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4139发布日期:2022-04-07 07:1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指环。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社交工具。以智能指环为例,现有智能指环一般通过按键和触摸的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整体交互感较弱,无法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指环,该智能指环包括:外环、内环、霍尔传感器以及磁体;所述外环围绕所述内环设置,且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被配置为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霍尔传感器,另一个设置有所述磁体,以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体可发生相对转动。
4.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通过设置相对转动的外环和内环,且外环和内环中的一个设置有霍尔传感器,另一个设置有磁体,使得霍尔传感器和磁体也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如此,当用户转动外环时,霍尔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磁体的磁场变化,以触发电信号实现预设的功能,从而完成用户与智能指环的人机交互。相较于按键和触控的交互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通过转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式,不仅更为适合智能指环进行人机交互,还可以提升用户与智能指环的整体交互感。
附图说明
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的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中智能指环10沿
ⅴ‑ⅴ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8.图3是图1中显示屏100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9.图4是图3中弹性基板110、显示屏120以及导线1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0.图5是图2中壳体2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2.图7是图6中智能指环10沿
ⅵ‑ⅵ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8是图7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9是6中内环600的结构示意图;
15.图10是图6中智能指环10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智能指环10在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9.本技术阐述了一种智能指环。该智能指环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智能指环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智能指环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20.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智能指环10沿
ⅴ‑ⅴ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可以佩戴于用户手指上,且智能指环10可以独立进行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设备建立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方式搭配进行使用。如图1至图2所示,智能指环10可以包括:显示屏100、壳体200、压力传感器300以及预警器件400。其中,显示屏100可以与壳体200连接,且两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有佩戴空间a,用户可通过该佩戴空间a将智能指环10佩戴在手指上进行使用。同时,显示屏100还可以具有伸缩能力,使得佩戴空间a可以根据用户手指的粗细进行扩大或缩小。压力传感器300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0和壳体200相接的区域,其可以用于检测显示屏100拉伸时的压力,以触发对应的电信号。预警器件400可以设置于壳体200内,其可在压力传感器300触发电信号后进行预警,以避免显示屏100拉伸过度导致损坏。当然,智能指环10除了可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00和预警器件400外,其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如电路板、电池、天线以及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各类传感器和处理芯片等等。
22.请参阅图3至图4,图3是图1中显示屏100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弹性基板110、显示屏120以及导线1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该显示屏100可以用于为智能指环10提供图像显示,使得用户可通过显示屏100了解智能指环10的工作状态,以及通过显示屏100与智能指环10进行人机交互。显示屏100在外形上可以呈圆弧形设置,以便于显示屏100与壳体200共同围设形成圆形的佩戴空间a,提高智能指环10与用户手指的适配性。同时,显示屏100在与壳体200围设形成佩戴空间a后还可以发生弹性形变进行拉伸,使得用户在佩戴智能指环10时,佩戴空间a可以根据用户手指
粗细的不同进行自适应的扩大或缩小,以提高智能指环10的通用性。如图3所示,显示屏100可以包括:弹性基板110、发光单元120以及导线130。弹性基板11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使得显示屏10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进行拉伸。发光单元120可以设置于弹性基板110上,且发光单元120可以用于发光,以实现显示屏100的图像显示功能。导线130可以设置于弹性基板110上,其可以用于实现发光单元120的电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所需的膜层或器件,其具体可参现有的可伸缩显示面板,在此不予赘述。
