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0933发布日期:2022-05-18 16:2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3.然后由于防护服为密闭的设计,使用者在使用时由于身体发热和出汗导致防护服内空气高温、闷热、潮湿,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03260005.4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医用防护服,该防护服为连体式防护服,前胸区中部位设有拉链,其两侧设有双重覆盖密封条,防护服内面躯干及头套部位分别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袋,其内装有储冷袋,该实用新型的不足在于采用的防暑降温装置,需在连体式防护服上不同部位负重降温袋,造成连体式防护服上有多个负重点,给使用者使用时造成局部拉扯的感觉,影响正常工作,同时无法对面部的雾气进行有效处理,造成改全封闭防护服面部雾气产生影响使用者的视线。
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医用防护服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身体负担,提高了防护服的透气效果,避免防护服内部温度过高过湿对医护人员产生危害,提高了降温除湿效果。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和头套,所述防护服与所述头套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服对应人体胸腔的位置和人体的手肘关节以及腿膝关节处均设有进气装置,所述防护服在脚踝处设有除湿装置;
8.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供外界空气进入所述防护服内部的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所述外进气端与所述内进气端之间依次设有气囊与空气过滤器;
9.所述进气装置能够通过人体的关节与胸腔的活动压缩气囊从而朝向所述防护服的内部吸气,所述除湿装置的外部接设有抽气风机,所述抽气风机能够将所述防护服内部的热气经所述除湿装置抽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装置包括蒸发器,引流管,以及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置并通过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装置内部装配有吸湿剂,所述吸湿剂包
含硅胶,氧化铝,分子筛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套额头部位设有红外测温仪与氧气传感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套在朝向人体的面部方向设有独立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装置内部的吸湿剂可拆卸更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槽能够活动拆卸设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人体胸腔处设置的进气装置的外端还设有加压器,所述加压器能够提高所述防护服内部的空气压力变化值,提高换气效率。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服外部且位于人体腰部处设有压力传感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防护服对应人体的胸腔处,手肘关节以及腿膝关节处设有进气装置,通过人体手肘,腿膝以及胸腔的活动,实现对防护服内部充气,在防护服对应人体的脚踝处设置除湿装置,在除湿装置的外部接设抽气风机,实现对防护服内部的热气进行抽离,热气经过除湿装置进行水汽分离,通过防护服的自主进气与被动抽气,能够带动医护人员走动过程中身体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淤积在防护服内部,引发湿热的危害。
20.(2)除湿装置包括蒸发器,引流管,以及储水槽,储水槽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设置并通过引流管与蒸发器相连通,实现将水汽收集至储水槽内,水汽的收集能够避免在水汽抽离防护服的内部后而在防护服的外部预冷发生冷凝,造成防护服外部的潮湿,造成不必要的污染,除湿装置内部采用吸湿剂除湿,吸湿剂包含硅胶,氧化铝,分子筛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同样能够简单快速的处理水汽外溢,避免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
21.(3)进气装置包括供外界空气进入防护服内部的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之间依次设有气囊与空气过滤器,利用关节转动与腹部的起伏变化,从而对气囊产生特定压力,从而向防护服内部填充气体,贴合人体的活动原理并进行有效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防护服内部换气效率低,换气装置复杂的问题,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的对进入防护服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避免了空气中病菌对防护服内部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防护服;2、头套;3、进气装置;4、除湿装置;5、抽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
27.下面请参图1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28.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和头套,防护服与头套活动连接,防护服对应人体胸腔的位置和人体的手肘关节以及腿膝关节处均设有进气装置,防护服在脚踝处设有除湿装置;进气装置包括供外界空气进入防护服内部的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之间依次设有气囊与空气过滤器;进气装置能够通过人体的关节与胸腔的活动压缩气囊从而朝向防护服的内部吸气,除湿装置的外部接设有抽气风机,抽气风机能够将防护服内部的热气经除湿装置抽出。除湿装置包括蒸发器,引流管,以及储水槽,储水槽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设置并通过引流管与蒸发器相连通。除湿装置内部装配有吸湿剂,吸湿剂包含硅胶,氧化铝,分子筛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头套额头部位设有红外测温仪与氧气传感器。头套在朝向人体的面部方向设有独立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除湿装置内部的吸湿剂可拆卸更换。储水槽能够活动拆卸设置。位于人体胸腔处设置的进气装置的外端还设有加压器,加压器能够提高防护服内部的空气压力变化值,提高换气效率。防护服外部且位于人体腰部处设有压力传感器。
29.需要注意的,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降温除湿型医用防护服,防护服对应人体的胸腔处,手肘关节以及腿膝关节处设有进气装置,通过人体手肘,腿膝以及胸腔的活动,实现对防护服内部充气,在防护服对应人体的脚踝处设置除湿装置,在除湿装置的外部接设抽气风机,实现对防护服内部的热气进行抽离,热气经过除湿装置进行水汽分离,通过防护服的自主进气与被动抽气,能够带动医护人员走动过程中身体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淤积在防护服内部,引发湿热的危害。除湿装置包括蒸发器,引流管,以及储水槽,储水槽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设置并通过引流管与蒸发器相连通,实现将水汽收集至储水槽内,水汽的收集能够避免在水汽抽离防护服的内部后而在防护服的外部预冷发生冷凝,造成防护服外部的潮湿,造成不必要的污染,除湿装置内部采用吸湿剂除湿,吸湿剂包含硅胶,氧化铝,分子筛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同样能够简单快速的处理水汽外溢,避免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
30.具体的,进气装置包括供外界空气进入防护服内部的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外进气端与内进气端之间依次设有气囊与空气过滤器,利用关节转动与腹部的起伏变化,从而对气囊产生特定压力,从而向防护服内部填充气体,贴合人体的活动原理并进行有效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防护服内部换气效率低,换气装置复杂的问题,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的对进入防护服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避免了空气中病菌对防护服内部环境的污染。
31.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护服的后部设有供穿戴使用的拉链与保持密闭性的密封条。
3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