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

文档序号:28034619发布日期:2021-12-15 12: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头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


背景技术:

2.人们在进行自行车、摩托车运动以及滑雪运动等活动时,均需佩戴保护头部的头盔,避免由于失误导致摔倒时,对脆弱的头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由于从事各种活动使用要求不同,头盔的结构和式样很多,大部分头盔主要由盔壳、衬里和悬挂系统等构成,盔壳主要材质为金属、工程塑料、凯芙拉纤维等等,再碰撞时通过它的变形来吸收大部分冲击力,衬里材料一般具有吸汗、保暖、减震的功能,悬挂系统则是介于壳体与内衬之间的部分,通常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头型的差别。
3.但是在进行骑行运动时外界温度较高或者在滑雪运动时使用者运动升温,由于头盔的全方位保护状态,使用者头部不能得到良好散热,会引发使用者出汗,进而导致使用者感觉到不适,分散使用者注意力并影响运动效果。
4.申请号为“201711028008.9”,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摩托车头盔”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头盔,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通风口开关,通风口的设置可缓解使用者头部温度的提高,其将通风口设置在主体外壳的上表面,当使用者佩戴该头盔进行快速运动时,气流会主体外壳的顶部流过,进而以气流交换的方式带走使用者头部的热量,但是其气流交换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整体头部的升温,有很大的局限性。
5.申请号为“202020291426.8”,名称为“一种安全透气摩托车头盔”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头盔,包括头盔本体、进气机构和通风机构,头盔本体的外部为碳纤维结构,内侧为海绵,其外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套,两个安装套的中部设有面罩,头盔本体的底端设有围套,头盔本体的左端设有进气机构,头盔本体的右面中部排气孔内部设有排气扇,通过进气机构与排风散的配合,实现强制对头盔内部的换气,但是不仅其位置依旧不能覆盖整个头部,头部不同位置的散热能力不同,容易让使用者感到不适,且需要电力驱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6.因此人们亟需一种依靠自然风实现对头部的整体散热、散热效果好的自然风循环头盔。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依靠自然风实现对头部的整体散热且散热效果好。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壳、具有通风特性的缓冲夹层以及具有通风特性的内壳,所述外壳对应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壳对应使用者下颚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尺
寸。
9.优选的,所述缓冲夹层为具有大量镂空孔洞的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的孔洞朝向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朝向垂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孔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孔朝向远离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中部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变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孔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孔靠近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中部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内壳的材质可为具有镂空孔洞的海绵,并在所述海绵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面上设置一层网格面料。
14.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外壳受风面积的凹坑。
15.优选的,所述外壳对应使用者眼部的位置设置有挡风玻璃板。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对应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外壳对应使用者下颚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当使用者佩戴本头盔进行运动时,气流直接冲击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由于第一通风孔的尺寸大于第二通风孔的尺寸,第一通风孔的进风量较大,因此可实现第一通风孔进风,第二通风孔出风的工作方式,又由于第一通风孔对应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设置、第二通风孔对应使用者下颚两侧的位置设置、缓冲夹层具有通风特性、内壳具有通风特性以及气流是从头盔前方向头盔后方运动,因此当气流从第一通风孔进入后,会从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向使用者后脑处运动,并受到外壳内壁的阻挡后沿着对应后脑部位的外壳内壁向下运动,最终气流绕过整个后脑后从第二通风孔流出,气流流经了使用者的整个头部并携带整体头部的热量流出,即利用自然风直接对整体头部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夹层为具有大量镂空孔洞的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四边形结构使缓冲夹层具备较好的缓冲能力,且大量的镂空孔洞也能保证气流能够进入接触到使用者头部,进而更好的降低使用者头部的热量。
