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5100发布日期:2022-01-12 06: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鞋子在鞋口的上边沿处普遍设置为包边或缝合边两种形式,缝合边由在鞋帮的内鞋面和外鞋面在上边沿处缝合而成,包边的设置一般是通过包边缝合鞋帮的内鞋面和外鞋面,从而减少内鞋面和外鞋面对人体脚部的剐蹭,但这种包边是露出在鞋帮外侧的,容易导致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包括,鞋底;鞋后帮,鞋后帮的下边沿与鞋底上端连接,鞋后帮包括内鞋面和外鞋面,内鞋面的外侧面与外鞋面的内侧面连接,外鞋面的上边沿向内翻折形成包边,包边覆盖内鞋面的上端,包边的外侧面与内鞋面的内侧面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鞋后帮围绕鞋底的轮廓设置,鞋后帮的下边沿与鞋底上端连接,鞋后帮包括内鞋面和外鞋面,内鞋面的外侧面与外鞋面的内侧面连接,即内鞋面和外鞋面共同围成鞋后帮的整体轮廓,外鞋面的上边沿向内翻折形成包边,包边覆盖内鞋面的上端,且包边的外侧面与内鞋面的内侧面抵接,相较于传统的包边设置,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在鞋口处设置的包边是外鞋面的延伸,且包边延伸至内鞋面的前端,包边的外侧面与内鞋面的前内侧面抵接,即包边与内鞋面的缝合处设置在鞋口的内侧,有利于实现包边与内鞋面的缝合处的隐藏,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整体美观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鞋后帮的上端包括向后翻折的弯折段,弯折段设置在鞋后帮的后端部。
7.后鞋帮的上端包括向后翻折的弯折段,且弯折段设置在鞋后帮的后端部,弯折段的设置可便于使用者的脚部顺着弯折段的弧度从鞋口处伸入鞋子的内腔,便于实现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穿着,向后翻折的弯折段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鞋后帮对人体的足部后跟的剐蹭,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鞋后帮的后端的高度高于鞋后帮的前端的高度,鞋后帮的上边沿从前端向后端呈弧形设置。
9.鞋后帮的后端的高度高于鞋后帮的前端的高度,即鞋后帮的后端较高,便于使用者提拉鞋后帮的后端,从而辅助使用者完成将脚伸入鞋子内腔的动作,有利于满足此类用户的穿着需求。鞋后帮的上边沿从前向后呈弧形设置,符合人体足部的形状,有利于减少鞋后帮对脚部运动的阻碍,提高使用者使用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填充层,内鞋面的外侧面与填充层的内侧
面抵接,填充层的外侧面与外鞋面的内侧面抵接,包边覆盖内鞋面和填充层的上端。
11.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还包括填充层,内鞋面的外侧面与填充层的内侧面抵接,填充层的外侧面与外鞋面的内侧面抵接,即填充层是夹在内鞋面和外鞋面之间的,填充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舒适性,填充层可作为缓冲层使用,有利于吸收使用者在穿着过程中对鞋后帮内侧的挤压力,增加使用者使用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舒适性。包边覆盖内鞋面和填充层的上端,即填充层是隐藏式设置的,有利于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鞋后帮后端的内侧面向后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鞋后帮的下端部。
13.鞋后帮后端的内侧面向后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鞋后帮的下端部,第一凹槽是针对足部的后跟设置的,当人体足部伸入鞋子的内腔后,第一凹槽与人体足部的后跟贴合,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与人体脚部的贴合性,提高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内鞋面、填充层和外鞋面为一体热压成型。
15.内鞋面、填充层和外鞋面采用一体热压成型,有利于减少三者连接产生的缝合线,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整体美观性,增加内鞋面、填充层和外鞋面的连接紧密性,有利于提高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填充层为泡棉。
17.具体的,填充层可设置为泡棉,利用泡棉的弹性和缓冲性能,有利于吸收使用者的脚部对鞋帮的挤压,对人体脚部在鞋子内腔的移动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边通过内鞋面与外鞋面的无缝反包工艺形成。
19.具体的,包边通过内鞋面与外鞋面的无缝反包工艺形成,即内鞋面和外鞋面的缝合线是隐藏在内鞋面的后侧的,有利于降低内鞋面与外鞋面处的缝合线对使用者脚部产生的剐蹭,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示出的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正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后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示出的鞋后帮的正视图;
26.图5为图3中示出的鞋后帮的剖视图。
27.附图中:100-鞋底;200-鞋后帮;210-内鞋面;220-外鞋面;221-包边;230-弯折段;
