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9075发布日期:2021-11-25 12:5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


背景技术:

2.春秋服装的消费需求:春秋天气较寒冷,保暖是必备需求;新颖、时尚、个性、有型等符合审美的外观需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延展性、透气性、轻薄化、亲肤性等舒适性需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二大因素;性价比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三大因素。
3.针织上衣是采用由线圈串套而成的针织面料,结构比较蓬松,优点是手感柔软、透气性好、延展性好、保暖性好,缺点是易起球、易变形,适合在春秋季节、气温大约在10

20℃的情况下穿着,而梭织上衣是采用由经纬交织而成的梭织面料,结构平整紧密,优势是不易起球、不易变形,缺点是手感粗硬、透气性差、延展性差、保暖性差,不适合在春秋季节、气温大约在10

20℃的情况下穿着。因此市场上的春秋上衣常采用针织上衣,主流做法有两种:
4.(1)选用针织卫衣布的方案:拥有的毛圈组织可获得良好的透气性、延展性和保暖性,但毛圈组织非常松散,导致在穿着和洗涤时易掉毛、易变形,卫衣反面毛圈凸起,有钩丝、抽丝风险,同时卫衣布一般含有涤棉材质,一方面涤棉纠结在一起易起球,另一方面棉材质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水洗掉色问题。
5.(2)选用针织夹丝布、空气层的方案:面层、底层一般选用26s

60s的精梳棉,中间绑纱层一般选用75d

150d的涤纶纱,形成了棉夹涤的结构,比卫衣布组织更紧密,不仅亲肤性良好,而且挺括度和保型性得到大大提升,也基本规避了掉毛的问题,但涤棉材质的存在,相互纠结在一起易起球,且面底层为棉材质,依然存在易变形、易起球和水洗掉色问题。
6.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保暖性好、可正反面使用的梭织四面弹上衣。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9.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包括由面料拼接而成的上衣本体,所述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以梭织的方式交织而成,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第一经纱、所述第二经纱以及第二纬纱均为包芯纱,包芯纱为氨纶纱包覆涤纶纱,所述第一纬纱为涤纶纱,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一经纱以平纹组织交织并形成所述面料的主体区,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交替沉浮在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上,所述第二纬纱位于所述面料的第一表面的位置形成第一花纹,所述第二纬纱位于所述面料的第二表面的位置形成第二花纹,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花纹和第二花纹构成所述面料的纹路区,所述第二经纱于主体区与所述第一纬纱交织,所述第二经纱于所述纹路区与所述第二纬纱交织且交织位置位于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二表面,每个第二花纹与多根所述第二经纱交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第二经纱之间设有多根所述第一经纱。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体区和所述纹路区均为多个,相邻所述主体区之间设有所述纹路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纹路区包含两条所述第二纬纱。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涤纶纱为75d/72f的涤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纱的规格为40d。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经纱之间设有四根所述第一经纱。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第一花纹与四根所述第一经纱交织,每个所述第二花纹与六根所述第二经纱交织。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以平纹组织交织并形成面料的主体区,采用平纹组织,平整紧密,结构稳定,第二纬纱沿纬向交替沉浮在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上,在面料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花纹,在面料的第二表面形成第二花纹,面料做成的上衣本体可以两面使用,第一经纱、第二经纱以及第二纬纱均含有氨纶,使得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保证运动自如,第二纬纱沿纬向交替沉浮在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可以在面料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花纹浮线,在面料的第二表面形成第二花纹浮线,使得面料变得较为蓬松,能够保留大量的空气,赋予面料较好的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循环单元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第一经纱11
ꢀꢀꢀꢀꢀꢀꢀꢀꢀꢀꢀꢀꢀꢀꢀꢀꢀꢀꢀꢀ
第二经纱12
21.第一纬纱21
ꢀꢀꢀꢀꢀꢀꢀꢀꢀꢀꢀꢀꢀꢀꢀꢀꢀꢀꢀꢀ
第二纬纱22
22.主体区100
ꢀꢀꢀꢀꢀꢀꢀꢀꢀꢀꢀꢀꢀꢀꢀꢀꢀꢀꢀꢀꢀ
第二表面101
23.纹路区200
ꢀꢀꢀꢀꢀꢀꢀꢀꢀꢀꢀꢀꢀꢀꢀꢀꢀꢀꢀꢀꢀ
第一花纹201
24.第二花纹20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图标11处这种类型的填充块代表第一经纱11,12处这种类型的填充块代表第二经纱12,21处类型的方块代表第一纬纱21,22处类型的填充块代表第二纬纱22,第二纬纱22在第二表面101处形成第二花纹202,201处方框内的区域为第一花纹201,其位置在第一表面,被遮挡,在图2中以虚线方框示出。
26.参照图1至图2,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包括由面料拼接而成的上衣本体,拼接具体可以采用缝接。所述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以梭织的方式交织而成,经纱包括第一经纱11和第二经纱12,纬纱包括第一纬纱21和第二纬纱22,所述第一经纱11、所述第二经纱12以及第二纬纱22均为包芯纱,包芯纱为氨纶纱包覆涤纶纱,氨纶纱采用螺旋地方式绕设在涤纶纱上,氨纶纱赋予面料在一个平面的四个方向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纬纱21为涤纶
纱,所述第一纬纱21与所述第一经纱11以平纹组织交织并形成所述面料的主体区100。所述第二纬纱22沿纬向交替沉浮在所述第一经纱11和所述第二经纱12上,所述第二纬纱22位于所述面料的第一表面的位置形成第一花纹201(在图2中被遮挡,以粗线虚线框示出),所述第二纬纱22位于所述面料的第二表面101的位置形成第二花纹202,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01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为面料的正面,第二表面101为面料的反面。第一花纹201和第二花纹202构成所述面料的纹路区200,所述第二经纱12于主体区100与所述第一纬纱21交织,所述第二经纱12于所述纹路区200与所述第二纬纱22交织且交织位置位于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二表面101,相比于第一花纹201,第二花纹202在纬向上的长度更长,每个第二花纹202与多根所述第二经纱12交织,通过第二经纱12对应第二花纹202进行限位,将第二花纹202的部位位置压在第一经纱11上,保证花纹的稳定性和整个面料坚牢度。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第二经纱12之间设有多根所述第一经纱11,在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二经纱12之间设有四根所述第一经纱11,在一个循环单元中,第一经纱11为二十四根,第二经纱12为六根。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体区100和所述纹路区200均为多个,相邻所述主体区100之间设有所述纹路区200。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纹路区200包含两条所述第二纬纱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第一花纹201与四根所述第一经纱11交织,每个所述第二花纹202与六根所述第二经纱12交织。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涤纶纱为75d/72f的涤纶拉伸变形丝(即dty),所述氨纶纱的规格为40d。选用的dty纺纱方式,涤纶长丝通过假捻变形法获得类似棉纤维的天然转曲,蓬松的纱线结构使面料获得柔韧的手感,有利于提升透气性、亲肤性和保型性。涤纶纱的规格为75d/72f,丹尼数小和纤维f数较高,赋予底层柔韧的触感,进一步提升亲肤性和保型性,优选地,纱线采用半消光,赋予面料自然柔和的光泽,比较美观耐看,且可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本实用新型中的d,业界亦称为丹尼尔数,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其中的f,其系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
31.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