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5861发布日期:2022-07-13 01: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


背景技术:

2.防护服是指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保护人体的工作服,除满足高强度高耐磨等穿用要求之外,常因防护目的、防护原理不同而有差异。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化工、喷漆、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
3.如今医护人员在户外进行核酸采集时,需要穿着防护服进行工作,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出汗较多,无法排出,使穿着舒适度较差,且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人体皮肤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穿着舒适度高、能够及时排汗的贴身抗菌吸汗服。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包括吸汗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汗服本体包括上衣和下衣,所述的吸汗服本体采用单向导湿面料制作,所述的吸汗服本体上设有抗菌涂层,所述的上衣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水囊袋,所述的吸水囊袋上设有自底边一端开始沿侧边延伸至底边另一端的拉链,所述的吸水囊袋中设有吸水树脂,所述的吸水囊袋上设有布设在吸汗服本体外侧的吸水带。
6.作为改进,所述的单向导湿面料为疏水性面料与亲水性面料交织形成或直接采用经拒油拒水整理剂进行单面处理后的亲水性面料,形成双层结构,包括里层和外层,里层具有疏水性,外层具有亲水性。
7.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囊袋设置在上衣的腹部一侧或后背一侧或腹部、后背两侧及下衣裤腿靠外的一侧。
8.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带在上衣上至少设置有两条,在下衣上至少设置一条。
9.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带设置在吸水囊袋的侧边上并向远离吸水囊袋一侧延伸并相连形成闭环,所述的吸水囊袋及吸水带均采用亲水性面料制作。
10.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囊袋及吸水带上均设有抗菌涂层。
11.作为改进,所述的抗菌涂层为银离子抗菌涂层或铜离子抗菌涂层。
12.作为改进,所述的上衣与下衣分体设置或连体设置。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单向导湿面料制作吸汗服本体,使人体排出的汗液可单向穿过内层面料并快速被外层面料吸收扩散,从而保持体表干燥,提升穿着舒适度,在吸汗服本体面料上涂覆抗菌涂层,避免在体表滋生细菌,影响皮肤健康,通过设置吸水囊袋及吸水带,使外层面料吸收的汗水可经吸水带导引至吸水囊袋并经吸水树脂吸收存储,可保证吸汗服长效使用,在上衣及下衣均设置有吸水带,可保证使用效果,提高全身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的后视图。
16.图3是本发明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单向导湿面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吸水囊袋设置在上衣后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1、吸汗服本体;2、上衣;3、下衣;4、吸水带;5、吸水囊袋;6、吸水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
21.结合附图1~3,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包括吸汗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包括上衣2和下衣3,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采用单向导湿面料制作,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上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所述的上衣2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水囊袋5,所述的吸水囊袋5上设有自底边一端开始沿侧边延伸至底边另一端的拉链,所述的吸水囊袋5中设有吸水树脂6,所述的吸水囊袋5上设有布设在吸汗服本体1外侧的吸水带4。
22.所述的单向导湿面料为疏水性面料与亲水性面料交织形成,疏水性面料采用丙纶纤维,亲水性面料采用针织面料,形成双层结构。
23.所述的吸水带4在上衣2上设置有两条,在下衣3上设置一条,宽度设置为10厘米。
24.所述的吸水囊袋5设置在上衣2的腹部一侧及下衣3裤腿小腿处靠外的一侧,所述的吸水带4设置在吸水囊袋5的侧边上并向远离吸水囊袋5一侧延伸并相连形成闭环,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均采用coolmax纤维针织面料制作,上衣2上的两条吸水带4其中一条水平绕至后腰,另一条向上延伸经肩部绕至后颈下方,下衣3上的吸水带水平环绕裤腿一周设置。
25.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上均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
26.所述的上衣2与下衣3分体设置。
27.实施例二
28.结合附图4,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包括吸汗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包括上衣2和下衣3,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采用单向导湿面料制作,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上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所述的上衣2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水囊袋5,所述的吸水囊袋5上设有自底边一端开始沿侧边延伸至底边另一端的拉链,所述的吸水囊袋5中设有吸水树脂6,所述的吸水囊袋5上设有布设在吸汗服本体1外侧的吸水带4。
29.所述的单向导湿面料为采用经拒油拒水整理剂进行单面处理后的亲水性面料,亲水性面料采用纤维针织面料,形成双层结构。
30.所述的吸水带4在上衣2上设置有三条,在下衣3上设置两条,宽度设置为5厘米。
31.所述的吸水囊袋5设置在上衣的后背一侧及下衣3裤腿小腿处靠外的一侧,所述的吸水带4设置在吸水囊袋5的侧边上并向远离吸水囊袋5一侧延伸并相连形成闭环,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均采用coolmax纤维针织面料制作,上衣2上三条吸水带4中两条水平绕至前腹部,一条向上延伸经肩部绕至前颈下方,下衣3上两条吸水带4中一条水平环绕裤腿一周设置,另一条自裤腿内侧靠裆部处设置并向下延伸与水平的吸水带4连接。
32.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上均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
33.所述的上衣2与下衣3连体设置。
34.实施例三
35.结合附图1~4,一种贴身抗菌吸汗服,包括吸汗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包括上衣2和下衣3,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采用单向导湿面料制作,所述的吸汗服本体1上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所述的上衣2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水囊袋5,所述的吸水囊袋5上设有自底边一端开始沿侧边延伸至底边另一端的拉链,所述的吸水囊袋5中设有吸水树脂6,所述的吸水囊袋上设有布设在吸汗服本体外侧的吸水带4。
36.所述的单向导湿面料为疏水性面料与亲水性面料交织形成,疏水性面料采用丙纶纤维,亲水性面料采用针织面料,形成双层结构。
37.所述的吸水带4设置有三条,在下衣3上设置两条,宽度设置为7厘米。
38.所述的吸水囊袋5设置在上衣的腹部、后背两侧及下衣3裤腿小腿处靠外的一侧,分别设置一个吸水囊袋5,所述的吸水带4设置在吸水囊袋5的侧边上并向远离吸水囊袋5一侧延伸与另一吸水囊袋5上的吸水带4相连形成闭环,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均采用纤维针织面料制作,上衣2三条吸水带中一条水平绕在腰部,另两条分别向上延伸绕过两侧肩部,下衣3上两条吸水带4中一条水平环绕裤腿一周设置,另一条自裤腿内侧靠裆部处设置并向下延伸与水平的吸水带4连接。
39.所述的吸水囊袋5及吸水带4上均设有银离子抗菌涂层。
40.所述的上衣2与下衣3连体设置。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操作人员穿上吸汗服后,将吸水囊袋的拉链打开,放入吸水树脂后拉上拉链,人体出汗后,汗液经单向导湿面料的内层透过流向外层,被外层的针织面料快速吸收并使其扩散开,针织面料通过毛细效应,将汗液引导至吸水带上,并经吸水带引至吸水囊袋并最终被吸水树脂吸收形成水凝胶储存在吸水囊袋中,将吸水带宽度加宽设置或增加吸水带数量,可提高汗液吸收速度,将汗液引至吸水树脂中也能够防止外层针织面料被汗液充满导致降低吸水能力,从而保持长时、高效的吸收排汗工作,在操作人员结束工作后,可直接拉开拉链将吸水树脂取出即可。
42.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