24.弹性基板11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使得显示屏100可以进行拉伸。如图3至图4所示,弹性基板110可以设置有柔性层111和缓冲层112。柔性层111可以是显示屏100叠层结构的衬底,显示屏100的各个膜层结构可以设置于柔性层111上。该柔性层111的材质具体可以是有机材料,使得柔性层111可以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以便于弹性基板110发生弹性形变。缓冲层112可以与柔性层111层叠设置,且缓冲层1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缓冲层112可以呈矩阵排布在柔性层111上,其可以用于承载发光单元120,以对柔性层111形变时产生的压力进行缓冲,降低发光单元120受到影响的概率。该缓冲层112的材质可以是pi(polyimide,聚酰亚胺)。如此,当显示屏100进行拉伸时,柔性层11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而设置于缓冲层112上的发光单元120则不会被拉伸变形,使得发光单元120可以正常工作。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层111和缓冲层112的材质也可以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例,仅需柔性层11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且缓冲层112可以对柔性层111形变产生的压力进行缓冲即可。同时,缓冲层112的排布方式也可以不仅限于矩阵式,其也可以根据显示屏100像素区域设计的不同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6.发光单元120可以用于发光,以实现显示屏100的图像显示功能。其中,发光单元120可以设置于缓冲层112背离柔性层111的一侧,且发光单元12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发光单元120的数量可以与缓冲层112的数量相对应,使得发光单元120和缓冲层112可以一一对应设置。具体而言,发光单元120可以设置有层叠设置发光层和驱动电路层,且发光层可以位于驱动电路层背离缓冲层112的一侧。发光层可以是由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而驱动电路层可以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可以用于控制发光层的发光与否。发光层和驱动电路层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可参现有的可伸缩显示面板,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27.导线130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20之间,其可以用于实现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20的电连接。其中,导线130可以分别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20的驱动电路层连接,且导线130可以进行伸缩。当柔性层111在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导线130可以进行拉伸,以保证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20之间的电连可靠性。同时,导线130还可以设计有一定冗余的长度,以降低导线130在拉伸过程中断裂的风险。此外,导线13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且其材质具体可以为铜,使得导线130可以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能和导电性能。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可以设置有封装层。该封装层可以与缓冲层112同层设置,且封装层还可以盖设于柔性层111上的缓冲层112和发光单元120。其中,封装层可以是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层叠设置而形成的复合膜层,以提高封装层的致密性,使得封
装层可以具备较优的防水性能。
29.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佩戴智能指环10时,显示屏100可以通过弹性基板110的弹性形变进行拉伸,并可在拉伸后利用弹性形变作用力进行收缩,使得佩戴空间a可以扩大或缩小。如此,在面对不同用户的手指粗细不一致时,智能指环10在佩戴过程中可以自适应的进行调整,以扩大或缩小佩戴空间a,提高了智能指环10的通用性。
30.请参阅图5,图5是图2中壳体2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壳体200可以用于安装智能指环1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如图5所示,壳体200可以呈圆弧状设置,使得壳体200可以与显示屏100共同围设形成圆形的佩戴空间a。壳体200还可以设置有容纳腔210,该容纳腔210可以用于安装智能指环10的各类电子器件。其中,壳体200的材质可以是塑胶,以降低壳体200的重力,且还可以使得壳体200具有绝缘性能。同时,为了便于将电子器件装配至容纳腔210内,壳体200可以进行拆件设计。即壳体200可以分体为内壳和外壳,而内壳和外壳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210。如此,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智能指环10的电子器件先装配在内壳或外壳上,然后在装配内壳和外壳以形成壳体200。当然,壳体200的拆件也可以不仅限于内壳和外壳的方式,其具体的拆件可以根据装配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2.进一步地,显示屏100和壳体200可以各占智能指环10的一半进行设置,即显示屏100和壳体200均可以呈半圆形设置。同时,显示屏100和壳体200可以通过粘接、熔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降低显示屏100在拉伸过程中与壳体200发生分离的概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和壳体200在智能指环10的占比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而不仅限于二分之一。此外,壳体200的材质也可以是金属,以提高智能指环10的质感,仅需壳体200内设置相应的绝缘材料,以保证容纳腔210内电子器件的绝缘性即可。
33.进一步地,由于壳体200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壳体20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壳体200的外表面(也即是智能指环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上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智能指环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压力传感器300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0和壳体200相接的区域内,不仅可以便于压力传感器300检测显示屏100拉伸时产生的压力,还可以便于压力传感器300与容纳腔210内的电路板电连接。该压力传感器300具体可以是mems压力传感器,其是一种薄膜元件,在受到压力时可以产生变形,并可在变形后通过电容感测两个面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实现测量。压力传感器300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触发相应的电信号,以实现预设的功能。例如,压力传感器300产生的电信号可以用于触发智能指环10的预警功能,以在显示屏100拉伸达到极限时提醒用户,避免显示屏100过度拉伸发生损坏。具体而言,可以在装配智能指环10之前,对显示屏100的拉伸力进行测试,以获得显示屏100的拉伸极限阈值,并将该阈值进行存储。后续用户在使用智能指环10时,压力传感器300可以实时检测显示屏100拉伸产生的压力,并将该压力值传输至处理器进行比对,超过阈值时则触发相应的电信号,以实现预警功能。
