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4131发布日期:2022-07-23 11:2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


背景技术:

2.公知的,人们因病坐救护车去医院时,随车医生会在路上对患者进行先期的救治和检查,以便后期进医院后快速治疗,争取救治时间,第一时间的检查数据和救治方法、用药是后期入院救治的重要资料,在前期救治患者过程中由于环节多、人员多等因素会造成交接时资料的不完整、不准确,耽误救治的时间,也增加后期医护人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患者后期在医院进行检测和康复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动向,防止患者出现意外,并且患者各个时期的关键诊疗环节和生命体征数据汇总工作量大,查阅时也比较繁琐,不能很好随时掌握患者在院内治疗恢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套上设置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定位装置和显示屏,以达到精确定位患者行动轨迹便于治疗护理的目的。
4.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包括密封套、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定位装置和显示屏,密封套由壳体和密封板构成,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壳体内设有定位装置,壳体上部面设有显示屏,壳体下部面设有密封板。
6.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壳体均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靠近佩戴者皮肤一侧面均为波浪形。
7.所述第一固定带一端与壳体的一端面相连接,第一固定带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各散热孔结构相同,散热孔贯穿第一固定带的内部面与外部面,散热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连接孔设置在第一固定带内部面与外部面之间,连接孔一端穿过散热孔的内壁面,连接孔上均匀分布有气孔,气孔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带的内部面,气孔的另一端与连接孔相连接,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带的端面相连接,固定块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固定块的内部面与外部面。
8.所述第二固定带与第一固定带对称设置,第二固定带一端与壳体的另一端面相连接,第二固定带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散热孔贯穿第二固定带的内部面与外部面,第二固定带上散热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连接孔设置在第二固定带内部面与外部面之间,连接孔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带上散热孔的内壁面,第二固定带上连接孔上均匀分布有气孔,气孔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带的内部面,气孔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带的连接孔相连接,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固定块设置在固定孔内,固定孔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第二固定带的内部面与外部面,固定孔上的穿孔与固定块的穿孔对应设置,穿孔内设有固定扣。
9.所述定位装置由主板、单片机、定位芯片、存储芯片、nfc芯片、电池和充电触点构成,主板上设有单片机、定位芯片、存储芯片、nfc芯片和电池,电池上设有充电触点,主板设置在密封板上,主板与显示屏相连接,显示屏的设置在壳体的上部面。
10.所述电池与主板相连接,电池与充电触点通过电线相连接,充电触点设置在密封板上,充电触点贯穿密封板。
11.所述定位芯片贴装在主板上,定位芯片发射信号定位佩戴者位置。
12.所述存储芯片和nfc芯片贴装在主板上,nfc芯片接收佩戴者基本数据和医疗数据传并送至存储芯片进行存储。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包括密封套、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定位装置和显示屏,通过在密封套上设置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定位装置和显示屏,以达到精确定位患者行动轨迹便于治疗护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不但可以准确定位患者运动轨迹和坐标,方便医院对患者进行管理,而且可以随时掌握患者病历和治疗情况,便于院方开展后期治疗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密封套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带截面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带截面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主视图;
19.图中:1、密封套;2、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显示屏;5、固定扣;6、散热孔;7、壳体;8、密封板;9、气孔;10、连接孔;11、固定块;12、穿孔;13、固定孔;14、主板;15、单片机;16、定位芯片;17、存储芯片;18、nfc芯片;19、电池;20、充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20.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21.结合附图1~5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包括密封套1、第一固定带2、第二固定带3、定位装置和显示屏4,密封套1由壳体7和密封板8构成,壳体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壳体7内设有定位装置,壳体7上部面设有显示屏4,壳体7下部面设有密封板8。
22.所述第一固定带2、第二固定带3和壳体7均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固定带2、第二固定带3靠近佩戴者皮肤一侧面均为波浪形。
23.所述第一固定带2一端与壳体7的一端面相连接,第一固定带2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6,各散热孔6结构相同,散热孔6贯穿第一固定带2的内部面与外部面,散热孔6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设置在第一固定带2内部面与外部面之间,连接孔10一端穿过散热孔6的内壁面,连接孔10上均匀分布有气孔9,气孔9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带2的内部面,气孔9的另一端与连接孔10相连接,第一固定带2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带2的端面相连接,固定块11上设有穿孔12,穿孔12贯穿固定块11的内部面与
外部面。
24.所述第二固定带3与第一固定带2对称设置,第二固定带3一端与壳体7的另一端面相连接,第二固定带3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6,散热孔6贯穿第二固定带3的内部面与外部面,第二固定带3上散热孔6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设置在第二固定带3内部面与外部面之间,连接孔10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带3上散热孔6的内壁面,第二固定带3上连接孔10上均匀分布有气孔9,气孔9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带3的内部面,气孔9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带3的连接孔10相连接,第二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13,固定块11设置在固定孔13内,固定孔13上设有穿孔12,穿孔12贯穿第二固定带3的内部面与外部面,固定孔13上的穿孔12与固定块11的穿孔12对应设置,穿孔12内设有固定扣5。
25.所述定位装置由主板14、单片机15、定位芯片16、存储芯片17、nfc芯片18、电池19和充电触点20构成,主板14上设有单片机15、定位芯片16、存储芯片17、nfc芯片18和电池19,电池19上设有充电触点20,主板14设置在密封板8上,主板14与显示屏4相连接,显示屏4的设置在壳体7的上部面。
26.所述电池19与主板14相连接,电池19与充电触点20通过电线相连接,充电触点20设置在密封板8上,充电触点20贯穿密封板8。
27.所述定位芯片16贴装在主板14上,定位芯片16发射信号定位佩戴者位置。
28.所述存储芯片17和nfc芯片18贴装在主板14上,nfc芯片18接收佩戴者基本数据和医疗数据并传送至存储芯片17进行存储。
29.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急诊急救救护车用记录手环,在使用时先由随车医生判断患者身体情况,询问患者或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记录,然后在救护车内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救治的过程、用药的信息被逐一记录,记录完毕后将数据通过nfc工具传输置手环内,传输完毕后将手环戴在患者手腕处,用固定扣5将手环固定,患者随车到医院后,由住院医生接替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院内医护人员只需通过nfc读取工具将患者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提取,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在住院恢复治疗时,手环内定位芯片16实时将患者位置信息反馈置住院科室护士台,便于院方对患者在院内进行管理,避免患者在院内出现意外,由于患者的整个治疗病历都存储在手环的存储芯片17内,便于医生随时调取,掌握患者恢复的情况,手环的固定扣5为防盗扣,防止患者随意将手环取下,便于院方对患者的管理,手环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内部面为波浪形,避免整个手环完全套在患者手臂上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患者手腕处散发的潮气通过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内3部面的气孔9进入到连接孔10内,并穿过连接孔10从散热孔6排出,使得患者佩戴手环部位皮肤保持干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30.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