中棒3的顶端设有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内塞30,在所述第一中棒2、第二中棒3、第三中棒4内分别设有相互
螺接(螺接即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管21、第二螺管31和螺杆41,所述第二螺管3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杆41螺纹连接,所述手柄5内设有电机51、电源52、电子开关53和按钮54,所述电机51、电子开关53和按钮54均与所述电源52电性连接,所述电机51与所述第一螺管21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机51用于驱动中棒结构伸张或者收缩,所述第二螺管31的外壁设有具有预定螺距d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一螺管21配合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的螺牙32所对应的第二螺管31的内壁处设有凹槽34,若干凹槽34形成与螺杆41配合螺纹连接的内螺纹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螺管31的外螺纹的螺牙32所对应的第二螺管31的内壁处设有凹槽34,若干凹槽34形成与螺杆41配合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螺管31的内壁的内螺纹是向外螺纹的螺牙32处凹陷的凹槽34构成的,在相同的第二螺管31的外管径下,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二螺管31中空的管径更大,这样就能容置直径更大的螺杆41,所述螺杆41的直径就可以做的更大,螺杆41就不至于过细而弯折;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原有的第二螺管31外管径和中棒的尺寸的前提下,将拉绳结构改为螺杆41,采用三螺杆的结构形式,零部件更少,在不改变伞中棒的尺寸的同时,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
15.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管31的横截面是圆形或者是跑道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管31的横截面是跑道型。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雨伞,包括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上蜂巢61、下蜂巢62、伞主骨63、伞支骨64,以及设置在伞主骨63和伞支骨64之间的收伞弹簧65,所述上蜂巢61套设在所述第三中棒4上端,所述下蜂巢62套设在所述第三中棒4下端,所述伞主骨63设置在所述上蜂巢61上,所述伞支骨64设置在所述伞主骨63和下蜂巢62之间,所述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为上述的电动雨伞中棒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按下按钮54并保持,所述电机51被驱动,所述第一螺管21在电机51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螺管31旋转并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螺杆41旋转并向上移动,如此便能达到第一中棒2、第二中棒3和第三中棒4全部张开,在第三中棒3的作用下,伞主骨63和伞支骨64撑开,收伞弹簧65撑开储能,此时伞处于撑开的状态。松开收缩的按钮54,所述第一螺管21停止转动。而当需要收伞时,再次按下所述按钮54并保持,所述第一螺管21沿反方向旋转,第二螺管31和螺杆41向下运动,在收伞弹簧65的作用下,所述下蜂巢62下拉,第一中棒2、第二中棒3和第三中棒4全部收缩,从而伞实现收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