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9252发布日期:2022-11-04 22: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防护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医用防护服主要连体衣,也就是上衣和裤子是连体的,通过胸口前正中间位置的竖直拉链,进行开口穿脱,而这种医用防护服外部的脸部开口,用于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袖子的手腕处也开口,便于佩戴医用一次性橡胶手套,鞋子多是整体的密封套筒;
3.这种防护服在实际使用时有诸多不便:1、在污染区需要佩戴n95型防护口罩,这种口罩基本在4-6小时需要更换一次,否则将失去原有的防护效果,在防护口罩被污染、潮湿、破损等情况下防护功能也会下降。而医护人员在穿戴防护服是禁止由污染区直接进入清洁区的,也不能单独于污染区或脱衣区更换口罩,这样会导致直接暴露和感染风险;如果还要继续在污染区工作,就需要通过退出通道进入脱衣区进行完整的脱除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口罩等整套防护装备,进入清洁区后换用一套新的防护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再通过进入通道进入污染区作业。
4.2、目前的防护服面部是开口的,通过口罩和护目镜防护,缝隙较多,口罩与面部贴合因为脸型的不同,间隙也各有不同,难以做到标准化贴合,导致容易产生缝隙,并且说话时也会因为面部肌肉的变换产生更多缝隙,在污染区空气中有较多的病毒气溶胶,容易通过这些缝隙进入防护口罩内,造成感染风险,导致医生在污染区尽量减少语言交流,给处理病情带来不便,这样的防护服面部其实就是病毒污染的风险区,防护难度大,为了更好的达到密闭效果,口罩一般都会佩戴很紧,会对面部产生深勒痕,给医护人员带来损伤,增加不适感,影响工作效能;
5.3、护目镜压合在面部,配合防护口罩使用,随着呼吸很容易导致护目镜起雾,甚至随着时间延长雾化更加严重,视野完全模糊,给患者诊治和急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增加医护人员自身的风险;
6.4、在脱除衣物,脱衣时容易造成污染,而且目前的防护服穿脱是由中间向左右两侧敞开,然后沿身体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卷脱,脱去帽子和衣领部位时很容易碰倒脸和颈部,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中间向两侧开口,开口面积较小,脱衣进行缓慢,除不便外,时间也较长,增加了暴露和感染风险。
7.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能够单人就可方便穿脱的防护服,并且是一体化密封整体,能够使医护人员处于更加封闭的环境内,因此可以更安全的进行防护,而本装置的头罩与防护服是整体结构,密封效果更好,而且针对目前的防护装备不能在污染区直接更换防护口罩,给防护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本医用防护服可以不摘除口罩就能将备用口罩进行更换,给更换口罩这一高风险操作,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方式,为医护
人员提供更安全的防护设备。
9.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包括:
10.头罩、面镜、呼吸窗、防护服和支撑架;
11.所述头罩与防护服密封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支撑架套装固定在头罩内部;
12.所述面镜和呼吸窗设置在头罩正面,所述头罩与面镜和呼吸窗封闭为整体密封结构;
13.所述面镜为透明平板,所述面镜内侧还竖直设置了刮雾条,所述刮雾条贴合滑设在面镜内面;
