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9102发布日期:2021-12-25 00:5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服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171128.x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风天气的运动上衣,包括上衣本体、领口,所述上衣本体由一体制成,所述的上衣本体为套头外套,所述领口为鸡心领,所述上衣本体由内层和外层构成,所述内层由贴近皮肤的紧身内层制成,所述外层由隔热柔软的轻质宽松材料制成,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采用有机胶水进行粘合,所述的粘合方式为点状粘合,公开了一般现有运动上衣;但是实际使用时,运动上衣位于人体衣肘部和人体腕部容易磨损损坏,导致上衣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其解决了运动上衣位于人体衣肘部和人体腕部容易磨损损坏,导致上衣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包括上衣本体、设于上衣本体底部且用于收紧上衣本体腰部的弹性带、设于用于人体头部通过的领口和设于上衣本体横向两侧的袖管,所述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肘部和人体腕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由多根纬线和经线纵横交织而成,所述纬线为尼龙纱,所述经线为亚麻纱,所述上衣本体后端面底部设有吸汗面料层,所述吸汗面料层表面设有多个孔眼。
5.进一步的,所述吸汗面料层包括多个第一纱线和位于第一纱线之间的第二纱线,多个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沿着纬向顺序弯曲成圈相互串套,所述第一纱线由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尼龙线和涤纶线加捻而成。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50d。
8.进一步的,所述吸汗面料层为单面网眼纱罗组织。
9.进一步的,所述吸汗面料层由上到下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吸汗面料层形状为梯形。
10.进一步的,所述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肘部处的耐磨层形状为圆形,所述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腕部的耐磨层为环形。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运动修身型上衣,通过耐磨层的设置,其中由于耐磨层为尼龙纱和亚麻纱纵横交织而成,该编织结构耐磨性强,并且耐磨层中的尼龙纱韧性和强度高,使其耐磨性增强,长期使用不易磨损损坏,该耐磨层设置于上衣本体上位于人体肘部和人体腕部位置,减缓上衣本体上位于人体肘部和人体腕部位置磨损,解决了运动上衣位于人体衣肘部和人体腕部容易磨损损坏,导致上衣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与亚麻纱交织后,亚麻纱兼顾耐磨性能的同时,可增强耐磨层的抑菌性能,可避免尼龙纱吸湿低的缺点,提升该耐磨层的吸湿性,使耐磨层舒适性更好;吸汗面料层的设置,其中由于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的衣服通常对穿
着的裤子进行覆盖,该衣服如未进行透气设计,容易导致闷热出汗,上衣本体后端面底部的多个孔眼,可增加上衣本体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部位的透气性能,避免使用时容易闷热的缺点。
13.第一纱线由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的设置,其中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部位持续出汗,吸汗面料层持续吸汗,普通棉质材料面料没有抗菌性能,容易滋生细菌,由于吸汗面料的第一纱线为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其中第一纱线含有竹炭纤维,竹炭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防螨和防臭性能,使用时吸汗面料不易滋生细菌,并且第一纱线含有粘胶纤维,使吸汗面料贴身性好,更柔软。
14.第二纱线为尼龙线和涤纶线加捻而成的设置,其中涤纶线可增强吸汗面料层的快干性能,使用时干爽,吸汗面料层粘附汗液时衣服容易风干,并且尼龙线可增加吸汗面料层耐磨性和平顺性。
15.第二纱线为50d的设置,第二纱线纱支粗细是50d,该纱线纱支偏细,使面料柔顺性好。
