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3419发布日期:2022-01-26 19:0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


背景技术:

2.登山鞋是专门为爬山和旅行而设计制造的鞋子,非常适合户外运动。防水性是现代登山鞋的首要功能,其防水透气性是一般运动鞋无法比拟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穿着各类运动鞋日益成为流行的时尚,随后军靴也加入其中。这时运动鞋被称为“旅游鞋”成为旅行者们的选择对象,军靴则成为那些酷爱野外生存和户外运动者的首选用品。其实无论是运动鞋(主要是慢跑鞋或网球鞋)还是军靴都不是非常适合户外运动的。从上个世纪开始,欧洲就已开始流行专门为爬山和旅行而设计制造的专业登山鞋。
3.现有的登山鞋大多都是在鞋底开设防滑凹槽进行防滑,防滑效果较差,难以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登山者登山时鞋底打滑容易造成登山者摔倒,对身体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造成登山者滚下山,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解决了现有的登山鞋大多都是在鞋底开设防滑凹槽进行防滑,防滑效果较差,难以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包括鞋面,所述鞋面内壁滑动连接有鞋垫,所述鞋垫背面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鞋垫背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鞋垫背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所述鞋面正面固定连接有鞋底,且鞋底背面与鞋垫正面相搭接,所述鞋底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条,所述鞋底顶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与鞋底正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正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柱,所述锥形柱表面滑动连接有气囊,且气囊正面与槽口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滑柱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正面与鞋垫背面相搭接,且挡板正面与限位板背面固定连接设置。
7.优选的,所述鞋面顶面与内壁顶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气网,所述鞋面右侧与内壁右侧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气网。
8.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网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透气网分别位于鞋面的顶面与底面。
9.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通孔均位于鞋底正面。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垫的体积大于第二防滑垫体积,且第一防滑垫与第二防滑垫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11.优选的,所述挡板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登山者脚部给予鞋垫压力,使得鞋垫挤压槽口内的挡板、限位板和气囊,使滑柱推动锥形柱插入土内,同时,通过防滑条与地面接触,使得登山鞋与地面接触更紧密,再通过鞋垫表面设置的防滑凹槽、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配合使用,使得登山者脚部与登山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给登山者登山时提供良好的防滑作用;实现了便于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登山时鞋底打滑造成登山者摔倒,避免了对登山者身体造成伤害,避免了严重时造成登山者滚下山,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14.2、该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通过第一透气网与第二透气网配合使用,提高登山鞋的通气效果;实现了便于对登山者脚部进行透气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长期脚部不透气造成登山者脚部细菌滋生,避免了因细菌滋生造成登山者患上脚部皮肤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等测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正等测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而结构剖视图。
19.图中:1鞋面、2鞋垫、3第一防滑垫、4第二防滑垫、5鞋底、6通孔、7防滑条、8槽口、9滑柱、10锥形柱、11气囊、12防滑凹槽、13第一通槽、14第一透气网、15第二通槽、16第二透气网、17挡板、1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3与图4,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包括鞋面1,鞋面1内壁滑动连接有鞋垫2,鞋垫2背面开设有防滑凹槽12,鞋垫2背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3,第一防滑垫3的体积大于第二防滑垫体积,且第一防滑垫3与第二防滑垫4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使得鞋垫2与登山者脚部摩擦力增大,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鞋垫2背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4,鞋面1正面固定连接有鞋底5,且鞋底5背面与鞋垫2正面相搭接,鞋底5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条7,鞋底5顶面开设有槽口8,槽口8内壁与鞋底5正面贯穿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通孔6均位于鞋底5正面,通孔6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柱9,滑柱9正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柱10,锥形柱10表面滑动连接有气囊11,且气囊11正面与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滑柱9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7,挡板1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便于挡板17推动滑柱9和锥形柱10滑出与底面接触,且挡板17正面与鞋垫2背面相搭接,且挡板17正面与限位板18背面固定连接设置,登山者脚部给予鞋垫2压力,使得鞋垫2挤压槽口8内的挡板17、限位板18和气囊11,使滑柱9推动锥形柱10插入土内,同时,通过防滑条7与地面接触,使得登山鞋与地面接触更紧密,再通过鞋垫表面设