14.所述呼吸窗为环形框架,所述呼吸窗是通过两片环形框架内外叠合为夹板结构,所述呼吸窗竖直设置,所述呼吸窗上下两侧与头罩密封连接,所述呼吸窗的两片环形框架之间设有夹缝,所述夹缝在呼吸窗两片环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开口,所述夹缝在呼吸窗的一侧开口连接了备用袋,所述夹缝在呼吸窗的另一侧开口与头罩外部连通;
15.所述呼吸窗的环形框架内圈覆盖了口罩布,所述口罩布能滑动的密封夹设在夹缝内,所述口罩布的一侧通过夹缝露出在头罩外部,所述口罩布的另一侧通过夹缝收纳在备用袋内,所述口罩布的左右方向长度不小于呼吸窗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
16.所述防护服正面开设了拉链。
17.进一步地,所述头罩的左右两侧还各设置了一个耳套,所述耳套为多个内外依次套设封闭的圆环形褶皱,所述耳套的圆环形褶皱上由外至内设置了连续的螺旋状皮筋,两个所述耳套正对双耳位置;
18.所述头罩的左右两侧都设置了贴片,所述贴片为自粘性硅胶片,所述贴片处于夹缝外部开口处的后侧,所述贴片为两条竖直的条状结构,所述贴片的上下长度与口罩片的高度相同,所述贴片距离夹缝的开口处水平间距与呼吸窗内圈的左右两侧最大间隔宽度相同;
19.所述头罩内部还贴合设置了营养袋,所述营养袋为吸嘴袋,所述营养袋的顶部密封设置了吸管,所述营养袋的吸管伸出在呼吸窗侧边。
20.进一步地,所述面镜为透明塑料制成的整体结构,所述面镜内面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限位槽杆,每个所述限位槽杆上都开设了滑槽,所述滑槽竖向穿透所述限位槽杆的上下两侧,所述滑槽左右方向不穿透限位槽杆,所述滑槽左右方向宽度比限位槽杆左右方向宽度小1cm-2cm,所述刮雾条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滑设在上下两个限位槽杆的滑槽内,所述刮雾条为橡胶刮条;
21.所述刮雾条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拉绳,每个所述拉绳的两端都连接在刮雾条同一侧的上下两端,两侧的所述拉绳结构相同;
22.所述拉绳的中段伸出在头罩外部,每个所述拉绳伸出头罩的一段外部都套装了一个长条状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凸起伸出在头罩外部,所述密封套与头罩密封为整体结构,所述拉绳与密封套密封连接为整体结构。
23.进一步地,所述头罩外部还连接了一根脱衣绳,所述防护服外左右两侧的肩部也各设置了一根脱衣绳,三根所述脱衣绳的下端连接合并为一根,合并为一根的所述脱衣绳下端通过压敏胶贴合在防护服背面腰部。
2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前方开口,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框和竖杆,所述横框和竖杆都
是密封的气囊,所述横框和竖杆相互连通,所述头罩外部设置了气嘴,所述横框和竖杆与通过头罩上的气嘴与外部连通;
25.所述横框为弧形的长杆,所述竖杆为竖直的长杆,多根所述竖杆支撑在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框之间,多根所述竖杆相互平行,所述横框和竖杆与相互支撑为竖直的弧面框架。
26.进一步地,所述拉链起始端为右腹部,所述拉链横向延伸至左腹后沿左侧竖直布设至头罩顶部;
27.所述拉链为连续的密封拉链;
28.所述防护服的袖子和裤腿上还设置了限长带,所述防护服的袖子和裤腿上多个不同长度位置还设置了子母扣,所述限长带与不同长度位置的子母扣能分开的扣合;
29.所述防护服的内部还设置了多个干燥剂。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一体化的头罩和防护服,能够对人员更安全的进行防护;头罩通过面镜和呼吸窗将防护服完全封闭,给面部提供更安全的封闭环境,有效形成隔离空间,提高防护效果,并且本装置的呼吸窗内设置了备用口罩,还可以不摘掉佩戴的过的口罩,而是通过拉扯替换的方式更换新的口罩,如此人员面部始终被隔离防护,进而即使在更换口罩过程中,也全程都进行了有效封闭防护;