35.预警器件400可以设置于容纳腔210内,其可以在压力传感器300触发电信号后开始工作,以为用户发出预警信号。例如,预警器件400可以是扬声器,当压力传感器300触发电信号后,扬声器可以进行发声,以提醒用户显示屏100的拉伸已达到极限。相应地,壳体200上可以设置于与扬声器相对应的发声孔,以便于扬声器进行发声。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警器件400也可以不仅限于扬声器。例如,预警器件400也可以是闪光灯,当压力传感器300触发电信号后。闪光灯可以进行闪烁,以提醒用户显示屏100的拉伸已达到极限。当然,预警器件400也可以同时包括扬声器和闪光灯,以在显示屏100拉伸达到极限时,同时通过两种方式对用户进行预警,降低显示屏100过度拉伸损坏的概率。
36.请参阅图6至图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智能指环10沿
ⅵ‑ⅵ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6中内环600的结构示意图。
3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指环10,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指环10可以通过旋转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如图6至图7所示,智能指环10可以包括:外环500、内环600、霍尔传感器700以及磁体800。外环500可以与内环600连接,且外环500可以围绕内环600设置,两者还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外环500和内环600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有霍尔传感器700,另一个可以设置有磁体800。当外环500和内环600发生相对转动时,霍尔传感器700可以用于检测磁体800的磁场变化,以触发对应的电信号。
38.如此,当用户通过内环600将智能指环10佩戴在手指上,并转动外环500时,智能指环10可以根据霍尔传感器700触发的电信号实现对应的功能,使得智能指环10可通过旋转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相较于按键和触控的交互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通过转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与智能指环10的整体交互感,还可以利用智能指环10的转动实现更多的操作。
39.外环500可以呈圆环状设置,且外环500的材质可以硬质塑料,以减轻智能指环10的重量。如图7至图8所示,外环500可以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510和第二表面520。第一表面510可以设置于外环500靠近内环600的一侧。第二表面520可以设置于外环500背离内环600的一侧,且第二表面520可以是智能指环10外表面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外部磁场对霍尔传感器700的检测产生干扰,外环500还可以设置有隔磁层530,且隔磁层530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520上,其可以用于屏蔽外部磁场,以提高霍尔传感器700的检测精度。其中,隔磁层530可以是直接在第二表面520上涂敷隔磁材料而形成的,以减少智能指环10的厚度。当然,隔磁层530也可以是由隔磁材料制成的独立部件,其可以通过粘接等固定方式与外环500进行固定连接。或者是,外环500也可以掺杂有相应的隔磁材料,使得外环500自身也可以具有隔磁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500的材质也可以不仅限于硬质塑料,其也可以是金属制成的,以提高智能指环10的金属质感。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磁效果,隔磁层530也可以不仅限于设置在第二表面520上,其也可以设置于外环500的其他表面上,仅需隔磁层530不会影响到霍尔传感器700对磁体800的磁场检测即可。
41.内环600也可以呈圆环状设置,且内环600的材质也可以是硬质塑料,以减轻智能指环10的重力。如图7和图9所示,内环600靠近环外5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滑槽601。外环500可以设置于滑槽601内,并可在滑槽601内相对于内环600进行转动。当外环500进行转动时,
滑槽601的内侧壁可以对外环500的转动进行限制,以避免外环500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其中,外环500的形状还可以与滑槽601相适配,以提高智能指环10的表面平整性。
42.内环600还可以设置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610和第四表面620,以及分别与第三表面610和第四表面620相接的第五表面630,且该第五表面630可以位于内环600背离外环500的一侧,并与第一表面510相对设置。其中,第三表面610、第四表面620以及第五表面630可以是智能指环10外表面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外部磁场对霍尔传感器700的检测产生干扰,内环600也可以设置有隔磁层530,且隔磁层530可以设置于第三表面610、第四表面620以及第五表面630上,以在三个方向上对外部磁场进行屏蔽。该隔磁层530可以是直接在第三表面610、第四表面620以及第五表面630涂敷隔磁材料而形成的,以减少智能指环10的厚度。或者是,内环600也可以掺杂有相应的隔磁材料,使得内环600自身也可以具有隔磁效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磁效果,隔磁层530也可以不仅限于设置在第三表面610、第四表面620以及第五表面630上,其也可以设置于内环500的其他表面上,仅需隔磁层530不会影响到霍尔传感器700对磁体800的磁场检测即可。
44.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外环500与内环600的摩擦,以便于外环500和内环600发生相对转动,智能指环10还可以设置有滑动件900。如图7和图9所示,滑动件900可以设置于滑槽601内,且滑动件900可以位于滑槽601的底壁和外环500的第一表面510之间,其可以分别与外环500和内环600相接触,以将外环500和内环600间隔开来,从而减少外环500和内环600的接触面积。其中,滑动件900具体可以是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滚珠,使得外环500可以通过滑动件900相对于内环600发生转动,以降低外环500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同时,滑槽601内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润滑材料,以进一步地减少外环500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减少智能指环10的机械磨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900也可以不仅限于为滚珠,其也可以为圆柱体的滑动部件,仅需滑动件900能够减少外环500和内环600转动的摩擦即可。