19.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的孔洞朝向与外壳的内壁面朝向垂直,在保证气流能够与使用者头部接触的基础上,为气流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从第一通风孔进入到内部的气流直接冲击使用者的头部,造成使用者不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然风循环头盔的正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然风循环头盔的侧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的示意图;
24.其中,1、外壳;2、缓冲夹层;3、内壳;4、第一通风孔;5、第二通风孔;6、凹坑;7、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依靠自然风实现对头部的整体散热且散热效果好。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请参考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自然风循环头盔,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壳1、具有通风特性的缓冲夹层2以及具有通风特性的内壳3,外壳1可选用工程塑料、凯芙拉纤维等材料,减少整体头盔的重量,外壳1对应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4,外壳1对应使用者下颚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5,每侧的第一通风孔4或第二通风孔5至少为一个,当单侧的第一通风孔4或第二通风孔5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通风孔4可呈圆形、三角形或者星形等具有一定美观性的形状设置,另外,两侧的第一通风孔4或第二通风孔5均对称设置,以提高头盔整体美观性,第一通风孔4的尺寸大于第二通风孔5的尺寸,且应保证所有第一通风孔4的通风面积大于所有第二通风孔5的通风面积,第一通风孔4的进风量较大,实现第一通风孔4进风,第二通风孔5出风的工作方式,由于第一通风孔4对应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设置、第二通风孔5对应使用者下颚两侧的位置设置、缓冲夹层2具有通风特性、内壳3具有通风特性以及气流是从头盔前方向头盔后方运动,因此当气流从第一通风孔4进入后,会从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向使用者后脑处运动,并受到外壳1内壁的阻挡后沿着对应后脑部位的外壳1内壁向下运动,最终气流绕过整个后脑后从第二通风孔5流出,气流流经了使用者的整个头部并携带整体头部的热量流出,即利用自然风直接对整体头部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29.外壳1内壁与缓冲夹层2外壁之间、缓冲夹层2内壁与内壳3外壁之间可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
30.缓冲夹层2为具有大量镂空孔洞的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四边形结构使缓冲夹层2具备较好的缓冲能力,且大量的镂空孔洞也能保证气流能够进入接触到使用者头部,进而更好的降低使用者头部的热量,缓冲夹层2可由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规律或错乱排列组成。
31.由于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具有大量镂空和特定闭环结构,传统机加工与生产制造工艺难以实现生产制造,需要采用增材制造技术、sls粉末烧结技术,将tpu粉末快速烧结,智能制造出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增材制造技术可选用3d打印技术。
32.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的孔洞朝向与外壳1的内壁面朝向垂直,由于其自身具备大量镂空孔洞,即使垂直设置也可以保证气流能够与使用者头部接触,而且垂直设置的四边形空间点阵结构7的孔洞间排列方向为外壳1内壁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气流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从第一通风孔4进入到内部的气流直接冲击使用者的头部,造成使用者不适的问题。
33.第一通风孔4以及第二通风孔5朝向远离外壳1的前侧面中部的方向上,孔径逐渐
变大,使得当气流吹向第一通风孔4或第二通风孔5时,其远离外壳1前侧面中部的位置进风量大于其靠近外壳1前侧面中部的位置进风量,从进风面上看,第一通风孔4或第二通风孔5进风量较大的一端更靠近外壳1的内壁,也更有利于气流进入外壳1内后沿着外壳1的内壁运动,不直接冲击使用者的头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34.第一通风孔4以及第二通风孔5靠近外壳1的前侧面中部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便于加工,且弧形结构相较于尖角结构有利于增加进风量。
35.内壳3的材质可为具有镂空孔洞的海绵,在提供一定的柔性保护能力的同时,保证其通风性,并在海绵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面上设置一层网格面料。
36.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凹坑6,凹坑6的设置降低了整体头盔的受风面积,进而降低了风阻的大小。
37.外壳1对应使用者眼部的位置设置有挡风玻璃板。
38.为了实现头盔的固定,在外壳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带结构或者设置伸缩脖套。
39.外壳1对应耳部的位置可以设置若干个小通孔,便于使用者能够听清外界的声音。
4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佩戴本头盔进行运动时,前方的气流从第一通风孔4进入后,会从使用者额头两侧的位置向使用者后脑处运动,并受到外壳1内壁的阻挡后沿着对应后脑部位的外壳1内壁向下运动,最终气流绕过整个后脑后从第二通风孔5流出,实现对整体头部的散热。
41.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