31.2、本装置的面镜和呼吸窗都是不与面部贴合的,而是与头罩和防护服形成整体密封,不需要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本装置不勒伤穿戴人员的面部,而且也不会因为说话和呼吸产生更多缝隙,提供更有效的防护,还在面镜上增加了刮雾条,有效手动除雾,能够避免视线因为呼吸的雾气阻扰。
附图说明
32.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头罩外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头罩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头罩俯视图;
37.图5为本发明头罩背面的脱衣绳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面镜的内面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呼吸窗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呼吸窗与备用袋位置关系示意图;
42.图10为本发明防护服内部的干燥剂位置示意图;
43.图11为本发明头罩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4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5.1-头罩,11-耳套,12-脱衣绳,13-贴片,2-面镜,21-限位槽杆,22-刮雾条,23-拉绳,24-滑槽,25-密封袋,3-呼吸窗,31-夹缝,32-备用袋,33-口罩布,4-防护服,41-拉链,42-营养袋,43-限长带,44-干燥剂,5-支撑架,51-横框,52-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46.请参阅图1至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包括:
47.头罩1、面镜2、呼吸窗3、防护服4和支撑架5;
48.所述头罩1与防护服4密封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支撑架5套装固定在头罩1内部;
49.所述面镜2和呼吸窗3设置在头罩1正面,所述头罩1与面镜2和呼吸窗3封闭为整体密封结构;
50.所述面镜2为透明平板,所述面镜2内侧还竖直设置了刮雾条22,所述刮雾条22贴合滑设在面镜2内面;
51.所述呼吸窗3为环形框架,所述呼吸窗3是通过两片环形框架内外叠合为夹板结构,所述呼吸窗3竖直设置,所述呼吸窗3上下两侧与头罩1密封连接,所述呼吸窗3的两片环形框架之间设有夹缝31,所述夹缝31横向穿透呼吸窗3的左右两侧,所述夹缝21在呼吸窗2两片环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开口,所述夹缝31在呼吸窗3的一侧开口连接了备用袋32,所述夹缝31在呼吸窗3的另一侧开口与头罩1外部连通,所述夹缝31的上下两侧呼吸窗2的两片环形框架密封连接闭合;
52.所述呼吸窗3的环形框架内圈覆盖了口罩布33,所述口罩布33能滑动的密封夹设在夹缝31内,所述口罩布33的一侧通过夹缝31露出在头罩1外部,所述口罩布33的另一侧通过夹缝收纳在备用袋32内,所述口罩布33的左右方向长度不小于呼吸窗3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
