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及其连接关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3316发布日期:2023-01-03 21:4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背包辅助配件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及其连接关节组件。


背景技术:

2.背包根据用途不同,又可以分为书包、登山包等。其中,登山包的包背处通常设置有支撑条,支撑条能够将人体肩部的压力分担一部分至人体背部、腰部,降低肩部的负担,提升背包时的舒适感。支撑条的选择既要尽可能降低其带来的额外负重,又要在与人体背部接触时具有微小的弹性形变缓冲效应,因此现有的支撑条通常采用铝合金等材质轻巧的合金制作而成。一方面,由于不同人体背部肌肉的起伏幅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人体的肩、背、腰的高度比例不相一致,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购相应规格的支撑条。现有的支撑条不具有通用性,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及其连接关节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及其连接关节组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关节组件,包括有第一连件、第二连件、花键件、弹簧、顶撑件,所述第一连件与所述第二连件相铰接,所述第二连件与所述花键件的轴杆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件的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花键件的键齿部相配合的内键齿轮部,所述内键齿轮部的键齿槽沿轴线方向呈锥状设置,所述花键件的所述键齿部处的键齿可沿所述第一连件的所述内键齿轮部处的键齿槽的槽壁进行滑移,滑移时所述花键件沿轴线方向进行同步移动;所述花键件与所述顶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连件的第二空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件和所述顶撑件相抵触。
5.进一步阐述,所述花键件的所述键齿部的键齿在所述第一连件的所述内键齿轮部的键齿槽内的偏移角度范围为-1
°
~1
°