240-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34.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包括:鞋底100、鞋帮,鞋帮围绕鞋底100的轮廓设置,鞋帮包括鞋前帮和鞋后帮200,鞋前帮、鞋后帮200和鞋底100共同围成具有鞋口的内腔,使用者可将脚部穿过鞋口后伸入内腔,完成对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穿着。
35.参见图3-图5,具体的,鞋帮的下边沿与鞋底100的上端连接,如通过车缝、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鞋后帮200包括内鞋面210、填充层和外鞋面220,内鞋面210的外侧面与填充层的内侧面抵接,填充层的外侧面与外鞋面220的内侧面抵接,即内鞋面210的内侧面为与人体脚部贴合的贴合面,外鞋面220的外侧面为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外侧鞋面。需要说明的是,外侧指的是远离鞋口的一侧,内侧指的是靠近鞋口的一侧。
36.填充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舒适性,填充层可作为缓冲层使用,有利于吸收使用者在穿着过程中对鞋后帮200内侧的挤压力,增加使用者使用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舒适性。包边221覆盖内鞋面210和填充层的上端,即填充层是隐藏式设置的,填充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37.需要说明的是,内鞋面210和外鞋面220可采用纺织材料、网眼布、尼龙布等材料制
件,填充层可采用布料、或具有较好缓冲性能的泡棉、海绵材料等制件。内鞋面210、填充层和外鞋面220可采用一体热压成型制件,有利于减少三者连接处产生的缝合线,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整体美观性,增加内鞋面210、填充层和外鞋面220的连接紧密性,有利于提高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38.外鞋面220的上边沿向内翻折形成包边221,包边221覆盖内鞋面210和填充层的上端,即覆盖在内鞋面210的上边沿和填充层的上边沿设置,因此,填充层是隐藏设置的。包边221的外侧面与内鞋面210的内侧面连接,相较于目前鞋口处设置的包边是缝合内鞋面和外鞋面,或直接采用内鞋面和外鞋面缝合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边221结构为外鞋面220的延伸部分,包边221向内延伸覆盖在内鞋面210的内侧面,即外鞋面220与内鞋面210的缝合处是在鞋口内侧的,从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外侧不容易看到内鞋面210和外鞋面220的缝合处,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整体美观性。
39.具体的,包边221的形成可采用无缝反包的工艺,通过无缝反包工艺,内鞋面210与外鞋面220连接处的缝合边是隐藏在鞋后帮200内部的,内鞋面210和外鞋面220在鞋口内侧处形成的缝合处的针线为隐藏的,有利于减少该包边221对人体脚部的剐蹭。
40.进一步优选地,鞋后帮200的上端包括向后翻折的弯折段230,弯折段230设置在鞋后帮200的后端部。弯折段230是向后翻折的,使用者可便捷地将脚部沿着弯折段230的弧度从鞋口处伸入鞋子的内腔,便于实现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穿着,向后翻折的弯折段230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鞋后帮200对人体的足部后跟的剐蹭,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41.需要说明的是,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鞋口可采用袜套式设计、采用鞋舌系鞋带的设计等,此处不对其鞋口的具体设置形式作限定,鞋口的设置仅需满足可供人体脚部伸入鞋子内腔即可。
42.进一步优选地,鞋后帮200的后端的高度高于鞋后帮200的前端的高度,即鞋后帮200的后端较高,对于部分脚掌宽大或不愿系鞋带的用户,可通过提拉鞋后帮200的后端,从而完成将脚伸入鞋子内腔的动作,有利于满足此类用户的穿着需求。
43.鞋后帮200的上边沿从前向后呈弧形设置,弧形的设置较为符合人体足部的形状,有利于减少人体在穿着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在走动或运动过程中鞋后帮200对脚部的阻碍,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使用舒适性。
44.进一步优选地,鞋后帮200后端的内侧面向后凹陷形成第一凹槽240,第一凹槽240设置在鞋后帮200的下端部,第一凹槽240是针对人体足部的后跟设置的,当脚部伸入鞋子内腔后,第一凹槽240与人体足部的后跟贴合,在脚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凹槽240可勾住人体足部的跟部,第一凹槽24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该具有鞋口包边221结构与人体脚部的贴合性,提高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45.进一步优选地,具体的,鞋后帮200整体呈u型设置,u型设置符合人体脚部的形状,有利于增加鞋后帮200对人体脚部的包裹感,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该具有鞋口包边结构的鞋子的实用性。
4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