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复温衣

文档序号:31751821发布日期:2022-10-11 22:1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复温衣

1.本技术涉及保温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复温衣。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寒冷或高原地区对于伤病员一般复温方法有隔凉保暖,外援供热,控温条件下的限制性体位复苏,热饮和高卡饮品等。
3.在现有的外源供热技术中,通常电加热的效果最佳,电加热顾名思义为通过外接电源,连接加热装置为肌体供热达到复温的目的。
4.实用新型cn201820667278.8为寒区伤员救治担架,其目的是在搬运过程中为伤病员的体温维持提供帮助,且由于该专利是复温装置与担架结合,只能使伤病员在担架上得到外源供热,而无法使其在其它时间及时得到复温。本专利想法来源于复温装置与担架相分离,将复温装置制作为人体的一层外套,保证伤病员的复温时间的同时方便伤病员的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0006]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复温衣,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稳定的热源,便于在低温地区进行战场伤员的运送,避免其伤员的体表温度快速流失,提升伤员的存活率。
[0007]
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复温衣,包括:衣服本体,衣服本体包括上衣主体和对称设置于衣服主体的衣袖,衣服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热层、加热层和保温层;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输入面板和处理器,处理器与加热层连接,输入面板与处理器连接。
[0009]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层包括填充层和加热丝,填充层位于导热层与保温层之间,加热丝嵌入填充层。
[0010]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丝连接有电源,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0011]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源上设置有充电端口和输出端口。
[0012]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热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输入面板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0013]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衣袖上设置有第一收缩组件,第一收缩组件包括柔性环和收紧带,柔性环设置于衣袖的口部,收紧带穿设于柔性环内。
[0014]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衣服本体还包括帽体,帽体与上衣主体一体成型,帽体的口部设置有第二收缩组件,第二收缩组件用于调整帽体的松紧程度。
[0015]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衣服本体上设置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位于帽体,光伏组件与电源连接。
[0016]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衣主体的腰部设置有震动按摩件,震动按摩件与处理器连接。
[0017]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衣袖的肘部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与衣袖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001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复温衣,包括:衣服本体,衣服本体包括上衣主体和对称设置于衣服主体的衣袖,衣服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热层、加热层和保温层;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输入面板和处理器,处理器与加热层连接,输入面板与处理器连接。上述衣服本体用于在寒冷的高原地区作战时进行穿着,便于在战争中潜伏以及战争时受伤后伤员的运送途中为穿衣者提供御寒作用。上述上衣主体用于对其使用者上肢进行温度的保持,使其身体能够有效的保温。上述衣袖用于对人体上肢的手臂进行温度的维持,提升其保暖效果。上述导热层用于其热量的接触传递,便于其温度传递至身体的表面,维持其人体的体表温度。上述加热层用于热量的产生,便于在极寒地区保证战士的体表温度,便于其战士的潜伏以及其伤员的后期运送,避免战士由于低温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上述保温层用于保护其加热层所生成的温度集聚于上述衣服本体内部,能够有效的提升温度保存的时间。上述温控组件用于根据使用所需进行其温度的控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的智能性。上述输入面板用于手动的输入其设定的温度,便于其使用者根据使用所需进行温度的调节,提升其使用效果。上述处理器用于接收上述输入面板所输出的指令,然后驱动上述加热层进行工作,对应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内的温度。
[0020]
因此,该温控复温衣,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稳定的热源,便于在低温地区进行战场伤员的运送,避免其伤员的体表温度快速流失,提升伤员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3]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4]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5]