6.进一步阐述,所述花键件的所述键齿部的键齿数为72个。
7.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连件设有铰接环,所述铰接环处设置有避空槽口,所述第二连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连件的所述铰接环相配合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处设有可穿过所述避空槽口的限位挡耳。
8.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基于上述的一种连接关节组件,包括有第一条段、第二条段、第三条段,一连接关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条段和所述第二条段之间,所述连接关节组件的第一连件与所述第一条段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关节组件的第二连件与所述第二条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连接关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条段和所述第三条段之间,所述连接关节组件的第一连件与所述第二条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关节组件的第二连件与所
述第三条段固定连接。
9.具体地,所述第三条段处设置有延长条段,所述延长条段与所述第三条段伸缩连接,所述第三条段处设有弹性卡销,所述延长条段处设置有对应不同延长长度的卡销孔,在所述延长条段与所述第三条段相连接时,所述第三条段处的所述弹性卡销卡入所述延长条段的所述卡销孔。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既能像现有的合金制支撑条一样在与人体背部接触时具有微小的弹性形变缓冲效应,又能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形体状况来调节连接关节组件的张角、延长条段的伸缩长度,从而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在设置有延长条段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2.图2为本发明在未设置有延长条段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3.图3为连接关节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4.图4为第一连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连接关节组件在支撑条未出现弹性形变缓冲效应时的结构剖视图。
16.图6为连接关节组件在支撑条出现弹性形变缓冲效应时的结构剖视图。
17.图7为连接关节组件在支撑条未出现弹性形变缓冲效应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8为连接关节组件在支撑条出现弹性形变缓冲效应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附图标号:10、连接关节组件;11、第一连件;111、内键齿轮部;1111、键齿槽;1112、槽壁;112、铰接环;1121、避空槽口;12、第二连件;121、铰接轴;122、限位挡耳;13、花键件;131、轴杆部;132、键齿部;1321、键齿;134、螺丝孔;14、弹簧;15、顶撑件;16、螺钉;20、第一条段;30、第二条段;40、第三条段;41、弹性卡销;50、延长条段;51、卡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结合附图3至附图8所示,一种连接关节组件10,包括有第一连件11、第二连件12、花键件13、弹簧14、顶撑件15,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相铰接,第二连件12与花键件13的轴杆部131滑动连接,第一连件11的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与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相配合的内键齿轮部111,内键齿轮部111的键齿槽1111沿轴线方向呈锥状设置,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的键齿1321在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的键齿槽1111内的偏移角度范围为-1
°
~1
°
,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处的键齿1321可沿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的槽壁1112进行滑移,滑移时花键件13沿轴线方向进行同步移动;花键件13与顶撑件15固定连接,结合附图3和附图5所示,花键件13的轴杆杆131处开设有螺丝孔134,花键件13与顶撑件15之间具体采用螺钉16连接,弹簧14设置于第二连件12的第二空腔内,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件12和顶撑件15相抵触。
22.结合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基于上述的一种连接关节组件10,包括有第一条段20、第二条段30、第三条段40,一连接关节组件10连接于第一条段20和第二条段30之间,连接关节组件10的第一连件11与第一条段20固定连接,连接关节组件10的第二连
件12与第二条段30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连接关节组件10连接于第二条段30和第三条段40之间,连接关节组件10的第一连件11与第二条段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关节组件10的第二连件12与第三条段40固定连接。
23.在连接关节组件10的作用下,本专利的背包支撑条能够像现有铝合金制支撑条一样,在与人体背部接触时也具有微小的弹性形变缓冲效应。在未与人体背部接触时,支撑条没有出现微小的弹性形变缓冲效应,此时如附图5和附图7所示,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为α。如附图5所示,连接关节组件10的弹簧14的一端抵住第二连件12,弹簧14的另一端将弹力传递至顶撑件15,弹簧14通过顶撑件15将花键件13紧压在第一连件11处,结合附图4和附图7所示,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的键齿1321完全嵌入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
24.而当支撑条与人体背部接触而造成其第一条段20和第二条段30因瞬间受挤压而略微张开时,结合附图6和附图8所示,此时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从α扩张为β。由于花键件13的轴杆部131与第二连件12滑动连接,第二连件12在相对第一连件11进行偏转时,花键件13也会随着第二连件12进行同步转动。如附图6所示,花键件13转动时其键齿部132处的键齿1321会沿着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的槽壁1112进行向上滑移;与此同时,花键件13会带动顶撑件15进行同步上移,此时弹簧14受到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
25.鉴于第一条段20和第二条段30略微张开是瞬间受人体背部挤压所致,当短暂的挤压消失时,弹簧14因恢复弹性形变而推动顶撑件15下移,顶撑件15复位至如附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与此同时,顶撑件15会同步带动花键件13下移,花键件13也会复位至如附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花键件13在下移时其键齿部132处的键齿1321会沿着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的槽壁1112进行向下滑移,进而使得花键件13在下移同时也会发生转动。花键件13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连件12进行同步转动,第二连件12反向偏转并复位至其初始位置,此时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又从β恢复为α。
26.另外,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背部肌肉的起伏幅度来调节连接关节组件10的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支撑条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从而具有广泛的通用性。调节时可直接用手指按住顶撑件15,通过顶撑件15将花键件13从第一连件11处推出,此时弹簧14受压而发生弹性形变,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处的键齿1321脱离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随后调节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得到合适的角度后,再将按住顶撑件15的手指松开,弹簧14因所受压力解除而恢复弹性形变。弹簧14推动顶撑件15,顶撑件15带动花键件13,使得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处的键齿1321重新插入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处的键齿槽1111内,进而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夹角被固定下来。由于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的键齿1321数具体为72个,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最小调整幅度为5
°
(注:360
°÷ꢀ
72 = 5
°
),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绝大部分夹角都能获得花键件13的键齿部132与第一连件11的内键齿轮部111之间的匹配。
27.第一连件11设有铰接环112,铰接环112处设置有避空槽口1121,第二连件12设有与第一连件11的铰接环112相配合的铰接轴121,铰接轴121处设有可穿过避空槽口1121的限位挡耳122。结合附图3和附图4所示,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相连接时,第二连件12的铰接轴121插入第一连件11的铰接环112的环口,铰接轴121处的限位挡耳122穿过铰接环
112处的避空槽口1121,再转动第一连件11或第二连件12,即可实现第一连件11与第二连件12之间的铰接。
28.结合附图1所示,第一条段20处设置有延长条段50,延长条段50与第三条段40伸缩连接,第三条段40处设有弹性卡销41,延长条段50处设置有对应不同延长长度的卡销孔51,在延长条段50与第三条段40相连接时,第三条段40处的弹性卡销41卡入延长条段50的卡销孔51。由于第三条段40主要是与人体腰部接触来实现支撑的作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延长条段50与第三条段40之间的伸缩长度来获得最佳的支撑效果。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31.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