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4376发布日期:2022-11-30 00:0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mask),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贴紧到佩戴者的面部的口罩。


背景技术:

2.在韩国注册专利10-2145265(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可以覆盖使用者的呼吸系统的功能性口罩。
3.口罩(mask)是出于健康卫生方面的原因而为了防止如病菌、粉尘等的吸入以及飞散而对鼻子和口部进行遮挡的用具,而且最近伴随着如沙尘以及微细粉尘等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口罩的佩戴几乎成为了日常化。
4.如上所述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产业领域被普遍使用的口罩,只有在使用者吸气的过程中贴紧面部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5.在口罩没有贴紧使用者的面部的情况下,在吸气的过程中外部空气会通过与面部分离的部分以未被过滤的状态流入,因此会导致无法达成口罩的佩戴效果的问题。
6.先行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0001)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2145265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与面部的贴紧力的口罩。
10.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包括:主罩10,用于覆盖佩戴者的呼吸系统;第一侧边带40,沿着所述主罩10的左侧边缘进行配置;第二侧边带50,沿着所述主罩10的右侧边缘进行配置;第一固定环60,配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带40上;第二固定环70,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带50上;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配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带40上;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带50上。
11.还可以包括:上边带20,沿着所述主罩10的上侧边缘进行配置;以及,下边带30,沿着所述主罩10的下侧边缘进行配置。
12.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的上端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可以被配置在所述上边带20的内部,而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的下端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则可以被配置在所述下边带30的内部。
13.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可以利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形成。
14.所述主罩10,可以包括:第一褶皱11,结合到所述上边带20;第三褶皱13,结合到所述下边带30;以及,第二褶皱12,对所述第一褶皱11以及第三褶皱13进行连接。
15.适用本发明的口罩,可以达成如下所述的效果中的某一个或多个。
16.第一,适用本发明的口罩可以通过配置在侧边上的边带弹性部件将口罩的侧面贴紧到佩戴者的面部。
17.第二,因为本发明将所述固定环的上端以及边带弹性部件的上端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并将所述固定环的下端以及边带弹性部件的下端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可以将固定环被拉动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所述边带弹性部件。
18.第三,因为本发明的边带弹性部件的上端以及下端从主罩的上侧以及下侧凸出配置,因此可以在佩戴口罩时在所述第一褶皱、第二褶皱以及第三褶皱上形成紧绷的张力。
19.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内容中提及的效果,相关从业人员将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进一步明确理解未被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是对适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口罩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21.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22.图3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口罩被展开的正面图。
23.图4是图3的佩戴例示图。
24.图5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口罩的斜视图。
25.图6是图5中所图示的边带弹性部件的正面图。
26.图7是图6中所图示的边带弹性部件的工作例示图。
27.图8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的口罩的分解斜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主罩
30.11:第一褶皱
31.12:第二褶皱
32.13:第三褶皱
33.20:上边带
34.30:下边带
35.40:第一侧边带
36.50:第二侧边带
37.60:第一固定环
38.70:第二固定环
39.90:边带弹性部件
40.91:第一边带弹性部件
41.92:第二边带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达成方法,将可以通过参阅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的后续实施例得到进一步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下述内容中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所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加完整地公开本发明,并为了向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更加完整地介绍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只应该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做出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编号代表相同的构成要素。
43.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如下。
44.图1是对适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口罩进行图示的斜视图,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图3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口罩被展开的正面图,图4是图3的佩戴例示图。
45.参阅图1至图4,适用本实施例的口罩,包括:主罩10,用于覆盖佩戴者的呼吸系统;上边带20,沿着所述主罩10的上侧边缘进行配置;下边带30,沿着所述主罩10的下侧边缘进行配置;第一侧边带40,沿着所述主罩10的左侧边缘进行配置;第二侧边带50,沿着所述主罩10的右侧边缘进行配置;第一固定环60,配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带40上;以及,第二固定环70,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带50上。
46.可以在所述第一侧边带40或第二侧边带50中的至少一个配置边带弹性部件90。
47.所述边带弹性部件90可以在佩戴口罩时使得所述第一侧边带40或第二侧边带50中的至少某一个贴紧到佩戴者的脸颊,并借此将流入到口罩以及脸颊之间的外部空气最小化。
48.所述主罩10以可覆盖使用者的鼻子以及口部的宽度形成。
49.所述主罩10可以利用织物或合成树脂材质形成。
50.所述主罩10利用具有透气性的材质形成。所述主罩10可以是可将内部的水分快速地排出到外部的功能性材料。
51.所述主罩10包括多个褶皱,所述褶皱沿着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层叠配置。