53.所述防护服4正面开设了拉链41,能够单人就可方便穿脱的防护服4,并且是一体化密封整体,能够使医护人员处于更加封闭的环境内,因此可以更安全的进行防护,头罩1是与防护服是整体结构,密封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不摘除口罩就能将备用口罩进行更换,给更换口罩这一高风险操作,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方式,对医护人员提供更安全的防护设备;头罩1内有一定的空间,也避免了护目镜和防护口罩的压迫,增加了舒适性,在污染环境内一段时间后防护口罩防护功能下降,或防护口罩被污染、喷溅液体、潮湿等防护力下降时,可及时换用新防护口罩而不会暴露,避免了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尽快撤离污染区的无奈选择,可大大增加污染区医护人员工作的灵活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54.其中,头罩1的左右两侧还各设置了一个耳套11,所述耳套11为多个内外依次套设封闭的圆环形褶皱,所述耳套11的圆环形褶皱上由外至内设置了连续的螺旋状皮筋,两个所述耳套11正对双耳位置;
55.所述头罩1的左右两侧都设置了贴片13,所述贴片13为自粘性硅胶片,所述贴片13处于夹缝31外部开口处的后侧,所述贴片13为两条竖直的条状结构,所述贴片13的上下长度与口罩片33的高度相同,所述贴片13距离夹缝31的开口处水平间距与呼吸窗3内圈的左右两侧最大间隔宽度相同;
56.所述头罩1内部还贴合设置了营养袋42,所述营养袋42为吸嘴袋,所述营养袋42的顶部密封设置了吸管,所述营养袋42的吸管伸出在呼吸窗3侧边,通过耳套11的设置,能够使医生能够方便的佩戴听诊器,而且不损坏头罩1,还能够在不佩戴听诊器的时候耳套11会恢复原样,退出耳洞,常规的防护服,被压入耳洞后,带着手套难以将伸入耳洞的防护服布料抠出,还容易扯破,本装置能够依靠耳套11内的螺旋状皮筋弹力自行恢复原样;
57.面镜2为透明塑料制成的整体结构,所述面镜2内面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限位槽
杆21,每个所述限位槽杆21上都开设了滑槽24,所述滑槽24竖向穿透所述限位槽杆21的上下两侧,所述滑槽24左右方向不穿透限位槽杆21,所述滑槽24左右方向宽度比限位槽杆21左右方向宽度小1cm-2cm,所述刮雾条22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滑设在上下两个限位槽杆21的滑槽24内,所述刮雾条22为橡胶刮条;
58.所述刮雾条2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拉绳23,每个所述拉绳23的两端都连接在刮雾条22同一侧的上下两端,两侧的所述拉绳23结构相同;通过刮雾条22,能够对面镜2进行刮除,使用更加方便,避免因为水雾遮挡面镜2导致无法看见外面,通过简单的机构,能够对面镜2有效除雾;
59.所述拉绳23的中段伸出在头罩1外部,每个所述拉绳23伸出头罩1的一段外部都套装了一个长条状的密封套25,所述密封套25凸起伸出在头罩1外部,所述密封套25与头罩1密封为整体结构,所述拉绳23与密封套25密封连接为整体结构,通过拉绳23对刮雾条22进行拉动,还能通过密封套25将拉绳23密封在头罩1内部,使拉绳23可以方便的拉拽,又能进行有效隔离防护;
60.头罩1外部还连接了一根脱衣绳12,所述防护服4外左右两侧的肩部也各设置了一根脱衣绳12,三根所述脱衣绳12的下端连接合并为一根,合并为一根的所述脱衣绳12下端通过压敏胶贴合在防护服4背面腰部,便于拉扯脱衣绳12,自己即可脱衣,不需要别人帮助,减少感染风险,而且穿戴本装置时,脱衣绳12粘黏在背部,不会缠绕也不会飘扬;
61.支撑架5前方开口,所述支撑架5包括横框51和竖杆52,所述横框51和竖杆52都是密封的气囊,所述横框51和竖杆52相互连通,所述头罩1外部设置了气嘴,所述横框51和竖杆52与通过头罩1上的气嘴与外部连通;
62.所述横框51为弧形的长杆,所述竖杆52为竖直的长杆,多根所述竖杆52支撑在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框51之间,多根所述竖杆52相互平行,所述横框51和竖杆52与相互支撑为竖直的弧面框架,形成头部支撑,又不遮挡面部,从而将头罩1进行立体支撑,避免头罩1贴在头部给人员带来不适;
