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负透气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9217发布日期:2022-01-19 17:5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负透气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负透气背包。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背包,其背面透气性及支撑性不够,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减负透气背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减负透气背包,包括背幅、设置在背幅上部的第一支撑垫和设置在背幅上的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垫组件,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垫的下方,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透气通道,第一支撑垫和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的顶端与两个第二透气通道的底端相通。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竖直设置,两个第二透气通道向上并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第一透气通道的底端延伸到背幅的底部,第二透气通道的顶端延伸到背幅的侧面。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垫形成斜方肌支撑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背阔肌支撑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还包括竖脊肌支撑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还包括臀中肌支撑部和臀大肌支撑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若干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二支撑垫,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垫之间形成第三透气通道,所述第三透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透气通道相通,所述第三透气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到背幅的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透气通道向上并向背幅的侧面倾斜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两个或者三个第二支撑垫。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和位于下方的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使得背幅的凸出的支撑垫部分与人体背部凹陷部分的肌肉群相吻合,提高了背包背负过程中的支撑性,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14.另外,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组件形成y型的透气通道,可以为人体背部上密集的肌肉群留出散热透气的通道,使整个背面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背包背幅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16.图2为背包背幅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17.图3为背包背幅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所示,一种减负透气背包,包括背幅1、设置在背幅1上部的第一支撑垫2和设置在背幅1上的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垫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垫组件3包括一个第二支撑垫7,两个第二支撑垫7设置在第一支撑垫2的下方,两个第二支撑垫7之间形成第一透气通道4,第一支撑垫2和两个第二支撑垫7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透气通道5,第一透气通道4的顶端与两个第二透气通道5的底端相通,第一透气通道4竖直设置,两个第二透气通道5向上并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第一透气通道4和第二透气通道5共同形成y型的透气通道,第一透气通道4的底端延伸到背幅1的底部,第二透气通道5的顶端延伸到背幅1的侧面。
21.第一支撑垫2形成斜方肌支撑部,在背负时候支撑在人体斜方肌处。
22.第二支撑垫7包括背阔肌支撑部和竖脊肌支撑部,在背负时候支撑在人体的背阔肌支撑部和竖脊肌支撑部处。
23.若背包的底部延伸到使用者的臀部,那么第二支撑垫7还包括臀中肌支撑部和臀大肌支撑部,在背负时候还支撑在臀中肌和臀大肌处。
24.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2和位于下方的两个第二支撑垫7,使得背幅1的凸出的支撑垫部分与人体背部凹陷部分的肌肉群相吻合,提高了背包背负过程中的支撑性,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25.另外,第一支撑垫2和第二支撑垫7形成y型的透气通道,可以为人体背部上密集的肌肉群留出散热透气的通道,使整个背面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26.实施例二:
27.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第二支撑垫组件3包括两个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二支撑垫7,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垫7之间形成第三透气通道8,第三透气通道8向上并向背幅1的侧面倾斜设置,第三透气通道8的一端与第一透气通道4相通,第三透气通道8的另一端延伸到背幅1的侧面。
28.实施例三:
29.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二支撑垫组件3包括三个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二支撑垫7,其他不做赘述。
30.采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气性。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幅、设置在背幅上部的第一支撑垫和设置在背幅上的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垫组件,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垫的下方,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透气通道,第一支撑垫和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的顶端与两个第二透气通道的底端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竖直设置,两个第二透气通道向上并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第一透气通道的底端延伸到背幅的底部,第二透气通道的顶端延伸到背幅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垫形成斜方肌支撑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背阔肌支撑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还包括竖脊肌支撑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还包括臀中肌支撑部和臀大肌支撑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若干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二支撑垫,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垫之间形成第三透气通道,所述第三透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透气通道相通,所述第三透气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到背幅的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气通道向上并向背幅的侧面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负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垫组件包括两个或者三个第二支撑垫。

技术总结
一种减负透气背包,包括背幅、设置在背幅上部的第一支撑垫和设置在背幅上的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垫组件,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垫的下方,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透气通道,第一支撑垫和两个第二支撑垫组件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透气通道的顶端与两个第二透气通道的底端相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包的背面具有支撑性和透气性,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贝尔琪箱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6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