52.所述主罩10的褶皱沿着水平方向较长延长配置,从而可以在佩戴时通过褶皱扩展所述主罩10的面积。
53.即,所述主罩10由多个褶皱层叠形成。
54.所述主罩10具有至少三个褶皱。所述主罩10,包括:第一褶皱11,结合到所述上边带20;第三褶皱13,结合到所述下边带30;以及,第二褶皱12,对所述第一褶皱11以及第三褶皱13进行连接。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褶皱11的下侧以及第二褶皱12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层叠,且所述第二褶皱12的下侧以及第三褶皱13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层叠。
56.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延长配置。配置在中间的第二褶皱12的上侧与所述第一褶皱11层叠重合,且所述第二褶皱12的下侧与所述第三褶皱13层叠重合。
57.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在制作口罩时以层叠的状态制作,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展开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左右中间部分而对面积进行扩展。
58.在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中间部分被展开时,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两端处于固定到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的状态,因此并不会被展开。
59.所述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可以与所述主罩10制作成一体。
60.可以通过利用压辊(未图示)对所述主罩10的左侧进行挤压而将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左侧固定成一体,并借此形成所述第一侧边带40。
61.此外,可以通过利用压辊(未图示)对所述主罩10的右侧进行挤压而将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右侧固定成一体,并借此形成所述第二侧边带50。
62.与本实施例不同,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
左侧结合单独的部件而形成所述第一侧边带,还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的右侧结合单独的部件而形成所述第二侧边带。
6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主罩10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之后配置所述上边带20以及下边带30。
64.所述上边带20以及下边带30是借助于压辊(未图示)将单独的部件结合到所述主罩10中。
65.在所述主罩10通过所述压辊时,所述上边带20以及下边带30将与所述主罩10结合成一体。
66.在所述上边带20以及下边带30上可以形成用于提升美观性的纹理或图案。
67.所述上边带2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褶皱11的上端形成上侧层叠部21,所述上侧层叠部21是通过所述压辊结合,而所述下边带30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褶皱13的下端形成下侧层叠部31,所述下侧层叠部31是通过所述压辊结合。
68.所述压辊可以同时将所述上边带20以及下边带30结合到所述主罩10中,从而缩短制作时间并简化工程。
69.所述第一固定环60以及第二固定环70为可以挂接到使用者的耳朵的形状,利用弹性材质形成。
70.所述第一固定环60的上端61被固定到所述上边带20,而下端62被固定到所述下边带30。
71.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被固定到所述上边带20,而下端72被固定到所述下边带30。
72.在所述上边带20的内部配置有弯曲部件80,所述弯曲部件80可以对所述上边带20的形态进行固定。
73.所述弯曲部件80可以利用如铝等金属材质形成,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鼻子形状维持弯曲的状态。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带弹性部件90分别配置在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上。将配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带40上的称之为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并将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带50上的称之为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
75.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沿着所述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的长度方向较长延长配置。
76.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如钢、铜等金属或合成树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钢或铜。
77.作为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材质,使用弹性大于所述弯曲部件80的材质。
78.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构成以及配置相同,而且可以左右对称配置。
79.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为例进行说明。
80.所述边带弹性部件90可以被配置在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下端7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位置,而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94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下端72位置。
81.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褶皱11的上侧,并配置在所述上边带20的内部。
82.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94被配置在所述第三褶皱13的下侧,并配置在所述下边带30的内部。
83.通过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以及下端94的配置,可以为所述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提供紧绷的张力。
84.因为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且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下端72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94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在拉动所述第二固定环70时,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将被拉动到外侧方向并发生弹性变形。
85.在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将对所述第二侧边带50进行弹性支撑,借此可以维持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紧绷状态并将翘起现象最小化。
86.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下端72与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至少一部分层叠,借此可以将施加到第二固定环70中的张力有效地传递到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中。
8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下端72被配置在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前方。
