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3738发布日期:2021-12-08 20: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服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婴儿用防护套。


背景技术:

2.新生儿保温箱(暖箱)是新生儿科的常用设备,它主要是可以模拟子宫的环境,保持患儿的舒适。另外保温箱(暖箱)还可以维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它可以减少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可以方便设备的一些安放和医护人员的某些检查操作。需要放在保温箱的一些新生儿包括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性的疾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危重的新生儿以及蓝光照射等一些新生儿,这些都是建议在保温箱中进行治疗的,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3.当婴儿被放置在保温箱中后,婴儿的手臂和/或脚会乱动,导致打到或踢到暖箱内壁而导致手或脚受伤。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穿戴在婴儿的手臂或者腿上从而保护手掌或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婴儿在暖箱乱动而打到或踢到暖箱内壁而导致受伤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婴儿用防护套,包括:
8.防护套体,所述防护套体开设有带开口的内腔,所述内腔用于包裹婴儿手臂及手掌,或者包裹婴儿腿部及脚;
9.第一收口部,所述第一收口部设置在所述防护套体上位于开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并用于收紧所述开口;
10.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开设在所述防护套体上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的外表面上;
11.封口部,所述封口部开设在所述操作口的边缘,并用于密封所述操作口。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收口部包括: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的外表面上;
13.第一粘扣带,所述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粘扣子带和第一粘扣母带,所述第一粘扣子带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的外表面;
14.所述第一粘扣母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绑带背离所述防护套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粘扣子带相配。
15.进一步,所述封口部包括拉链,所述拉链沿垂直于所述防护套体的轴向设置。
16.进一步,所述婴儿用防护套还包括第二收口部,所述第二收口部位于所述第一收口部和所述封口部之间,所述第二收口部包括:
17.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的外表面上;
18.第二粘扣带,所述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粘扣子带和第二粘扣母带,所述第二粘扣子带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的外表面;
19.所述第二粘扣母带设置在所述第二绑带背离所述防护套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粘扣子带相配。
20.进一步,所述防护套体在铺平状态下为长条形。
21.进一步,所述防护套体包括里料层,以及
22.防水透气层,所述防水透气层设置在所述里料层背离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防水透气层表面设有微孔。
23.进一步,所述里料层为棉布材质;所述防水透气层为聚氨酯复合材料。
24.进一步,所述防水透气层与所述里料层之间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为纯亚麻纱材质。
25.进一步,所述防水透气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黏连层。
26.进一步,所述黏连层为热熔胶材料。
27.进一步,所述基层与所述里料层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
28.进一步,所述柔性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婴儿用防护套,本方案中通过婴儿用防护套穿戴在婴儿的手部(或腿上),将防护套体套设在手臂(或小腿)上,使手掌(或脚)位于防护套体的内腔中,这样防护套体将手部(或脚部)进行保护,通过第一收口部进行收口,使防护套体能固定在婴儿手臂(或腿部)上,这样防护套体不会脱落。当婴儿在保温箱内乱动时,防护套体使手臂(或脚)和保温箱内壁隔开,防止婴儿乱动时而打到或踢到暖箱内壁而导致受伤。同时,当要对婴儿的手掌进行检查时,可以打开封口部,将婴儿的手掌部(或脚)露出来,方便进行检查或者注射输液等操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的实施例的防护套体的剖视图。
33.图中各标号:100、防护套体;110、开口;120、套手区;130、袖筒区;140、里料层;150、基层;160、防水透气层;170、黏连层;180、柔性缓冲层;200、第一收口部;210、第一绑带;220、第一粘扣带;221、第一粘扣子带;222、第一粘扣母带;300、操作口;400、封口部;500、第二收口部;510、第二绑带;520、第二粘扣带;521、第二粘扣子带;522、第二粘扣母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用防护套,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用防护套,用于穿戴在婴儿的手部或脚部,并对婴儿的手部或脚部进行保护。所述婴儿用防护套包括防护套体100,第一收口部200,操作口300,以及封口部400。所述防护套体100开设有带开口110的内腔(图中未标注),
所述内腔用于包裹婴儿手臂及手掌,或者内腔用于包裹婴儿腿部及脚;为方便结构描述以防护套体100开设开口110的一端为首端,以远离开口110的另一端为尾端,使用时婴儿手部从首端的开口110进入到内腔,再到尾端。所述第一收口部200设置在所述防护套体100上位于开口110一端的外表面上,并用于收紧所述开口110。所述操作口300开设在所述防护套体100上背离所述开口110的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封口部400开设在所述操作口300的边缘,并用于密封所述操作口300。具体为所述第一收口部200设置在防护套体100首端的外表面上,所述操作口300开设在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尾端的表面上。