45.霍尔传感器700可以设置于内环600上,而磁体800可以设置于外环500上。例如,外环500和内环600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空腔,而霍尔传感器700和磁体800则可以设置于对应的空腔内。当外环500相对于内环600转动时,磁体800可以随着外环500转动,而霍尔传感器700则可以检测到磁体800的磁场变化,并可基于检测到的磁场变化,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触发不同的功能,以实现智能指环10与用户的人机交互。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内环600安装了霍尔传感器700,为了便于布线实现电连,内环600还可以用于安装智能指环10的其他电子器件,仅需内环600上设置有空腔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即可。
46.在一些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700和磁体800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霍尔传感器700可以设置在外环500上,而磁体800可以在内环600上。相应地,智能指环10的其他电子器件的安装位置也可以随之发生变化,以安装至外环500上。如此,内环600可以仅安装有磁体800,以减少内环600的设计体积。同时,由于智能指环10的电子器件安装至外环500上,因为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导至用户的手指上,在佩戴过程中可以明显减少用户的出汗,提升用户佩戴智能指环10的舒适度。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利用霍尔传感器700检测磁体800的磁场变化来触发电信号外,还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700检测外环500的转动方向来触发电信号。例如,霍尔传感器700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而磁体800的数量为一个。多个霍
尔传感器700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内环600上。如此,当外环500进行转动时,多个霍尔传感器700可以依次经过磁体800,从而基于多个霍尔传感器700检测到的磁场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外环500的转动方向,以触发相应的电信号。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利用霍尔传感器700检测磁体800的磁场变化来触发电信号外,还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700检测外环500的转动速度来触发电信号。例如,磁体8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而霍尔传感器700的数量为一个。多个磁体800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外环500上。如此,当外环500进行转动时,多个磁体800可以依次经过霍尔传感器700,使得霍尔传感器700检测到的磁场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智能指环10内的处理器可以通过分析信号的周期,也即是,转动速度越快,信号周期越短,转动速度越慢,信号周期越长,来判断外环500的转动速度,从而触发相应的电信号。
49.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6中智能指环10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0.为了增加智能指环10的交互方式,智能指环10还可以设置有触摸屏500a。如图10所示,触摸屏500a可以设置于外环500的第二表面520上,其可以用于与用户的手指接触,并可在接触后触发相应的电信号。如此,用户既可通过转动外环500来触发电信号实现人机交互,也可通过触压触摸屏500a来触发电信号实现人机交互。其中,触摸屏500a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可参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51.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智能指环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智能指环1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101、存储器102、输入单元103(即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摸屏500a)、显示单元104(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传感器105、音频电路106、wifi模块107、处理器108以及电源109等。其中,rf电路101、存储器102、输入单元103、显示单元104、传感器105、音频电路106以及wifi模块107分别与处理器108连接;电源109用于为整个智能指环10提供电能。具体而言,rf电路101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102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103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单元104则可以用于图像显示;传感器105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可以通过音频电路106与处理器108连接,用于发出声音信号;wifi模块107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108用于处理智能指环10的数据信息。
52.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通过设置相对转动的外环500和内环600,且外环500和内环600中的一个设置有霍尔传感器700,另一个设置有磁体800,使得霍尔传感器700和磁体800也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如此,当用户转动外环500时,霍尔传感器700可以检测到磁体800的磁场变化,以触发电信号实现预设的功能,从而完成用户与智能指环10的人机交互。相较于按键和触控的交互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通过转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式,不仅更为适合智能指环10进行人机交互,还可以提升用户与智能指环10的整体交互感。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