63.拉链41起始端为右腹部,所述拉链41横向延伸至左腹后沿左侧竖直布设至头罩1顶部;这样的拉链41使本装置前面在拉链41打开后能够完全翻开,形成更大的开口,并且内部能够翻出在外面,便于人员穿脱,不易触碰污染面;
64.拉链41起始端为右腹部,所述拉链41横向延伸至左腹后沿左侧竖直布设至头罩1顶部;
65.所述拉链41为连续的密封拉链;
66.所述防护服4的袖子和裤腿上还设置了限长带43,所述防护服4的袖子和裤腿上多个不同长度位置还设置了子母扣,所述限长带43与不同长度位置的子母扣能分开的扣合,便于调节位置袖子和裤子的长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67.所述防护服4的内部还设置了多个干燥剂44,起干燥作用,减少防护服4内部的湿度,穿戴更加舒适的同时,面镜2不易起雾。
6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69.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全密闭式医用防护服,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更封闭的头罩、面镜和呼吸窗,提供隔离效果更好的防护服,并且有效的解决的口罩更换、呼吸说话缝隙、面镜起雾的困扰。
70.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一体化的头罩1,能够对人员更安全的进行防护;头罩1通过面镜2和呼吸窗4将防护服5完全封闭,给面部提供更安全的封闭环境,有效形成隔离空间,提高防护效果;
71.2、本装置的呼吸窗内设置了备用袋,且内部设置了额外的口罩布,额外的口罩布可以通过拉拽,对用过的口罩布进行替换,因此更换口罩的过程不摘掉佩戴的过的口罩,而是通过拉扯替换的方式更换新的口罩布,如此人员面部始终被隔离防护,即使更换口罩布的过程,也都全程在有效封闭防护下进行,口罩布制作为平展状,拉扯更换更加方便,防护效果佳,并且呼吸窗是弹性的方框结构,口罩布覆盖隔离在换气口内,防护效果佳,并且本装置的呼吸窗3内设置了备用袋32,且内部设置了额外的口罩布33,额外的口罩布33可以通过拉拽使用过的口罩布33进行替换,因此更换口罩的过程不摘掉佩戴的过的口罩,而是通过拉扯替换的方式更换新的口罩布33,如此人员面部始终被隔离防护,进而即使在更换口罩布33过程中,也全程都进行了有效封闭防护,而且口罩布33是n95型防护口罩材料,只是制作为平展状,拉扯更换更加方便,防护效果佳,并且呼吸窗3是弹性的方框结构,口罩布33隔离在呼吸窗3内圈,防护效果佳;
72.3、本装置的面镜2和呼吸窗3都不与面部贴合的,而是与头罩1和防护服4形成整体密封,不需要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本装置不勒伤穿戴人员的面部,而且也不会因为说话和呼吸产生更多缝隙,提供更有效的防护,还在面镜2上增加了刮雾条22,有效手动除雾,能够避免视线因为呼吸的雾气阻扰;
73.4、本装置还增加支撑架5,能够方便的对头部进行支撑,避免头罩1贴在面部导致汗液聚集难受,也增加了多处干燥剂44,能够有效的对防护服4内的隔离环境降低湿度,从而提供更舒适的隔离环境。
7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75.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76.本发明在制作时,取用常规的医用防护布料,作为本装置防护服4的材料,并制作为常规防护服4的样式,然后还需要在头罩1上密封制作制作面镜2和呼吸窗3,需要通过面镜2和呼吸窗3将防护服4的面部完全密封隔离,只需要相互粘黏贴合即可,并在连接处贴合pu或者pvc密封薄膜即可确保密封性,这种密封工艺属于常规技术,早已应用在现在的防护服制作工艺上;
77.防护服4为常规防护服4样式,需要将头罩1预先制作为一体的密封结构,确保气密性和防水密封性。