36.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婴儿用防护套穿戴在婴儿的手部(或腿上),将防护套体套设在手臂(或小腿)上,使手掌(或脚)位于防护套体的内腔中,这样防护套体将手部(或脚部)进行保护,通过第一收口部进行收口,使防护套体能固定在婴儿手臂(或腿部)上,这样防护套体不会脱落。当婴儿在保温箱内乱动时,防护套体使手臂(或脚)和保温箱内壁隔开,对婴儿的手和/或脚进行保护。防止婴儿乱动时而打到或踢到暖箱内壁而导致受伤。同时,当要对婴儿的手掌进行检查时,可以打开封口部,将婴儿的手掌部(或脚)露出来,方便进行检查或者注射输液等操作。同时,当要对婴儿的手掌进行检查时,可以打开封口部400,将婴儿的手掌部露出来,方便进行检查或者注射输液等操作。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使用在手部为例进行结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防护套体100包括套手区120和袖筒区130,所述套手区120和所述袖筒区130一体成型,所述袖筒区130的一端连接所述套手区120且另一端延伸至手肘位置或手臂位置,所述开口110开设在袖筒区130的首端。所述防护套体100撑开形成圆柱形,其袖筒区130的延伸方向为轴向。所述防护套体100在铺平状态下为长条形。
38.如图1、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所述第一收口部200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收口部200包括:第一绑带210,以及第一粘扣带220。所述第一绑带2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粘扣带220包括第一粘扣子带221和第一粘扣母带222,所述第一粘扣子带221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粘扣母带222设置在所述第一绑带210背离所述防护套体100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粘扣子带221相配。具体为,所述第一粘扣子带221沿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外圆周轮廓设置,所述第一绑带210和所述防护套体100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粘扣子带221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这样通过第一粘扣子带221和第一粘扣母带222配合相粘,能使开口110缩小到与手臂相配的大小,从而使防护套体100能固定在手臂上,不易脱落。
39.另外的实施例中(图示中未画出),所述第一收口部还可以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环绕所述开口一周设置。这样可以通过弹性带来固定。所述第一收口部还可以直接采用绑带,通过绑带打结,将防护套体能固定在手臂上。
40.本方案中的所述操作口300和封口部400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操作口300采用直线口,即直线口的开口110轮廓为一条直线,本实施中的所述封口部400包括拉链,所述操作口300沿垂直于所述防护套体100的轴向设置,所述拉链设置在所述操作口300的边缘。这样当要对婴儿的手掌进行检测或输液时,直接可拉开拉链,打开操作口300,露出手部进行检测或输液。当检测完成后,拉上拉链,从而关闭操作口300,对手部进行保护。
41.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可以开设为方形口,所述封口部包括一端缝制在防
护套体上的封盖布,封盖布可盖上操作口,所述封盖布和所述方形口的边缘缝制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可快速的打开或封盖操作口。
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防护套体100上的套手区120和袖筒区13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收口部500,所述第二收口部500作为套手区120和袖筒区130的区分处,使套手区120能容纳手掌,袖筒区130能容纳手臂。这样所述第二收口部500位于所述第一收口部200和所述封口部400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收口部500具体包括:第二绑带510,以及第二粘扣带520。所述第二绑带5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粘扣带520包括第二粘扣子带521和第二粘扣母带522,所述第二粘扣子带521连接在所述防护套体100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粘扣母带522设置在所述第二绑带510背离所述防护套体100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粘扣子带521相配。这样通过第二粘扣子带521和第二粘扣母带522配合相粘,能使套手区120和袖筒区130的连接处缩小到与手臂相配的大小,从而使防护套体100能固定在手臂上,不易脱落。
43.如图3所示,所述防护套体100包括里料层140,所述里料层140为棉布材质。里料层140贴近皮肤,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代替现有亚麻面料表面较为粗糙,穿戴不舒畅,感到生硬的缺点。婴儿在使用时更具舒适感。在里料层140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透气层160,对里料层140进行防水保护。本实施例的婴儿用防护套中,朝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朝向体外的一侧为外侧。
44.在所述防水透气层160与所述里料层140之间设置有基层150。基层150为纯亚麻纱编织而成,纯亚麻纱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防腐、抑菌、低静电等特性,因此亚麻织物成为能够自然呼吸的织品,基层150采用纯亚麻纱编织,利用透气,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45.所述防水透气层160与所述基层150之间设置有黏连层170。由于防水透气层160具有防水功能,因此不适用于缝制的制造方法,而采用黏连层170直接对所述防水透气层160与所述基层150进行粘接,使防水效果更好。
46.所述防水透气层160表面设有微孔(图示中未画出),所述防水透气层160为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特性、抗冲击性和耐腐蚀性。所述防水透气层160表面开设的微孔大小为:所述微孔大于汗气分子的大小,且小于水分子的大小;这样使得液态的水无法通过,而人体的汗气可以通过所述微孔顺利排出体外,由于贴近人体的气体会相对较热,压力会比体外气体大,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汗气就会自动排出。
47.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基层与所述里料层之间设置有柔性缓冲层180,柔性缓冲层180在婴儿乱动时,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很好的减轻了婴儿手打到或腿踢到内壁的冲击,保护了婴儿。所述柔性缓冲层180的材料为海绵。海绵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弹性,利用粘接到基层上,实用性强。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婴儿用防护套,将防护套体100套设在手臂上,使手掌位于防护套体100的内腔中,这样防护套体100将手部进行保护,通过第一收口部200进行收口,使防护套体100能固定在婴儿手臂上,这样防护套体100不会脱落。防护套体使手臂(或脚)和保温箱内壁隔开,对婴儿的手和/或脚进行保护。防止婴儿乱动时而打到或踢到暖箱内壁而导致受伤。同时,当要对婴儿的手掌进行检查时,可以打开封口部400,将婴儿的手掌部露出来,方便进行检查或者注射输液等操作。
4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