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8164发布日期:2022-05-26 01:5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安全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


背景技术:

2.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
3.但在现有技术中安全帽内部的防护结构大多数都采用可塑性防护块与帽顶之间所产生缝隙的方式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头部的防护,但因可塑性防护块与帽顶之间为空心状,使得防护效果并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它可有效的解决现有因现有安全帽与防护块之间为空心状,使得现有安全帽防护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包括安全帽本体,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全帽本体内部的减震壳体,所述减震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减震壳体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回弹海绵,所述减震壳体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减震壳体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伸缩杆的外侧,所述伸缩杆由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组成,所述第一伸缩杆活动插接在第二伸缩杆的内部,所述减震壳体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回弹块,上述方案可有效的解决现有因现有安全帽与防护块之间为空心状,使得现有安全帽防护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海绵,所述防护海绵固定连接在减震壳体上,所述防护海绵远离减震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帽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帽本体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空心槽,所述安全帽本体位于空心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布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正魔术贴,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魔术贴,所述正魔术贴和反魔术贴之间相互粘连。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帽本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松紧带的下侧固定连接
有卡扣块,所述卡块和卡扣块之间相互卡接。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装置中减震机构可对安全帽本体上侧所受到的物品的撞击起到缓冲和防护作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佩戴本装置时头部更加安全,同时回弹海绵可对减震壳体的内部起防护作用,当安全帽本体在受到物品的撞击时,回弹海绵可减少减震壳体内部空心的空间,从而达到防护减震壳体的作用,同时回弹海绵可与弹簧和回弹块相互配合起到减震的效果。
14.2.本装置中固定块可对照明灯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当工作人员在夜间进行工作时,会因光线不足而发生看不清的情况,这时照明灯可对工作人员面前进行照亮,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在夜间工作时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安全帽本体;2、第一松紧带;3、第二松紧带;4、卡扣块;5、卡块;6、透气布网;7、空心槽;8、减震机构;801、减震壳体;802、回弹海绵;803、伸缩杆;804、回弹块;805、弹簧;806、安装槽;9、遮阳板;10、照明灯;11、固定块;12、防护海绵;13、防护层;14、正魔术贴;15、反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安全工程用安全帽,包括安全帽本体1,安全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8,减震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安全帽本体1内部的减震壳体801,减震壳体8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806,减震壳体801位于安装槽8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回弹海绵802,减震壳体801位于安装槽8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03,减震壳体801位于安装槽8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05,弹簧805设置在伸缩杆803的外侧,伸缩杆803由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组成,第一伸缩杆活动插接在第二伸缩杆的内部,减震壳体801位于安装槽8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回弹块804。
2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工作人员在使用穿戴安全帽本体1时,减震机构8可对安全帽本体1上侧所受到的物品的撞击起到缓冲和防护作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佩戴本装
置时头部更加安全,同时回弹海绵802可对减震壳体801的内部起防护作用,当安全帽本体1在受到物品的撞击时,回弹海绵802可减少减震壳体801内部空心的空间,从而达到防护减震壳体801的作用,同时回弹海绵802可与弹簧805和回弹块804相互配合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弹簧805和回弹块804在对减震壳体801和安全帽本体1起到减震效果的同时,可对减震壳体801附加复位的效果,使得安全帽本体1在受到较小撞击时,可最大程度的恢复至原状,并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伸缩杆803可对弹簧805和回弹块804起到一定的减震辅助作用,使得减震壳体801的减震效果更好,同时伸缩杆803还可对弹簧805起到限位作用,并使得弹簧805在伸缩和复位时不易发生形变,使用时更加牢固,减震壳体801可采用可塑性塑料材质。
25.具体的,请参阅图3,安全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海绵12,防护海绵12固定连接在减震壳体801上,防护海绵12远离减震壳体8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层13。
2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本装置在被工作人员佩戴时,因减震壳体801采用可塑性塑料材质,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的佩戴不够舒适,防护海绵12和防护层13可有效的减少安全帽本体1在被佩戴时所造成的不适,同时防护层13可采用亲肤材质,从而使得本装置的使用更加舒适。
27.具体的,请参阅图1,安全帽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0。
2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块11可对照明灯10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当工作人员在夜间进行工作时,会因光线不足而发生看不清的情况,这时照明灯10可对工作人员面前进行照亮,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在夜间工作时的危险性。
29.具体的,请参阅图4,安全帽本体1远离固定块11的一侧开设有空心槽7,安全帽本体1位于空心槽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布网6。
3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空心槽7可对透气布网6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使得透气布网6在日常的使用时更加牢固稳定,因防护海绵12和防护层13对工作人员头部上侧起到了增加舒感的作用,但同时也减少了本装置的散热性,透气布网6可有效的增加本装置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得本装置在被佩戴时更加舒适、凉爽。
31.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5,安全帽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正魔术贴14,安全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遮阳板9,遮阳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魔术贴15,正魔术贴14和反魔术贴15之间相互粘连。
3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正魔术贴14与反魔术贴15的互相粘连可将遮阳板9粘贴至安全帽本体1的内部,从而起到固定遮阳板9的作用,同时因正魔术贴14和反魔术贴15的可粘性,使得遮阳板9的拆卸也更加方便,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如果阳光过大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视觉造成影响,而遮阳板9可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从而可减少阳光对工作人员的视觉造成的影响,同时遮阳板9可采用树脂镜片材质,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遮阳板9遮挡时阳光时也可看清外界。
33.具体的,请参阅图1,安全帽本体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2和第二松紧带3,第一松紧带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卡块5,第二松紧带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块4,卡块5和卡扣块4之间相互卡接。
3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松紧带2可用于固定和连接卡块5,同理第二松紧带3可
用于固定和限位卡扣块4,卡块5和卡扣块4之间可进行卡接,第一松紧带2和第二松紧带3可增加工作人员在佩戴本装置时的稳定性,使得安全帽本体1可更加稳定、紧凑的佩戴至工作人员的头部,不易发生掉落。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可先将安全帽本体1佩戴至工作人员的头部,之后可拉动第一松紧带2和第二松紧带3将卡块5和卡扣块4进行卡接,这时安全帽本体1可紧凑的佩戴至工作人员的头部,之后如阳光过大可通过正魔术贴14和反魔术贴15对遮阳板9进行安装和调整,之后如遇到轻微坠物掉落至安全帽本体1的表面时,安全帽本体1所受到的力将会被传输至减震壳体801上,之后减震壳体801内部的回弹海绵802、回弹块804和弹簧805将对减震壳体801起到减震的作用,弹簧805在进行伸缩的同时伸缩杆803可对弹簧805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弹簧805在减震时可保持自身稳定,同时防护海绵12和防护层13也可对工作人员的头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至此即可解决现有因现有安全帽与防护块之间为空心状,使得现有安全帽防护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