78.还需要在防护服4的正面安装拉链,便于人员无污染的穿脱,本装置的拉链41选用具有气密性的密封拉链,是正压防护服中的标准配置,也是目前病毒防护服采用的拉链41,具有气密性和防水性能;拉链41需要由右侧腹部横向延伸至左侧腹部,再由左侧腹部向上经由颈部延伸至面罩1左侧顶部,再有面罩1左侧顶部横向延伸至面罩1的右侧顶部,拉链41形成近似于l形的路径;
79.面镜2是一块透明的长方形平面塑料片,可以选择使用常规的防护面罩的材料,在面镜2的内面的上下两侧各设置一根限位槽杆21,每个限位槽杆21中间位置沿着上下方向开设了滑槽24,滑槽24竖直穿透水平的限位槽杆21上下两侧,并且滑槽24从左至右延伸在
限位槽杆21上,并且滑槽24不穿透限位槽杆21的左右两端,限位槽杆21位置固定的水平贴合在面镜2内面;然后在上下两个限位槽杆21之间竖直设置一个刮雾条22,且刮雾条22也与面镜2的内面贴合,并且刮雾条22在限位槽杆21的滑槽24内水平滑动,且滑动过程刮雾条22也一直与面镜2保持贴合,刮雾条22为竖直设置的橡胶条或者海绵条,左右方向宽度不超过5mm,还需要制作拉绳23,拉绳23有两根,两根拉绳23分别连接在刮雾条22的左右两侧,用于拉拽刮雾条22,每根拉绳2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刮雾条22同一侧的上下两端,便于拉拽刮雾条22时上下均匀受力,而拉绳23的中段合为一根,合为一根的拉绳23伸出在头罩1外部,并伸出头罩1外部的一段拉绳23通过密封套25套装密封,并且密封套25与这一段拉绳23相互贴合连接为整体,并且密封套25是与头罩1连接为整体的密封结构,密封套25是轻薄的防护布料制成的袋装结构,可以跟随拉绳23拉展,也可以叠合缩短,拉拽拉绳23合并伸出的中段,即可使刮雾条22在滑槽24内向拉拽方向滑动;两根拉绳23结构相同,这样的整体密封结构,确保了拉绳23可以方便的拉拽,也能保证拉绳23不影响头罩1的密封性;面镜2就制作完成了,面镜2需要四周都密封的与头罩1连接为整体,可以通过叠合粘粘的方式,并辅以胶黏剂和pvc薄膜,以确保其密封,至于密封工艺不在本装置的研发范围,可以使用任何密封工艺手段,本装置只需要其达到密封效果即可。
80.还要制作呼吸窗3,呼吸窗3是环形的方框结构,内圈镂空,并且呼吸窗3使两层相同的片状方框相互叠合为整体的方形框架,并且呼吸窗3的方框是两片相互夹紧的弹簧钢片叠合而成,确保呼吸窗3的两层方框具有相互夹紧的持续夹持力,呼吸窗3的两片方框之间还有夹缝31,呼吸窗3竖直设置,且呼吸窗3的外圈密封连接在头罩1上,且呼吸窗3处于面镜2下方,面镜2正对眉眼处,呼吸窗3正对口鼻处,呼吸窗3可以向下适当延伸至下颚处,而面镜2的最下端确保在鼻尖处,使面镜2能够有更大视线范围,不影响呼吸即可;
81.呼吸窗3的右侧连接了备用袋32,夹缝31左右方向穿透呼吸窗3,夹缝31内竖直夹设一个口罩布33,备用袋32是竖直贴合在头罩1右侧内部,避开拉链41的路径,备用袋32内也竖直展开的设置了口罩布33,备用袋32与夹缝31右侧开口密封连接,并且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左右方向宽度要大于呼吸窗3的左右方向宽度,确保备用的口罩布33也能完全覆盖呼吸窗3的内圈,从而通过口罩布33将呼吸窗3的内圈开口进行封闭,又能通过口罩布33的隔离进行呼吸,在而夹缝31的左侧开口伸出在头罩1外部,使口罩布33的左侧边沿露出在头罩1外部1cm宽即可,便于拉拽;在呼吸窗3的左右两侧还设置了竖直的两根长条形贴片13,左侧的贴片13用于粘附使用过的口罩布33,便于对拉拽离开夹缝31的口罩布33进行粘贴,贴片13为自粘性硅胶片,便于对废弃的口罩布33进行粘贴,避免被拉拽出来的口罩布33吊挂飘扬,左右两侧的贴片13都可以用于粘附拉绳23和密封套25,避免被拉长的拉绳23甩动;
82.在呼吸窗3的右侧夹缝31处,头罩1只需要与呼吸窗3的内层密封连接即可,确保密封性,而外层只是用于夹装口罩布33,并且夹缝31余口罩布33贴合的夹持面上可以包裹密封胶条,该密封胶条与n95型口罩与鼻梁贴合的密胶条相同,确保密封即可,而口罩布33就是n95型口罩布料,确保净化空气和有效隔离。