16.吸汗面料层为单面网眼纱罗组织的设置,表面具有多个孔眼,使用时透气性好,该结构具有一个孔眼带来的多孔性,可抑制汗液的扩散和吸收,并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皮肤干燥的缺点,可以及将汗液散发,使用时吸汗面料层更干爽。
17.吸汗面料层由上到下面积逐渐减小,吸汗面料层形状为梯形的设置,由于人体后背底部易流汗区域集中在中部,该设置方式可节省布料,且对透气性影响小。
18.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肘部处的耐磨层形状为圆形的设置,由于圆形对上衣位于人体肘部处覆盖性好,利于对上衣位于人体肘部处面料进行有效保护;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腕部的耐磨层为环形的设置,人体腕部活动范围大,环形设置的耐磨层,对上衣本体位于人体腕部的面料保护性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局部组织结构平面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汗面料层局部组织结构平面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修身型上衣,包括上衣本体1、设于上衣本体1底部且用于收紧上衣本体1腰部的弹性带2、设于用于人体头部通过的领口4和设于上衣本体1横向两侧的袖管3,所述上衣本体1位于人体肘部和人体腕部设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由多根纬线51和经线52纵横交织而成,该纵横交织方式为现有常规编织技术,在此不予赘述;所述纬线51为尼龙纱,所述经线52为亚麻纱,所述上衣本体1后端面底部设有吸汗面料层6,所述吸汗面料层6表面设有多个孔眼6a;上述弹性带、为尼龙纱的纬线以及为亚麻纱的经线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26.通过耐磨层的设置,其中由于耐磨层为尼龙纱和亚麻纱纵横交织而成,该编织结构耐磨性强,并且耐磨层中的尼龙纱韧性和强度高,使其耐磨性增强,长期使用不易磨损损坏,与亚麻纱交织后,亚麻纱兼顾耐磨性能的同时,可增强耐磨层的抑菌性能,可避免尼龙纱吸湿低的缺点,提升该耐磨层的吸湿性,使耐磨层舒适性更好;吸汗面料层的设置,其中由于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的衣服通常对穿着的裤子进行覆盖,该衣服如未进行透气设计,容易导致闷热出汗,上衣本体后端面底部的多个孔眼,可增加上衣本体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部位的透气性能,避免使用时容易闷热的缺点。
27.所述吸汗面料层6包括多个第一纱线61和位于第一纱线61之间的第二纱线62,多个所述第一纱线61和第二纱线62沿着纬向顺序弯曲成圈相互串套,所述第一纱线61由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该混纺比例可以为1:1,或替换为其它比例,该混纺方式和混纺材料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28.人体背部位于腰部处部位持续出汗,吸汗面料层持续吸汗,普通棉质材料面料没有抗菌性能,容易滋生细菌,由于吸汗面料的第一纱线为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其中第一纱线含有竹炭纤维,竹炭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防螨和防臭性能,使用时吸汗面料不易滋生细菌,并且第一纱线含有粘胶纤维,使吸汗面料贴身性好,更柔软。
29.所述第二纱线62为尼龙线621和涤纶线622加捻而成,采用尼龙线和涤纶线加捻而成的第二纱线,其中涤纶线可增强吸汗面料层的快干性能,使用时干爽,吸汗面料层粘附汗液时衣服容易风干,并且尼龙线可增加吸汗面料层耐磨性和平顺性;所述第二纱线62为50d;使面料柔顺性好。
30.所述吸汗面料层为单面网眼纱罗组织,吸汗面料层为单面网眼纱罗组织的设置,表面具有多个孔眼,使用时透气性好,该结构具有一个孔眼带来的多孔性,可抑制汗液的扩散和吸收,并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皮肤干燥的缺点,可以及将汗液散发,使用时吸汗面料层更干爽;上述尼龙线和涤纶线为现有常规材料,该加捻方式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予赘述。
31.所述吸汗面料层6由上到下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吸汗面料层6形状为梯形;由于人体后背底部易流汗区域集中在中部,该设置方式可节省布料,且对透气性影响小。
32.所述上衣本体1位于人体肘部处的耐磨层5形状为圆形;由于圆形对上衣位于人体肘部处覆盖性好,利于对上衣位于人体肘部处面料进行有效保护。所述上衣本体1位于人体腕部的耐磨层5为环形,人体腕部活动范围大,环形设置的耐磨层,对上衣本体1位于人体腕部的面料保护性好。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7.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