88.因为在佩戴口罩时所述第二固定环70会被拉动到后方一侧,因此只有将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下端72配置在前方一侧,才可以有效地将力量传递到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中。
89.尤其是,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可以直接拉动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并借此为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提供充分的外力。此外,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下端72可以直接拉动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94并借此为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提供充分的外力。
90.在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7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上端93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分开的部分发生第二侧边带50撕裂的现象。此外,在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下端72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的下端94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分开的部分发生第二侧边带50撕裂的现象。
91.适用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环70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可以抑制如上所述的第二侧边带50撕裂的现象。
92.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被配置在第二侧边带50的厚度内部,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隐藏到第二侧边带50内部而阻隔与使用者的直接接触。
93.图5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口罩的斜视图,图6是图5中所图示的边带弹性部件的正面图,图7是图6中所图示的边带弹性部件的工作例示图。
94.适用本实施例的边带弹性部件190,包括:第一弹性部191以及第三弹性部193,以杆状形态形成;以及,第二弹性部192,线圈形态,对所述第一弹性部191以及第三弹性部193进行连接。
95.所述第一弹性部191的上端被插入到所述上边带20内部,所述第三弹性部193的下
端被插入到所述下边带30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192被插入配置到所述第一侧边带40或第二侧边带50内部。
96.适用本实施例的边带弹性部件190的特征在于利用相同的材质形成,并通过采用不同的形态而使得大部分变形发生在所述第二弹性部192中。
97.所述边带弹性部件190采用对人体无害(biocompatible)、有弹性(flexible)、强韧(tough)且有利于成型为适当形态的合成树脂系列为宜,具体来讲可以包括生物降解性合成树脂。
98.所述生物降解性树脂,可以是从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phbv)、聚酸酐(polyanhydrides)、聚磷腈(polyphosphazenes)、聚原酸酯(polyorthoesters)、脂肪族聚酯即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酯(pbat)、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聚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玉米杆、甘蔗杆、麻织物、干草、淀粉、聚羟基链烷酸酯(pha)、胶原蛋白、白蛋白、明胶以及葡萄糖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99.具体来讲,所述边带弹性部件180可以是将从由聚酯类树脂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聚酯类树脂与所述生物降解性树脂以1:10至10:1,更具体来讲以2:8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的混合物,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100.更具体来讲,适用本发明的边带弹性部件可以是将由聚酯类树脂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3:2的重量比例混合的聚酯类树脂与由聚乳酸(pla)以及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以4:7的重量比例混合的生物降解性树脂以2:8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的混合物,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101.已经确认只有在满足所述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才可以满足所述充分的弹力性以及耐久性,而且可以达成生物降解性标准即在6个月之内与基准物质相比分解90%以上的结果。
102.所述第二固定环70的上端向所述第一弹性部191提供外力且所述下端72向所述第三弹性部193提供外力,而线圈形态的所述第二弹性部192与第一弹性部191以及第三弹性部193相比以更大的角度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可以提升侧边40、50的贴紧力。
103.因为其他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类似,因此将省略相关的详细说明。
104.图8是适用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的口罩的分解斜视图。
105.适用本实施例的口罩,采用上边带20、下边带30、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被制作成一体并将制作成一体的上边带20、下边带30、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一次性结合到所述主罩10中的结构。
106.在本实施例中,将制作成一体的上边带20、下边带30、第一侧边带40以及第二侧边带50定义为边带总成200。
107.在所述边带总成200中,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开口的开口面201。
108.第一固定环60以及第二固定环70也可以与所述边带总成200制作成一体。所述第一边带弹性部件91以及第二边带弹性部件92可以被配置在所述边带总成200中。
109.所述主罩10包括第一褶皱11、第二褶皱12以及第三褶皱13。
110.所述边带总成200将在各个褶皱形成层叠的状态下被搁置在所述主罩10的上部。
此时,所述主罩10将对所述开口面201进行覆盖。
111.接下来,利用压辊对所述边带总成200以及主罩10进行挤压,从而一次性地对所述边带总成200以及主罩10进行结合固定。
112.因此,适用本实施例的口罩的制作方法,包括:单独制作边带总成200以及主罩10的步骤s10;将所述主罩10以覆盖所述边带总成200的开口面的方式层叠配置的步骤s20;以及,利用压辊对所述边带总成200以及主罩10进行挤压固定的步骤s30。
113.通过按照如上所述的步骤制作口罩,可以简化制作过程并提升生产速度。
114.因为其他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类似,因此将省略相关的详细说明。
115.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对其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的形态实施。因此,在上述内容中记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该理解为是示例性目的而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应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做出定义而非上述详细的说明,而且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以及范围及其均等概念推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形态都应该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