图标:1-衣服本体;101-衣袖;102-衣服主体;2-电源;3-显示模块; 4-输入面板;5-加热层;6-导热层;7-保温层;8-加热丝;9-第一收缩组件;901-柔性环;902-收紧带;10-第一收缩组件;11-帽体;12-光伏组件;13-充电端口;14-震动按摩件;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9]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1]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0032]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
实施例
[0034]
请参照图1-图3,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视图。
[0035]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复温衣,包括: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包括上衣主体和对称设置于衣服主体102的衣袖101,衣服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热层6、加热层5和保温层7;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输入面板4和处理器,处理器与加热层5连接,输入面板4与处理器连接。
[0036]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衣服本体1用于在寒冷的高原地区作战时进行穿着,便于在战争中潜伏以及战争时受伤后伤员的运送途中为穿衣者提供御寒作用。上述上衣主体用于对其使用者上肢进行温度的保持,使其身体能够有效的保温。上述衣袖101用于对人体上肢的手臂进行温度的维持,提升其保暖效果。上述导热层6用于其热量的接触传递,便于其温度传递至身体的表面,维持其人体的体表温度。上述加热层5用于热量的产生,便于在极寒地区保证战士的体表温度,便于其战士的潜伏以及其伤员的后期运送,避免战士由于低温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上述保温层7用于保护其加热层5所生成的温度集聚于上述衣服本体1内部,能够有效的提升温度保存的时间。
[0037]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热层6选用橡胶棉,上述橡胶棉为海绵中一种,它采用主料是天然乳胶原料发泡而成,它具有橡胶特性、弹力极好、回弹性好、不会变形。其优异的使用效果是作为上述导热层6的理想材料,便于其使用者潜伏或者受伤时躺于担架上的舒适度。
[0038]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保温层7选用锡箔纸,锡箔纸有很好的光洁度和热反射性,其锡箔纸能将其散失的热量进行反射,有效的避免其热量的散失,便于其热量在上述衣服本
体1内的回流。
[0039]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组件用于根据使用所需进行其温度的控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1的智能性。上述输入面板4用于手动的输入其设定的温度,便于其使用者根据使用所需进行温度的调节,提升其使用效果。上述处理器用于接收上述输入面板4所输出的指令,然后驱动上述加热层 5进行工作,对应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1内的温度。
[0040]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层5包括填充层(图中未标出)和加热丝8,填充层位于导热层6与保温层7之间,加热丝8嵌入填充层。上述加热层5选用直流低压电热毯,其材料直接采买,便于其稳定的热量的产生。上述加热丝8选用铜镍丝材料,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蚀性、硬度、电阻和热电性,并降低电阻率温度系数。因此白铜较其他铜合金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都异常良好,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泽美观、耐腐蚀富有深冲性能。其优异低电阻性和高产热是作为上述加热丝8的理想材料,但是不局限于上述铜镍合金材料的选用,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材料。
[0041]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丝8连接有电源2,电源2为可充电电池。上述电源2用于为上述衣服本体1上的电子元件进行电量的供应,便于其使用者进行移动式供热,无需受到电源2位置的制约。
[004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源2选用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好的电池,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
[0043]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源2上设置有充电端口13和输出端口。上述充电端口13用于向电源2进行电量的充盈,能够提升其上述电源2的续航,减少其一次电池的垃圾排放。
[0044]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充电端口13为type-c,type-c是一种usb接口外形标准,拥有比type-a及type-b均小的体积,既可以应用于pc(主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从设备,如手机)的接口类型。上述输出端口为usb数据线进行电量的输出,在野外作战时能为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电量的供应。