置的防滑凹槽12、第一防滑垫3和第二防滑垫4配合使用,使得登山者脚部与登山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给登山者登山时提供良好的防滑作用;实现了便于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登山时鞋底打滑造成登山者摔倒,避免了对登山者身体造成伤害,避免了严重时造成登山者滚下山,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2.实施例二:参照图2-4,一种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包括鞋面1,鞋面1内壁滑动连接有鞋垫2,鞋垫2背面开设有防滑凹槽12,鞋垫2背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3,第一防滑垫3的体积大于第二防滑垫体积,且第一防滑垫3与第二防滑垫4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使得鞋垫2与登山者脚部摩擦力增大,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鞋垫2背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4,鞋面1正面固定连接有鞋底5,且鞋底5背面与鞋垫2正面相搭接,鞋底5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条7,鞋底5顶面开设有槽口8,槽口8内壁与鞋底5正面贯穿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通孔6均位于鞋底5正面,通孔6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柱9,滑柱9正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柱10,锥形柱10表面滑动连接有气囊11,且气囊11正面与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滑柱9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槽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7,挡板1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便于挡板17推动滑柱9和锥形柱10滑出与底面接触,且挡板17正面与鞋垫2背面相搭接,且挡板17正面与限位板18背面固定连接设置,登山者脚部给予鞋垫2压力,使得鞋垫2挤压槽口8内的挡板17、限位板18和气囊11,使滑柱9推动锥形柱10插入土内,同时,通过防滑条7与地面接触,使得登山鞋与地面接触更紧密,再通过鞋垫表面设置的防滑凹槽12、第一防滑垫3和第二防滑垫4配合使用,使得登山者脚部与登山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给登山者登山时提供良好的防滑作用;实现了便于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登山时鞋底打滑造成登山者摔倒,避免了对登山者身体造成伤害,避免了严重时造成登山者滚下山,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3.鞋面1顶面与内壁顶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13,第一通槽1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气网14,鞋面1右侧与内壁右侧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15,第二通槽15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气网16,第一透气网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透气网14分别位于鞋面1的顶面与底面,通过第一透气网14与第二透气网16配合使用,提高登山鞋的通气效果;实现了便于对登山者脚部进行透气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长期脚部不透气造成登山者脚部细菌滋生,避免了因细菌滋生造成登山者患上脚部皮肤病。
24.在使用时:登山者脚部给予鞋垫2压力,使得鞋垫2挤压槽口8内的挡板17,使得挡板17挤压限位板18,使得限位板18挤压气囊11,使滑柱9推动锥形柱10沿通孔6滑动,使得锥形柱10插入土内,同时,通过防滑条7与地面接触,使得登山鞋与地面接触更紧密,再通过鞋垫表面设置的防滑凹槽12、第一防滑垫3和第二防滑垫4配合使用,使得登山者脚部与登山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给登山者登山时提供良好的防滑作用。
25.综上所述,该具有高效防滑功能的登山鞋,登山者脚部给予鞋垫2压力,使得鞋垫2挤压槽口8内的挡板17、限位板18和气囊11,使滑柱9推动锥形柱10插入土内,同时,通过防滑条7与地面接触,使得登山鞋与地面接触更紧密,再通过鞋垫表面设置的防滑凹槽12、第一防滑垫3和第二防滑垫4配合使用,使得登山者脚部与登山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登山者脚部不易打滑,给登山者登山时提供良好的防滑作用;实现了便于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目标,避免了登山者登山时鞋底打滑造成登山者摔倒,避免了对登山者身体造成伤害,避免了严重时造成登山者滚下山,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的登山鞋大
多都是在鞋底开设防滑凹槽进行防滑,防滑效果较差,难以在登山者登山时起来良好的防滑效果的问题。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