83.还需要在两个衣袖和裤腿上都连接限长带43,为了拉扯稳定,可以在同一个衣袖或者裤腿上安装多个限长带43,每个限长带43上安装了一个子母扣,而在衣裤的不同长度位置也配套安装子母扣,使限长带43能与衣裤通过子母扣连接扣合,并且通过与不同长度
位置的子母扣连接扣合,达到调整衣袖裤腿伸展长度的作用;
84.防护服4、头罩1、呼吸窗3和面镜2组成密封隔离环境,在拉链41拉起封闭时,穿戴的人员只能通过呼吸窗3上的口罩布33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流。
85.还需要制作脱衣绳12,脱衣绳12上端有三股,下端只有一股通过压敏胶粘贴在背后的腰部位置,便于穿戴人员自己担任手拽脱衣,并且不需要接触防护服4内部即可完成快速脱衣,脱衣绳12上端的三股分别连接在头罩1顶部和左右两侧肩部。
86.还需要制作耳套11,耳套11是多个环形套相互叠套而成,并且多个环形套是通过布料的褶皱连接为整体密封结构,耳套11的环形褶皱上由外环至内环上还设置了连续的螺旋状皮筋,使耳套11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相互叠合为接近平面状态,避免耳套11夹住耳朵带来不适,又能够使耳套11在受到外力时向内头罩1内部凸起,如此就能通过两侧的耳套11佩戴听诊器,便于医护人员听诊,又不会损坏头罩1,在听诊器取下时,耳套11又能在皮筋的作用下恢复原状,避免耳套11卡在医生耳洞里造成不适;
87.还需要制作支撑架5,支撑架5有两个弧形的横框51上下平行的架设,两个横框51之间通过竖杆52连接为整体的框架结构,下方的一个横框51水平的设置架在肩膀处,而上方的一个横框51间隔一定距离架设在人员额头左右高度即可,而横框51和竖杆52都是气囊,且全部一起相互连通,在没有佩戴之前可以是不充气进行收纳的,而支撑架5的气囊与游泳圈一样在外部充气,支撑架5的充气口设置在防护服4外部,并且支撑架5的气囊与防护服4内部不连通,是相互隔离的设置在防护服4内部,并且支撑架5体积很小,可以用拔除针头的注射器进行充气,也可以使用气泵或者在干净区吹气进行充气,并且支撑架5是位置固定的连接在头罩1内部的,便于对头部形成支撑,避免头罩1塌陷贴合在头部,使佩戴更加舒适;
88.还需要在防护服4内部多处设置干燥剂44,可以直接通过粘胶贴合,也可以设置口袋固定,干燥剂44重量和大小以不影响正常穿戴即可,选择在大腿部后侧、背部设置干燥剂44即可,除去呼吸产生的湿气即可;
89.头罩1内部还要设置营养袋42,营养袋42紧密贴合固定在头罩1内,营养袋42是常用的饮料吸嘴袋,不需要太多营养液,只需要100ml左右的盐糖水即可,便于医务人员身体不适时随时饮用,避免医务人员过渡劳累昏厥,营养袋42可以是在头罩1内缝合有一个布袋,后期使用本装置时调配营养液再放入头罩1内,也可以通过高强度自粘性硅胶片进行粘贴,只要能将营养袋42贴合安置在头罩1内,又能将吸管伸出在嘴角处,便于饮用即可。
90.制作时,拉链41的路径不干涉面镜2、呼吸窗3和耳套11的位置。
91.本发明的前后左右是指人员穿戴了本装置后,穿戴人员的前后左右方向。
92.本发明在穿戴时,先对支撑架5充气,使支撑架5膨胀开始对头罩1进行支撑,如此头罩1撑起形成空腔,然后拉开拉链41,人员伸入脚然后伸入手,佩戴头罩1,将支撑架5框套在头上,围绕头部,且支撑架5前侧的开口与面部位置重合匹配,还需要调整袖子和裤腿的限长带43,使其长度与穿戴人员合适,使防护服更合身,最后带上医用橡胶手套,确保袖口密封,避免穿戴过程中手套挂破;
93.穿戴完成了可以开始封闭防护服4了,将水平段的拉链41拉上,也就是将拉链41从右腹部拉紧封闭至左腹部,然后将拉链41由左腹部一直向上拉起封闭,拉链41经由头罩1左侧顶部,再延伸至头罩1顶部右侧,从而使整个防护服4和头罩1都封闭,通过面镜2可以查看
外面,通过呼吸窗3中间圈内的口罩布33对外面进行空气交换;