[0045]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导热层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5,多个温度传感器15均与处理器连接,输入面板4包括显示模块3,显示模块3与处理器连接。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其衣服本体1内部的温度,便于其伤员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自身进行温度调节时,便于其使用者进行温度的调节,并且当其伤员发热时其温度传感器15能够有效的监测其伤员体温,提升其救护的效果。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5 为多点监测,在其实际监测时其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15进行检测最终处理器对其多个数据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其更加精确的数据,减少数据的偶然误差。
[0046]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3用于上述温度数据的显示,便于使用者其根据温度进行其温度的调节;也便于昏睡的伤员的体温的检测,便于其救护者能够调节其温度,提升伤员的舒适度。
[0047]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衣袖101上设置有第一收缩组件 109,第一收
缩组件109包括柔性环901和收紧带902,柔性环901设置于衣袖101的口部,收紧带902穿设于柔性环901内。上述第一收缩件用于其衣服本体1的袖口部位的收缩,避免其产生的热量通过衣袖101的口部进行其热量的交换,便于其温度的保持,提升其保温效果。
[0048]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柔性环901与上述收紧带902之间相互配合,调节其袖口的尺寸,使其紧贴于人体腕部,避免其温度从袖口部位散失。
[0049]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衣服本体1还包括帽体11,帽体 11与上衣主体一体成型,帽体11的口部设置有第二收缩组件,第二收缩组件用于调整帽体11的松紧程度。上述帽体11用于维持其头部的温度,避免其头部着凉而造成感冒。上述帽体11与上述上衣主体一体成型,便于其提升衣服本体1的结构强度。
[005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收缩组件用于将帽体11与人体头部紧密贴合,提升其贴合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保温效果。
[005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衣服本体1上设置有光伏组件12,光伏组件12位于帽体11,光伏组件12与电源2连接。上述光伏组件12 为太阳电池组件,太阳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光伏组件12便于其野外作战时将太阳能转换为光能,避免其电源2电量不足难以维持其基本的热量的供应。
[0052]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上衣主体的腰部设置有震动按摩件14,震动按摩件14与处理器连接。上述震动按摩件14可在通电的情况下按照其设定的频率发生震动,从而对腰部进行按摩,避免长时间的潜伏腰部僵硬。上述震动按摩件14用于在人体长时间的潜伏或者卧躺时进行疲劳的缓解,便于其使用者有良好的状态应战。
[0053]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衣袖101的肘部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与衣袖101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上述耐磨层用于战士在战斗时匍匐前进时关节部位的磨损,提升其磨损寿命,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复温衣的使用寿命。
[0054]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垫用于在匍匐前进是保护其人体的关节部位,避免其发生冲击损伤。
[0055]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衣服本体1的外表面涂布有迷彩图样,便于其野外的作战潜伏时的潜伏,有效的提升其战士的安全性。
[0056]
在使用时,将衣服本体1穿设于战士身体,收紧其第一收缩件和第二收缩件,使其帽体11和衣袖101部位收紧贴附于人体,然后在输入面板4 输入其需要升高的温度,处理器控制加热丝8进行加热升温,此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衣服本体1内的温度将其显示于显示模块3,使用者可根据其显示温度进行其温度的调节。
[0057]
综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复温衣,包括: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包括上衣主体和对称设置于衣服主体102的衣袖101,衣服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热层6、加热层5和保温层7;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输入面板4和处理器,处理器与加热层5连接,输入面板4与处理器连接。上述衣服本体1用于在寒冷的高原地区作战时进行穿着,便于在战争中潜伏以及战争时受伤后伤员的运送途中为穿衣者提供御寒作用。上述上衣主体用于对其使用者上肢进行温度的保持,使其身体能够有效的保温。上述衣袖101用于对人体上肢的手臂进行温度的维持,提升其保暖效果。上述导热层6用于其热量的接触传递,便于其温度传递至身体的表面,维持其人体的体表温度。上述加热层5用于热量的产生,便于在极寒地区保证
战士的体表温度,便于其战士的潜伏以及其伤员的后期运送,避免战士由于低温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上述保温层7用于保护其加热层5所生成的温度集聚于上述衣服本体1内部,能够有效的提升温度保存的时间。上述温控组件用于根据使用所需进行其温度的控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1的智能性。上述输入面板4用于手动的输入其设定的温度,便于其使用者根据使用所需进行温度的调节,提升其使用效果。上述处理器用于接收上述输入面板4所输出的指令,然后驱动上述加热层5进行工作,对应其提升其上述衣服本体1内的温度。因此,该温控复温衣,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稳定的热源,便于在低温地区进行战场伤员的运送,避免其伤员的体表温度快速流失,提升伤员的存活率。
[0058]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