94.当佩戴了4小时后,呼吸窗3上夹缝31内的口罩布33就已经不可继续使用了,需要更换,而医护人员更换口罩是非常繁琐的,需要先离开污染区,进入隔离消毒区,然后对手进行消毒,接下来对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才可以摘除口罩进行更换,在污染区根本不可摘除口罩,只要在污染区摘除了口罩就意味着该医护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病毒检测,隔离至病毒潜伏期结束后并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后才能进行工作,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只要在污染区摘除口罩就需要至少单独隔离14-21天并检测病毒未感染才能再次工作,因此所有的在污染区摘除口罩进行更换的都是不可行的;本装置只需要从夹缝31左侧伸出在头罩1外部的开口拉扯口罩布33即可,此时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也向左侧竖直的被拉出,用过的口罩布33就被向后拉出了,将用过的口罩布33粘贴在贴片13上,避免被拉扯出来的口罩布33飘扬,而用过的口罩布33是与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是连接为一体的,只是在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是洁净的,然后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沿着夹缝31穿行滑动,不间断的跟随前端,备用袋32内的口罩布33向左行进覆盖住呼吸窗3,如此就更换了隔离空气的口罩,因为更换口罩布33的全程头罩1的内外部是保持隔离的,更换口罩的风险远低于常规的口罩更换方式,并且呼吸窗3是两片弹簧钢片,能够有效的密封夹持口罩布33,这种两片相互贴合夹持的方式远比口罩佩戴覆盖在鼻子和嘴上更加严密,而且不会因为说话和表情的影响使佩戴的缝隙产生变化;
95.而当因为呼吸,面镜2起雾后,可以拉扯拉绳23,拉绳23外部也是有密封套25的,密封套25与头罩1密封连接为整体,将刮雾条22拉扯水平移动,刮雾条22贴合面镜2内面,将雾气刮干净,而刮雾条22是橡胶刮条,因为刮雾条22左右两侧都设置了拉绳23,并且拉绳23的中段始终处于头罩1外部,拉动不同侧的拉绳23,就可以使刮雾条22左右往复拉动,进行除雾,而拉绳23是在头罩1上穿孔伸出在外部的,并且使用了密封圈进行密封,拉绳23的直径大于密封圈的内孔直径,使其为过度配合,而密封圈是固定在头罩1的穿孔上的,从而使拉绳23可以拉动,但是在弹性作用下能够对穿孔进行密封,隔绝空气污染。
96.而在脱除本装置时,先离开污染区,并进入分隔消毒区,然后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41拉到底,通过脱衣绳12向后提拉,如此头罩1和双肩部就被一起向后翻起,使头罩1和上半身一起脱离头部和身体,便于脱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脱下,放入医疗废物袋内,本装置因为拉链41长度大,而且拉链41是l形,能够将面前一侧翻开,有效避免脱衣时触摸到污染面,使本装置脱除时更加安全,因为开口更大,人员脱衣时,更顺畅,不容易碰触开口处的污染边沿,而且防护服4正面翻开的部位能够将内面翻开在外,从而能够向外翻开触摸卷起,脱衣更安全便捷,因为脱衣时间越久,被感染风险也越大,因此本装置通过快速脱除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感染几率。
97.污染区是指有救治和隔离病患的区域;交替区或者消毒区是指对进入过带有病毒的区域的人员进行封闭消毒的区域,凡是进入过污染区的物品一律不可带入干净区,需要进行高温消毒和灭菌剂浸泡消毒24-48天后,检测无污染后才可携带进入洁净区,因此凡是进入过污染区的物品一般都被消毒和销毁;干净区是指没有病毒感染的洁净区域,这是高传染疾病的防护规则,本装置特别适用于高传染性疾病的防护。
98.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顶部”、“底部”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9.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